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3位肺腺癌病人,很有代表性,跟朋友們交流一下。
第一位病人最幸運
60歲男子,心律不齊,來心血管科檢查。
門診大夫是個高手,聽診發現左肺呼吸音低,建議胸部CT:
左肺上葉發現一個類圓形結節,邊緣淺分葉,里面可見小空泡,并且可見供血血管,高度懷疑周圍型肺癌。
很幸運,發現很早,已經手術出院了。
坦白說,不到3厘米的小腫瘤,聽診發現異常,這位大夫的聽診水平真的令人欽佩!
這些苦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
簡單解釋一下早期肺癌的空泡征:
在早期肺癌內部,經常見到<5mm的點狀透亮影,有時可以多個,代表尚未被癌細胞破壞、替代的肺結構支架,在肺腺癌中出現的幾率大于肺鱗癌。
第二位病人,不太好
這是一位66歲的小老太,3個月前摔了一下,胸口疼了幾天,沒在意,吃了點藥了事。
結果后來就斷斷續續咳嗽,最近10多天嚴重了,胸部CT:
右下肺不規則結節,2厘米多一點,有支氣管截斷。
可怕的是腫瘤雖然很小,卻已經發生胸膜牽拉,鄰近胸膜腔可見包裹性積液,已經轉移了。
有讀者可能會想:敢不敢冒險切除呢?
很遺憾,沒機會了!因為胸部CT同時掃描到她的肝臟,已經有肝轉移了:
接下來只能謀求其他延長生命的方法了,比如靶向藥物治療、肝臟介入治療等、中醫中藥等,祝愿她有更長的帶瘤生存期。
回想一下,她3個月前受傷那次,如果過來做個檢查,結局會不會有不同呢?
人的運氣,不一樣……
第三位肺癌病人,是一位82歲的老人
老人在82歲高齡查出肺腺癌,不到3厘米。
家里人考慮到年歲已高,不宜經受手術創傷,也擔憂手術并發癥,選擇保守觀察為主。
也未做靶向治療和化療,以改善營養、調節心情為主。
一轉眼5年過去,今年開始出現明顯腰疼,CT顯示腰椎轉移了:
當然了,有骨轉移只是說明肺癌進入晚期已經不能手術,但目前并不致命,也有藥物可以控制病情緩解癥狀。
我們看他5年來的進展過程,比較緩慢:
腫瘤逐步長大,侵犯胸膜,遠處轉移……
有人說,老年人的癌癥發展慢,最好不要動手術,甚至不要治療,這個說法其實不全面。
1.年齡不是肺癌手術的禁區,當然老年人需要充足的術前、術后準備,并且需要預估風險;
2.腫瘤具有異質性,不同的病理類型、分化不同、病人體質不同,會造成不同的差異。
簡單點說,癌細胞就像一個馬拉松隊伍,有的進展迅猛是癌中殺手,有的進展緩慢,是溫和的“懶癌”。
關于肺結節的生長速度,有文獻統計過:
純磨玻璃結節體積增大一倍,平均需要1832天;
混合磨玻璃結節(實性成分>5mm),體積倍增時間平均為627天;
而小細胞肺癌生長最快,體積倍增時間可以短到30-60天。
像第二位女性病人,就沒有這位老爺子這么幸運!
現在是精準醫療時代,要重視個體化治療
一般來時,發現腫瘤先應取得病理診斷。
早期可以微創手術切除的,首先手術治療;無法手術的,聽從腫瘤科醫生建議,綜合權衡,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案。
醫生衷心希望每一位病人都能活得更久一點,生活質量更好一點,并且一直在努力!
農夫與蛇的故事,畢竟是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