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然而真正能夠做到自律的人,可以說是真的不多。我們經常會羨慕那些自律的人,能夠早睡早起,堅持健身,堅持讀書......
但現實生活中,自律總是很難做到。
難道我們真的不能像那些自律的人一樣了嗎?不如看一下這幾本書吧!
1、拖延心理學
想要自律,應該先從改變拖延的壞習慣開始。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有能力做好一件事,卻因為拖延把事情搞砸了。這本《拖延心理學》就從科學的角度,解讀了為什么我們會拖延?在拖延時我們究竟在想什么?有什么具體的措施可以改變拖延?......
“快樂來自于按照你的價值觀健康地生活,來自于跟他人和跟自己內心深處的連通,它還來自于能夠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來自于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仍能夠如實地接受它,就像雖然花園里長著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夠樂在其中。”
2、自控力
本書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的生理基礎,自控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看完這本書,你會知道,自控力并非憑空而來,我們需要學會的是如果讓自己發掘出自己的自控力。
“如果沒有了欲望,人們就會變得沮喪;如果沒有了恐懼,人們就沒法保護自己遠離傷害。在意志力挑戰中獲勝的關鍵,在于學會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這些本能。”
3、微習慣
每天進步一點點,積攢起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你覺得一開始不能對自己太過于嚴苛,那么也許可以從一些小小的改變開始。
“開始行動的理由是最難找到的,因為目標的重量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一旦開始,我們會覺得似乎需要達到最初的目標才算得上成功,這就是我們不愿意啟動那些讓我們聞之色變的計劃的原因。如果最終做不到,我們寧可不開始。”
4、知道做到
本書的副標題是“如何將Know+How轉化為你想要的結果”,顧名思義,就是怎么讓你將知道的那些道理,轉化成真正的行動。
我們老是說:“知道了很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本書就指出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主要有三個原因;1.所擁有的Know-How過多—— 知識量超負荷;2.消極性過重—— 不恰當的過濾系統;3.壞習慣—— 不適當的學習方法。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既懂得道理,也能做到那些道理的人,不妨看看這本書吧。
“對于那些只接觸過一次的信息,我們通常只能記住其中一小部分。 要想掌握某件事,我們必須首先選擇一些關鍵點,隔段時間就重復一下,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并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關鍵在于間隔性重復。 一旦真正透徹地掌握了自己的工作,人們就會變得更有創造性,甚至能夠創造奇跡。”
5、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我們經常會下定決心:從今天開始,每天都要健身/讀書/早起/學英語......可是每次只有剛開始的幾天充滿了動力,一周后就恢復到以前的樣子,沒有任何改變。
堅持做一件事,有時候需要的可能不僅僅是意志力,科學的方法也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堅持。只有了解自己無法堅持的原因,才能開始改變!這本書不是一本教你培養“好習慣”的書,它聚焦于更本質、更核心的問題:你為什么總是半途而廢,培養習慣是否有正確的方法?
“習慣所產生的效果會通過復利產生驚人的結果。 鈴木一朗在美國職業棒球聯盟創下一年最多本壘打記錄時,說:獲得驚人成績唯一的途徑,就是重復每一個小步驟。”
自律是可以習得的,那些看起來很厲害的人,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很厲害,而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學習到了怎樣變得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