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腎性貧血是指由各類腎臟疾病造成促紅細胞生成素(EP0)的相對或者絕對不足導致的貧血,以及尿毒癥患者血漿中的一些毒性物質通過干擾紅細胞的生成和代謝而導致的貧血。
貧血的診斷標準:依據WHO推薦,海平面水平地區,年齡≥15歲,男性血紅蛋白<130g>130g><120g>120g><110g>110g>
二、原因(生成減少,丟失較多,破壞多):
1. EPO產量不足:EPO 是腎間質細胞分泌的一種特定功能的糖蛋白,腎間質感應流經腎臟血液中的血氧狀態。當流經腎臟的血氧分壓持續低下,引起EPO的分泌增加并超速發動骨髓紅系造血功能。EPO 刺激晚期紅系祖細胞的增殖向原紅細胞分化。CKD患者因為受損的腎臟(腎單位硬化、萎縮等)對EPO的分泌相對不足,從而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這是腎性貧血的最主要的發病機制之一。
2. 紅細胞壽命縮短:尿毒癥毒素可能通過損傷紅細胞膜上的三磷酸腺苷酶,使紅細胞胞膜脆性增加。
3. 尿素癥毒素對骨髓造血有抑制作用,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
4. 造血原料缺乏( 鐵、葉酸、維生素B12):在CKD晚期及透析的患者中較常見,其攝入不足、胃腸道出血、慢性失血及透析丟失有關。
5. 嚴重的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PTH(甲狀旁腺激素)可抑制骨髓紅系造血。
6. 鋁中毒:應用含鋁的磷結合劑和(或)透析用水鋁含量超標導致鋁中毒,抑制鐵的利用
7.其他:此外還包括急慢性炎癥、營養不良、溶血、EPO抗體產生等原因
三、治療
1.紅細胞生成刺激素(ESA):目前臨床上常用藥物為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皮下肌注或者靜脈注射。此外高血壓是其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高齡患者及平素高血壓患者應注意監測血壓,并適當調整劑量。
2.鐵劑的使用
使用ESA治療腎性貧血應聯合鐵劑,維持充足的鐵儲備,以保證ESA的療效。2006年K/DOQI要求血清鐵維持在200-600μg/L最佳范圍內,轉鐵蛋白飽和度>20%,在ESA治療的初始3個月內需要補充1000mg鐵,以后每月大約需要25-100mg鐵,常用的鐵劑有口服與靜脈制劑。常用口服有琥珀酸亞鐵片、生血寶合劑、生血寧片等;常用靜脈有蔗糖鐵、葡萄糖酸鐵與右旋糖酐鐵等。需在醫師指導下應用。
富含鐵元素的食物
首先,動物內臟含鐵較多,如肝、腎、血、心、肚等動物內臟,含鐵特別豐富,而且吸收率高。但腎臟病患者不提倡食用動物內臟;其次,腎病患者可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食物,如瘦肉、蛋等,可促進鐵的吸收,但需根據蛋白攝入量來合理食用。此外,植物性食物中,以紫菜、海帶、黃豆、黑豆、豆腐、紅棗、黑木耳等含鐵高,但吸收率沒有上述動物性食物高。植物性食物,如能同肉類或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韭菜、芹菜葉、柑桔、獼猴桃、番茄、大棗、柑以及其他各種新鮮蔬菜)等共同進食,可大大促進鐵的吸收。在烹調方法上需注意的問題葷素、果蔬搭配,能提高植物性食物內鐵的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