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2日,河南省衛輝市安都鄉,一名九歲的兒童不幸去世,經衛輝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孩子是因為狂犬病而死。
這樣一條消息這兩天在網絡上刷了屏,又是一個被狂犬病狗咬傷后沒有經過及時處理而逝去的生命!
沒想到的是,后臺很快就有小伙伴提問,為什么被狗舔了一下傷口就會傳染狂犬病?狂犬病傳染性到底有多嚴重?自己家狗狗會不會也帶有狂犬病毒?
汪說君在仔細研究這條新聞的時候也發現,網上的說法不一,模棱兩可,更有嘩眾取寵缺乏科學依據的言論,所以決定今天與“汪說周報”換個班,跟大家聊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課前預習:狂犬病確實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傳染病,一旦感染發病,死亡率幾乎為100%。發病的患狂犬病動物就是傳染源,病毒經唾液排出,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傳播病毒,導致感染;但病毒不會穿過完整的沒有損傷的皮膚。
被患病動物咬傷是最常見的狗傳染人的途徑,少數通過其他方式,比如動物舔舐黏膜或潰瘍表面感染。人患狂犬病的潛伏期通常為1~3個月,極少數短至兩周以內或超過一年。
首先,汪說君對這次事件進行了梳理——
過去這一年,孩子身上發生了什么?
2018年5、6月——家里的第一只小狗咬傷了孩子。有媒體報道后來第一只小狗出車禍意外死亡,具體時間不明。
2018年12月30日——孩子被家里的第二只小狗舔了手指上的傷口。
2019年2月7日——孩子出現怕風怕水等癥狀。
2019年2月10日——癥狀加重,孩子被送醫。
2019年2月12日——孩子不幸身亡。
據報道,孩子的爺爺說家里的第二只小狗平時性情溫順。事發后,孩子所住村莊的17只狗連同第二只小狗全部被進行處置。
被舔過傷口,就一定會得狂犬病嗎?
汪說君注意到媒體的報道中,醫生懷疑患狂犬病的第二只小狗并沒有發病死去。
Q:沒有發病但是懷疑被傳染狂犬病的狗唾液中也具有傳染性嗎?
A:并沒有。只有發病的狗的唾液才含有病毒。而且為間歇性排毒。雖然發病的界限時間點難以確定,不過一旦發病,貓狗的生命不到10天。
Q:如何知道貓狗是否已傳染了狂犬病?
A:患病動物在發病前驅期,此時已經開始排毒,會出現性情大變、攻擊人類、異食癖等怪異的表現。到中期,會出現坐立不安、咬叫無常、流口水、吞咽困難等很明顯的表現。當被這樣的狗狗咬傷后,不要有任何猶豫,麻利兒去醫院!
千萬別怕花錢,錢沒了可以掙,命沒了只能重新投胎。
由此看來,不會出現被咬的人已經死亡,
而咬人的狗還沒有發病的情況。
到底是誰傳染了孩子狂犬病?
如果孩子去世后,家中的第二只狗狗仍然沒有出現異常,那它應該不是肇事者,是否是孩子家中的第一只狗狗傳染的呢?汪說君認為還是有幾率非常低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是村里其他的患病犬傳染了孩子。
而且,整個事件都是病中的孩子和家里人進行陳述,是否完全陳述了全部客觀事實,我們不得而知。
為什么總是孩子?
狂犬病死亡主要發生在沒有及時獲得有效救治的人群,2017年我國一共報告了517例狂犬病死亡病例,其中15歲以下兒童占比非常高。去年好幾起孩子狂犬病事件也讓人記憶猶新,至今想起來仍然覺得心驚肉跳。
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與貓狗玩,很容易受到動物的攻擊,常記不住曾經在哪里被哪只狗咬過,而且也會因為害怕受到責罵不敢向家長匯報真實情況。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遠離非家養寵物,尤其是無主的流浪狗,也不要主動逗狗。當遇到狗狗追趕,不要突然亂跑,慢慢移動,逐漸離開。如果遇到攻擊首先保護面頭部。
高風險人群暴露前免疫很重要!
對于有被患病動物咬傷風險的人群,例如狂犬病研究人員、獸醫等,我們建議進行暴露前免疫。啥?暴露?醫學術語,指的是人與狂犬病毒接觸。
特別要注意的是,高風險地區的小朋友提前進行免疫更加重要!
對于一般人群,即使家里養了寵物,如果做到了每年都及時給寵物接種疫苗,完全沒有提前免疫的必要。
自己家狗狗也會傳染狂犬病嗎?
作為城市中的家庭寵物,與外界的接觸并不多,感染狂犬病的幾率極低,所以大家不要抵擋不住內心洶涌的恐慌。但并不是萬無一失,所以一定要按要求每年都為貓狗接種狂犬疫苗!
可以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目前最為科學的“十日觀察法”來確定。
鑒于發病的動物通常在3-5天內死亡,不會超過十天,所以如果不幸被咬,將貓狗鎖定,十天之內沒有出現問題,那么就可以百分百排除人被傳染的可能。
“十日觀察法”的前提是人被咬后還是要先去醫院進行暴露后免疫,也就是被咬后還是要去醫院打針,如果十天之內貓狗沒有問題,就可以停止后面的免疫程序了。
不能保證十日觀察期的流浪動物呢?老老實實做完全部免疫程序好嗎?別拿生命做賭博。
后臺的小伙伴說家里有狗天天被它舔,特別害怕,其實大可以放心,病毒不會透過人完好的皮膚,日常接觸無需擔心,更何況狂犬病不是憑空出現的,只有被患病動物咬了才可能被傳染。
說了這么多,再去追究事件的真相,
卻也不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汪說君希望在對公眾進行宣傳報道的同時,廣大媒體一定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不能道聽途說,引起公眾無謂的恐慌,不要讓這么多年以來,為了科學養寵付出無數心血的科普工作者們痛心。
我們也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又提到了大范圍撲殺,流浪貓狗的泛濫不僅暴露了對于管理流浪動物方面的欠缺,更暴露出小部分養寵人的不負責任!
汪說君一如既往地呼吁大家,外出時請給狗戴好牽引繩,必要時佩戴嘴套,每年及時為愛寵進行疫苗接種,減少對他人的影響。
文明養犬,不要遺棄!
the end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