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papi醬在最新一期視頻中吐槽,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經常說“為了你,爸媽砸鍋賣鐵也要……”和“爸媽是為了你,才…..”。
papi醬說,雖然知道父母說這些話是為了讓子女知道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希望我們可以努力地學習和工作,但是,自己聽了父母這么說,心里沒有感動,只有負罪感,覺得父母人生中所有糟糕的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
視頻結尾, papi醬又呼吁父母們多愛自己一些,多把時間和錢花在自己身上。
papi醬的觀點引起了眾多有相同經歷的子女們的認同,視頻很快就被頂上了熱搜。
有位網友傷感地吐槽“小時候媽媽說都是因為我才不離婚,搞得我現在還經常覺得自己是個累贅。”
更有網友一針見血地評論:父母最愛說“我還不是為了你好”,但是真的希望他們也能“為了自己好”。
有人說:“全世界沒有誰會比中國父母更辛苦、更無私、更偉大”。
無數父母,事事以孩子優先,節衣縮食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對自己卻能省則省、敷衍了事。
子女們看在眼里,自責在心里。
希望父母能“為了自己好”,這是無數子女的心聲。
心理學家榮格說:“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于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父母“一心為孩子好”,往往給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孩子容易陷入愧疚和自責中,很難體驗到幸福。
02
央視紀錄片《00后》中,錫坤的媽媽在兒子出生后便辭了職,全心全意照顧他。
為了給錫坤更好的教育資源,媽媽與錫坤爸爸兩地分居,獨自帶錫坤住在優質學區。
童年時的錫坤是個好動的淘氣包。
閑暇時,他把掛面放在盆里點燃,又往盆里加水,把廚房弄得凌亂不堪。
媽媽笑稱錫坤屬猴,調皮搗蛋很正常,任勞任怨地跟在他身后收拾殘局。
錫坤動手能力強,長大想當科學家。
媽媽全力支持,給錫坤買來豐富的書籍和材料;但她擔心做科學家會享受不到與人交往的樂趣,又煞費苦心地給錫坤報了語言班和夏令營。
四年級后,錫坤喜愛上了魔術,媽媽同樣不遺余力地支持他。
她滿街給錫坤采購需要的道具,陪著錫坤在小伙伴們面前表演節目,在錫坤氣餒時溫柔地鼓勵他。
生活中,媽媽事無巨細地提醒錫坤,應該穿哪件衣服,應該如何跟小伙伴交往。
媽媽忘我地為錫坤付出,可錫坤并沒有快樂成長。
他經常流露出迷茫無助的眼神,并不自覺地在媽媽殷切叮囑時陷入沉默。
心理咨詢師葉月幽說:“每個人的需求都值得被尊重,我們不提倡父母為了孩子一味犧牲自己的需求,哪怕這個需求并不大。”
父母竭盡全力為孩子犧牲、付出時,表達出的是自身的焦慮。
父母的焦慮漸漸滲入孩子的潛意識里,會慢慢消耗孩子的心力,讓孩子在思考和行動中變得越來越被動,越來越無助。
反而是自私的父母,更容易養出幸福的孩子。
03
作家安妮寶貝在給女兒的信中寫:即便身為母親,我最重要的,依然是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安妮寶貝不是一個世俗意義上無微不至的好媽媽,更不為孩子犧牲自我。
女兒兩歲時,家里請到一個與她相處愉快的保姆,安妮寶貝便全面恢復了工作。
她每天在書房獨處很長時間,閱讀、做筆記、寫稿。
她有了時間就獨自出門旅游。
女兒五歲時,一直陪伴她的保姆回了老家,安妮寶貝開始早起為女兒做早餐。
女兒喜歡媽媽做的蘋果派,提出想多吃幾次。
安妮寶貝默默買回一本關于做蘋果派的繪本,書里描繪了一個女孩如何在全世界搜集到做蘋果派的材料。
她陪女兒在睡前一起朗讀這本書,女兒產生了極大興趣,主動要求第二天跟媽媽一起做蘋果派。
第二天,女兒放學回家,興沖沖地系上小圍裙,站到小板凳上,一本正經地在玻璃碗里攪拌雞蛋,揉搓面團。
媽媽則在她一心一意干活時,悄悄拍下照片,留作紀念。
在女兒幼年時,安妮寶貝進入了創作高峰,先后推出長篇小說《春宴》、散文集《眠空》和采訪《古書之美》。
她以篤實工作的姿態,為女兒提供成長所需的精神食糧。
她不對女兒寄托過多期望,不要求女兒必須學會什么,只希望女兒始終對世界充滿好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索。
張嘉佳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寫:照顧好自己,愛自己才能愛好別人。
父母滿足了自己的身心需求,才能給孩子高質量的愛。
唯有父母愛的自如時,孩子才能受的幸福。
04
電影《塔莉》,講述了一個為孩子和家庭犧牲了自己人生的故事。
女主角年輕時美麗時尚、干練自信。
成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后,她堅持母乳喂養,堅持親力親為地照顧每個孩子,努力成為一名完美的母親。
等待她的,是30歲不到就日漸走形的身材和日益無神的眼睛。
她的自信一點點流失,心里困惑不安,卻無人可訴。
她郁郁寡歡地嘆息“我年輕時候學的知識在生完三個孩子后都白費了。”
她低迷的狀態在保姆塔莉到來后終于結束。
塔莉嫻熟地照顧孩子,并鼓勵她,結了婚的女人也可以去酒吧狂歡……
在影片結尾,謎底揭開,保姆塔莉并不存在,只是女主角自己幻想出來的一個人物而已。
困于瑣碎生活中,她太渴望做回曾經的自己,但母親的身份令她刻意壓抑自己,只能通過幻想滿足自己。
父母們對自己太苛刻,苛刻到不敢滿足自己的渴望,不敢過自己向往的生活。
其實,父母過好自己的人生,適度自私,是對自己的成全,更是對孩子的成全。
自私的父母,不以孩子為中心,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生活,孩子才敢聽從內心的指引,自由成長。
自私的父母,不委屈自己,關愛孩子的同時寵愛自己,快樂過好每一天,孩子才敢沒有心理負擔地享受快樂。
自私的父母,幸福感更高,孩子也會更幸福。
盼望無私的父母們都能自私些,充分享受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