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洞見·生是過客
養兒育女之路,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修行之路。
01
49歲的朱騰強,卻順利通過了考試。
朱爸爸參加法考的理由,僅僅是為了跟學法學的女兒聊天。
女兒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的大四學生,為了跟學法律的女兒有共同話題,朱爸爸決定自學,參加司法考試。
朱爸爸本科學的理科專業,在工作中也幾乎不涉及法律,他算是從零開始。
法考一共有8門課程,要學習的知識很多,朱爸爸從2月份備戰考試以來,不論工作有多忙,每天都抽出5小時來學習。
備考過程中,朱爸爸最喜歡跟女兒一起討論法律知識,女兒扮演著軍師的角色,經常給爸爸很多學習上的建議。
看著如此努力的爸爸,女兒對于明年自己的法考也充滿信心。
更讓人佩服的是,朱家全家都是學霸,朱媽媽計算機專業跨考了CPA。
有這樣的父母,女兒自然當仁不讓,她目前已經保研到北京大學攻讀法律碩士。
網友紛紛在微博上點贊,評論:
“太勵志了,一家人都很牛。”
“良好的家教就是以身作則。”
是啊,說教,不如身教;讓孩子學習,不如自己先學習。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人生軌跡。
武亦姝的媽媽曾經說過:
“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媽。
但教育語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遺傳,而是比拼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02
辯手程思博說:“希望人生的最后一場辯論,便是和青云老師的落敗之戰,這是屬于我辯論生涯的完美結局。”
楊奇函說:“輸給你,我心服口服。”
她是哈佛女博士,也是最受歡迎的奇葩說辯手。
她有自己為之奮斗的理想,也過恣意灑脫的生活。
她活成了女孩最想成為的樣子。
而在她光芒的背后,站著一對默默指引的父母。
詹青云出生在貴州一個小縣城,母親是高中英語老師,父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
她打小就喜歡看書,這份喜歡也來自父親的啟蒙。
年幼的詹青云最喜歡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坐火車,聽爸爸講書里的故事。
媽媽也支持她看書,陪她泡在書店里看個夠,最后再買上兩本帶回家。
她在采訪中講過這樣一件事。
她爸爸是一個純理科生,但性格里有很文科的一面,他希望詹青云也有很好的文學修養。
但是他從來不會每天逼著她去背唐詩、三字經什么的。
只是有時候興之所致,看到窗外花開了,會說我想起一首詩,然后就把它寫給青云看。
青云看到爸爸寫的字很好看,就照他的字練。
這樣一來,詩也背了,字也練了。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最好的教育都是無聲的,父母在做,孩子在看。
彼此陪伴中,父母在自我修行,孩子也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03
他的一則視頻火爆網絡,連李佳琦本人都親自翻牌。
“這把尺子配上這塊橡皮,一個鴨屎綠,一個失血白,真的是絕配。”
“這個字典,是真正的爛番茄色,質地非常輕薄,一點都記不住。”
很多人都在感嘆,天天小朋友這么強大的模仿能力,這么逗趣的表演。
直到最近天天和爸爸合拍的《孩子考了60分》,再次讓人笑翻。
網友才知道天天是師出有門,這是妥妥的遺傳呀。
視頻里,天天媽媽也客串出演,以越劇的模式登臺。
原來天天出身藝術世家,媽媽是福建越劇院著名的越劇演員,還獲得過梅花獎。
奶奶是著名閩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林瑛。
天天的爸爸在微博上本身就是一個樂觀有趣的人,拍視頻是和孩子日常互動的一部分。
只有在八點前寫完作業,他才會和天天一起拍視頻,拍視頻不是為了出名,而是為了記錄天天成長的軌跡。
天天爸爸還打趣:“天天考試排名越高,出場率越高。”
天天小朋友在這樣快樂的環境下,不僅成績不錯,人也自信開朗。
宋慶齡曾說:“孩子們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老師。
而孩子,既是家長的一個影子,更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一定站著優秀的父母。
04
前段時間的熱播電影《少年的你》中,魏萊是校園霸凌的兇手。
她又將欺負的對象轉向了陳念,往陳念的凳子上倒紅墨水,糾結幫兇毆打陳念,甚至撕毀陳念的衣服,拍了裸照。
在派出所里,她一臉無畏,拒絕承認欺凌,并說胡小蝶的死是她自己的選擇。
當警察跑到她家去,才知道魏萊為何被教育成了這個樣子。
魏萊的媽媽,得知一個別人因自己的女兒跳樓自殺,居然沒有一點惋惜和悲憫,將胡小蝶的死歸于弱者沒能戰勝生命帶來的挫折。
魏萊的冷漠與殘酷,原來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魏萊的爸爸因為女兒復讀,半年不跟魏萊說一句話。
他不關心女兒的內心,只關心女兒的分數。
父母為她提供優渥的生活條件,卻沒有良好的感情溝通。
魏萊,是一個欺凌者,同時也是個受害者。
魏萊的父母,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了冷漠自私的惡魔。
紀錄片《幼兒園》的導演張以慶說:
“家長其實每時每刻都在給孩子上著課,比如,你自己做人的規范,你的做派,你的舉止,你的言語。
真的不用逼著孩子‘請你像我這樣做’,因為每時每刻,他都會像你這樣做。”
孩子的模仿非常誠實,好的壞的一概接收。
05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子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為什么樣子的人。 你想讓孩子愛看書思考,自己就別整天抱個手機躺在沙發上。 你想讓孩子有素質,自己就別插隊別無理取鬧。 你想讓孩子有擔當,自己遇事先別逃。
當你成為孩子的榜樣和驕傲,孩子也會成為你的期許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