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常為生活奔波而飲食不規律,脾胃健康的人可謂鳳毛麟角,脾胃兩臟都屬土,又同居中焦,以膜相連,關系密切,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若脾胃虛弱,消化系統運作失宜,體內津液停滯聚積而成濕,濕聚而成痰。
體內痰多的人常覺得身體疲乏困重,不想動彈、吐痰多或者總感覺嗓子有異物感,咳不出來也咽不下去、腹部脹滿、頭油臉油、一看舌頭,舌苔又厚又膩等等。
中醫認為,痰多則百病生,比如痰在腎則冷,在心則悸,在頭則眩,在肺則咳,在胃則嘔,在腸則瀉,輕者出現頭暈目眩、脫發、高血脂等亞健康問題,重則化為有形的病理產物,如結節、囊腫、腫瘤等。
脾為生痰之源,體內痰多,這時候,想要化痰,健脾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很多人都會想到化痰的經典方——二陳湯,主要是炙甘草、半夏、白茯苓、橘紅這四味藥,肺為貯痰之器,此方主要就是圍繞著調理脾肺展開。
半夏既能燥濕化痰,又能和胃降逆,橘紅既能化痰還能行氣健脾,兩味藥都以陳久者良,所以名為“二陳”,茯苓的作用就是健脾祛濕,再加上炙甘草調和諸藥,顧護脾胃,便成了二陳湯,現在也有了中成藥二陳丸,更為方便。
但是有部分人卻疑惑了,明明二陳湯也喝了,二陳丸也吃了,怎么依然沒有很好的效果呢?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試試由二陳湯化裁而來的理痰湯,與二陳湯的區別在于去掉了炙甘草,多加了四味藥材。
理痰湯
清半夏、茯苓、陳皮、柏子仁、黑芝麻、生杭芍、生芡實。
黑芝麻其實就是我們常用的黑芝麻,是藥食兩用之品,入藥用宜選擇傳統老品種,和柏子仁都屬于種子,入腎,且這兩者都富含豐富油脂,可以補肝腎,潤五臟,還能潤滑腸道通腑氣,既可以潤半夏之燥,又能助芡實補腎。
芡實,主要作用為益腎固精、補脾止瀉、利水滲濕,而且其收斂作用很強;最后一味生杭芍主要是用于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和茯苓配伍,一面滋陰利小便、一面淡滲利小便,避免腎中生痰。
所以此方在二陳湯的調理脾肺的基礎上,又多了滋補肝腎,固澀收斂的效果。我們在調理脾肺的同時,不要忘記了,腎才是生痰之根,肺、脾、腎三臟是一起調節我們人體的水液代謝的,任何一方出問題,都會造成水液代謝受阻,從而凝聚成痰。
如果在生活中,你覺得自己也是屬于那種痰多、難調,又用過二陳湯效果不大的話,不妨試試民國神醫張錫純的理痰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