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豁、凜、屜”等生字,理解“威風凜凜、疙瘩、別出心裁、技高一籌”等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詞語。
(2)在感受美好童年的過程中,掌握讀書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閱讀和集體交流,品味生動有趣的童年生活故事。
3.情感與價值
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童年的時光是美好
的,童年的生活是絢麗多彩、自由快樂的。
【教學重點】
在感受美好童年的過程中,掌握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童年的時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絢麗多彩、自由快樂的。
【教學準備】
學生:參照課文中竹節人的做法做一個竹節人。
教師:《童年》歌曲;生字、新詞卡;以學生平時的生活照片為背景做幻燈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潛心交流
1.播放歌曲《童年》,背景為學生平時的生活照片。
師:看到一張張熟悉的笑臉,你們是否想起美好的童年?光陰似箭,一晃,我們已經一起度過了近6年的童年時光。童年,是那么美好!在你們的童年里有哪些有趣的事趕快和大家分享分享。
2.學生交流。
3.回顧概括。
童年藏在作家的筆下,童年藏在泛黃的照片里,童年還藏在孩子們的游戲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9課《竹節人》,跟隨作者去看看, 在那個沒有電視沒有電腦的年代,孩子們玩什么,怎么玩?請同學們自由閱讀文章,畫出最打動你的句子,并加以思考。
二、檢查預習,自學本課生字
1.學生自學課文內容,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3.學生自學課文生字,新詞。(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4.檢查學生的自學結果。
(1)讀生字和詞語。
疙瘩 疲倦 冰棍 跺腳 沮喪 威風凜凜 別出心裁
技高一籌 大步流星 怒氣沖沖 暴露無遺 念念有詞
(2)理解以下幾個詞語:
別出心裁:別,另外;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另有一種構思或設計。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技高一籌:技,技術;籌,籌碼,這里是量詞。略微超過一個碼。形容雙方比較,稍強一些,技術高人一等。
大步流星:形容腳步邁得大,走得快。
念念有詞: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語。
輕手輕腳:手腳動作很輕,盡量少發出響聲。
三、再讀課文,理清行文線索
1.認真閱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竹節人》這篇文章的。讀課文時,一定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篇文章的行文線索的。
3.匯報交流結果,教師及時引導,概括內容如下:
課文按照做竹節人、玩竹節人、竹節人被沒收后的順序生動地敘述了“我”充滿歡樂的童年生活。
四、布置作業
你喜歡竹節人嗎?參照課文中的做法,也試著做一個吧!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校園的生活豐富多彩,難以忘懷。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竹節人》,和作者一起走進多彩的童年,享受童年的快樂吧!
二、品讀“做竹節人”部分,交流分享
1.“竹節人”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
(毛筆桿。把毛筆桿鋸成……就成了。)
2.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竹節人”風靡全班,以至全校?
(我們全迷上了斗竹節人;校門口賣毛筆的老頭生意特別好。)
3.師:課下大家都嘗試做了竹節人,現在請把你做的竹節人拿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一下,看誰做的竹節人比較成功?你們在做的時候有什么技巧和心得?
4.學生交流。
三、學習“玩竹節人”部分,感悟讀書方法
1.學生用心品讀。
2.讀后自由交流,教師相機評價,總結讀書方法。
(1)“把穿著九個竹節的鞋線嵌入課桌裂縫里,在下面一拉緊,那立在裂縫上的竹節們就站成一個壯士模樣,叉腿張胳膊,威風凜凜,跟現今健美比賽中那脖子老粗、渾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①你們見過竹節人是什么樣的嗎?文章的哪一段告訴了我們?
②出示句子,這就是描寫竹節人的。
③指名朗讀,其他學生閉眼想象畫面。
④總結方法:你看到了怎樣的竹節人?(生說)語言文字就像一幅靈動的畫面,我們在讀書時,邊讀邊想象畫面就能加深對句子的理解。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板書:想象畫面)
(2)“下課時,教室里擺開場子,吸引了一圈黑腦袋,攢著觀戰,還跺腳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常要等老師進來,才知道已經上課,便一哄作鳥獸散?!?/p>
①同學們,你們課下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感覺怎么樣?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讀這部分。(出示句子)
②再次讀句子,你又有什么感受?
③總結方法: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也能加深我們的讀書感悟。這又是一種讀書方法。(板書:聯系生活)
3.總結:走進《竹節人》,我們不但分享了快樂,還收獲了兩種讀書方法:想象畫面和聯系生活。
4.師:作者將玩竹節人的場面描寫得生動、傳神,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有感情地朗讀一下吧!
5.學生自由朗讀。
6.師:同學們讀得真好!相信大家在讀的時候一定也手心發癢,想讓自己做的竹節人也一展身手。現在,讓我們開始一場斗竹節人大戰吧!
7.學生斗竹節人,教師巡視。
8.師:玩得開心嗎?誰想把自己剛才玩竹節人的過程、感受講一講?斗竹節人時,你都使用了哪些招數?
9.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點評。
四、學習“竹節人被沒收后”,領悟重點語句
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1.竹節人如何被老師發現并收走的?(上課了,意興依然不減……看出了破綻。)
2.“我們”以為老師會怎樣處置竹節人?結果呢?
(把沒收的東西扯散了,隨手扔出窗外。老師自己在辦公桌上玩竹節人。)
3.為什么“我們”會把“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喪化為烏有”呢?
(“我們”怨恨老師是以為他會像往常一樣,把“我們”辛苦做的心愛的竹節人扯散了,隨手扔出窗外,從而導致“我們”只能眼巴巴看別的同學玩得歡,自己只能沮喪得要命。“化為烏有”是因為看到老師也和“我們”一樣投入地玩竹節人,驟然明白:老師收走竹節人并不是因為“我們”玩竹節人,而是不想讓“我們”在課堂上分心、耽誤學習。)
4.師:從小到大,我們遇到過許多位老師,哪一位讓你印象最深刻?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吧!講的時候注意要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哦!
5.學生自由講“有關老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