節選整編自內觀禪實修微課
【問】:在克里希那穆提的書中提到:“一旦發現真正的熱愛,你就是一個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會有了信心和主動創造的力量和智慧。”,具體是什么意思?熱愛和自由有什么關系呢?
【答】:這里的自由是指心靈自由,大多數人并不了解自由的真正含義。我們也許表面上是自由的,我們不在監獄里,我們有行動的自由,但大多數人卻不得不依賴外在別人的認同、關愛、肯定、尊重,才能獲得一份難得的自在與喜悅,否則焦慮與不安纏身,甚至在周而復始的焦慮里掙扎。
但是當我們全然專注地體驗、享受當下的時候,這種依賴就消失了。這種依賴與我們依賴廚師為我們煮食、依賴快遞哥為我們送件是不同的,這些日常生活的依賴并不會帶來持續的焦慮、煩惱和痛苦,但是我們內在非常隱微的心靈依賴會導致我們感到沒有價值、不被愛、甚至無法存在的恐懼,從而帶來深度的焦慮、沮喪、悲傷甚至痛苦,在我們沒有能力洞悉這種依賴的真相前,我們沒有自由可言。這種依賴源于在我們內在的潛意識中,對所做之事有后續的期望,依賴后續期望的達成,包括獲取被他人認同、理解、肯定、關愛、感恩、尊重后,才能感到安心,才能感到喜悅自在,這樣我們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我們把自己幸福的操控權拱手送到了別人手里,我們就活在了自我制造的牢籠里。只有去除所有的依賴,自由才會降臨,真正的愛才會降臨。
當你一旦找到真正熱愛的事去做后,你沉迷其中,熱愛和享受其中,如果體驗過這種沉迷、熱愛與享受,體驗過當中的快樂與富足,那一刻沒有了時間,時間對你而言是停止的,那是一種專注到忘我、無我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內心是完全自由、富足和喜悅的。無我的狀態帶來了最大的自我存在感——自由、永恒與無限,在當下就獲得了終極的回報!
終極的回報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覺知力足夠清明,就能洞悉我們所有的努力,如果不是享受過程本身,那么無論追抓事業、愛情、賺錢、性高潮、婚姻、子女成才,還是追抓權力、名望、功德.......在終極深層處,都是為了抵抗空無的實相,無論如何都要越來越多的有。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所以無法了解空無,在見證自性前我們無法體會:空無才是最大的存在,永恒無限的存在。(詳參點擊:《空,是全部!》)于是,我們不得不通過尋求各種自我延續的證明與確認。如果一系列的努力不是源自內在的熱愛和喜悅,而是源自恐懼型的動力——焦慮恐懼于自我的證明無法得到確認,那么我們的生命質量一定是低下的,甚至在糾結困苦中掙扎,無論你的財富、權力和名望如何成功,只要你必須依賴這些證明與期望的不斷達成,心才能暫時安頓下來的話,就依然無法獲得自己主宰的幸福,這就是為何不乏即使是名人、富人、高官、大學者依然不快樂的緣故。
然而,如果一旦專注在享受型的努力,就常常能進入忘我的心境,這種無我的狀態就帶來了自我存在的延續最大化的感受——那其實是一系列人類努力背后在底層所追求的終極回報。得到了這種終極的回報后,除了生命生存的需要外,自然不會再去追抓后續更多期望的能否達成,能夠達成就完全成了額外的收獲,心不再受制于這份期望能否達成的憂慮后,你就是真正自由的人了!你可以全然地活在當下,這個已經就是禪宗所述的空性境界了——全然地專注與享受當下。
另一方面,當你熱愛、沉迷、專注、享受地去做一件事的話,智慧潛力怎么可能不淋漓發揮?持續下去水平怎么可能不高?生命能量的狀態怎么可能不高?行動力怎么可能不強?面對挫折時又怎么可能消極?所以成功機會是實打實的最大,根本不用擔心成功,那只是水到渠成的事。事實上在全球范圍的知名成功者里,沒有一個不是因為熱愛,甚至瘋狂地專注投入而成功的。如果成功有截徑的話,這個就是捷徑。就是如此簡單,但我們總是被無明與恐懼所困,自造障礙與牢籠,離熱愛與自由、富足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