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2個處方箋
來源:唐漢中醫藥網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侵犯全身結締組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器官特別是腎臟常被累及。SLE合并腎臟病變的發生率國外報道為16~80%,我國報道為64~67%。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簡稱“狼瘡性腎炎”)的診斷標準是在SLE確立后,臨床上具有持續蛋白尿在(十)以上或鏡下血尿(>10RBC/高視野)、管型尿和腎功能損害之一者。
本病常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各種臨床表現,如發熱、蝶形紅斑、關節痛等。一般當腎臟被累及時其他臟器的損害也比較顯著,其中心臟、胸膜及造血系統尤為顯著。
臨床分為四型:
(l)輕度損害型。除尿常規異常外,其他表現不明顯。蛋白尿在十—甘之間,尿蛋白定量每日2克以下,常有管型及鏡下血尿。白細胞也常增多。
(2)腎病綜合征型。臨床上呈典型的腎病綜合征表現,大多伴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腎功能損害,常有貧血、高脂血癥,特別是高膽固醇血癥一般較輕。尿常規和一般腎病綜合征相似,但紅細胞顯著增多,內生肌酐清除率一般降低。
(3)腎功能減退型。有較明顯的腎功能減退,不少病例在腎功能接近衰竭時蛋白尿、血尿仍明顯,且有顯著的腎病綜合征表現,表示病變仍持續活動。患者可有高血壓。本型病情發展較快,可能在較短時間內進入尿毒病。
(4)急進型。病情發展迅速,腎功能很快惡化,尿蛋白、紅細胞管型增多,常伴發熱及其他紅斑狼瘡活動表現。常在短期內進入腎功能衰竭。
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系患者免疫功能異常,自身調節紊亂所致,脫氧核糖核酸和抗脫氧核糖核酸抗體形成的免疫復合物沉著于基膜內皮是狼瘡性腎炎的重要病理基礎。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上有腎臟損害和紅斑狼瘡的表現。實驗室檢查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或抗SM抗體陽性。
西醫對本病的治療,輕癥者選用消炎痛、昆明山海棠、雷公藤制劑等。對活動性狼瘡性腎炎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劑治療。
本病的臨床表現可能與祖國醫學的“陰陽毒’、“虛勞”、“水腫”有關,多因稟賦不足,肝腎虧損,氣陰兩虛,正不勝邪,邪毒乘虛而入,導致熱毒灼熾、津液耗傷、氣血失和、臟腑虧虛、筋脈瘀阻。(陳以平)
全部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