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至關重要。
一、家長的身教重于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自私自利、語言粗暴、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電視中的公益廣告媳婦給婆婆洗腳、孩子自覺給媽媽倒洗腳水的故事多好的教材。
二、家長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回到家就是睡、或者教育孩子、指責孩子,忽視了給孩子的呵護,給孩子一個自信的目光、給孩子一句鼓勵、贊賞的語言。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對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底蘊,提升教子的方法和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等等盡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四、家長要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家長要多贊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交流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學會變通的針對孩子的缺點、錯誤給予恰當的指導與點撥。同時家長不要拿別人的孩子(尤其孩子的同學、同事的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較,譬如:看誰家的孩子怎么好啦,怎么優秀啦,再看你怎么樣啦等等的語言會毀掉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所以,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切記:贊美、鼓勵會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會使孩子落后甚至墮落。。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家長要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信任才會有自信。抱怨導致失敗,溺愛會使孩子墮落。
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國內外的教育專家普遍認為:在當今時代,教師已經不能獨立解決許多迫切的教育問題,現代的學校,需要家長們的積極參與。而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確實,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很重要:
一 .“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系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兩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
其實,很多學困生的家長,因為家長間的互相聯系,在他們的內心,也有一種因為子女讀書成績差這個問題而感到自卑的因素。所以經常可以看見,一年級時所有接送的家長在門口窩成一團,互相間議論學校發生的事。而到了三四年級,有部分學困生的家長漸漸淡出了這個圈子,整天聽著別人的家長議論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當問到自己的孩子時,他說不出口,所以避而遠之。而往往這樣的家長,他很不愿意和學校老師做溝通工作,甚至有部分家長會因此而覺得老師對他們也有偏見。像這樣的家長,老師一定要注意多主動去表揚他們的孩子。切忌見面就告狀。
我們班里有這么一個小姑娘,學習成績一直比較落后的,一年級時,家長是門口圈子里最愛唧唧喳喳的媽媽,自從上了三年級后,她的媽媽因為自己女兒的成績問題,老是站在門口最遠處。有一次,我將學生帶出門口后,想找這個家長談一談,等了好久這個媽媽才緩緩的走過來,一臉的不情愿,開口就是一句:“李老師啊,我們家園園最近是不是很不好啊。”說完,狠狠地瞪了自己的女兒一眼。我急忙說:“其實也不是的,只是因為最近你的孩子經常遲到,今天想提醒你一下。每天讓她早些出門。”“哦,好的好的,我知道了,不好意思啊,李老師。”說完,媽媽帶著孩子便走了。遠遠地,你還聽的到他們的對話聲:“你啦,害的我都不好意思到學校來接你的類,真是把媽媽的面子都丟光了你!”聽著孩子家長這話,我心里忽然也覺得不好受,讓這個媽媽這樣沒面子的其實不止是她的孩子,還有我啊。試問,哪個家長不愿意聽到自己孩子的表揚啊,又有幾個家長能一次又一次的承受的住老師批評的打擊啊。孩子們學習上的差異性,難道就要讓家長抬不起頭做人嗎?于是,我換了一種方式,經常主動上去和她媽媽說她的女兒有幾天沒遲到了,學習小有進步了,作業拖欠的少了,或者是毽子踢的好了,逮到雞毛蒜皮的事就表揚她的媽媽會教育孩子,后來,她的媽媽會主動上來找我了,也樂于接受小小的提醒了,不再見我就躲了,連帶著,她的孩子也慢慢的進步了,以前背誦上的老大難,居然能一口氣把“木蘭詩”和“桃花源記”背完。
二、“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1、教師的家訪。每次家訪最好事先與家長約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教師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家訪一定要圍繞事先確定的目的進行,最好請任課老師陪同。一方面顯得較有誠意與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教師在家訪中要有誠心和愛心,講話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如果教師對家長抱有誠心,對學生擁有一顆愛心,那么,家長必然會成為教師的朋友。切記,表揚學生就是表揚家長,批評學生就是在打家長的臉。當然,家訪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除每個月月末的兩戶人家的定時訪問外,平時也可以采用電話溝通,聯系本溝通,約談等形式,甚至可以是網上聊天的方式。
對我們班的一位令所有老師頭疼的學生,我沒少費過心,包括在與其家長的聯系上,更是頻繁。目前我每天要和他媽媽發一通手機短消息,匯報整天他在學校的情況,每周至少兩次進行電話聯絡,還不定時的用QQ聊天的形式交流。我還記得一年級的時候,這孩子的家長開始接受不了我提出的種種問題,以為我是對他的孩子存在偏見,想把他的孩子“趕”出學校,于是特別在開學的那個教師節時,送了超級大的一個花籃給我。經過四年多的接觸,在這四年里,不管是進步或者退步,不管是做了壞事還是受了表揚,不管是欺負了同學還是受了悶虧,我都會和他媽媽進行每日一聯。前不久,他的媽媽在QQ上給我留了這樣一段話:小星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家里的晴雨表,他在學校好,我們全家都開心,他一不好,大家都沉著個臉,講話都變得小心翼翼,怕踩地雷,我真的是一點都不夸張,我們當然是第一個希望他好的,所以對于您,我們一直都很感謝,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們也一直為他能遇到您這樣的老師而感到慶幸,也希望他有一天能真正感受到您的一番苦心載培,把心用到學習上,真有那一天,我真是要謝天謝地謝老師了,其實我有時候跟您談起他,事后我都覺得您似乎正在和我談我們的孩子,這真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感覺。所以我都不知道該怎樣表達我內心的感動,感覺說再多都沒辦法表達,真希望他能馬上變好,能以好的成績來回報您,能有一天明白到自己有多么的幸運。
學校里不是有很多老師叫我做小星他媽么,現在連小星的媽媽都覺得我也像她孩子的媽媽了,其實,和這樣特殊的學生的家長間的溝通,絕對不是一朝一夕間的事。
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教師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放下“教育權威”的架子,經常向家長征求意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批評和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做,也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師的工作,維護教師的威信。
我們班另一位學生的媽媽是為大學教師,自己對教育也是很有一套的,起初,她曾經向我提過一些教育的建議,說實話,那時我覺得大學教育和小學教育完全是兩碼事,對于家長的建議也只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有一次家長會后,我正和幾位家長個別進行交談,就看見那位學生媽媽一直沒有走,在各張桌子上翻閱孩子們的課堂作業本和作文本。等我這里結束小范圍談話后,他媽媽走過來和我進行交談,并委婉的說:“我發現班里很多孩子都和我家孩子一樣,同音字混用的。所以作文上很吃虧。”我連忙點頭說是,但是也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訓練方法。他媽媽說自己手頭上有一些專項的練習,這些專項的練習題應該能幫助不少孩子區分同音和形近字。第2天,她叫孩子帶來了厚厚一疊的練習紙,每一張都是針對性非常強的,也確實是我們班孩子特別容易弄錯的內容。由于她的幫助,大大減少了我期末花在這塊上的時間,同時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還拉近了家長和老師間的距離,真是一舉三得。我也邀請他媽媽擔任家長委員會的委員,并在評選“滿意不滿意”學校之前找他媽媽幫忙一起做部分家長的思想溝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和修養都不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于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并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于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于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我就多報憂,少報喜,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于后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盡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于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并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并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這里特別指出第5類家長,千萬不要硬碰硬,有的時候解了一時之氣,可到頭來吃虧的不光是家長,其實還有老師。
這個學期我們班有一個孩子的媽媽在暑假里過逝了,以前孩子的作業生活一直是她的媽媽在全權管理的,孩子的爸爸只負責賺錢。原本美滿的家庭遭受了重大的打擊,開學后,孩子的爸爸不光要負責外出賺錢,并且還要一下子接手5年級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大感吃力,于是找了個朋友做家教,自己則逃避了教育的責任,我多次聯系家長,都約不到時間相談,甚至連期中的家長會,孩子的爸爸也不顧孩子多次提醒,沒有來參加。由于缺少了家校的溝通,孩子的作業經常拖欠著,前幾天我看見周老師在孩子的聯系本上寫著一些給家長的留言,但是也沒有任何的回應,聯系本上家長的簽名少之又少,一個月難得簽一次名。經常是我和周老師在學校里輪流搶這個學生,做前一天的回家作業。那一天,我在聯系本上寫了一句:難道這孩子沒人管嗎?為什么聯系本都不簽名?
第2天,這句話居然有了回應,我收到了孩子家教的一張紙條,上面大肆批判我,指責我把教育的責任都推給了家長,甚至反問我是否配當老師。我當時看了心里真是窩氣,真想把第一節課放下,打電話過去質問她,我到底哪里不配當老師。但是,我忍著火,把第一節語文課上完后,回到辦公室里,再打這個電話時,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先聽對方講完,我再說。當然,她的家教非常不客氣的教訓了我一通,等她講完后,我問了一句:現在,您能聽一聽我的想法嗎?
于是,我把開學后是怎樣多次聯系家長,多次找不到孩子的爸爸,找孩子的姑姑談情況,怎么樣在生活上給予孩子照顧,怎么樣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給孩子補作業等情況一一的和家教進行了說明。并且解釋聯系本上寫拖欠的作業,是沒完成的家庭作業,是孩子經常不把聯系本拿出來,所欠下的,我和周老師都盡了自己的努力在給孩子補,但是有時候,很多回家作業在學校里補不完。在我的說話過程中,我明顯感到這個家教的語氣緩和了下來,還代表他的父親,對他這樣逃避的做法做出了道歉,在電話的最后,我說了句:真不好意思,打擾了你這么長的時間。這位家教才完全的軟化,說道:“哪里,是我不好,真是對不起,我沒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對你大加指責,真是不好意思。”
確實,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方式無處不在,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更要把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那么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