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癌不僅歷史悠久,還有很大優勢,中醫治療癌癥極需要一個合理的定位,正確評價中醫藥在癌癥治療中的地位,有助于中醫治療癌癥的鞏固和發展。
一、中醫可運用于各種癌癥治療的輔助治療和基礎治療,全程參與癌癥治療。
在以西醫為主流的治療,如手術、放療、化療時,中醫應以不影響和對抗西醫的治療為宜。筆者曾經被邀請會診一位香港太平紳士,患者晚期肝癌,肝腎功能極差,已經肝昏無尿了,但患者雖住院西醫高級病房,卻仍然日服一劑名老中醫處方的中藥,方中有蜈蚣、蝎子、水蛭、川烏、草烏等劇毒中藥。而西醫師不過問中醫事,老中醫也不管肝腎功能,患者自然病情堪憂。所以,如果不懂一些西醫常識,做中醫也做不好的。
二、中西醫結合可提高療效,減少放療副作用。
化療耗氣,會導致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血小板及白細胞下降等。中醫扶正固本,健脾理氣。放療傷陰,會導致口干、咽痛、惡心厭食、鼻咽干燥、尿黃尿少,引起口腔、食道等處的放射性炎癥。中醫治療以益氣養陰、生津潤燥。手術氣血兩傷,導致機體衰弱,機能缺失,全身疲乏、精神不振、心悸、氣短等。中醫要辯證論治,或扶正固本,或益氣養陰。
三、某些手術、化療和放療效果欠佳的晚期癌癥,應以中醫姑息治療為主要治療方法。
中西醫結合在預防肝癌發生、減少復發與轉移、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中醫藥的積極參與將是推動我國肝癌防治研究、提高肝癌臨床療效重要特色所在,而且具有其他國家和地區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中醫藥完全應該參與肝癌防與治的全過程 。
四、中醫及日常生活飲食調理體質,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能有效預防癌癥
飲食預防癌癥,是近幾年全世界都在關注和研究的課題。中醫飲食療法調理體質更是源遠流長,是一座寶山,有待挖掘。
五、中醫調理可防止癌癥手術后復發,延長無瘤生存期。
“目前全世界對癌癥的復發和轉移的研究尚無重大突破,中醫防止復發可以作為中醫的重點項目,如果有所突破,將是中醫,也是中國對人類做出的重大貢獻”。權威專家的點睛之筆,讓筆者的中西醫臨床研究開拓了新的方向,研究重心放在了腫瘤的預防復發領域,并小有建樹。
客觀來講,對癌癥的治療是以手術結合放療和化療為主流治療,中醫藥能起到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但也得用對證才行。目前還不能把中醫作為一種單純治療手段用于治療那些對西醫治療敏感的腫瘤。手術、放療、化療等是局部殺滅腫瘤,而中醫治癌是通過整體調節,充分調動機體的防御及免疫監視機制,發揮多層次、多環節、多靶點的綜合調節作用,從而抑制腫瘤生成因素。西醫和中醫的關系應該是友軍協作關系,而不應互本抵制、對抗。在治療癌癥上,西醫加上中醫會更好。中有中西醫結合,取長補短、組成廣泛的抗癌統一戰線,才有可能取得防治癌癥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