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美專欄】
孩子,是父母一生也走不出的牽掛
原創(chuàng)作者|墨兒媽媽
最近,一條“女兒凌晨誤打媽媽電話,醒來后22個未接來電”,登上微博熱搜。
女孩在外地上學,玩手機到半夜睡覺,凌晨3點多,不小心碰到手機,誤撥給媽媽。
早上醒來后,22通未接電話和38條未讀信息。
媽媽一直在追問:怎么了?寶貝,是否安好?丫頭,你怎么了?
因女孩睡覺前,把手機調(diào)成了靜音,沒有聽到電話聲。
女孩醒后立即給媽媽回過去,媽媽聽到女兒的聲音,哭著說:“沒事就好!”
忍不住感嘆:人生在世,牽掛你冷暖、惦記你悲歡、擔心你安危、愛你的尺短寸長、包容你山河萬里的人,是我們的父母。
一個網(wǎng)友說,有一次坐飛機,手機關(guān)機,爸媽給他打了四十多個電話,一宿沒睡,媽媽哭腫了眼,爸爸一夜抽了3包煙。
還有一個網(wǎng)友說,大學放假,坐硬臥回家,沒聽到電話鈴聲,爸媽情急之下,直接聯(lián)系到列車長,最后通過乘警,找到了自己。
周國平說: 愛是一種永無休止的惦念,有愛便有牽掛,而且牽掛得似乎毫無理由,近乎神經(jīng)過敏。
愛是一種無止盡的擔心,是一種時時刻刻、分分秒秒的牽掛,有時候沒有一點理由,但卻貫穿父母的一生。
孩子,是父母一生也走不出的牽掛。
01
孩子無論多大,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寶
《小兒語》中說到: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我們總是在經(jīng)歷人生的相聚離合,悲酸苦辣后,才明白,父母對我們的愛終究有多深。
近日,湖北黃岡一位小伙子,曬出75歲奶奶過生日,97歲太爺爺拄著拐,走了3個多小時,趕來慶祝的視頻。
視頻里,奶奶站在太爺爺身邊,端起酒杯,恭恭敬敬地給自己父親敬酒,97歲的太爺爺,眉開眼笑,一飲而盡。
奶奶站在旁邊,抿著嘴笑,羞澀得像個小姑娘。
全國網(wǎng)友都被這和諧溫暖的一幕感動了:
“75歲的奶奶還是個寶寶!”
“幸福的小棉襖!”
“感謝時光,希望我75歲的時候,老爸也能給我過生日!”
為人子女,幸福莫過于:已至暮年,父母還把你當手心里的寶。
無獨有偶,我想起曾經(jīng)看過的一條微博熱搜:
河南民權(quán),一位107歲的老媽媽外出參加婚宴,兜里裝了喜糖,自己不舍得吃,回家捎給84歲的大女兒,女兒接過糖,臉上露出的驚喜,像個孩子一樣。
網(wǎng)友評論:太暖了吧!只要有媽媽在,84歲也是小公舉!
老舍說: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一個人,不管活到多大歲數(shù),只要有父母,多少都有點孩子氣。沒有父母的疼愛,就像花插在花瓶里,雖然有色有香,卻沒有了根。
父母,是我們生命里的一束光,照著我們的一生,不求回報,無悔付出。
每一個孩子,從來時,至暮年,只要有父母在,你就是他們手心里的寶。不管你多大,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在何方,永遠把你放在自己的心尖尖上,護你一世周全。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一生都在惦念你的人。
02
孩子無論再錯,低頭的永遠是父母
《人世間》里的周蓉,作為女兒,她為了愛情拋棄父母,以一種決絕的方式離開了家。
她留給母親一封信,便踏上了前往貴州的火車。
母親看著那封只有一頁的信,捶胸頓足,直罵女兒大逆不道。
母親不明白,女兒為何要以這種方式離開。
而父親周志剛,得知女兒的荒唐事,發(fā)誓再也不想見周蓉。
子女是父母的心頭肉,再大的狠也抵不過愛孩子的拳拳之心。
周母牽掛女兒,心疼女兒在大山深處受苦,每月從生活費中擠出20元寄去。
而父親也放下了多年的成見,調(diào)到了離周蓉更近的地方工作,輾轉(zhuǎn)找到了女兒的地址,他要去看看,那個把女兒騙走的男人,看他是不是個好人?去看看女兒過得是否幸福?
過年前,父親特地帶著面粉、臘肉、膠鞋,和天天搶著打掃澡堂子,攢的肥皂,去貴州的大山深處看望周蓉。
如果說周蓉不遠千里,對馮華成的主動投送,像一束強光,照亮了馮化成落魄的人生。
而,她的不辭離別,卻像利劍,刺傷了父母的心,奪走了母親生活的光。
她的自私和絕情,深深地傷害了父母。可父母卻最先低下頭,選擇了原諒,像從前一樣愛她。
年輕時,我們努力掙脫父母愛的懷抱,以決絕的方式逃離、傷害他們。
結(jié)果,最先低頭,放下過往,放低姿態(tài),來愛我們的,還是我們的父母。
哪怕你倔強又任性,決絕而又自私,但在父母那里,你依然是他們頭頂最絢爛的風景,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走過流年的山高水長,才發(fā)現(xiàn),那個牽掛你冷暖,心疼你悲歡,低頭包容你過錯的人,是自己的父母。
03
對父母包容諒解,是最頂級的孝順
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最大的教養(yǎng),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當代作家麥家在《致父親》中,講述和父親之間相愛相殺的過往。
麥家小時候,父親總是打他,每次打完他,母親總對他說,這樣好了,你又長大了一點。
少年麥家很不服氣:笑話!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麥家12歲那年,同學辱罵自己的父親是“走狗”,他氣不過,就跟同學扭打在一起,麥家被打得鼻青臉腫。
父親知道后,當著同學家長的面,狠狠地扇了他兩個大耳光。
他的鼻梁被打歪,鼻血噴涌而出,濺滿全身。
從此,他在日記里寫盡了對父親的狠,17年沒有喊過一聲父親,就連每次寫家書,信的抬頭,永遠是只有母親。
釋懷也許就在一剎那。
父親的一次摔跤,給麥家敲響警鐘,他突然意識到,死亡,正在逼近自己的父親。
他幡然醒悟,罵自己混蛋,痛恨自己這些年的頑固愚昧。
他要贖罪,他要彌補自己的過錯。
他和父親約定,一個月給父親打一次電話,一年回家一次,并帶父親去北京、上海旅游……
他做的一切,只是為了看到父親,一笑泯恩仇的笑臉。
可時光,終究沒能幫助他。
汶川地震,麥家去災區(qū)走訪,他說,看到悲痛的老人,感覺每一個,都是自己的父親,他哭到不行。
他決定立即調(diào)回本地。當他辦完調(diào)動手續(xù)時,父親卻患了老年癡呆,再也認不出他了。
三年里,無論再忙,每個周末,他都回家給父親按摩、洗腳,喂飯,抱父親上床,跟父親一起睡,大聲呼喊父親……
從此,麥家活在期待里,渴望看到父親清醒的笑容,切實地認可,一句原諒,一次撫摸,一個擁抱……
可這一切,只能在夢中實現(xiàn)了。
年少不懂父母恩,半生糊涂半生人。
年少不知父母對子女的愛有多深,不理解父母的做法,糊涂半生活在恨里,卻不知父母已老去,錯過了孝順的時機。
常言道: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父母也一樣,他們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有犯錯的時候。
生而為人,只有包容人生的來處,才能讓余生不留遺憾。
原諒父母的錯,包容父母的過,是最頂級的孝順。
04
寫在最后
馬爾克斯說: 父母健在的時候,你跟死亡之間有一個墊子,當父母離開以后,你直接坐在死亡上面。
父母是我們的守護天使,為我們遮風擋雨,一直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生命是一場輪回,也是一場角色互換。
人生上半場,有了父母的托舉,我們才能從容地走在人世間。
人生下半場,好好愛我們的父母,就像小時候他們對我們一樣。
孩子和父母,是彼此一世的牽掛。
作者簡介:墨兒媽媽,一個自認為,做媽媽,比做自己,更成功的摩羯女。
延伸閱讀:
四年級以上不曬娃,原因扎心了
孩子越“乖”,越容易被忽視
春節(jié)走親戚,父母留意,別讓孩子聽見這些話!
“一直努力超過別人”:是教育最大的殤!
真正的“快樂育兒”,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父母這個舉動,能養(yǎng)出有教養(yǎng)的孩子!
24歲芝加哥留學生倒下,背后的真相是……
學生上學不用背書包?孩子開心,家長擔心!
高格局的父母,寧愿孩子吃奮斗的苦!
父親的陪伴,竟然這么重要(父母必讀!)
如何讓青少年遠離抑郁癥:培養(yǎng)他這點就夠了!
孩子學習成績靠吼?家長要警惕了,“咆哮式”輔導作業(yè)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期末考砸了,聰明的家長這么做,孩子學習進步快
兩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呢?
班主任:現(xiàn)在不吃苦,將來準辛苦,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班主任提醒:孩子,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
班主任:你讀書雖苦,但父母更不易!感動無數(shù)學子
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上了中國第三的學校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
這么多兩院院士竟然來自同一個家族!這個傳奇家族憑什么綿延千年,名家輩出?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校長傳媒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yè)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fā)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