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這個十一,胖寶剛剛過完4歲生日,但距離我第一次教他識字,卻已一年又3個月。
那時候的我,遠不如現在這么淡定。當時,看到朋友圈里面同學的女兒比胖寶小2個月,卻能每天已經認識好多字,難免焦慮,于是心急火燎地開始了我的識字教學。
事實上,這一年多來,識字的教材換了幾套,終于在他4歲差2個月的時候,迎來了他的認字敏感期和爆發期。回顧這磕磕絆絆一年多的識字之旅,我確實走過一些彎路,究其原因,有些是自己太著急,有些是自己想當然。所以,趁著長假整理出來,希望能給看到本文的你,帶來一些啟發。
教材1:小象甲骨文字卡
使用時間:2歲10個月左右
說實話,當這套教材抵達我手中的適合,我眼前是一亮的。
小象甲骨文識字卡倡導的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思路,120個漢字,每個漢字都美得像一幅畫,小清新的配色也很符合我的審美,一疊厚厚的卡片又特別有質感。
于是,識字卡還沒有到家,我已經忍不住想象,在某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我陪著兒子一起翻看著這套識字卡,文字的演進從我們的指縫間匆匆流走。
然而事實很快打擊了我。沒錯,當我拿回家這套卡片的時候,我的兒子也是眼前一亮的。不過,他覺得,他又有了一幅超大超厚的撲克牌。很快,我還沒有來得及施展教學,家里已經卡片漫天飛舞,沙發上,地上,東一張,西一張。
好不容易把滿屋子的卡片收拾在一起,開始教孩子識字,又發現了新的問題,甲骨文形象化識字,這個教學思路看起來很美好,實踐起來好難(或許也是我功力不到家,沒有教好)。
為什么很難?至少有兩點。
第一,它是甲骨文,是一副圖,但卻是相對抽象的圖(至少在3歲不到的孩子眼中),對于當時從小看著具象的繪本故事長大的胖寶來說,這些圖,不理解,也不好看,因此,他不喜歡(大人千萬不要把自己認為好看的東西,理所應當地認為孩子也會很喜歡)。
第二,我忽略了孩子對于字體差異的感知。印刷體的漢字,和識字卡上略帶一點卡通和藝術風的漢字,在大人眼中自然是一個字,但是在孩子眼中(至少在胖寶眼中)是兩個字,所以,就算我教會了他識字卡上的這個字,但是其他地方這個字重新出現時,他又不認識了,這種經歷,大大打擊了我和他兩個人的識字熱情。
于是,只用了一個周末,這套識字卡就被我扔在一邊了。(快4歲時又拿出來用,這個在后面會說到)。
教材2:悟空識字APP
使用時間:3歲左右,持續了兩個月
經過校友推薦,我下載了悟空識字APP,開啟了另一種風格的識字教學。
這款APP結合西游記中孫悟空守護唐僧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設置一個個障礙,以類似游戲通關的形式,引導孩子掌握漢字的音和形。
說實話,胖寶對于悟空識字的熱情,要遠遠高于小象識字卡,這也讓我在免費試用結束之后,毫不猶豫地掏了198元。而作為一款識字啟蒙APP,悟空識字通過動畫加代入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確實在一段時間中,孩子很愿意玩。
不過,我們在持續了一個月之后,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第一,悟空識字APP,真的就是識字,字是被一個個拉出來被認識的,而不是在一個語境中因相互關聯而被認識(是以割裂字與字之間聯系的方式被認識的),所以,小朋友是認識了那個字,但也僅限于認識那個字而已。此外,這種割裂的認字方式,很容易認識沒多久,又遺忘了(當然,這里也有我自己的問題,我想當然地以為,一套APP就能完成識字的任務,并沒有輔之以指讀等方式)。
第二,玩了一個月后,我們開始覺得這個APP的游戲環節實在太長了,而且必須完成他們設定的游戲、看完那些動畫,才能繼續到下一個環節,因此,打開APP學習的過程中,一半以上時間是為了走過那個游戲的進度條。再加上,西游記的故事要完全貫徹其中是很難的,到后面就會發現,故事被簡單化為幾個游戲套路,來來回回反復都那樣,小朋友也沒有一開始那么有興趣了。
最終,這個APP我們大概用了四分之一的進度,也沒有再堅持下去,現在偶爾還用,但頻率并不高。
教材3:指讀+中華字課之漢字魔卡
使用時間:3歲10個月-至今
悟空識字之后,胖寶比較長一段時間都對認字沒什么興趣,我也就沒有勉強,直接選擇性忽略了認字這件事。
不過,從上上個月起,我陪胖寶讀書的時候,發現他已經非常頻繁地問我,這個字怎么讀,這是什么字,好吧,我意識到,他的語言敏感期終于來了。
這一次,我選擇了指讀+教具這種雙管齊下的方式。
所謂的指讀,就是在親子閱讀時,我一邊聲情并茂地給孩子讀書,一邊用一個手指隨著讀音的速度在文字間移動,這樣利用手指的移動,將孩子的注意力分配到文字察覺上,讓他完成音和形的一一對應。同時,由于指讀不單純為了認字本身,孩子是在大量的閱讀中穿插著識字,相對有趣一些;加之閱讀本身讓這些漢字高頻出現在孩子眼前,所以認字的效率就比較高。
我知道,對于指讀認字法,很多人一直頗有微詞,比如,認為它破壞孩子的想象力(因為指讀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被集中在媽媽的手指和書本上的字上,這樣一來,就破壞了孩子在閱讀時對故事畫面的想象)。又比如,認為它影響語速和閱讀效率,因為要讓孩子把書上的字和讀音一一對應起來,家長必須放慢語速。
不過,我選擇的指讀教材是胖寶以前已經讀過很多遍、且比較喜歡的書,我覺得該想象的早就已經想過了吧,且并不是所有閱讀過程中都是指讀,而是間歇指讀一陣子,并不會對語速產生太大的影響。
除了指讀,我還用了一套新的教具——漢字魔卡。這是我一位創業的學姐給我寄來的,之所以愿意嘗試,是因為我看到是由北師大、中國人大五位漢語言博士、教育專家聯合研發,以及顧問是王寧教授和漢字叔叔。教材里面是128張識字卡,配以128部字原和字根動畫,還有一支大楷筆。
這套魔卡和小象識字卡有一點點像,也是通過象形思維的方式,去演繹漢字,不過,相比小象識字卡簡介的圖示,這套的色彩更活潑一些。同時,配套的線上課程里面有字形流變、識記口訣、字族擴展,比單純的識字本身更強調知識的外延。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套魔卡有3個地方深得我心:
1. 這套魔卡有筆順路徑,我可以非常生動且規范地告訴我兒子,每個字一筆一劃應該怎么寫。在距離我自己的小學生生涯20多年之后,我自己對于書寫的筆畫先后和規范意識已經不太強了,這套漢字魔卡的反面,是標有筆順路徑的水寫字帖(小時候練過毛筆字的同學對于水寫字帖應該不陌生,就是拿一支毛筆可以用清水反復寫的那種貼),可以幫助我用準確的筆畫順序來展示這個字該怎么寫,小朋友也可以拿著毛筆反復涂鴉。
2. 它選擇的字都是字根。字根是漢字最基礎的構成模塊,通過排列組合,慢慢演變出了許多具有共性的漢字體系。從字根學起,我覺得是更適合學齡前兒童的識字方式。(悟空識字就不是從字根開始學起的)
3. 這套教材的每一張識字卡上,有甲骨文體,同時更有正楷印刷體。我個人的經驗是,正楷印刷體絕對是小朋友認字的最好字體。
寫在最后
一年多的識字啟蒙,我最終總結了三點:
1. 識字不用太早。
搶跑很吃力,家長累,孩子也沒多大成就感。我明顯覺得,4周歲左右的胖寶,比一年前的他,對于文字的敏感度、理解力、觀察力,都有明顯的提高。想來很多人推崇的四五快讀這套書也是建議四歲開始教識字,應該也是這個道理。而一旦到了水到渠成的時間,自然就有了識字的欲望,那些游戲什么都不用看,學習的勁頭就很足。
2. 文藝男女青年家長千萬不要以自High方式去選擇教材。
可參看我之前買小象識字卡的那段經歷。雖然到了一年之后再次啟用小象識字這套識字卡,它終于不再是胖寶眼中的撲克牌了,孩子也愿意對著它認認字,但它在孩子眼中,從來沒有我預想的那般富有詩意。更確切的說,它也許是一套不錯的識字卡,但詩意,大概率是家長的自High。
3. 沒有一勞永逸的教具,高頻指讀搭配教具效果更佳。
如我上述所言,我用過不同類型的教具,但是,單單指望教具去完成識字這件事情,我覺得不太可能,高頻接觸漢字本身,通過不同的詞匯排列組合,才是效率更高的識字方法。另外,不同的教具有不同的亮點,比如悟空識字主打游戲,漢字魔卡的筆畫順序則更深得我心。每個教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看家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