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建懷
三、大事不糊涂
經過一段時期的歷練和考驗,宋太宗終于決定把宰相這一重擔,交給“你辦事我放心”的呂端了。當他把這個想法在近臣間拋出來的時候,有人因為呂端喜怒不形于色,說:“(呂)端為人糊涂。”宋太宗卻說:“(呂)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至道元年(995年),宋太宗最終拍板,任命呂端為宰相。
對于呂端,宋太宗比別人看得更準——不拘小節(jié),大智若愚,是一個可以放權、放手、放心的能臣。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呂端從來不看重權力,不眷戀名位。他任副宰相后,比他年輕二十多歲的寇準隨后也被任命為副宰相,呂端不講資歷,請求排位時居寇準之下。呂端升任宰相,寇準仍為參知政事,他又請求宋太宗下詔,讓副宰相寇準和他輪流掌印,一同處理國家大事。太宗雖然采納了呂端的這一建議,但規(guī)定凡大事都先由呂端先定奪再上奏,明確了呂端的最高權力,而呂端又總是謙讓,從不專斷。同時,呂端任職數十年,輕財好施,不蓄資產,而且常常資助貧病老弱,去世后,三個兒子甚至辦婚事都沒錢,只好用房屋作抵押,才辦完婚事。所以,無論人品、官品,呂端都是那個時代少有的楷模,這也是他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庶僚小官,一步步被提拔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參知政事的根本原因。正如前宰相趙普所說:“吾觀呂公(呂端)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真臺輔之器也?!保ā端问?呂端傳》)趙普是開國元老、兩朝宰相,日理萬機,目人無數,連他都評價呂端有宰相之器,足見呂端在朝廷中的形像和影響力。
四、穩(wěn)妥實現皇權交接
呂端出任宰相后,果然不負厚望,處事穩(wěn)妥,協調周全,而最重要的是,他能在關鍵的時候提最合理的建議,力挽狂瀾。
西夏曾是宋朝藩國,后來,李繼遷任西夏王,不但反叛宋朝,而且騷擾邊境,致使宋夏戰(zhàn)火連綿。一次戰(zhàn)斗中,前線將士意外俘獲了李繼遷的母親,邊將趕快報告宋太宗,并請示如何處置其母。當時,寇準任樞密副使,負責軍機,宋太宗因此叫寇準過去商量,最后決定對李繼遷母親就地正法,以報擾邊之仇、雪反叛之恨??軠噬塘客瓿鰜?,準備去發(fā)布命令,路過呂端的辦公室時,呂端看到寇準行色匆匆,一慣謹慎的他,感覺到前線肯定有大事,趕緊叫住寇準,細問端詳,聽說要斬首李母,他忙叫寇準暫緩發(fā)布命令,等待他向宋太宗匯報溝通后再說。他入宮對宋太宗說,當年項羽捕獲劉邦之父,項羽揚言要殺劉太公時,劉邦竟然說:“愿分我一杯羹”。這說明,凡舉大事者,危急關頭,常常是連至親也顧不上的,何況像李繼遷這樣的的悖逆之人?今天殺其母,明日就能捕獲李繼遷嗎?如果不能,殺其母,不過是加深對方的仇恨、堅定他反叛的信念罷了。宋太宗一聽,驚出一身冷汗,忙問應該如何處置。呂端建議,把李母安置在前線延州(今陜西延安市),好生贍養(yǎng),以此招降李繼遷。宋太宗恍然大悟,連連稱善,還說,倘若不是你呂相,真的誤了大事我還渾然不覺呢!后來,李母善終于延州,不久李繼遷去世,其子因為宋朝善待其祖母,便歸順了宋朝。這一事件的始末和結果,再次證明了呂端的深謀遠慮和沉穩(wěn)謹慎。
最能體現呂端的過人之處,還是在他牽頭處理改朝換代這一驚心動魄的大事上?;实垴{崩,朝局就有變,權力就有爭,禍起蕭墻,這是權力更替的“綜合癥”,常有的事。宋太宗選擇皇位繼承人,因長子趙元佐既瘋,次子趙元僖既逝,便選擇了三子趙恒,這為宮廷斗爭埋下了伏筆。宋太宗一過世,因為趙元佐依然在世,朝廷大臣便開始各為其主、磨刀霍霍了。太監(jiān)王繼恩牽頭,組織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等一班實力派,決定擁立已經被宋太宗貶為庶人的趙元佐,理由是他是太宗長子,名正言順。
眼看就要兵戎相見,流血五步,皇后李氏趕緊安排王繼恩去請呂端來拿主意。呂端一聽太宗去世,皇后有請,知道情況有變,當機立斷,讓身邊人趕緊把王繼恩扣押,專人看管,同時快步入宮?;屎笳郎I眼婆娑,一臉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她對呂端說,如今皇帝晏駕,大臣們要立長子,你說如何是好?呂端鎮(zhèn)定自若地說,當時皇帝確定太子,就是為了今天,怎么能違背先帝的遺愿呢?他一邊耐心說服其他大臣,一邊讓人把太子趙恒侍奉到宋太宗的棺材前,明確其為皇位繼承人。
趙恒登基后,坐殿召見諸位大臣,因為垂著簾子,呂端擔心宦官們以趙元佐冒充趙恒,依然站在殿下不拜,請求皇帝卷簾。皇帝卷簾后,呂端走上前去仔細辨認,確認是趙恒后,才走下臺階,率領群臣跪拜新皇帝。趙恒在老成持重的宰相呂端的精心安排下,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繼位之爭,終于沒有釀成同室操戈的苦果,就此來說,呂端功莫大焉。
宋真宗繼位后,每當接見大臣,對呂端都是恭恭敬敬,而且從不直呼其名。因為宮前階梯高,呂端體胖身高,行動不便,“特令梓人為納陛”,即在宮前制作較矮的木階梯,給予特別優(yōu)待和照顧。不但繼續(xù)請呂端擔任宰相,而且不斷加官進爵,連加其右仆射、監(jiān)修國史、太子太保等。呂端退休后,宋真宗時時派人問候賞賜,去世后,還被蔭妻封子,實現了高位善終,得到了一個做大臣的最高禮遇。
經驗有時候其實很簡單。呂端一生經歷了刀光劍影的五代亂局,見證過黃袍加身的改朝換代,置身于宋初你死我活的權力爭奪,一直處于跌宕起伏的激流之間,驚心動魄,險象環(huán)生。但面對驚險,呂端都能從容面對,妥善化解。要說他這一輩子真的有什么經驗值得總結的話,不過如此而已。當然,一個人處于權力巔峰,要真正做到榮辱不縈心,得意不忘形,臨危不懼,處事不亂,也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故毛主席有詩為贊曰:“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