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手法
聯想、想象、抑揚、賦、比、興等。
1、聯想:
是從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一定聯系的另一事物。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會產生聯想。一提到“秋風”,往往立刻會想到“落葉”. 詩歌中極其常見。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中詩人由柳枝的下垂聯想到翠綠的絲絳
是一種有目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想象是利用我們頭腦已有的信息,構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動。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夢游的景象就是想象,李賀《天上謠》中描寫天庭的景象時也運用了想象。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析】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
3、賦、比、興:
古人云:“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興復雜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觸動了詩人的興致,引發詩人歌唱.詩人找到一個話頭,因此興多數用在詩歌的開端。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征。
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經》中得到廣泛的運用。
例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這是賦
《碩鼠》一詩中,就是運用了比的表現手法,通過描寫令人憎惡的老鼠,將奴隸主貪婪殘忍的本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4、抑揚:
不從正面平鋪直陳,先從反面著筆,加以貶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意圖。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比如:
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析】先揚后抑,先寫少婦“不知愁”“上翠摟”,后面才寫她忽見柳色而“悔恨”不已,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5、以小見大:
菊 花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花”,是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百花”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了。“滿城盡帶黃金甲”說的就是,在菊花盛開的秋季,總會有一天帶著黃金盔甲的農民起義軍,遍布整個長安城。
例如:
1.閱讀下面唐詩,回答問題。
江樓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銷暑否? 比君茅舍較清涼。
[注]此詩寫于長慶三年詩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樓,也稱望海樓。
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你認為這兩句詩高妙嗎?為什么?(限50字以內)
答案:(主要看對表達技巧的賞析):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如聞雨聲,月照平沙似見寒霜,聯想與想象生出清涼,足以消暑。
2、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一③題。(7分) (07年北京卷)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釋:①選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車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
①《詩經》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②這首詩生動地表現了采集野菜的勞動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出來的?(2分)
③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象?請概括描述。(4分)
答:①(1分)賦
②(2分)通過動詞的變換表現出來的。
③(4分)婦女們在田野上邊采野菜邊唱歌,一派歡快的勞動景象。
3、簡要評析這首詩運用的主要藝術手法。
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②。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③。
①賈生:賈誼,西漢著名的政論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許多重要政治主張,但卻遭讒被貶,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漢未央宮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貶之臣。賈誼被貶后,漢文帝曾將他召還,問事于宣室。才調:才華氣格。 ③可憐:可惜,可嘆。蒼生:百姓。問鬼神: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文帝接見賈誼,“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
詩的前兩句從正面著筆,絲毫不露貶意,仿佛熱烈頌揚文帝求賢若渴,虛懷若谷,和對賈生的贊嘆。可是讀了后面兩句,才恍然大悟,原來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席",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這究竟是什么樣的求賢,對賢者又究竟意味著什么啊!諷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揚而不能達到此效果。這首詩還用到了一些藝術手法,如對比(問與不問的對照)、細節描寫等
【小試牛刀】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審言《渡湘江》)(
4、越王勾踐滅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5、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6、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
7、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張可久《〔中呂〕賣花聲•懷古》)(
8、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9、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著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王安石《北陂杏花》)(
10、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12、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13、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戴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孔雀東南飛》)(
14、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錦瑟》)(
15、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嬌·赤壁懷古》)(
16、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7、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實。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生后名,可憐白發生虛!(辛棄疾)(
18、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毀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19、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答案: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倫情誼之厚,從而襯托了汪倫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誼相比,變無形的情感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襯托)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國破”與“山河在”,“城春”與“草木深”,亦即國家破亡與山河依舊,城春之明媚與景象之荒蕪,兩相對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國破”的頹壁殘垣與富有生氣的“城春”對比強烈,從而表現了作者對國破家亡的無限痛惜之感。(襯托、對比)
3、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審言《渡湘江》)“今春花鳥作邊愁”,詩人緣情寫景,景隨情遷,鳥語花香也化作遠去邊疆的哀愁了。從藝術手法看,詩人用花鳥反襯“愁”之深重。(擬人、反襯)
4、越王勾踐滅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越宮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遺址的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對比、用典)
5、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上片除“念、闊”外,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后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虛寫——設想未來之境)另外,《雨霖鈴》上片描寫送別的環境,作者濃墨重彩,極力渲染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虛實結合、渲染、寓情于景)
6、《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后雙雙徇情的故事。(比興)
7、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以英雄美人的窮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對比,表達了對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對比)
8、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寫山上一塵不染的松樹,皎潔的月光,以及月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班駁的影子,都給人以明凈清幽的感受——這是通過靜態描寫來突出山中的靜謐。第二句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這是動態描寫,以動襯靜,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動靜結合)
9、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托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與打擊的不平心境。又如陸游《卜算子·詠梅》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著雪,絕勝南陌碾成塵”兩首,分別用“梅花”“杏花”象征著不隨俗,出類拔萃、性格堅強的人,是詩人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寫照。(象征、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象征)
10、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是曲筆,因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后兩句于婉曲輕麗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曲筆)
1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首聯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本是國畫得一種畫法,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這種加強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詩歌中則是指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的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手法。(渲染)
12、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寓情于景)
13、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夸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鋪排)
14、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象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虛寫——聯想想象)
15、“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的《錦瑟》首聯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起興,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起興)
16、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于紙上。(比喻)
17、《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實寫)
18、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并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虛寫——已逝之景)
19、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實。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生后名,可憐白發生虛!”寫出了理想和現實的巨大矛盾,理想在現實中幻滅,這正是辛棄疾一生的悲憤。(虛寫——想象)
20、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毀教夫婿覓封侯。”先寫少婦“不知愁”,后寫“悔”——先揚后抑。通過對少婦情緒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抑揚)
2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