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方按】本篇曾發表在《科學大眾 ·小諾貝爾》,是面向少年兒童的科普雜志。這里是我寫的原稿,很明顯比平時拘謹得多,然后編輯又做了大量修改以適應小朋友的口味......至于發表出來是什么樣,我至今也沒敢看。
紫花地丁是一種知名度很高的野草,分布范圍非常廣,北至黑龍江南至云南,幾乎處處都有它的蹤跡。每年的4月中下旬,是紫花地丁的繁盛季節。或在鄉村田邊,或在城市草坪,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看見一簇簇淡紫色的小花,就像展翅欲飛的小小蝴蝶,十分惹人憐愛。
攝于青島大珠山
這就是是紫花地丁。花小而精致,花冠左右對稱,最上方的二枚花瓣像旗幟一樣迎風招展,似乎在對外高調宣稱“這里有花蜜,快來采吧”;左右兩側的花瓣好像迎接客人的大門;最下方的花瓣通常較大,且基部會向后延伸,形成一個叫做“距”的結構。花色一般為紫堇色或淡紫色,但顏色并不是很穩定的特征,有時會在同一植株上出現深淺不一的花朵,甚至還有接近白色的。有一點是不變的,花的喉部一般顏色較淺,而且有紫色條紋。
從植物分類的角度說,紫花地丁屬于堇菜科堇菜屬。這個屬門丁興旺,僅在我國就有100多種,可以統稱為“堇菜”。常見還有早開堇菜、戟葉堇菜和白花堇菜等,其中早開堇菜最容易和紫花地丁混淆。這兩種的葉和花都很相似,而且分布范圍相互重疊,更加難以區分。
攝于青島膠南
這一株就是早開堇菜。從外觀上看,早開堇菜的葉子比紫花地丁更寬闊,葉柄長度通常等于或大于葉片的長度,而紫花地丁的葉片一般較為狹長,葉片長度遠大于葉柄的程度。還有一點,早開堇菜名為“早開”,顧名思義,它的花期較早。在同一個地區,會比紫花地丁早一個周左右。
早春時節會有一批昆蟲比植物們醒來的更早,這批昆蟲就是紫花地丁和早開堇菜們的傳粉媒介。它們會被紫色小花所隱藏的花蜜所吸引,探身進去取食的過程中,身體會無意中帶走堇菜的花粉,從而完成替堇菜傳粉的任務。這是互利互惠的過程,是進化賦予昆蟲和植物的本能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