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說:“腎臟為封藏之本,精之處也。”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三九補的是什么呢?其實就是以“腎”為主!
冬季屬寒氣為水,腎主水,故而“冬氣通于腎”。
寒氣乃萬病之源,但凡外邪入侵人體都是由表及里,最初侵襲皮膚、腠理,而后逐漸進入肌肉、經絡、臟腑。當寒氣入侵于腎時,身體就算得上是“國土淪陷”了——此時,正氣不能抵御外邪,就只能往外跑,表現為身體外層很熱,而內部極其陰寒。
“三九灸”,補腎升陽正當時!
立即著手“三九灸”,以順應外界陽氣生長的態勢,幫助人體培補腎陽,驅除寒邪——祛寒氣、養陽氣、固衛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一身真氣無礙,病邪自然無孔可入。
“三伏灸”是為了以實現冬病夏治的目的,而“三伏灸”和“三九灸”剛好是一個組合,它們兩相配合,前后呼應,前者“錦上添花”,后者“雪中送炭”。
所以,如果你做了“三伏灸”,別忘了做“三九灸”以鞏固療效;如果你沒做“三伏灸”,更應該做“三九灸”,以防病驅邪。
“三九灸”,養腎分兩步!
三九期間應當如何艾灸養腎呢?主要分兩步:補腎,益腎。
補腎——就是止損,先補“漏”,別讓腎精漏掉。好比先把鍋補好,否則鍋漏了,怎么補也是無底洞。
益腎——就是添加,通過各種方法補充、生成腎精。
1、補腎
“鳴天鼓”是古老的強腎按摩法。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緊按腦后枕骨不動再驟然抬離,這時耳中有放炮樣聲響,如此連續開閉放響9下。
鳴天鼓的作用就在于:通過掩耳和叩擊可對耳產生刺激,進而調補腎元,其實就是用后天的意識來引導人先天的神氣。
2、益腎
人體上,對腎有益的穴位較多,如果每個都灸,很難保證灸量。只要把6個穴位灸透,就有助于我們人體補益腎精,生化腎氣,生發陽氣,通調全身體質!
命門
命門就是腎陽藏身的地方,是人體陽氣的根。
命門真火不足,就不能推動腎水運行,腎水滯留在那里,就會出現腰膝酸軟、四肢浮腫、男性陽痿早泄、女性宮寒不孕等。
腎俞
補益腎陰腎陽,益腎滋陰,增液潤燥。
神闕
“臍為生氣之源”,它關乎于腎,連及于命門,共為生氣之所系。也就是說,神闕是人體生命能源(元氣)的所在地。
關元
“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是歷代醫家奉行的基本原則。關元是任脈和三陰經的交會穴,擅長補腎培元、溫陽固脫。
三九期間艾灸關元,能夠補元氣、溫中焦、固腎精,特別適合下焦虛寒(如小肚子涼、晨起腹瀉)、元氣不固(早泄)、婦科疾病(痛經)等人群。
三陰交
三陰交位于腎經、肝經、脾經三條經絡的交點,具有益腎精、養肝血、調脾氣之功。
女性一到冬天就會脫發、長斑、面黃,其實就是因為氣血精微物質缺乏,不能往上濡養頭面所致。艾灸三陰交可以調養肝脾氣血、補益腎精,讓身體發膚煥發光彩!
涌泉
顧名思義,涌泉就像身體水液涌出的泉眼一樣。艾灸可以滋養腎水、上濟心火,使腎精充足,從而化生津液滋養身體。有些人動輒發脾氣,其實與心火亢盛引起的心浮氣躁有關,艾灸涌泉可以幫你降火消氣。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九期間,即12月22日-12月30日,必須連續灸9天。9是一個極數,也是一個周天輪回,灸滿9天可以培陽補虛,溫經固本。
到了二九三九,可以灸2-3三天休息一天。同時建議每天腎經當令(下午5~7點)時艾灸,效果最好。
溫馨提示:因人體差異大,以上灸法處方,僅供參考,請務必親自體會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