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心神經反射
概念:
三叉心神經反射(Trigemino-cardiac reflex, TCR)是由三叉神經的感覺支作為傳入神經,刺激后神經沖動,經過半月神經節至三叉神經感覺核,在感覺核團內通過核團內聯絡纖維與迷走神經的運動核相連,至副交感神經(傳出神經),到最終的心臟等靶器官,導致心臟功能受抑制,從而表現為突發性血壓下降和心率減慢,可伴有呼吸停止及胃腸活動增加等。
常見手術:
眼科手術,頜面外科手術(鼻或顴弓骨折的復位或重建),顱底手術(累及蝶骨嵴、海綿竇及巖斜區的前中后顱底腫瘤切除術,三叉神經面神經減壓術),其中神外手術占發生率的8-18%。
誘發與易患因素:
兒童患者,高碳酸血癥,低氧血癥,酸中毒,麻醉過淺,術前使用β受體阻滯劑和鈣通道阻滯劑,術中應用舒芬太尼等。
神經鞘瘤術中麻醉關注點:
1.麻醉前常規監測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為減少患者緊張情緒,可以給予適量咪達唑侖等藥物。
2.目前常規使用的麻醉藥物對腦氧代謝率影響較小,因手術時間較長,可以采用靜吸復合麻醉。
3.麻醉誘導力求迅速平穩,動作輕柔,減少由氣管插管所致的應激反應,可以在插管前對咽喉部進行充分表麻。
4.術中行有創動脈壓監測,以便在切除腫瘤時及早發現三叉心反應,根據腫瘤部位和大小可以選擇行中心靜脈穿刺。
5.該類手術多需要翻身,拉伸或扭曲患者頸部,搬動體位后需重新確認導管位置及是否通暢,保護及固定管路。
6.術中行液體保護治療,該類患者術前多存在脫水情況,避免嚴格限制液體而導致的低血容量,輸注液體晶膠液體比為2:1。
7.神經鞘瘤多為良性腫瘤,術中可以進行血液回收。術中可以采取控制性降壓以減少手術出血。
8.術中切除腫瘤時嚴密觀察患者心率血壓變化,維持一定的麻醉深度,術中充分鎮痛,警惕出現三叉神經反射,一旦發生及時終止手術操作,并采取相應措施,待患者平穩后再進行手術操作。
9.若術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復良好,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恢復,生命體征平穩,可以考慮術后拔管,否則應帶管回ICU。
10.完善術后鎮痛,手術結束前可以追加長效鎮痛藥。
TCR發生后處理措施:
1.神經外科手術應輕柔和平緩行外科操作,降低發生的風險 。
2.持續的血流動力學監測有助于TCR 的早期發現和處理。一旦TCR 發生后應立即通知手術者,讓術者暫時中止手術,停止牽拉后大多數可以恢復。
3. 術前可以給予患者足量的抗膽堿藥,預防三叉心臟反射的發生,若術中發生嚴重循環變化,可以對癥處理,給予相應的血管活性藥物和抗膽堿藥物。
三叉神經功能及神經鞘瘤臨床表現:
90%的三叉神經鞘瘤有三叉神經一支或兩支分布區的感覺減退伴角膜反射減弱或消失,30%~40%有咀嚼肌輕度無力,顱中窩腫瘤可破壞耳咽管致傳導性耳聾,可累及面神經管致面部麻木,大的后顱窩腫瘤可有聽力受損、面肌無力、共濟失調、強直狀態、飲水嗆咳、聲音嘶啞和上腭反射消失。累及海綿竇者有復視,累及眶尖者有突眼和視野缺損,主要位于后顱窩者常有橋小腦角綜合征,包括聽力喪失、頭暈和步態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