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證券網” 作者:覃秘
二級市場的連續調整,使股權質押的潛在風險再次顯露,逾100家公司告急。不過,總體而言,股權質押風險仍然可控。
今日盤后截至發稿時,滬深上市公司一天內就共發布了71份有關股權質押的公告,其中涉及股東補充質押的有21份公告(20家上市公司)。而據中國結算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上周末,股東質押股數占總股本比例在40%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家數已達263家。
單一股票質押比例最高的15家公司(中國結算發布)
個案方面,多喜愛公告,因控股股東陳軍、黃婭妮質押的部分股份觸及警戒線,公司申請緊急停牌。公告稱,控股股東正積極采取措施,以保持控股權穩定。另據記者不完全統計,4月份以來,還有勤上股份、*ST德力、德豪潤達等多家公司披露,主要股東質押股份已接近平倉線,公司緊急停牌化解風險。此外還有天寶股份、寧波東力、華邦健康等控股股東質押比例較高的公司收到了交易所的問詢函。
總體而言,股權質押風險可控。如上交所5月底曾披露,滬市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今年以來的違約處置金額約0.31億元,為待購回余額的萬分之一。不過,對少數控股股東持股“傾巢”質押且疊加股價大幅下挫的上市公司來說,控制權發生動搖的風險仍不容忽視,不僅相關股東亟需去杠桿,其信披透明度亦應有所提高。
526名主要股東滿倉質押
杠桿比例是考察股權質押市場風險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以近日因大股東股權質押申請緊急停牌的多喜愛為例,截至6月1日,公司控股股東陳軍持有3421.3萬股股,占總股本的28.51%,累計質押了2493.3萬股,占其所持股份的72.88%;黃婭妮持有2680.5萬股,占總股本的22.34%,累計質押2608.9萬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7.33%。
“質押比例太高的話,一旦股價下跌,想補倉都沒得補。”華中某券商營業部負責人汪先生向記者介紹。他認為,利用股權質押進行融資的股東,有可能也有其他的資產來進行補充質押,但其他資產的流動性往往沒有股權好,因此質押比例高的股東整體風險相對較大。他所在的營業部就曾為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提供融資服務。
交易所的問詢函也體現了同樣的監管邏輯,近期已對天寶股份、寧波東力、華邦健康等多家控股股東質押比例較高的公司發出監管問詢。以天寶股份為例,截至4月28日,該公司控股股東大連承運投資集團持有約1.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94%,其中質押1.2億股,占其持股的100%;此外,公司實際控制人直接持有1億股,占總股本的18.33%,其中質押9749.72萬股,占其持股的97.2%。由此,天寶股份實際控制人幾乎已處于滿倉質押的狀態。
據此,深交所問詢函要求公司進行認真自查并作出書面說明:一是上述股東質押公司股份所獲融資款項的主要用途和預計解除質押日期,被質押的股份是否存在平倉風險以及針對平倉風險擬采取的應對措施;二是,除上述質押股份外,上述持有的公司股份是否還存在其他權利受限的情形,如存在,應說明具體情況并按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其三,公司在保持獨立性、防范大股東違規資金占用等方面采取的內部控制措施。
交易所的關注函反映出一個嚴峻的事實,即主要股東(大股東)的高比例質押已存在較大的風險敞口。據興業證券日前發布的研報,今年4月、5月補充質押的公告數大幅增加,分別達到59條、140條,創歷史新高,而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中,有526名主要股東所持有的387家公司的股份質押率達到100%,846名主要股東所持有的460家公司股份質押率超過90%,涉及公司有中關村、榮豐控股、嘉凱城、新華都、維格娜絲等。
以榮豐控股為例,公司控股股東盛世達投資于今年1月將持有的公司5768萬股全部質押給哈爾濱銀行天津分行,用于融資補充流動資金。據嘉凱城披露,公司控股股東廣州凱隆于5月11日將其持有的9.52億股公司股份全部質押給中融信托,占公司總股本的52.78%,占其所持股份的100%。
“高風險”股東應提高信披透明度
除質押率外,股價的漲跌幅則是衡量股權質押風險的另一重要指標,且其沖擊也更直接。以近期發生的多例股權質押補倉案例看,股東提供補充質押甚至申請暫時停牌以化解風險前,上市公司股價往往都經歷了一波大幅下跌。
如因股權質押風險而緊急停牌的多喜愛,引爆風險的正是公司股價的持續下跌,這家上市剛兩年的次新股,其股價曾于今年4月初創出65元/股的歷史新高,以緊急停牌前的股價27.33元/股計算,在最近的兩個月里公司股價最多下跌了58%。另據查詢,今年1月19日,多喜愛主要股東陳軍、黃婭妮分別質押了1580萬股和2000萬股,從質押日至今,公司股價下跌了約43%。
“我們在預測一家公司的股價時,一般不會考慮股東的質押因素,即使考慮也不會當作主要參考指標,正常市場中,主要股東如果有高比例質押,會被認為提供了一個相對的安全邊際,背后的邏輯是,大股東為了防范質押爆倉的風險,會有意識地維護股價,避免補倉甚至爆倉發生。”長江證券一位研究員向記者分析。
大數據分析也為此提供了一定的實踐支撐。記者隨機選擇了40家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80%的公司作為樣本,統計其今年來的股價表現后發現,跌幅超過40%的公司有1家,跌幅在30%至40%的公司有11家,跌幅在20%至30%的公司有9家,跌幅在20%以內的公司有12家,另有7家公司股價上漲。對照今年以來市場的整體行情,樣本公司的股價整體表現略好。
不過,控股股東的意愿畢竟不能完全決定一家上市公司股價的走向,多喜愛、勤上股份、*ST德力、德豪潤達等多家風險已經暴露的公司即是明證,“整體來看,最終爆發風險的公司應該占比不高,但對單家公司而言,控股股東的‘爆倉’都是大事。”前述研究員表示。
據興業證券簡單估算,假設以質押時股價為基點,質押率為40%,則當前A股股權質押融資總規模約為19238億元。以5月31日收盤價測算,本輪下跌中,達到平倉線、預警線的分別可能約有十分之一、四分之一(設置平倉線為130%,預警線為160%)。但考慮到可補充質押,實際觸發平倉線、預警線的比例應該更低。
可見,股權質押風險目前總體可控。但對少數持股“傾巢”質押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來說,未來若遭遇股價大幅下挫,則其“爆倉”風險仍不容忽視。在此情形下,相關股東亟需去杠桿降低風險系數,且對質押融資規模、平倉線、預警線等關鍵數據,其信披透明度亦應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