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攝影技巧
寶塔和古橋的攝影
塔也是風景區內旅客喜愛的拍攝對象。塔有磚瓦砌成的,也有磚木結構的以及鐵鑄的,著名的有西安的大雁塔、杭州錢塘江畔的六和塔、大理海洱一隅的崇圣寺三塔,以及山西的應縣木塔等。拍攝寶塔適宜用直幅畫面以顯出它的崇高氣勢,也需要用廣角鏡來拍攝,以便于把地面上的人物拍攝在內。天空部分需要帶些云彩以破除沉寂的畫面,最好用一些樹枝作為前景來填補天空的空白部分。光是拍攝塔身,會感到過于單調,有時攝入一些塔下的行人,或是附攝一些塔旁的低建筑物在畫面以內,也能襯托出塔的高大氣勢。如左圖。有些塔身上飾有藝術性的磚雕,圖像很美,可以用長焦鏡加增距鏡拍攝,光圈開小一些,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古建筑的橋,也是祖國珍貴的文化遺產,著名的如泉州的洛陽橋、河北趙縣的安濟橋、湖南三江的程陽橋、川西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等。這些古橋,有的在歷史上享有盛名;有的造型別致,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有的跨度特長,建造不易,都是值得拍攝的旅途名勝。拍攝橋梁,一般有三種角度:最好是采取居高臨下的俯角拍攝,這樣可以把大橋的全貌以及兩側的風光全部攝入鏡頭,但困難的是往往在橋的周圍找不到據高點。如在拍攝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時,可在橋北的小山上,用俯角拍攝這座歷史上有名的鐵索橋,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第二種拍攝角度是遠距離側面拍攝,也是一般游客經常采用的角度,即站在橋的一側,用平視的角度拍攝大橋。這種拍攝角度的優點是可以把橋的整體和進出橋孔間的船只全部攝入鏡頭,因為船和橋似乎是一個聯系體,船能增加橋的美感。但必須注意,拍攝動態的船,快門速度必須控制在1/250s或更快一些。這種側面角度拍攝,缺點是要走到離大橋很遠的地方,才能進行拍攝,而有些河的兩岸已造滿房屋,根本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拍攝點。第三種拍攝角度是從橋的兩端,正面直線性拍攝橋上的動態。這種角度看不到橋孔和水面,但可以攝到橋上人來車往的熱鬧情景。另外的一個優點是往往能攝到橋頭的石碑和文字說明,如在北京西南郊的盧溝橋東端,就可以看到碑亭內乾隆御筆書寫的盧溝曉月漢白玉碑以及姿態各異的石獅。這種拍攝角度特別適合于長度較大的橋。對于現代化的大型橋梁如南京的長江大橋、上海的南浦大橋等,還可以乘坐直升飛機從空中或在船上拍攝全橋雄姿。特別是在清晨或傍晚,迎著朝霞或落日余暉拍攝,更將是一幅富于藝術色彩的創作。
怎樣在草原上拍攝?
拍攝草原風光照片時,在無垠的草原上,點綴些淺色的白羊和深色的馬、牛等牲畜會給畫面增加生氣。在拍攝大群牲畜時,要選擇高角度。取景時最好把地平線放到畫面的五分之一處,甚至放到畫面的邊緣之處。切莫天空草地各占一半,為避免牧場給人以空曠之感,可有意識地將彎曲的河流、沼澤安排到畫面之中,它不但能美化構圖、豐富影調,還可給人一種水豐草茂、生機盎然的感覺。
草原上天空的云彩是變化無窮的。白云在藍天補托下可形成很好的陪景。地面上羊群不多時,用高角度拍照就顯得零散。這時應改用低角度拍攝,可使地面為數不多的羊群與空中的白云連成一體,相映生輝。
在使用全色黑白膠片拍攝時,由于它對綠色光感受能力較低。逆光拍攝草地時,最好加綠色濾光鏡,并按補償系數增加曝光量,這樣會增加陰暗部分的層次。拍攝彩色照片可按測光表測出的指數再增加1/3的曝光量。在高原上,紫外線很強,晴天上午9時至下午4時之間拍彩色片,顏色容易偏藍,可加用濾光鏡校正。
怎樣在船上拍攝?
在船上拍攝時,可根據拍攝的需要選用不同的鏡頭。如拍攝船上的景物時,一般宜使用廣角鏡頭。如果拍攝海面風光時,可利用各種鏡頭的不同特點進行拍攝。在冬季北方的海面上拍攝時要注意,艙內外溫差變化很大,從甲板轉入艙內驟冷驟熱,鏡頭往往布滿蒸汽水珠,待水珠晾干或擦拭干凈才能拍照,否則會影響底片結影的清晰。
在海上拍遠景時,如果海水并不特別藍,應縮小一級或半級光圈,如按正常曝光,將使照片上的影像反差變小和層次減少。選用逆光拍攝,水面泛出閃閃光斑會增添海面氣勢,但也要避免光斑過于集中,使底片產生光暈。為壓低天空和水面反光,可加黃、橙色濾光鏡,增加景物反差。在甲板上拍近景或中景,無論側光、逆光都應和陸地一樣,按陰暗部分的光值曝光。
春季攝影,最主要的莫過于捕捉春天的信息,描繪春意。
春雨
春天的江南春雨綿綿,但從不影響生活和生產勞動,在雨中,在霧中別有一番情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細柳滿皇都”。
拍雨中的泥濘,拍如露珠的雨滴,拍如細絲的雨絲,都是春天的特點,它不同于夏天的雨如注如潑、溝滿壕平,穿裝服飾也不一樣。
拍雨珠或雨絲,要選擇深暗的背景,采用快門優先,根據雨絲的大小,用14~18秒,再根據亮度情況選用光圈。有時還可以選擇含苞待放或已開放的花柳枝芽為前景,就更能表現出春天的特點。

霧可以增加空間感,為了使景物層次分開,要選擇有近景、中景、遠景層次分明場所。霧有濃重稀薄之分,從攝影效果著眼,薄霧比濃霧好。
拍霧,不宜用順光,應用側光或逆光。因為霧天陽光不強,沒有投影,景物影調過分柔和,順光不宜分出景物層次,而用側光就會好得多。
霧,本身是一個由光珠組成的屏幕,比正常景物亮而反差小,亮度大拍照時防止曝光過度而缺乏層次。
用黑白片拍霧,可以加用UV鏡、淡黃色濾色鏡或偏振鏡。用彩色片拍霧,可以使用UV鏡或偏振鏡,既可以適當的調節色溫,又能提高清晰度,而又不失霧感。

這是北方春天的特點,尤其是西北和華北,一過春節直到“五一”,風中卷著黃沙細土。
既然生活中不僅僅是鮮花翠柳,也有細土黃沙,春天也不全是山青水秀,也有荒山禿嶺和花不長、草不生的地方,生活攝影就不能只拍鶯歌燕舞,也要拍與天奮斗。在北方的勞動人民,春天大部分時間是在與風奮斗,就連桃杏花也是在風中搖曳而開,在風中飄落。就一年四季而論,北方的春風差不多要占四分之一。
拍風,當然要借助某些風標與襯托,如搖曳的柳枝、飄展的紅旗、擺起的頭紗、吹起的頭發等等。
風,卷起的沙土形成一道渾黃的屏障,從攝影效果上看,它能增加空間感,拍照時利用遠、中、近景表現其空間透視。
從技術上講,拍照風中景物與拍霧中景物正相反,霧“水珠”,是亮的,而風中的沙土阻光率卻很大;從拍照彩色片的角度講,霧會提高色溫,而風會降低色溫。故拍風景物要防止曝光不足和色溫偏低。只有一點是一樣的,景物都是朦朧的。
春意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這是清朝詩人葉燮的《迎春》中的名句。春天,不僅景色宜人,只要稍加觀察,就會發現家家戶戶人人處處都有春意。如柳梢碧痕,源頭飛湍,固然預告千山競秀,萬類勃蘇;而人人都有一顆春天的心,拿起相機,按下快門,就會留下春天生活的寫照。
雪景與樹掛
拍照雪景有三種情況,一是單純的雪景,即使有人物,也是雪景中的點綴、陪襯,人物在畫面中位置很小。第二種情況是以雪作景,人物為主,雪與人物之間有一定距離,雪的反光不能直接反射到人物的臉上或身上,這時形成人與雪的強烈對比。第三種情況是人在雪中,雪的反射光可以反射到人物的身上或臉上。三種情況要作三種對待。
單純的雪景
初試拍雪的人,往往有一種誤解,哪里雪多到哪里去拍,哪里雪白到哪里去拍。實際這樣拍出的效果不一定能把雪“拍多”、“拍白”。道理很簡單,比如在廣場上全是一片剛剛降下的白雪,拍出來會是什么樣呢?不但沒有多的效果,而且也沒有了雪的質感。多,必須有量的標志,量的比較;白,必須有黑或其它顏色的對比和陪襯。既有量感又有質感才有多雪的效果。
量感或質感都是陪襯出來的,首先是陰影,而后是以少勝多的襯托。如一枝松柏枝上的雪,要比廣場上的一大片雪質感更強,逆光、斜側光或斜側逆光比順光質感更好。雪的逆光,不可能像其它景物逆光會出現純度很黑的陰影。雪,不僅要有陰影的襯托,還要有景物的襯托,如前面提到的松柏枝上或榆柳枝干上,或借助景物中的建筑物或人物衣著。
樹掛是降雪后的一種景觀,為拍樹掛的質感,最好以樹掛為近景,再有遠景之雪襯之。若用黑白片拍雪景,最好使用黃濾色鏡或紅濾色鏡。因為雪后的天空一般都是呈灰白色。若用彩色拍雪景,最好使用偏振鏡。
拍照單純的雪景最有利的時機與方法是:
雪正在降落時,特別是在降鵝毛大雪時,用小一點的光圈,如用標準鏡頭可用f/11或用f/16的光圈,距離標尺放在5米上,將相機裝在三腳架上,找一個暗的背景,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如1/30秒,就可以拍下落雪的痕跡。
太陽斜射地面時,起伏不平的雪自身投下陰影,會增加質感和量感。
用彩色片拍雪景加用偏振鏡,一方面能夠調整天空的顏色,而且可以消除反光和降低色溫。因為雪天色溫較高,會出現藍色的影子。
盡可能用遮光罩,以防止雜亂的反射光進入鏡頭。
拍黑白片時,如果為了反差強些,就用D——76顯影液沖洗底片,延長顯影時間;如果為了增加層次,提高質感,就用DK——20顯影液,其反差可能小些。
怎樣在飛機上拍攝?
在飛機上拍攝舷窗外的景色,最好選擇飛機陰影一側的窗口座位,座位最好位于機翼的前方或后方,以便獲得更好的視野。
在拍攝天空中的云彩時,一定要事先準備好,抓住時機迅速地按下快門。因為云彩是變化不定的,它隨著氣流、溫度的變化而不斷改變著形狀,尤其是在高速運動的飛機上看它們。若使用ISO100/21°卷,根據當時的情況,用1/60秒,光圈f/8及1/4秒,光圈f/1.4,甚至更慢的速度都可以,這時不要過多考慮拍攝速度太慢和光圈太大了。使用自動檔曝光時,要使曝光補償裝置減少1~2級,以免曝光過度。
在拍攝時,可在鏡頭前加偏振鏡,壓低藍色的天空,如果使用黑白膠片拍攝時,需要用黃色、橙色和紅色濾光鏡。一般來說空中拍攝使用UV鏡是十分必要的。
在高空拍攝地面景物時,鏡頭光圈應比地面縮小一級,也可將機翼作為前景,以增加照片深度及趣味感
風光攝影一般拍的都是青山綠水,色調比較單純,如果不運用一些技巧,就會使照片顯得平淡。首先可以利用一些暖色塊來打破畫面上沉靜的冷色調,如在綠色的園林中,布置一個撐著紅色綢傘的少女,拍攝宏偉的宙宇一角時,安排一二個披著紅色袈裟的僧人,都可以起到打破畫面沉靜的作用,所以在風光攝影中適當地安插一些人物作為點綴,也是使畫面增加生氣的一種辦法。當然人物的形象不要太大,否則就會變成室外人像照片了。已故的著名風光攝影家黃翔老先生在外出創作時,常常帶著一些道具作為畫面上的點綴,如橡皮制的鴨子、吹氣后就同真的鴨子一樣,放在水中,作為前景,增加了風光照的生氣。
另一種是利用云霧來增加風光照的氣氛,猶如黃山的群峰,如果孤單地沒有云海來襯托,就會感到平淡無奇,顯不出風光照的魅力。日出日落也是風光照中最好的題材,能使平凡的風景變成不平凡的照片。
怎樣表現流動的水流?
在風光攝影中,要想把水流拍得如綢子般平滑,像水晶般清澈,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你可以用改變快門速度的方法來表現迷人多變的水流。
使水流凝固:使用高速快門,能使水流具有清晰的形狀和透明的水花。如果在陽光下拍攝,能使水面顯得波光粼粼。如果要增加景深,可以適當地收小光圈。
使水流模糊:使用低速快門,可使水流模糊而有動感,速度越慢,水流模糊程度越重,宜有強烈的效果氣氛。如用5秒鐘或更慢的曝光時間拍攝,能使水流變得如漂動的薄霧一樣輕柔。用低速膠卷和小光圈也能獲得這樣效果。在這樣慢的快門速度下拍攝,即便用慢片和小光圈拍攝仍然存在曝光過度的問題,可使用減光濾色鏡來校正,以便你可以使用更慢的快門速度拍攝。此時,宜用手動曝光,并使用三角架。
如何強化風景照片的色彩?
怎樣才能獲得色彩效果比較滿意的風景照呢?
使用遮光罩:使用遮光罩可以防止非景物的雜散光進入畫面而影響色彩。
在色彩表現最豐富的時候拍攝:早晨和傍晚的色彩最豐富。
控制曝光量:如果使用反轉片可采用正常曝光低半檔的方法拍攝。使用彩色負片,應該采用輕微的曝光過度以獲得色彩鮮明的照片;
使用偏光濾色鏡:它可以去掉水面或葉子表面的閃爍光,使畫面的色彩更清晰、純正。
風天拍照
攝影把風拍進去就更富有生活氣息。所謂“風景”,沒有風,景就顯得十分枯燥。
拍風,要利用一些技巧,如1級風,漁船略微搖動,炊煙隨風向傾斜,看到樹葉的輕搖。1級風的風速是0.3~1.5米/秒,如果要想把風搖樹葉的動感拍出來,可用1/2秒或1/5秒的快門速度。
從拍風的效果上看,5~6級風最容易出效果,而且無損于照相機及鏡頭,不需要特殊保護裝置。5~6級風大樹已經搖動,內陸河水吹起漣漪,風力8~13米/秒,用1/30秒的快門速度就可以拍出樹的動感。人的頭發及頭巾可以吹起。
7~8級大風,迎風步行已經感到困難,但作為生活攝影,拍照一幅迎著7級風行走的生活照,會顯示與襯托出人物的堅強性格。
9級以上的大風威脅較大,屬于危害性天氣,沒有特殊裝備與特殊任務,一般不宜拍照。
風是借助樹枝、煙、旗幟等可隨風飄擺物襯托出來的,可以用相應的快門速度使其“凝固”或使其產生動感。欲使其“凝固”,就用高速度,如1/200秒或1/150秒;欲使其有動感,就用慢速度,一般用1/5秒就可以拍照中近影的動感。如4級風速為5.5~7.9米/秒,可用1/15秒,5級風速8~10.7米/秒,可用1/20秒,6級風速10.8~13.8米/秒,可用1/30秒等等。
風是借托某些可飄擺物襯托出來的,襯托物越遠,快門速度越要慢,襯托物越近,快門速度越要快些,方能“抓”住風的“凝固”狀態。
對于一些有危害性的風,首先要保護好相機,勿使沙土進入。鏡頭前面要加一只天空鏡或UV鏡,既可以濾過有害光線,又可以保護鏡頭。
光線運用
攝影本身,實際上是光和化學作用的結果。特別是光,它在攝影藝術的創作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合理用光,是攝影成敗的關鍵。不同照射方向的光線,在攝影上起著不同的作用。同是一個人或是一個物體,由于用不同的光線,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正面光:這是指光線從物體的正前方平射來的光。正面光對表現事物的質感或立體感不大適宜,不能勾畫出物體的輪廓和它的凹凸陰陽。例如拍浮雕,如果用了正面光,浮雕的高低不平的層次,就一點也拍不出來。用這種光線照人像,會顯得十分平淡而沒有生氣。因此,必須改變相機的角度或被攝影者的位置,使正面光變成側面光。這樣拍出來的效果就會好。
側面光:側面光對于攝影者來說,是比較理想的光線,它最能表現物體的凹凸層次。
使用側面光拍攝人像或拍攝建筑物,也是最能表現它們的線條和立體感的。
側面光由于有90度的側度范圍,所以使用時又應有所不同。側度小有較小的反差,這對物體的質感是好的;側度大也就有較大的反差,使物體表現了陰陽兩面,這是需要拍攝者在使用光線時注意的。例如拍人像,一方面要避免正面光,同時用側面光的時候注意角度不要太大,不然,會拍出陰陽臉,效果不好。
逆光:逆光使用得當,能夠勾畫物體的輪廓,也能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由于光線的逆射,把物體的輪廓勾畫得十分明顯,使被攝物更加突出。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正因為光線的逆射,也就增加了物體的反差,使被攝物的正面層次不易表現出來。
逆光對于拍攝透明物體或毛茸茸的東西是最適宜的。在較暗的背景里,它能恰當地表現這些物體的質感。
頂光:這是指從物體正上方照下來的光線。頂光對拍攝一般的物體都不適宜,用這種光線拍人像,會使顴額突出部分的下面留下較大的陰影(如眼窩洼陷),十分難看。用這種光拍攝建筑物,特別是中國式的建筑物,由于屋檐伸出,屋檐下的陰暗部分就缺少層次,因此,應該盡力避免。如果這樣的建筑物是必須拍攝的,可在早晚的時間或在冬季的日光下拍攝。
腳光:從下照上來的光線叫腳光。腳光對于建筑物是不需要的。但對人物照明則是有的,這種光源多半是燈光。用腳光表現人物十分恐怖,如果不是演戲或拍電影(一般用來表現反面人物的恐怖兇相),最好避免使用這種光線。
散射光:散射光則看不到一個主光,光線從四面八方反射而來,如陰天時的光線就是。若一定要在散光的情況下攝影,最好不要選擇天空作為背景。
現有光的攝影
現有光也稱現場光,其特性就是“現有”。包括室內外自然光和即有的民用燈光及工業工作光等,沒有使用任何輔助照明和修飾光。在通常情況下是比較暗的或比較單一或單向。總之屬于“不理想”的光線。但它的真實感更強,生活的現場感更強,而且不會因為燈光太亮或設備過多而使被攝者感到拘束。
現有光容易抓住被攝者的自然姿態和神態,從而表現出被攝者的心理狀態。
利用現有光拍照有四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掌握。
最大限度地“舍”掉一些景物。只拍非常需要的部分,哪怕是只拍一個人,也只拍亟需說明的部分,如半身以上的局部或面部。
光線不能改變,但拍攝距離角度可以改變,因而要多選一些角度進行觀察,選出最佳點,即光線、表情、姿態、神態都合適的角度。
盡可能選用大光圈。因為取景范圍已經最大限度地減縮,不需要太大的景深。又由于光線較暗也不允許用太小的光圈。
有時不僅要用大光圈,同時還要用慢速度。如果快門速度低于所用鏡頭焦距的倒數,就要使用三腳架。如50毫米焦距的鏡頭,其最慢速度低于1/50秒時就要使用三腳架。
黃昏美景
以日落為背景拍照
為了把落日拍得更好,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采取括弧式曝光,如果有測光表或內測光,應取天空、地面、平視三個部位讀數的平均值。測光時不要正對著太陽,向天空測光時要把太陽置于取景器的邊緣下部;向地面測光時,要把太陽置于上邊緣;平視測光時太陽置于左或右邊緣。拍照時按平均值拍一張,向上、下各開一級光圈拍兩張,取得三張不同密度不同效果的底片。為防止太陽直射鏡頭產生眩光,應盡可能使用遮光罩。
由于天空與地面亮度差別太大,應用漸變濾色鏡對天空進行遮擋。漸變濾色鏡可以自制。取普通黑白全色片一張,最好是120膠片,在白光下作漸變顯影(使膠片一半在顯影液中,另一半不入液并輕輕搖動膠片),而后定影,晾干后剪成圓形。如果沒有條件自制,可取一條沒有影像沒有密度的黑白底片遮擋在鏡頭前面上半部,也可以擋些亮度。
拍照落日,最好選擇有云的時候,有晚霞更好,既可作為拍照主題,也可以作為襯景。若只作襯景,人物為主題,如果有條件用閃光燈對人物補一下,效果會更好些。
怎樣拍攝黃昏美景?
攝影者意欲將紅彤彤的、圓圓的夕陽與湖光山色一并攝取時,基本上可以依照相機的測光結果曝光。完全依賴測光結果確定曝光組合時,由于夕陽光線還比較強烈,會使周圍曝光不足而出現剪影效果,剪影效果也是一種創作手法。不需要剪影效果時則補償曝光。補償曝光量一般在1~2EV左右。當鏡頭與夕陽保持某一角度時,鏡頭中有時會出現光斑。為避免光斑破壞畫面,可按下景深預測鈕,從取景器中觀察有無光斑。當取景器中出現光斑時,可用手或帽子等在鏡頭前遮擋形成光斑的光線,切不可遮擋取景畫面。
表現黃昏的另一種方法,是不直接拍攝夕陽,而是朝向西邊,以夕陽隱入地平線后留下的余輝為背景拍攝都市景色。當晚霞映照在天空的時候,也是都市燈火快要亮起來之機,最理想的拍攝方法是采用2次曝光方法。第一次曝光拍下晚霞,這時的都市還只是黑色的剪影。第二次曝光的時機選擇在晚霞完全消失,天空完全暗下來,都市的燈光基本上都亮起來的時候。
朝暉、晚霞是最富于魅力的風光題材,但機會難得。在夏季雨后1~2天之內,出現燦爛彩霞的機會較多。拍攝時機以太陽剛剛露頭和即將落山的時刻為佳。日出和日落最理想的拍攝時機非常短促,往往只有幾十秒鐘,因此必須事先作好充分的準備,選好角度,調整好光圈,速度、細致觀察、耐心等待。曝光量應按天空亮度適中的部位確定,GB21膠卷在天空較明亮時可以采用1/100秒,光圈8~11,如要突出光芒效果,可選用較小的光圈,并加用光罩,防止光暈。
建筑的攝影
近年來,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地大量涌現,過路的旅客,都想把這些新鮮事物攝入自己的鏡頭。但是沒有超廣角鏡是不大容易如愿的。拍攝高層建筑,如果在平地上用仰角拍攝,要產生上小下大傾斜性的變形,不大美觀。要免除變形的缺點,一般用三種方法來補救:
第一種方法是找一個高一些的拍攝點,比要拍的高建筑物更高,以俯角來拍攝要拍的高層建筑物,不但沒有變形的缺點,而且還能拍攝到建筑物的全貌。這種鳥瞰式的畫幅,氣勢雄偉,更能突出高層建筑物的特有姿態。但是這種居高臨下的拍攝點,不是輕易就能找到的。第二種方法是當你要拍攝一座指定的高層建筑物時,應設法在這座大樓的附近找到另一座大樓的一個拍攝點,它的高度約為要拍攝的大樓整個高度的一半。這樣,你用合適的廣角鏡頭拍攝時,就不會在圖像上產生變形了。問題也在于理想的拍攝點,不容易找得到。第三種方法是一些專門拍攝高層建筑的影友和專業人員經常使用的方法,他們備有專門拍攝高層建筑物的可以在相機前方上下升降的移軸鏡頭(Shiftlens),或叫可調透視鏡頭(P.C鏡頭),這樣可以在取景器,或是在取景的磨砂玻璃上,調節鏡頭來觀察圖像,直到圖像上沒有變形時,再進行拍攝。以前老式的皮腔相機裝有可以上下升降的鏡頭,目前高級的35mm相機中,少數也有這種裝置,用這種相機來拍攝高層建筑物,當然是最理想的了。
林中攝影
林中攝影的技巧
在林中攝影,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正確估計曝光。在林中拍照,正確曝光是個關鍵。曝光過量,景物的色彩變得淡然無力;曝光不足,則會使景物的色澤顯得暗淡無光。所以拍攝時不能以受到陽光照射而呈透明狀的樹葉為曝光依據,因為這樣會使林中大部分處于背光狀的樹木顯得漆黑一片,分不出層次、細節來。正確的方法是在此基礎上,再放大1~2檔光圈。
如果是在霧氣籠罩的森林中拍攝,測光方法則可以測光表上的讀數為基礎,然后分析整個被攝范圍。如果畫面中亮的光線部分與較暗的部分大體上相同,就可以依照測光表所顯示的數值來曝光。如果有2/3以上的畫面空間比中灰更亮一些,就應開大0.5~1檔光圈;要是有2/3以上的區域比中灰更暗一些,就應縮小0.5~1檔光圈。值得一說的是晨霧往往能使林間變得朦朧,富有詩意,給景色增添一種神秘的氣氛,特別是當逆光照明的時候;此時略為增加曝光可以保持色調和色彩的精美。
選擇好所用鏡頭。在叢林中拍照,最好采用廣角鏡頭,這樣容易表現出樹木的高大、叢林的茂密。黑白片拍攝一般景色,如加用一枚黃濾光鏡,可使景色層次豐富。
冷強光熱下的拍照
冷天拍照
這里的冷天,不是指雪天,即無雪冬日的寒冷。這種天氣中,曝光原則應采取“最低曝光量”,增加顯影時間。在選用濾色鏡時,因為無雪冬日的天空、景物和人物都較灰暗,應用UV鏡或偏振鏡以加強天空的表現。
基本技術解決之后,就是“抓”冷的生活特征。冷,對被攝者來說,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是神態,冷的神態也是千姿百態的,在朔風怒吼中的冷和無風無雪中的冷,在漫天大雪時的冷和滴水成冰時的冷,人的表情是不一樣的,日常生活拍攝就是抓住這些不同的表情。另一個是服裝,人們的衣著是根據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的,皮襖、棉襖、毛衣等等,都表示不同程度的冷。
冷天拍片,除在“冬季攝影”中講到的注意事項外,還要注意,冷天膠片容易變脆,拍完后退片時,是扳動向相反方向卷收回暗盒的,容易拉斷。解決辦法有二:一是拍完后暫不退片,等到室內回暖后再退;另一個辦法是不要把膠片的36張全部拍完,而是留上3~4張,“主動浪費”,可以避免折斷。
強光和熱
強光與熱對攝影都不利。之所以說“熱”也是壞天氣,是因為光線太強與溫度過高都不利于攝影。如夏天的中午光線又強,天氣又熱。有許多攝影包或攝影皮箱是黑色的,由于它們吸收光而倍增其熱。溫度過高會造成如下后果:
高溫會使潛影衰退。對已拍完的膠片在高溫下,其潛影逐漸減弱而增加灰霧。
如果溫度高到50℃,膠片的藥膜會變軟甚至溶化起皺。(攝影包若是黑色的容易達到這一溫度。)
彩色片會使飽和度降低,色彩也將改變,失去原有的鮮艷。
鑒于上述原因,在高溫下不管拍照與否,都要保管好膠片和裝上了膠片的照相機,勿使其受熱。所以攝影包最好是淺色的,必要時保存在較厚的隔熱包袱內。
在拍照時,盡量用陽傘遮住照相機,勿使太陽直射在照相機上,一方面防熱,一方面防止光干擾。
在強光下拍照,為了使人物神態自然,不致于使陽光刺眼,應盡可能拍逆光或半逆光。在強光下的逆光要比一般逆光拍照時增加更多的曝光時間。為了使其質感得到高層次的表現,通常要比順光拍照時增加8倍左右的曝光時間,即增加3級光圈。
蜜月旅游攝影
蜜月旅游攝影的意義
就拍攝當時,也許認識不到拍攝某一個場景有什么意義,但到若干年后,打開影集,或被什么雜志、刊物看中,就會感到當時為什么不……與其后悔,不如在拍照時多作一些考慮。此外,想象回味一番新婚燕爾的溫馨,會更促進夫妻的恩愛。
“到此一游”,這是大多數人拍照時的動機。為了說明“到此”,而不是到“彼”,必須抓住獨到之處,唯有此地才有的特點,讓人們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地方。比如北京的故宮、天安門,沈陽的北陵和故宮,都有紅墻,琉璃瓦;所有的召廟寺觀,也都有香爐、碑鼎;所有的公園都有小橋、涼亭……但它們又都有各自的特點,拍照時必須抓住。
增加歷史知識。旅游勝地大都有歷史遺跡,如內蒙古的成吉思汗陵、昭君墓;成都的武侯祠、都江堰;沈陽的故宮、東陵、北陵;上海的龍華寺;蘇州的虎丘山;揚州的平山堂;南京的中山陵等等,都記載著歷史的典故。到這些地方旅游,拍下這些地方的景觀,了解這些地方的歷史。
增加地理知識,了解風俗民情,乃至土特產。結婚旅游,不一定都要去名山大川。祖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方都有自己的特點。陜北的窯洞,內蒙古的沙漠和草原,還有一些革命地、古戰場、長城、長江、黃河、森林、海洋……對旅游攝影都是很有價值的。
基本設備和技巧
旅游,提倡輕裝,也就是說,有一臺“傻瓜”就夠了。當然,有現代化設備更好,廣角、長焦、變焦都用得上,但爬山涉水,這樣多裝備就太重了。
旅游攝影的技術要求并不復雜,一般多屬于“到此一游”,以作紀念。
旅游結婚攝影有三種拍攝方式;一是夫婦合影,以景為前景;二是以某一方為主體人物,以景為背景;三是只拍景不拍人。
無論以景為主,或以景為背景,都要把景的特點、季節的特點,甚至是時間的特點表現出來,以茲說明某時到某地的特殊紀念意義。
景,大體上分四種情況,即一、遠景;二、中景;三、近景;四、特寫。
以遠景為背景,或單純拍遠景,目的是涵攝全貌或概貌。由于遠處紫外光遮景,又有空氣中介質,盡管亮度大于近景,但缺乏鮮艷度,缺乏對比度。故以遠景為主時,應用側光。為了拍全,可居高臨下,俯視拍攝;為了景深長些,應采用小光圈。如用f/8或f/11的光圈,將距離標尺對在無限遠的最近清晰點上,即鏡頭上的距離標尺的最后一級數字,有的是10米,有的是15米。這樣,如果用的是標準鏡頭,其景深范圍就可以保證從近處的人物到遠處的景物,都獲得清晰的影像。
中景,是旅游攝影運用比較多的取景范圍,如到北京以天安門為背景,或以故宮為背景,均屬中景。其它如沈陽的北陵、成都的都江堰、桂林的駱駝山等等。中景可以表現出古建筑的藝術結構,如許多旅游地的召廟寺觀。我國古典建筑本身就具有均衡的結構,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色彩配置與運用上鮮艷奪目。如有些建筑,大紅的柱子、門窗、墻壁;檐下青綠點金的彩畫;金黃的或翠綠的或寶藍的琉璃瓦頂,特別在秋高氣爽,陽光燦爛時,襯在藍天白云下,真是相映成趣。
近景,在旅游攝影中拍攝不太多,因為近景不太容易拍出地域特點,因此,拍攝時必須注意抓住“獨此一家”的特征。比如,我國的寺廟,大多有類似的獸頭、仙人、走獸、流云等等裝飾或雕刻,大同小異。如果以它為近景,則不會被一眼看出是在什么地方。我們還看到過一些旅游者拍的紀念照。站的離景物太近,看不出在什么地方,就失去了“到此一游”的意義。
特寫,在旅游中所拍特寫一般就不是以人物為中心,而是拍某些有特點的文物資料,如雕刻、碑文、壁畫等等。拍照雕刻、碑文、裝飾應用側光,而拍攝壁畫則應用順光。
選擇準確的拍攝位置
我們在講述鏡頭的視野角度時,就提出要準確地根據自己所用相機鏡頭的角度,判斷出拍攝時應該站在什么位置。但在真正拍照時,只考慮視野角度還不行,同時還要考慮光線的方向及色彩結構等等,然后確定從哪一個方向拍。要想拍出理想的照片,應該從方向、角度、距離等方面考慮,來選擇準確的拍攝位置。
怎樣用光
攝影本身,實際上是光和化學作用的結果。特別是光,它在攝影藝術的創作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合理用光,是攝影成敗的關鍵。不同照射方向的光線,在攝影上起著不同的作用。同是一個人或是一個物體,由于用不同的光線,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構圖的基本知識
表現高大:高大的物體,一般來說是以豎線條為主的物體,如高山,高大的樓房、塔等。應該把長方形的取景框豎起來。使用豎的取景,可以使景物向上引伸,更能表現它的高大。如果用橫框取景,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的。
拍攝高大的物體,有時可以把鏡頭仰起,這是合理的。取景的角度,應合乎人的視線。
表現寬廣:以橫線條為主的景物。因此,在取景的時候,應當盡可能用橫畫面,這也是便于使橫線條的景物得以向兩方面引申,這樣便能表現寬廣的特點,如長江大橋、萬里長城等。
拍攝注意
選擇準確的拍攝位置
我們在講述鏡頭的視野角度時,就提出要準確地根據自己所用相機鏡頭的角度,判斷出拍攝時應該站在什么位置。但在真正拍照時,只考慮視野角度還不行,同時還要考慮光線的方向及色彩結構等等,然后確定從哪一個方向拍。
方向
拍照前首先根據被攝景物的具體情況,選擇拍攝方向,無論人物、風光或建筑,都有其最佳面。
正面拍攝,主要適用于主體在畫面中心部位的景物,主體兩側的空間一般為對等平均,有莊嚴之感。
在日常生活攝影中,人物肖像,團體合影大多從正面拍照。
正面拍照應當注意:
防止呆板,盡可能讓被攝對象活潑多樣些。
由于正面像橫向線條是平行的,平行線不要正置中間將畫面上下等分,不要出現一條貫穿整個畫面的橫線,給人造成一分為二的錯覺。
由于正面拍攝,景物都處于平等位置,不易分出主次。如合影,必須將每個人都拍清楚,不能因為誰在中間或誰在某個位置,就把誰拍得更清楚些。而應一視同仁,在結構上不分主次。
正面構圖的趣味中心多在畫幅中央,這就給人以拘謹之感。為了使畫面活潑,應盡可能將主體中心或重心處理在黃金分割的趣味點上。
側面拍攝。側面拍攝主要表現被攝體的側面特征。確切地說,是從側面表現正面的外部輪廓。方向性比較明顯,因而它的前面的空間要大于后面的空間。
側面拍攝適合于那些輪廓清晰、線條變化較多的景物或人物。比如拍照人物側面像,如果顴骨很高,鼻子很低,下頦內收,就不能從側面拍照。
側面拍攝還適用于拍照橫向行走或行駛的動體。
有時以風光或城市塑像為背景的人物紀念照,也是從側面拍照好。
側面拍照會表現出動的趨勢,生動活潑。
側面拍照應當注意:
防止平行線的貫穿,將畫面一分為二或中間分隔。
因為橫線處于平行狀態,沒有消失點,因而不適合拍照毫無輪廓變化的景物。
側面像與逆光相結合比側面平光效果好,因為大多人工修造或修飾的景物主要裝潢均不在側面,拍側面也是為了表現正面的變化的曲線。有些純自然物,雖非人工修飾,如各種物、生物、花卉,凡有正側之分的對象,側面都不如正面臻美。
斜側面拍攝。這是比較多用的拍攝面,因為它能兼顧正、側兩面的特征,生動活潑、變化多樣、曲線豐富,直線有消逝點,既宜于表現空間感,立體感,也富于表現層次和透視感。
斜側面拍照具有正面的莊重,又有側面的活潑,斜側面主體前面的空間應大于后面的空間。
斜側面取景還可以彌補正側面的缺陷。如拍攝人物,有的人一只眼大,一只眼小,從小眼睛的斜側面拍攝,就可以得到彌補。
斜側面若再與斜側光照明相結合,使其輪廓清晰,效果更好。
斜側面拍照應當注意:
斜側取景包括正側兩面,一般忌正側對等分配,對等各半就會顯得太拘謹。
斜側取景更利于表現空間感和透視感,因此,主體與陪體的配置必須適當,主體應處置在黃金分割的趣味點上。
秋季攝影
秋天,無論是賞秋景、忙秋收、品秋果、逛秋市,都是秋季生活攝影的好題材。
秋景
秋天,空氣清新,天空特別藍,白云也非常白,自然構成奇妙的圖畫。尤其是一場秋雨過后,空氣中尚有淡煙疏雨,斜陽穿過樹隙,一縷縷光束似錦織彩緞,無論是在這種環境中勞動還是散步都十分愜意,真如人在畫中游。
到野外或山林,你會看到紅橙黃綠交映,瓜果谷菜豐登,“三春不如一秋忙”,這些天然景色更是一番情趣在鏡頭。
用黑白片拍照秋景,要注意濾色鏡的使用,因為,自然景物色彩十分豐富,如紅色的果子、綠色的葉子,肉眼看去十分鮮艷,但攝入鏡頭后,由于黑白膠片感色性的關系,紅果與綠葉對比度卻很小,幾乎分不出層次。如果加用紅色濾色鏡,就會出現白色或淺色的果子,黑色或深色的葉子;若加用綠色濾色鏡,就會出現白色或淺色的葉子,黑色或深色的果子,使果子與葉子在色調層次上都出現對比。
拍照秋景秋色,不僅記錄曾此一游,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生活的情趣,拍照本身就是一種情趣,欣賞拍照出的作品也是一種情趣。因為,每按一次快門都凝聚著攝影者的情感,都是一次攝影技術的考核。
拍照秋景的技術要求:
秋景色彩最富,前后景層次最分明,這種色彩和層次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由空氣透視造成的,如近處色彩鮮艷,遠處有紫外線和空氣中的介質;另一種是由不同顏色的較大面積的色塊構成的層次,如紅、橙、黃、綠等光波長的色光給人以近的感覺;青、藍、紫等光波短的色光給人以遠的感覺。鑒于上述原因,在取景時要考慮顏色對遠近感的影響,如不能將光波長的色光作比它光波短的色光作背景,否則就有一種鑲嵌感。
拍照黑白片,可以用濾色鏡進行調整。從總體上講,主體是什么顏色就用什么顏色的濾色鏡,或者想讓什么顏色突出,就用什么顏色的濾色鏡。
取景構圖要盡量簡潔,因為秋天色彩較多,如果在一個畫面上,五光十色,就會給人以很亂的感覺。在一幅作品中,其主要顏色有一兩個就夠了,就如人們穿衣服,一般人不喜歡用各種顏色縫在一起的百衲衣。
當然,有時客觀就有這樣的景物,如市場或商店,但在比例上主體的顏色不能太碎。
從用光的角度講,無論彩色片還是黑白片,最好用斜側光。比如拍一張以農家小院的蔬菜、瓜棚、豆架為背景的田園生活,平光或逆光都不如斜側光更能使主體與環境聯系得緊密,色彩呼應和諧。如果旨在突出人物服裝的色彩,使其更顯得亮些,則可以用較暗的背景或逆光。
取景常識
怎樣取景。所謂取景,就是怎樣把鏡頭前面的各種不同的景物,有選擇地、合理地安排在一張有限的畫面上,藝術地表現出來。取景,也可以說是取景框中的構圖。
構圖的基本知識
表現高大:高大的物體,一般來說是以豎線條為主的物體,如高山,高大的樓房、塔等。應該把長方形的取景框豎起來。使用豎的取景,可以使景物向上引伸,更能表現它的高大。如果用橫框取景,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的。
拍攝高大的物體,有時可以把鏡頭仰起,這是合理的。取景的角度,應合乎人的視線。
表現寬廣:以橫線條為主的景物。因此,在取景的時候,應當盡可能用橫畫面,這也是便于使橫線條的景物得以向兩方面引申,這樣便能表現寬廣的特點,如長江大橋、萬里長城等。
表現深遠:深遠和寬廣不同,它所表現的景物更能給人以遼闊廣大的感覺。因此,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必須注意如下兩點:
表現深遠最好有遠景和近景的陪襯,因為只有近,才能相對看到遠。
為了表現它的遼闊和廣大,照相機的角度以俯攝為宜。至于表現深遠的景物,究竟以橫取為好,還是豎取為好,這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表現動向:例如,人物、車輛會向前行進,取景的時候,要把它們的前方留出前進的空隙;一座不動的建筑物,也有它的正面和背面,取景時,也需要在它們的前面留下一定的空隙。如果不是這樣處理,拍出來的照片就會給人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傻瓜相機
出門旅游,人們用的大多是小巧方便的傻瓜機。使用時,有些地方尚需注意。
“傻瓜相機”大多是焦距為35毫米左右的廣角鏡頭,視角較寬,即使在最近距離也只能拍成半身人像,不能拍登記像或頭部特寫,同時,近距離拍攝變形比較明顯。
“傻瓜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是按鏡頭視野內不同景物亮度的平均值確定曝光的,取景時一般不宜保留過多的天空,拍逆光的近景人像,如果是天空、水面、淺色物體作背景,人物面部也容易曝光不足。為了增加暗部曝光可把感光度調節紐調到較低的度數,如由ASA100,降為ASA50,即可增加一倍的曝光量。此外,可以使用閃光燈補光。
溶洞紀念照片
首先,應該目測好距離,調好焦距。因溶洞中無法在相機中取景調焦。
其次,在洞里拍照,要注意的問題是曝光不足。這是因為當人長時間呆在洞里時,眼睛的瞳孔會自然逐漸放大,來適應暗淡的光線。但是如果因此就認為洞里光線不錯,而采用較快的曝光速度,就必定會犯曝光不足的錯誤。
其三,因速度慢較難持穩相機,可用三腳架來拍攝。切忌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如1/60秒、1/125秒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想獲得一張理想的巖洞留念照片,必須使用閃光燈,溶洞內使用閃光燈要注意,必須使閃光燈的光恰好照射到人物,讓主體(人物)準確感光,而不能讓閃光燈的強烈光照射到背景(溶洞內各種色光勾勒出的輪廓)上,這樣容易使背景失去色彩。這就要求背景遠離人物至少4米。如燈的指數為16,除以人物站立處攝距4米,一般可用光圈4,速度1/8秒;或光圈5.6,速度1/4秒等。
上述方法實際上是采用的慢曝光與閃光燈相結合的拍攝方法,因為閃光燈僅是幾百分之一秒甚至幾千分之一秒的強光,其他時間是用洞內的光線曝光。
當然,要想得到最好的效果,應該按下述方法操作:先選擇確定洞景和人物所站立的位置,然后相機用三腳架固定牢,人站在景前不要動,開啟相機“B”門進行較長時間(約1~3秒)的慢曝光(此曝光是讓洞景記錄到膠片上),在曝光行將結束之際,人工按亮一次閃光燈(這次曝光是讓人物記錄到膠片上),這樣經過混合曝光,就能得到一張美麗的洞景與人物相結合,曝光充足的照片。
注意:因開啟“B”門曝光是對洞中景物進行拍攝,各個洞中的光線不同,所以曝光時間不可能相同。普通中低檔相機不可能對如此暗的光線測光,所以應該采用梯級曝光法來解決這一難題。即以自己估計的曝光量為中心拍攝一次,再分別開大和縮小一級、兩級光圈各拍攝一次。這樣的五張底片中,必然會有一張是曝光準確的底片。
沙漠中拍攝
怎樣在沙漠中拍攝?
在沙漠里拍照,天氣的選擇較為重要,因為它直接關系到照片的質量。一般宜選天氣晴朗的日子,這時的沙漠層次較好。如果在陰天,由于沙漠是黃色的單一基調,拍攝后的照片將沒有明暗反差。
并不是晴天的任何時候都能拍出好照片來。一般情況,在日落日出的前后1小時的時間里拍攝最佳。此時的沙漠突出部受到陽光的照射,凹部也能受到亮光線的反射,明暗部分形成很好的反差。
在拍攝過程中,應當利用側光,這樣可以減小因逆光攝影而造成的陰暗部位相接處沒有中間色調過度的毛病。并能增強立體感。在選擇曝光量時,由于沙漠比陸地的光亮度高約兩倍,所以要相應地減少二級光圈的曝光量才行。
在沙漠里拍照時,被攝物體放在亮處較好。如果你想以沙漠為表現主體,宜采用高角度。
怎樣拍攝山景
拍山景,須牢記以下要訣:
拍山景,攝影器材以輕便為宜。最好配備一個廣角鏡頭和一個長焦距鏡頭,這樣,無論是拍遠處聳立的山峰或是拍鄰近的峻巖峽谷,都能自如對付。如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山峰的豎畫面,會使山岳外形的垂直線變成斜線,透視感戲劇性地增強,從而產生一種似有很大縱深度的錯覺,使人備感山峰之高;而若用廣角鏡頭拍山嶺的橫幅畫面,開闊的視野則可把山勢連綿起伏的情景表現的淋漓盡致。
拍山景,拍攝位置的選擇也很有講究,一般來說,拍攝點宜選擇高一點,并且以站在此山拍那山為好。因為若在山谷底下或在山腰中拍山峰,山頂往往會瞧不見,或者由于透視變形的結果,原先峻峭的山峰會顯得既不陡,也不高。而要是登上鄰近山的一個高坡拍攝,則可看到整座山雄偉的氣勢。
拍山景時,明亮的天空與深色的樹林、巖石組合在一起,會構成很強烈的反差,造成山巒像剪影,層次細節全無。要避免這種不良現象,曝光時就不能單以天空亮度為曝光依據,還要兼顧陰暗景物的明度。用黑白膠卷拍攝,沖洗最好是采用軟性顯影液,以使山巖的細部層次能得到充分的表現。除了使用增加曝光的方法外,還可以用濾光鏡來降低天空的亮度。如拍黑白照片,可選用橙色濾光鏡;拍彩照,則可使用偏振鏡。
拍山景時如果有云,要注意處理好云和山巒、樹木、建筑等景物的關系,以深色景觀與云海相掩映,使色調有變化。畫面上僅茫茫一片云海,會顯得十分單調。云海亮度高,拍攝時應按云海亮度曝光,否則洶涌多姿的云海會變成一片蒼白。
旅游攝影須知
旅游攝影須知
人們外出旅游,一定要拍一些紀念照和風光照,回來細細品味,別有一番心情。為了拍出好照片,您須注意以下幾點:
攜帶的攝影器材要少而精,以夠用為準。這樣可以減輕隨身行李的重量。
應選用135型相機為主。其機體較小,方便靈活,特別適合室外拍攝。
一般選用兩只變焦鏡頭,一個小型閃光燈即可。鏡頭規格為28mm——85mm、70mm——200mm。
膠卷要帶足,避免因遇到好景而膠片用完。就地購卷真假難辨,應特別小心。
攝影包不易太大,顏色不要過于顯眼,以免壞人注意。包內應準備一些防雨的設備。如塑料袋、干燥劑,以防陰雨、潮濕天氣。
乘飛機的旅游朋友應注意膠卷的保護。避免膠卷用X光機檢查。以防暴光降低膠卷的感光度,導致照片沖洗色彩不鮮艷。可將膠卷從包中取出,請安檢人員手工檢查。
為確保照片質量,有條件的應帶上一個折疊方便的小型三腳架。其在慢速拍攝中必不可少。
拍風光照片,應選擇較小光圈,以加大影深,提高照片的清晰度。如F8、F11、F16光圈。光圈小,快門速度相對較慢,這時必須使用三腳架,手持拍攝很可能造成照片模糊。
拍人物照不需要背景清晰時,光圈可以開大一些,快門速度相對加快,手持相機拍攝即可。
旅游攝影有什么特點?
旅游攝影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廣泛性。題材涉及面廣,凡風光名勝、風土人情、奇花異草、名獸珍禽,以及吃、住、行等等,都是旅游攝影的基本題材。
二是機遇性。旅游生活流動性大,計劃性強,時間受到一定限制。旅游景觀、氣候變化等都有很大的機遇性。有的人十上峨眉山也未拍到“佛光”,有的人第一次上就碰上了。陰晴雨晦,頗難預料,拍攝光線的選擇有時也會受到較大的限制。同時,也可能遇到一點“突發性”的天象變化或題材。
三是紀念性。各種題材的旅游攝影作品都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個人或群體的游覽留影,也有很珍貴的紀念價值。
石窟和陵墓
在我國的風景區內還有很多著名的石窟,一般都有很悠久的歷史,像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岡石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以及四川的大足石刻,都是經過了千百年的風雨侵蝕,至今還保存比較完好的藝術寶庫。我們到了祖國文化絢麗的名勝區,自然會想把這些佛像拍攝下來。除了莫高窟不準游人攝影以外,其他各處的露天高大石像,都是可以自由拍攝的。困難的是這些佛像都高達數十米,而觀賞處的前方空地又不寬敞,要把大佛拍全,就要靠廣角鏡,甚至超廣角鏡來完成。拍攝石窟佛像一般采用正面拍攝。由于佛像都是灰白色的本色,色調比較單純,如用彩色片拍攝,最好在四周攝入一些綠色的樹木或是藍色的天空,或是穿紅衣的人物來調節一下畫面的單調。為了避免仰角拍攝時像身變形,如附近有比較高的拍攝點,最好在高處拍攝。為了表現石刻的紋理,不要用平淡的順光來拍攝。由于石刻本身的色澤比較平淡,要用側光來反映它的明暗層次,呈現出畫面的質感。
在旅游景點中,還有很多人文景觀的古今陵墓,作為后代人憑吊和瞻仰的遺跡,像南京的中山陵、杭州的岳墳、紹興的禹陵、沈陽的北陵、呼和浩特的昭君墓,以及包頭南首的成吉思汗陵等。這些陵墓大都已經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和歷代的修繕,而益趨于完整。拍攝陵墓,比較簡單,因為要把陵前那塊墓碑上的字拍清楚,大多從正面方向拍攝,而且以墓碑為聚焦標志。為了防止單調,應盡可能把前景中的石人、石馬等陳設品也一同攝入。如果四周有樹木和藍天,也應該包含在畫面內,以清除色澤上的冷感。
中午攝影
中午攝影,有其特殊困難,這時光線強,反差強,色溫高。光線強,拍攝人物活動時,容易皺眉頭;反差強,沖擊質感:色溫高,拍彩色片時偏藍。
古詩有“中庭日正花無影”的描寫,說明中午太陽當頭,影子投在景物下面,不利于造型。但生活并不因為中午而停止活動,有活動就應拍照。中午攝影應表現出中午的特征。甚而“晌午矇眬睡”都可以作生活攝影的內容。
中午攝影,從技術上應解決三個問題:
中午人物攝影宜用側逆光或逆光
為了防止由于陽光強皺眉頭,應請被攝人物背向或半背向光,用反光屏或閃光燈向人物面部作輔助照明,以增強面部層次和質感。如果沒有輔助照明,就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正常曝光,使其出剪影或版畫效果。所謂版畫效果,就是強烈的明暗或黑白對比,黑處和白處都沒有細膩的層次。因為強光與黑暗的照度差,遠遠超過膠片的感光寬容度,若取其平均曝光值,強光與暗部得到兼顧,就得進行兼舍,只有黑與白沒有層次。這一方法一般只適用于人物側面活動的影像。另一個是舍其一,按強光處曝光,使強光部影紋層次都得到表現,使陰影部完全沒有層次;或按陰影部曝光,使陰影部影紋層次都得到表現,使強光部沒有層次,只有一道白線。
對強反差的運用
對強反差的理解,應該看作是一種特性,而不能看作是一個缺點。從底片寬容度的角度講,不利于兼顧表現層次和影紋,但可以利用反差強,表現熾熱的效果、圖案的效果、線條的效果、黑白分明效果以及某些特殊效果。
色溫與色彩的掌握
拍照彩色片時,由于色溫高彩色偏青藍,光線強而彩色又欠飽和。在直觀生活中我們都有這種感覺,在強烈的陽光下,看綠色葉子時,陽光部幾乎是白色,陰影部幾乎是黑色,失去色彩的鮮艷感而是一種“隱艷”,但卻顯示出“熾熱”感。
色彩對比,會給人帶來情感上的變化。同是一個場景,不同時間,不同距離,色彩表現會有明顯的不同。中午,由于色彩的亮度對比強,而飽和度欠佳,會給人一種情緒上的緊張感。從彩色與明暗關系學上講,當物體的亮部的顏色屬于暖色相時,其暗部就呈“冷色相”。即當中午陽光最強時,亮部的色相,受“光線色”的影響,其暗部就呈“冷色相”。中午的影子偏藍色,藍色就屬于冷色相。
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當一幅照片亮部占畫面中面積大于暗部時,其溫度感服從亮部;其暗部占畫面中面積大于亮部時,其溫度感服從暗部。因而,中午拍片,雖然陰影部是藍色,屬冷調,但其亮部大于暗部,暖調大于冷調,故給人的總體印象仍是“暖色相”。
拍彩色片,大多是希望色彩鮮艷些,故在中午拍彩色片最好使用偏振鏡,以消除某些反光,增加鮮艷度。另外盡量使主體近些,近景是主要表現對象,遠景只供作襯景,因為中午的遠景的顏色受紫外線干擾大于上午或下午。上午或下午景物的顏色是“顯艷色”,盡管遠景也被紫外線蒙上一層“輕紗”,而且越遠越重,但它是在“顯艷色”基礎上演變的“隱艷色”。因而,不能簡單地理解,凡遠景都是“隱艷”,近景都是“顯艷”。如天空的白云,雖遠是顯艷,近處暗色的墻,雖近但“隱艷”。
“隱艷色”也不是缺點,而是特點。有時為了突出某景物或人物的色彩,可以在中午將要突出的景物置于近處,不要中景,直接用遠景作背景,就會使近處景物的色彩顯得更鮮艷,更突出。
夏季攝影
田園生活照
夏季,綠樹濃蔭,到處一片生機,而田園生活照成為不少到鄉村旅游者攝影首選。
田園生活攝影最好不要拍呆照,只是以某些特定的背景站在前面拍照,而應在做某些農田勞動時拍照。如為果樹施藥、采瓜、摘豆、澆水輸渠,牧鵝喂雞之類拍照。拍照時以人物為前景,以特定環境為中景或背景。
夏日的特定活動
夏日的特定活動在個人生活中是最富有紀念性的。因為,在個人生活中,雖然每年都有夏天,但每年都不相同,隨著年齡的增長,興趣愛好都會在夏天的活動中體現出來。如劃船、游泳、戲水以及對陽傘服飾的愛好等都會標志出不同的“時代”。
由于夏天光線強,氣溫高,可以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和較小的光圈,故不必擔心焦點不清和景深不夠,只要能拿穩相機,完全可以和估計距離取景,不用在取景器的裂縫或重影調焦器上調焦。但也有一些弊端:
第一,夏天光線強拍照最容易出現反差過大,色溫過高。所以:
盡可能避開光線過強的中午,如果錯不開就用逆光拍照,對主體人物應用反光屏或閃光燈從陰影的方面作反射輔助光,以降低反差,并增強陰影部的質感。
如果拍黑白片,在光線對比度大時,為適當地降低一些反差,可以在拍照時曝光量稍大些,減少一些顯影時間。
在強光下拍攝人物,為降低面部反差,增強陰影部的質感,可以加用黃綠色濾色鏡加以調和。
第二,夏季陰雨天多,對日常生活攝影來說,不要回避陰雨天。相反,陰雨天更富有夏天的生活氣息,有些景物在雨天反而更美,如蓮花荷葉松針柏枝、田間禾穡、城市路面都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在茫茫細雨中拍攝出的遠景更富有詩情畫意。
由于拍照夏日活動,活躍的題材較多,如劃船、游泳,而且經常處于陰暗差較大的照明條件下,容易產生對主體曝光時間判斷上的失誤和拍照瞬間的失誤。如活動著的人物,處于側光時,其曝光值為EV13,但其姿態情緒均不理想,不能按動快門。當他運動到逆光的位置時,姿態情緒處于最佳狀態,但曝光值只有EV10,相差3級光圈或快門速度,超過了膠片的感光寬容度。遇到這種情況,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以防措手不及。
在自然光下的人物攝影
在夏天,穿白色或淺色衣服的人較多,穿花花綠綠色彩鮮艷的衣服的人較多,而同時是面色皮膚黝黑者較多,這就給拍照提出一個難題:很難處理反差與色調的平衡。因此,在拍照以人物為主的黑白照片時,要加用黃色濾色鏡或黃綠色濾色鏡。而彩色片則應盡可能避開光線太強時拍照人物肖像。反差太大時會嚴重喪失質感。如果避不開,寧肯用逆光加輔助光或閃光燈、反光屏。尤其拍照游泳戲水等人物活動,利用逆光可拍出晶瑩的浪花和水珠。
夏天拍照人物還怕頂光。從正上方射來的太陽光,使人物的眼窩和鼻下形成強烈的黑影,所以不要在正中午拍照人物的生活照。
夏天不僅容易出現高反差,而且也容易出現低反差,因為陰雨天較多。這樣就容易出現前面提到的兩個問題,反差過大和反差過小。
反差過大或反差過小,都會造成缺少層次,影響質感。因此,夏天生活攝影還要注意:
使用有測光表的相機或自動曝光相機,在光線強,對比度大時,若主體處于暗部或暗部比例較小,要防上曝光不足,應“寧過勿不及”;若是陰天,幾乎看不出明顯的明暗差,要防止曝光過度。
如果人物在畫面中所占比例很小(事實上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如在海濱或山頂上),其背景是大面積的青天白云,有大量的紫外線。背景的亮度遠遠大于主體人物,測光表給的讀數遠遠超過人物實際照度,故也容易造成主體人物曝光不足。若是以山為背景、以叢林為背景、以暗景或深色景物為背景,測光表給的讀數偏低,就會使人物曝光過度。故如遇前類情況應增加一些曝光量,遇到后一種情況要減少一些曝光時間。
雪景攝影
雪景攝影
拍攝雪景,最好有暗調的建筑、樹木、巖石、河流等景物加以襯托,或者尋找某個鮮艷的色塊加以點綴。雪后晴天,柔和的陽光拍攝效果較好,這時運用側光或側逆光,最能表現雪景的明暗層次或雪粒的透明質感,影調也富有變化。掌握拍攝雪景的曝光難度較大,如果仍用平時陽光下選定的光圈和速度拍照,必然曝光過度。正確的作法應該是收縮1~2級光圈。假如用測光表或相機內測光系統測光,由于陽光和雪景的反射,測光表的指數大,也易曝光不足,可按表的指數值略微放大半級至一級光圈。如果用彩色膠片拍攝雪景,最好用偏光鏡,以吸收白雪反射的偏振光,壓低天空亮度,調節影響,使藍天白云突出。如果用黑白膠片,則可用黃綠或橙黃濾色鏡,以減弱雪地亮度,壓低天空影調,使景物影調柔和。
在下雪拍攝雪花飄舞的鏡頭,應選擇快門速度1/30秒或1/60秒,這樣雪花飄動感就能夠表現出來了。
拍攝雪景,還應充分利用帶雪或掛滿冰凌的樹枝、籬笆、屋檐等物作為前景,以提高雪景的表現能力,增加畫面的空間深度,加強人們對冰雪的感受。
夜間攝影
從黃昏后至黎明都屬于夜間,從萬家燈火到萬籟俱靜,月明星亮,正是拍攝星空的好時間。因為拍攝星空,需要將相機裝在三腳架上長時間曝光,若不是夜靜更深,大地的輕微顫動也會使照相機顫動而影響成像清晰度。
由于夜間并不是漆黑一片,只是照度低,只要曝光時間長些還是會感光的。有時可能要幾分鐘,有時可能要一小時。
在農村題材就更好,如“幾舍煙村停畫舸,更深釣叟歸來,數點殘燈火”,就是一幅漁村夜景。
從技術上講,這些題材并不難解決。將照相機裝在三腳架上,如拍“靜物”,用長時間曝光就可以了。為了突出夜景氣氛,只要輪廓線清楚就行了。
有時了為拍攝在城市雕塑前的紀念照,在夜間用閃光燈照明,可以甩掉后面不想要的背景。如果想要人與背景兼顧,就用“兩級”曝光。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打開慢門1秒或2秒,拍遠景,用閃光燈照近景人物,光圈按距離與閃光指數計算。
雨中風景
怎樣拍攝雨中風景
拍攝雨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雨天拍攝,容易判斷錯誤,使曝光偏多,而曝光過度會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來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減少曝光,延長顯影的辦法,來改善反差狀況。可按正常曝光量減少一擋到一擋半,每減少一擋時,可增加20%~30%的顯影時間,這樣有助于提高畫面反差。
選擇深色背景,才能把明亮的雨絲襯托出來。
雨水不會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選擇雨絲成45°方向時效果最佳。不可使用過高快門,因為高速度會把雨水凝住,形成一個個小點,而沒有雨水的感覺。但快門速度太慢時,雨水會拉成長條,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至1/60秒速度為好。
用彩色片拍雨景時,由于陰雨天的光線色溫高,使用日光片時,照片會出現明顯的偏藍色調。用黑白全色片拍攝時,最好加用中黃濾色鏡,以增強畫面影像的反差。
霏霏細雨的雨絲很難表現,拍攝大雨應選擇深色暗背景,快門速度以1/30秒或1/60秒為宜,這樣才能使降落的雨點形成雨線。為烘托氣氛可將地面積水、倒影和持雨傘、穿雨衣的人攝入畫面;透過雨水淋漓的車窗、門窗玻璃拍攝,影像模糊,雨感甚強。雨中攝影應特別注意保護好相機,以防淋濕。
早晨的攝影
通常把從黎明到太陽出后一小時左右稱早晨,大地剛剛蘇醒,人們開始一天的生活,自然景觀是空氣清新。四季的早晨景象各有不同,拍攝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春秋的早晨有云的時候多,而且變化也多,有時是彩霞,有時初升的太陽光束從云的間隙或邊緣射出,使云彩出現亮邊,景色動人,無論是以太陽和云景為主題,或以其為背景,都是拍照的好題材。如果在湖邊、海岸、河旁,在水中出現倒影,出現“水中天際一時紅”的詩情畫意。若用它為背景,拍照早晨的人物活動,散步、養鳥、打太極拳等等,其生活氣息更濃。
在秋天或初冬,花草還未全部凋謝,上浮晶瑩透亮白霜,迎著朝陽呈現光環。由于這時色溫較低,用日光型彩色片拍照將是金光閃爍。人物活動在早晨太陽初生時,其輪廓也會出現光環。
拍照時用不同的曝光時間,會得到不同的藝術效果。按太陽曝光,太陽輪廓清晰,人物是剪影效果。所謂按太陽曝光也不是將太陽置于取景器中間,而且在取景器中,讓太陽變換三個位置,作三次測光,取三個曝光讀數的平均值。另一個是按上面測光法得出讀數后,再增加3~8倍的曝光時間,將取得主體人物不同層次的影像,邊緣輪廓產生金色光環,太陽呈一片金光。
早晨也是拍月亮的好時光,在春末秋初日長夜短時,太陽從東方將將升起,月亮還掛在西方,這時天空較亮,景物輪廓清晰,可以用較高的快門速度,拍出夜間的效果,而且比真正夜間效果更好些。原因是真正的夜間景物太暗,無法與月亮作一次性曝光。
夏天的早晨,太陽出來的較早,人們穿著多是鮮艷的淺顏色。而且有風時比較少,炊煙要直上青宵。晶瑩的露珠在碧綠的葉子上,呈現“露凝殘點見紅日,星散余光橫碧霄”的景象,加上清鮮的空氣,人們在這種環境中活動非常愜意,拍上一張生活照,是多么典型的田園生活。
由于夏天的早晨空氣清新、亮度高,一般的活動都可以拍照,無須加用輔助光。
冬天的早晨若無風,可見度比較差,尤其是北方城市,早晨煙塵很大。人物的衣著也臃腫,故不適合拍人物活動的全身照,也不適合拍遠景,只能拍近景或特寫。但冬天的早晨同樣可以拍照生活照,而且更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由于只拍近景或特寫,不需要有較大的景深,故可以用大光圈,可彌補光線之不足。
保護攝影作品
保護作品
保護好你的“作品”
對黑白膠片來說,在沖洗時必須充分水洗,否則不宜保存。黑白照片也一樣,若水洗不澈底,最多保存五年,就會發黃。
底片的保存
底片能否長期保存,與沖洗時關系很大,而且最重要的是最后的水洗。如果水洗充分了,就是保存的方法問題了。
無論黑白膠卷或彩色膠卷沖完晾干之后,都要反卷(感光藥膜面朝外)撂置1~2天后,剪成4~6張一聯,展平分裝保存,切不可將沖好的膠卷作為“欣賞”品,反復地看來看去,擼來卷去。有些人,膠卷沖出之后尚未見樣片就已將底片劃傷,實在可惜。
為了長期保存底片,要在底片袋上標明拍照時間,以免時間長了忘記拍照時間。
保存底片要防止潮濕,防止折傷,防止摩擦,也要防止干燥和受熱。還要防止化學氣體的侵蝕。
保存底片最好的條件是正常室溫,其濕度保持在20~30%左右。不低于15%,不高于60%。尤其是彩色底片,超過上下極限,就會變脆,褪色或卷曲。
照片的保存
許多人手中都有相冊,年代久了,不是黃了便是影像脫落、褪色。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如底片一樣,一是洗印照片時水洗時間太短,一是保存不當。
照片的保存,一般都是貼在相冊中或裝在鏡框中。從保存的角度講,還是保存在相冊中為好。
保存在相冊中的照片能否耐久,取決于怎樣把照片裝裱在相冊上。現代相冊種類很多,有的是“袋裝”,有的是粘膠薄膜,有的用黏合劑粘貼,有的用“相角”。如果用前兩種方法,“袋裝”或粘膠薄膜,當然最好,用“相角”也可以,這些方法對照片沒有損害。問題常出在黏合劑上。有些人常常隨便用點漿糊就粘了,當時還好,過不了多久,照片就發黃了。請記住:
粘貼照片,不能用有防腐劑的漿糊或膠水,防腐劑對照片腐蝕性很大,很快就會使照片變黃或褪色。故粘貼照片應使用沒有防腐劑的漿糊或膠水。
照片粘好之后,寫上簡單的說明,以備欣賞。
珍藏記憶
旅游攝影的意義
許多人說,旅游是“旅游前興奮,旅游中激動,旅游后卻覺得‘不去想去,去了也就是那么回事’”。緣何會有這種失落感,覺是收獲了呢?很重要的原因,可能與沒有作好攝影有關。旅游,如果不拍照留念,就等于“如入寶山空手回!”
攝影留念,是旅游效益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旅游點無論吃、住、玩得有多好,都會成為“過眼煙云”。而旅游中拍照就大不相同。旅游過程中,無論是在青山秀水中還是在少數民族地帶,亦或你是在乘車的旅途中,肯定有不少美麗的瞬間值得你趕快按動快門,將其定格為永恒。你說你到過萬里長城、天安門,或者人間天堂蘇杭,以什么來作證明?當然最好的就是攝影照片。當時間過去了若干年,再拿出這些旅游照片來,該多有意思!你還會覺得旅行沒有多少意思嗎?不會了吧!美好的感覺會激發你旅游的更濃熱情與激情,請做你自己的攝影家吧!
選擇最佳照相地點
旅游攝影的題材非常廣泛,風光名勝,風土人情、奇花異草、名獸珍禽,以及吃、住、行等等都可選擇。旅游紀念照主要是突出景而不是人,又貴在有特色,把景點中最美、最有特點的地方拍下來。如何選取抓住最佳點呢?有兩個小竅門:
其一是在旅游景點的商業攝影點找到標準樣本。從這些當地商業攝影點的展示照片中還可以找到較好的風光位置及拍攝角度,因為這是他們經過無數次實踐總結出來的“套路”。
其二是,最能代表旅游地的風光名勝,旅游者可以從當地的導游圖和導游的介紹中了解。如北京的天安門、故宮、北海、八達嶺、長城等,西安的大雁塔、兵馬俑、鐘樓、古城墻,成都的望江樓、杜甫草堂、武侯祠、昆明的大觀樓、滇池龍門等。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有些特殊的地點和場合,可能禁止拍照,千萬不可一意孤行,違反國家政策,擅自拍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感受自然之美-風光攝影快速入門
業余攝影技藝
攝影基礎技法
了解這6種模式,輕松掌握人像攝影
專業攝影術語
攝影專業基礎理論考試題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禹州市| 丹巴县| 宝坻区| 金沙县| 勃利县| 武安市| 平舆县| 万安县| 奇台县| 奉贤区| 正宁县| 广水市| 抚宁县| 高邮市| 德江县| 黄冈市| 伊通| 长岛县| 库车县| 孟津县| 都兰县| 社旗县| 保定市| 华容县| 枝江市| 通渭县| 丹凤县| 鄂托克旗| 商河县| 永登县| 乌兰浩特市| 黑龙江省| 太仆寺旗| 色达县| 万荣县| 微山县| 万山特区| 霍城县| 河北区|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