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流動在人的血管中的一種紅色不透明的液體。
血液中包括很多成分,這些成分發生變化后,就會改變血液的粘稠程度,進一步引起血管病變。
心腦血管疾病一直是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我國心腦血管病患者很多,據統計約有2.9億人存在心腦血管疾病隱患,不得不重視。
血液在“這個時間段”最粘稠!勿做三事!
心血管疾病的意外發生,其實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它的最主要的時間段,便是清晨至上午9點。
據調查顯示,這個時間段,在一天當中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占60%以上。
所以,很多人把這個時間段稱之為“魔鬼時間段”。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這個時間段一定要格外注意,不要做以下三件事:
不要猛回頭
血液狀態不好,頸動脈很容易狹窄、出現斑塊,用力猛回頭,會讓頸動脈不穩定的斑塊脫落,造成血管堵塞,從而引發心梗、腦梗,甚至可能威脅生命。
不要用力排便
由于排便用力過大,腹壓會升高,隨之血壓也會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加大,心肌會發作嚴峻耐久的急性缺血,容易引發心肌梗死。
不要劇烈運動
適量的運動非常有益于身體健康,但是強度過高的運動非常考驗著身體的承受能力。突然的劇烈運動會刺激血管,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病。
注意:4個身體表現,血管或已水泄不通
1、心悶胸痛
總感覺心里不敞亮,胸口悶痛,上不來氣,呼吸不暢,這些癥狀都可能是血管堵塞的表現。
當我們的心臟血管遇到堵塞時,心臟的承受能力下降,就會出現種種不適反應。
2、頭暈眼花
當血管堵塞發生在腦部的時候,會導致腦部的血液流通不暢,造成腦部供血不足、缺氧的情況。
這個時候,人出現的癥狀通常是頭暈眼花、注意力無法集中;嚴重的還可能有抽搐、昏迷等嚴重的狀況。
3、血壓異常
如果血管堵塞了,那么血液的黏度就會增加,會導致血壓出現異常情況。
一般來說,我們的血壓會在80-120mmHg之間,而如果你的血壓升高到200/120mmHg的時候,就該注意是否因為血管堵塞造成的。
4、肢體異常
血管堵塞除了會發生在心腦血管中,也會發生在四肢血管中。
當血管堵塞發生在四肢血管中時,由于血管堵塞缺血,人在行走時會感到腿疼,或是麻木無知覺;如果手腳突然感到無力或者麻木,都是有可能是因為血管堵塞導致的。
預防血液粘稠,養好血管,記好“一二三”
一:一種營養
很多人不知道,維生素也是養護血管的法寶。
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栓,可以幫助機體吸收鐵質,促進血紅細胞的生成,對于改善貧血有一定的幫助。慢性貧血是糖尿病的并發癥,貧血還會帶來血壓的上升。
維生素C可降低甘油三酯和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減輕膽固醇在動脈上的沉著,促進動脈內膜細胞和組織間質清除積存的脂肪,故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
維生素E能減輕血小板的聚集作用,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預防血栓形成;
同時,維生素E,還可促進毛細血管的增長,維持心肌和外周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改善微循環,并可使動脈脂類過氧化物減少,從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二:兩種食物
1、生蘇油:
生蘇油是用生蘇子壓榨出來的,它的特點是富含α-亞麻酸,是目前已知的陸地上含有α-亞麻酸最多的食物。
α-亞麻酸是清血的最佳物質,被譽為“血液的清道夫”,能抑制血液中三酰甘油的上升,清潔血液,改善血粘度,預防高血脂、高血壓及心臟病的發生。
每天食用一點生蘇油,增加α-亞麻酸的補充,可以將體內多余的脂類以及附著在血管壁上的斑塊等溶解,并通過新陳代謝到體外,防止過多的脂類垃圾沉積在血管壁上,從而達到清血脂,預防動脈硬化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2、納豆:
納豆是大豆經納豆菌發酵而成,是盛產于日本的一種食品。目前,全世界,尤其是整個東南亞地區人們對納豆的作用高度認可,食用者眾多。
研究表明,納豆的功能主要與其中的納豆激酶、納豆異黃酮、皂青素、維生素K2等多種功能因子有關。
經過科學研究,納豆中所含的納豆激酶確實有著非常好的溶解血栓的作用,對于疏通心血管有一定的輔助效果。
三:三個動作
1、梳頭
頭為精明之府,人體內12條經脈和40多處穴位,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都在頭部。
用木梳或骨梳對這些經絡和穴位進行按摩和刺激,有助于疏通腦部血管,促進腦部供血、供氧。
2、擊掌
中醫認為,手的十指與五臟六腑由經絡相連;
而雙手擊掌,能健腦益智、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老年癡呆等。
3、踮腳
踮腳尖,是個不錯的有氧運動,能活動四肢、大腦,消除頭暈、發脹等癥狀。
在踮腳的過程中,小腿肌肉會有規則的縮短和酣暢,這就會最深層次的影響到血管,血管也會有規則的被揉捏、放松;
一起踮腳會增加下肢血液的流轉量和速度,這樣一來,下肢血管就會被更多、流速更快的血液沖刷到了。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