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鼻炎的針灸治療

過敏性鼻炎
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臨床治療方法很多,筆者近年來采用針灸治療本病30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最小8歲,最大65歲,病程最短半年,最長20余年。
1.2 治療方法
1.2.1 取穴 肺俞、大椎、大杼、腎俞、脾俞、印堂。
1.2.2 手法 患者取側臥位,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后,   ,用28號毫針,進針1~1.5寸,施以較輕刺激,有酸脹或麻脹感為止,印堂用28號毫針,左手拇食二指將患者印堂穴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對準穴位刺入約1寸,用提插,捻轉補法,使針感外達鼻頭,內及鼻腔,鼻部酸脹明顯,均留針30min,施以艾灸,10次為1個療程,間隔1周行下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3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半年以上不復發;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偶爾受過敏原刺激,有輕微鼻塞或流少許清涕,短時可自愈;有效:氣候變化或因其他刺激,復發次數較少,癥狀減輕并較快控制;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2 治療結果
30例患者,經3個療程治療后,其中痊愈11例,顯效13例,有效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7%。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4歲,于1998年5月就診,患過敏性鼻炎5年,主癥為鼻癢、鼻塞流涕、噴嚏,以晨起或聞及刺激性氣味尤甚,伴腰膝酸軟,舌質淡,苔薄白,為肺氣不足,脾腎陽虛而致,用上述治療方法,經治療3個療程后痊愈。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4 體會
過敏性鼻炎系中醫“鼻鼽”范疇,因肺臟虛損復感風寒而致,多與肺、脾、腎三臟有關,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于背部俞穴,針刺及艾灸肺俞、大椎、大抒、腎俞、脾俞穴能達溫肺散寒,益氣健脾,補腎壯陽的作用,并可調節臟腑氣血,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加強鼻、肺抗病能力,進鼻功能盡早恢復;印堂為經外奇穴,位于督脈循行線上,取這符合“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則,督脈有統攝全身陽氣和維系人身元氣的功能,而達益氣固表。經過臨床觀察,對體質較弱者,療程結束后,可視其病情,適當服些滋補藥物,以增強體質,鞏固療效。

利用針灸治療過敏性鼻炎效果顯著

  好發于過敏體質的過敏性鼻炎,隨著氣溫下降及寒假結束,門診病患人數呈現上升,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中醫部針灸科主治醫師吳宏干表示,透過中醫調理體質的方式來治療鼻炎患者,通常可以達到很好的療效,臨床上證明了用針灸合谷、印堂、迎香等穴位,對于鼻塞流鼻涕常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還可提高免疫力,避免不斷的感冒,還可預防鼻瘜肉的增生和鼻竇炎的惡化。

   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
  吳宏干指出,過敏性鼻炎是以陣發性鼻癢、鼻塞、噴嚏、大量水樣鼻涕、鼻黏膜水腫為主要臨床特征的鼻部疾病,多發生于過敏性體質的病人,臨床主要表現為先見陣發性鼻癢,繼而連續打噴嚏,一連幾個至數十個,鼻塞,流大量清水涕,其癥狀有暴發驟停的特點,即發作過后,一切癥狀全部消失,鼻黏膜完全恢復正常。慢性者,鼻甲常成草莓狀肥厚,可能有瘜肉樣病變,分泌物為黏涕,即俗稱的鼻瘜肉,此階段鼻子癥狀加重。如此都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影響生活質量。

  吳宏干說,過敏性鼻炎在中醫屬于「鼽嚏」范疇,治療的基本原則是益氣溫陽通竅。既然是過敏性體質的人好發,透過中醫調理體質的方式,通常可以達到很好的療效。臨床上常使用針灸治療配合中藥或是居家穴位按摩,而且透過針灸治療或穴位按摩,本身可調理體質外還可將治療藥物帶至病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吳宏干建議患者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不妨嘗試接受合谷穴、印堂穴、迎香穴等,穴位的針灸治療,相信對于鼻塞流鼻涕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鼻炎是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的總稱。急性鼻炎是因突患傷風感冒、身體受涼、引起病毒或細菌大舉入侵,導致流鼻涕或鼻塞,中醫稱「鼻塞」、「壅塞」。急性鼻炎若不能及時治療控制,反覆發作成慢性鼻炎。萎縮性鼻炎是鼻腔粘膜、鼻甲骨質萎縮的疾病。過敏性鼻炎又叫「變態反應性鼻炎」,是身體對某些過敏原:如花粉、粉塵、蟎等敏感性增高而引起的流鼻涕、鼻塞等異常反應,在美國、歐洲等地患者多而普遍,由于化學藥物對此不能根治,造成患者多年病纏而不愈。

幾種鼻炎的癥狀,危害程度不同,但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鼻塞、講話鼻音重,造成生活、工作的不便,且易于感冒。鼻為肺之竅,時而久之,引起全身抵抗力下降,氣虛、氣血虧,漸漸引發怕寒、發熱等全身疾病叢生,頭痛頭暈,嗅覺減退,鼻內奇癢難受,清水樣鼻涕不停,噴嚏不止,損傷元氣,與人面晤,尤不雅觀。

在鼻子附近有幾對由顱骨形成的含有空氣的空腔,并與鼻腔相通。下部最大的叫上頜竇;上部的叫額竇,中部有篩竇、蝶竇等。鼻竇炎分急性、慢性。急性鼻竇炎多由急性鼻炎發展而致,不光清、濁涕不止,還常伴有形寒發熱、頭痛、胸悶疲倦等全身不適癥狀。慢性鼻竇炎多因急性炎性反覆發作不止造成,鼻腔常流膿性分泌物,并帶臭味,都從鼻竇流出,長期不止,故中醫稱之為「鼻淵」。

由于鼻腔難受,患者常常以指甲等通之,鼻中隔常受病變、病毒、外物刺激等,導致鼻腔息肉,阻塞鼻腔通道使鼻疾更加嚴重,更難治療。外科開刀,只能通于一時,由于炎癥無法消失,息肉仍能再生,令患者一愁莫展。現代醫學對鼻子諸多疾病治表不治根,才導致大量鼻病患者。

世上無治不好的疾病,只愁一時找不對治病之路與方法,俗語說得好: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治鼻病亦然。上蒼給予人類的超科學的針灸療法,神奇無比,治療鼻病,也是四兩撥千斤。現列舉兩例醫案,說明針灸與中醫治鼻疾的療效,以饗上帝-在下稱患者是我的上帝。

例一:小患者X寶寶,男,五歲。二歲半時因時常感冒患上慢性鼻炎,久治不好,至五歲時,已發展成鼻竇炎致鼻息肉,雙鼻孔塞住,全靠口腔呼吸。由于長期鼻疾,造成孩子整體元氣大傷,極易傷風感冒咳嗽,每夜大量盜汗,衣濕如雨淋,細心的媽媽每夜為他換兩次濕衣。

因為經常感冒,每個月在家休息多天,只好將這位聰明活潑、聽話可愛的寶寶放在家中照顧。其母見兒子五歲多仍上不了幼兒園而痛心,找了許多中西醫久治不好,焦心如焚。

一日其大姨媽在筆者處醫二十多年皮膚病顯效,問我是否會治鼻病頑疾,告之請帶來就診,被這位實在太聰明可愛的寶寶所吸引,答應一定治好他,但必須也答應我兩個條件:一、孩子哭千萬別心疼;二、針一百天不能中斷(針10天后可休息兩天)。其母聽說有把握醫好寶貝兒子病,滿口答應,但問多少日可見效?告之30天。

在姨媽鼓勵下,寶寶聽說「針死鼻中蟲蟲」就可以上幼兒園,自己爬上床要求針灸。前后針十三個穴位,迎香穴最脹痛,他哭了。第三天他仍高興而來,最大吸引力是為了病好上幼兒園。仍笑迷迷自動上床愿針刺,實在感人。針30天下來,左鼻息肉開始萎縮,可通氣了,夜間盜汗大減,其母有信心了。

70天針下來,雙鼻全通,偶而流涕,寶寶說蟲蟲全針死完了,不用再去看醫生了,死活不愿上轎車。母親打電話問我是否可以停一陣?告之:若根治,講好百日不能停,他媽聽后,急中生智,抱著妹妹上車道:「寶寶你不針算了,我帶妹妹去幫你針。」寶寶一聽急了,哭道:「妹妹沒病,針鼻子很疼的……還是我去針好了。」其母妙計如神,寶寶從此又天天笑咪咪來針刺。

一百天治下來,雙鼻痊愈。近兩個月從不感冒,盜汗也早好了,胃口大增,其母又自動加針15天,外公也來針灸陪外孫。如今一年多過去了,寶寶上幼兒園進小學了,外公外婆送來金匾:《高明醫術》以表謝意。

二、圣地亞哥陳先生,美籍臺灣人,在德國獲藥學博士,好學多才。在歐洲即患上慢性鼻炎治不好,來美國又鼻塞十多年,一直靠吃西藥以維持。看了大弟子李瑞木教授文章:我用針灸治好這位17年的胃酸逆流癥,并拜師學針灸,治好自己的流感。他為治自己20多年的鼻炎與夜間饑餓癥,也從圣市開車來洛市找我針灸。針后鼻即通氣,深感針刺之神奇。20天后,也拜師學針灸,并準備去德國告之同學好友,針灸治鼻炎等頑疾是經濟實惠的好方法。

〔鼻炎類型〕鼻竇炎
【概述】

鼻竇炎,中醫稱為“鼻淵”,是一種非常多見的耳鼻喉科疾病,在成人和兒童中都有較高的發病率,我國主要分布在寒帶地區發病。慢性鼻竇炎由于病程長,反復發作,難以治愈。

【診斷】

1.鼻竇炎常繼發于上感或急性鼻炎,這時原有癥狀加重,出現畏寒、發熱、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適等。小兒可發生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
2.多可出現—側持續性、偶可發生雙側持續性鼻塞。
3.患者膿鼻涕增多且不易擤盡,如向后流入咽部及下呼吸道時,刺激咽、喉粘膜,引起發庫、咳嗽和咳痰,甚至惡心。
4.前額部疼,晨起輕,午后重。還可能有面頰部脹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頜竇炎。
5.晨起感前額部疼,漸浙加重,午后減輕,至晚間全部消失,這可能是額竇炎。
6.頭痛較輕,局限于內眥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頭頂部,多蟲篩竇炎引起。
7.眼球深處疼痛,可放射到頭頂部,還出觀早晨輕、午后重的枕部頭痛,達可能是蝶竇炎。
8.慢性鼻竇炎除鼻塞、流涕、頭痛等癥狀外,還有如下特點:
(1)頭痛較輕,一般多屬悶痛、鈍痛。
(2)嗅覺減退或消失。
(3)休息、滴鼻藥、蒸汽吸入或鼻腔通氣引流后頭痛可減輕。
(4)咳嗽、低頭、彎腰、用力時頭痛加重。
(5)吸煙、飲酒、情緒激動時可加重頭痛。
(6)有時可引起精神不振、易困倦、頭昏、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治療措施】

1.家庭用藥
(1)急性鼻竇炎可用撲爾敏4毫克、每日3次口服;復方新諾明2片,每日2次口服,首次4片,紅霉素0.25克,每日3次口服;呋麻合劑,每日3次點鼻或0.5-1%麻黃素生理鹽水每日3次點鼻。注意點鼻方法要正確.病人頭向后仰,藥物垂直滴入,然后再捏住鼻孔揉—揉,使藥物充分吸收。
(2)慢性鼻竇炎可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每日3次點鼻;5-10%弱蛋白銀,每日3次點鼻。撲爾敏4毫克,每日3次口服。
2.中藥及偏方
(1)黃連、辛夷花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細末,取適量藥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適于急性鼻竇炎者。
(2)魚腥草、東風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絲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適于急性鼻竇炎者。
(3)蔥白榨汁后過濾,用生理鹽水配成40%溶液,每日3-4次點鼻。適于急性鼻竇炎者。
(4)麻黃、辛夷、甘草、茶葉各等量,水煎后過濾,每日3次點鼻。適于慢性鼻竇炎者。
(5)魚腦石粉9克,辛夷6克,細辛3克,冰片O.9克,共研細末,每日3次吹鼻。適于慢性鼻竇炎者。
(6)麥門冬、石豪各5克,知母、黃芩、梔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葉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適于慢性鼻竇炎者,療效理想。
3.體位引流法
先給病人用l%麻黃素生理鹽水點鼻。如病人是上頜竇積膿,取側臥低頭位,健側向下,若雙側均積膿,于15或30分鐘后再做另一側;如病人是額竇或篩竇積膿,取正坐位低頭引流法。另外,捏鼻閉口吸氣動作、使鼻腔成負壓,有助于體位引流,便于竇內膿液較快地排入鼻腔。
4.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內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療儀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療作用。
5.使用滴鼻凈類血管收縮藥,切不可使用過久,以免引致藥物性鼻炎。一般應以7-10日為宜。

【病因學】

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過度疲勞、受涼受濕、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環境不良所致。
2.變態反應體質,全身性疾病如貧血、內分泌功能不足(如甲狀腺、腦垂體和性腺等功能減退),急性傳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紅熱、白喉等均可誘致本病發生。
3.鼻腔的一些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變態反應性鼻炎、鼻腔異物或鼻腔腫瘤,也可引起鼻竇炎。
4.鄰近病灶,如扁桃體炎或腺樣體肥大、上頜第二雙尖牙及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拔牙時損傷上頜竇壁或齲齒殘根墜入上頜竇內等也可導致鼻竇炎。
5.其它,如鼻竇外傷骨折;游泳時跳水姿勢不當(如取立式跳水),或潛水與游泳后擤鼻不當,污水進入鼻竇內;鼻腔內填塞物置留時間過久;高空飛行迅速下降,竇腔與外界形成相對的負壓,將鼻腔分泌物吸入鼻竇等也能造成發病。

【相關藥物】

1、香菊片(陜西香菊公司生產)
適應證:用于急、慢鼻炎、鼻竇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 次(臨床推薦:20天為一療程,一般1-2個療程,必要時可延長至3個療程)。
2、鼻淵舒口服液
適應證:用于鼻竇炎、慢性鼻炎。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0ml, 一日2 — 3次、7日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久存若有沉淀不影響其療效,搖勻后服用。
3、鼻竇炎口服液
適應證:用于鼻塞不通、流黃稠涕、急慢性鼻炎、副鼻竇炎。還能明顯改善鼻塞不通,頭昏脹痛、鼻腔分泌物增多,鼻竇區壓痛,鼻甲肥大等癥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 次(臨床推薦:20天為一療程,一般1-2個療程,必要時可延長至3個療程)。
注意事項:本品略有沉淀是正常現象,服用本品時,請搖勻或用溫開水浸泡藥瓶使沉淀溶散。

【預防】

1.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2.應積極治療急性鼻炎(感冒)和牙痛。
3.鼻腔有分泌物時不要用力擤鼻,應堵塞一側鼻孔擤凈鼻腔分泌物,再堵塞另一側鼻孔擤凈鼻腔分泌物。
4.及時、徹底治療鼻腔的急性炎癥和矯正鼻腔畸型,治療慢性鼻炎。

〔鼻炎類型〕過敏性鼻炎

【概述】

過敏性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一種吸入外界過敏性抗原而引起以鼻癢、打嚏、流清涕等為主要癥狀的疾病。由于過敏原呈季節性的增減或持續存在,本病的發病呈季節性(俗稱枯草hay fever)或常年性。患者與吸入性哮喘一樣,往往有明顯的遺傳過敏體質(atopy),在疾病發作時尚可伴有眼結膜、上腭及外耳道等處的發癢。

【診斷】

本病的診斷宜包括:①是否為過敏性鼻炎;②可能的過敏原是什么。
鼻塞、流涕是臨床上極常見的癥狀,因此本癥在鑒別診斷方面必須除外下列情況:
(一)鼻中隔歪曲或鼻甲肥大   患者的鼻塞常終年存在,多為單側性,無鼻癢及明顯季節性發作傾向。鼻窺鏡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二)藥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   常見可以引起鼻塞和分泌物增多的藥物有利福平及其多種制劑、神經節阻滯藥、口服避孕藥等。近年來由于鼻塞時應用的縮血管劑用量太磊,或作用太強(例如鼻眼凈),也常可因其擴血管的反跳作用而造成藥物性鼻炎,需仔細加以區分。
(三)癥狀性鼻塞   除臨床常見的感冒外,較易忽視的尚有婦女經前期的鼻塞癥,懷孕期的鼻塞癥以及甲狀腺功能低下時的鼻塞等。
(四)血管運動性鼻炎(vasomoto rhinitis)   是一種原因不明“發作性”鼻炎,患者鼻部癥狀常因氣溫改變、進食辛辣或吸入刺激性氣味而突然發生,易與本病混淆,其鑒別要點為缺少噴嚏、鼻癢、咽痛等癥狀,抗組胺及脫敏治療無效。
(五)慢性鼻炎   又稱嗜睡酸性粒細胞性非過敏性慢性鼻炎(eosinophilic perennial nonal lergic rhinitis),其鼻分泌物也有多量嗜酸性粒細胞,常終年有癥狀,但過敏原往往無法找到,因此病因不明。此類鼻炎患者常易伴發鼻息肉,有的還伴有感染型哮喘(因而構成“阿斯匹林過敏-哮喘-鼻炎鼻息肉三聯征”),其與過敏性不同點是鼻充血及鼻甲腫脹明顯,分泌物呈粘液樣,抗組胺藥療效差,色甘酸鈉及脫敏治療無效。
通過仔細的病史詢問,可能得出本癥患者過敏原的可能種類;然后取這些可疑抗原的浸出液作皮膚試驗。如皆為陰性者可除外本病,但陽性者未必能確診,右濃度的抗原浸液,滴入一側鼻內,另一側滴入生理鹽水以作對照,如15分鐘內患者滴入抗原則出現鼻癢、流涕或噴嚏等癥狀,則為陽性反應,說明所滴入的抗原可能即為患者的特異性過敏原。

【治療措施】

本病的治療原則為:①避免吸入可激發的過敏原;②應用適當的藥物;③藥物或抗原脫敏治療。
(一)避免抗原的吸入   例如對花粉過敏者在發病季節宜避免去園林或野外;對屋塵過敏者掃地時應戴口罩;對塵螨過敏者宜用吸塵器掃床等。有條件的家庭在發病季節臥室內使用空氣濾清器并緊閉窗門等。
(二)對癥藥物治療   患者在發作期宜口服抗組胺H1受體藥物,常用的有安泰樂(atarax)、異丙嗪和撲爾敏等。它們尚有一定的鎮靜和抗膽堿作用。為減輕發病時的鼻粘膜腫脹與阻塞,常需應用交感神經α受體興奮劑局部滴入以收縮血管。最常用的為1%麻黃堿或0.5%呋喃西林麻黃素,每日用1~4次,每次2~4滴。
(三)脫敏措施   由于本病的本質是第Ⅰ型變態反應在鼻部的表現,因此可以斟情選用下列防止Ⅰ型反應的脫敏措施:
1.色甘酸鈉(disodium cromoglycate)   能保護鼻粘膜表面的肥大細菌不易脫粒而達到防治效果,可用其新鮮配制的4%溶液滴鼻,每日4次,每次5~10滴。
2.酮替芬(ketotifen,zaditen)   具有抗組胺H1受體作用和抗變態反應效果。口服每日2次,每次1mg。6歲以上的兒童可用成人劑量。此藥的抗組胺作用出現甚快,但抗變態反應作用,常常在用藥2~3周后才明顯,因此宜在發作期前開始服用或(和)至少使用1個月以上,效果更好。近年來不少歐美學者對酮等芬上述作用漸予否定。
3.皮質類因醇   口服強的松每日10~20mg足可控制大多數癥狀,但由于其副作用,僅適用于少數重癥患者。局部應用的培氯松(beclomethasone)氣霧劑,每日3~4次,每次吸入150μg(噴3次),常對大多數病人有良效而無全身性激素副作用。在局部應用激素或色甘酸鈉之前,如患者鼻塞嚴重,宜先用1%麻黃素滴鼻收縮血管,以使藥物能達鼻腔深部。
4.中藥“清肝保腦丸”每日3次,每次10g口服或以鵝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L.)研成細粉,加入凡士林成10%涂劑搽鼻,每日2~3次,也有預防發病的效果。
5.抗原脫每治療   和吸入型哮喘一樣,對找以明確吸入性抗原或合并有哮喘的患者,可以試用此療法。

【病因學】

本病起因于兩個基本因素:①遺傳性過敏體質;②反復多次的暴露和吸入外界過敏原。
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多具有過敏體質,即對外界抗原較易產生比正常人多的IgE,這種體質有一定的遺傳性和家族性,故本病患病較易同時或先后患濕疹皮炎、藥物過敏和支氣管哮喘等疾病;本病患者的家族中也較易發生這類過敏性疾病。
引起本病的吸入性抗原有塵螨、屋塵、動物皮屑、各種樹木和草類的風媒花粉等,這些抗原的顆粒大都較大(5~25μm),因此能在鼻部被阻擋下來而在鼻腔內發生速發型(Ⅰ型)變態反應,造成鼻粘膜的充血、水腫及分泌增加等一系列表現,其免疫病理過程與吸入型支氣管哮喘類同。

【病理改變】

患者發病時鼻粘膜明顯腫脹,粘液分泌極度旺盛。顯微鏡下可見杯狀細胞數量增加很多,上皮與基底膜明顯水腫并有大量嗜酸粒細胞的浸潤。有的患者在眼結膜、咽后壁等處也可有類似的病理變化。這些病理改變在緩解期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臨床表現】

發病時鼻癢、連續打嚏、流大量水樣性清涕,有時尚伴有眼結膜、上腭部甚至外耳道部的奇癢等為本病的臨床特征。由于鼻粘膜的腫脹,患者常有鼻塞和嗅覺減退現象。癥狀通常早、晚加重,日間及運動后好轉。患者通常全身癥狀不明顯,但如并發鼻竇炎后可有發熱,面頰部脹痛,乏力和納滯等癥狀。
大部分患者起病于兒童期,發病有明顯的季節型,其發病期大都與周圍環境特異性過敏原的消長有密切關系。在多數溫帶地區,以春秋兩季最易發病。
患者得病后常常伴有鼻粘膜的高敏狀態,發病季節內對任何強烈的氣味、污染的空氣,及至氣候溫度的變化都會有癥狀的反復,本病的后期患者常可發展成對多種抗原與刺激因素過敏而呈一種終年易鼻塞、流涕的狀態。
患者在發作期常呈一種張口呼吸的面容(兒童尤其明顯),由于經常由鼻癢而搓揉可見鼻梁部皮膚的橫紋,鼻翼部分肥大,伴過敏性眼結膜炎者尚可見結膜的輕度充血與水腫。以窺鼻鏡檢查可見本癥患者鼻粘膜多蒼白水腫,分泌物甚多,大都呈水樣,鏡下檢查可見有多量嗜酸性粒細胞。
實驗室檢查方面,患者對相應的抗原皮膚試驗常呈陽性速發型反應(反應常在10~15分鐘內發生)。在體外用放射性過敏原吸附試驗(RAST)或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也能自患者血清內檢出特異性IgE的存在。
本癥患者中僅30%~40%有總IgE的升高,血象內嗜酸性粒細胞僅稍增高或不增高。

〔鼻炎類型〕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定義)原因:
鼻竇炎為常見鼻疾,慢性者居多,急性者較少。慢性鼻竇炎發病數占耳鼻喉科初診病人13.02%。鼻居面中,為陽中之陽,是清陽交會處,鼻又為一身血脈所經,故鼻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聯系。急鼻淵在外雖表現于鼻,但卻反映了體內臟腑、經絡的病變。臨床上,多由于素體偏弱,加上生活起居失常,寒暖不調,受涼受濕或過度疲勞之后,外邪侵襲引起肺、脾、膽之病變而發病。

病因病機:
慢鼻淵一病,多由于急鼻淵之后,體質虛弱,失于調理,反復發作而致。或因急鼻淵治療不徹底,遷延失治,邪氣久羈所成。另方面,與邪毒內困,正氣耗傷,體質虛弱,外衛力弱,經常感冒,反復不已,余邪不清,滯留鼻竅,纏綿不愈有關。臨床上,多見于肺、脾、腎之虛損。

西醫則認為鼻竇炎的原因及誘因如下:
一、全身原因,如疲勞、愛涼、營養不良、變態反應體質、煙酒過度、全身疾患如結核、梅毒等,以致身體抵抗力減弱。
二、患急性鼻炎(即感冒)時感染蔓延至鼻竇。
三、鼻腔疾病妨礙鼻竇通氣與引流,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變態反應性病變、鼻腔腫瘤、異物。以上疾病均可阻塞中鼻道或上鼻道,妨礙鼻竇通氣與引流。
四、慢性扁桃體炎及兒童患增殖腺者常使鼻腔阻塞,易誘發鼻竇炎。
五、鼻腔手術或治療鼻衄時鼻腔填塞物置用時間太久。
六、游泳跳水,污水吸入鼻竇而生炎癥。
七、鼻竇外傷骨折或異物存留。
八、上頜竇炎常因牙病而發生。
因以上種種原因,細菌侵入鼻竇,破壞組織,發生急性或慢性炎癥。

癥 狀:
濃鼻涕、鼻涕倒流、鼻塞、頭痛等癥狀。理學檢查可見鼻腔內有膿鼻涕、鼻蓄膿、鼻涕倒流等現象,嚴重者合并有鼻息肉的存在。

治療原則:
先以抗生素與鼻沖洗治療一至三個月;倘若無效,則必須使用鼻內視鏡手術來清除病灶。有些患者用胡椒粉誘發打噴嚏,雖然暫時可以達到清除鼻涕的效果,但是卻有可能因此而誘發氣喘、異物吸入肺部等更嚴重的后果,風險實在是太大,應避免使用類似的方法。倘若在冬天或夜里,癥狀比較嚴重時候,建議使用溫濕毛巾,輕輕覆蓋鼻部,一樣可以達到緩和過敏癥狀的。

〔鼻炎類型〕急性鼻竇炎

急性鼻竇炎(定義):
為鼻竇粘膜急性化膿性炎癥。重癥者可累及骨壁,甚至可引起鄰近器官和組織的合并癥。按鼻竇的組成,可分為上頜竇炎、篩竇炎、額竇炎和蝶竇炎。嬰幼兒急性上頜竇炎常導致上頜骨骨髓炎。

病因:
1、由傷風感冒繼發,鼻腔平時就存有很多的細菌,但不發病。只有當身體勞累、受涼、抵抗力下降時,病菌才乘機大量繁殖,使鼻腔粘膜發生急性炎癥。鼻竇粘膜和鼻腔粘膜是互相連接的。因而急性鼻炎擴展。就會引起鼻竇炎。
  2、鄰近病灶感染擴散。如發生牙根膿腫,可穿破上頜竇底壁,引起上頜竇炎,稱為“牙源性上頜竇炎”。扁桃體炎及咽淋巴組織慢性炎癥,有時也可引起鼻竇炎。
  3、直接因素。如游泳后污水直接經鼻腔進入鼻竇。或外傷使細菌直接侵入感染而發炎。
  4、全身因素。如疲勞過度、營養不良、煙酒過度、特別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結核、慢性腎炎等病人,全身抵抗力差,易得鼻竇炎。癥狀輕重不一,表現多樣。如怕冷發熱、全身不適、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等。兒童癥狀較重,發熱較高,可發生抽搐、嘔吐、咳嗽等癥狀。有鼻塞,膿涕多或頭痛等。急性上頜竇炎:頭痛每日上午輕而下午重,患側尖牙窩壓痛,面頰腫脹甚到下眼瞼腫脹,患側上列磨牙咀嚼時疼痛或叩痛。中鼻道有積膿。
臨床癥狀:
急性鼻竇炎引起的頭痛有一定的特點:發病常較急,伴發熱,兒童可發高熱、抽搐、嘔吐、咳嗽、流膿涕、局部腫脹和壓痛等表現。頭痛部位比較深,多呈隱隱約約的疼痛。在低頭、搖頭、咳嗽或用力時頭痛加重,平臥時頭痛減輕,因此病人感到疼痛白天輕,夜里重。頭痛有固定的位置和時間。
急性上頜竇炎:
頭痛上午輕,下午重,面頰可腫脹,尖牙窩處壓痛。急性額竇炎:定時性頭痛,每日早起開始,逐漸加重,中午最重,午后逐漸減輕,到夜晚可完全消失,次日又同樣發作,指壓眼眶內上角頂部,即額竇低處有明顯壓痛。
急性篩竇炎:
痛在兩眉間,患側的內眥部有壓痛,炎癥較重時,在內眥部或上眼瞼有紅腫。急性
蝶竇炎:
一般單獨發病很少,常在頭頂部、后枕部作痛,可放射到頸部和眼球后。急性鼻竇炎引起的頭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鼻竇粘膜血管擴張充血及鼻竇的自然開口引流不暢的關系。不管什么原因所致的急性鼻竇炎,都應及時、積極地進行治療,否則炎癥會向顱內或眼眶內發展,引起硬腦膜下膿腫、腦膜炎、腦膿腫、眼眶蜂窩織炎及眼眶膿腫等嚴重的并發癥。
治療:
以根除病因、抗炎消腫、暢通引流和預防并發癥為治治療原則。
1、全身療法與急性鼻炎相同。應用足量的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以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防止轉達為慢性。由于多為球菌感染,應以青霉素為首選藥物。若頭痛或局部疼痛劇烈時,可投以鎮痛劑或鎮壓靜劑。
2、局部治療
(1)改善鼻竇引流:常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每日3-4次。急性額竇炎時,可用1%地卡因和2%麻黃素生理鹽水浸于棉片上,置于中鼻道前部,每晨1次,以暢通鼻額管、緩解頭痛。
(2)物理療法:局部熱敷、紅外線或超短波理療、能促使炎癥消退,改善癥狀。
(3)上頜竇穿刺沖洗術:急性上頜竇炎時,待全身癥狀消退局部炎癥基本控制后,可行上頜竇穿刺沖洗術。可于沖洗后向竇內注入抗生素、類固醇激素和糜蛋白酶混合液。每周穿刺沖洗2次,直到無膿注沖出為止。
3、病因治療待急性炎癥消退后,應查明原因,予以消除。如拔除病源牙、矯正鼻中隔偏曲、截除肥大的中鼻甲、摘除鼻息肉等,以防止急性鼻竇炎復發。
預防:
一、急性鼻炎又稱傷風感冒,為一最常見疾病,亦為鼻竇炎的主要原因。其預防方法可依下各方面進行。
   1、全身方面:飲食起居有定時,戒除煙酒。注意口腔清潔,鍛煉體質,   多用冷水擦浴,勿穿濕衣服、鞋襪,因背涼腳凍,易引起傷風感冒。
   2、局部方面:保持環境空氣濕潤,避免鼻干燥,不輕易滴用鼻藥。
二、清除鄰近的病灶感染,如慢性扁桃體炎、增殖體炎、慢性咽喉炎、齲病等的治療或手術清除。
三、鼻腔畸形或病變的矯治
   鼻中隔偏曲或其它妨礙鼻竇的通氣和引流者,均應行手術矯正。各種鼻炎、鼻息肉等常為鼻竇炎的誘因,亦應及時治療。
四、游泳時的預防法
       避免跳水和嗆水。
五、氣壓驟變時的預防
      患急性鼻炎時,不宜乘坐飛機。

〔鼻炎類型〕藥物性鼻炎
藥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
由于鼻腔用藥不當或過量過久形成,是長期使用鼻粘膜血管收縮劑如鼻眼凈和麻黃素滴鼻劑而引起的鼻粘膜慢性中毒反應。主要表現為長期鼻腔用藥后,鼻腔阻塞對滴鼻劑的治療不敏感。另外一些藥物在使用時也可引起鼻塞,也稱做藥物性鼻炎,如酚妥拉明等,但只要停止使用該藥物,一般半小時左右就會自行解除鼻塞癥狀。  
治療:藥物性鼻炎,首先應停用血管收縮劑滴鼻藥;至少要堅持兩個星期以上,然后治療原發病因,并用其他藥物替換原藥。可用生理鹽水加地塞米松配成0.25毫克/毫升滴鼻液,第一周滴20毫升,一般可改善鼻腔通氣,第二周以后僅滴生理鹽水。若第一周癥狀未改善,再滴地塞米松滴鼻液1周,可獲良效,注意激素點鼻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在滴鼻的同時 內服抗組胺藥物如特非那丁等,也將有助于治愈疾病。
預防:藥物性鼻炎的發生,主要就是合理使用血管收縮劑滴鼻藥。在患疾病引起鼻塞時,注意治療引起鼻塞的原發病因,從根本上解決鼻塞問題,從而免去使用滴鼻藥。對為了暫時解除鼻塞癥狀,可用這類藥物,只要滴上幾滴,鼻塞立即就通,但管不了多久又堵上了,因此要注意用藥量和用藥次數,避免長期使用,久而成癮,并引發藥物性鼻炎。

〔鼻炎類型〕變態反應性鼻炎
變態反應性鼻炎:
   (定義)又稱過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對吸入空氣中的某些成分高度敏感所致。它的癥狀與感冒很相似,但一日內可多次發作;不發作時,則完全正常。過敏性鼻炎的發作有時與季節密切相關。原因:身體對于吸進去的空氣、吃下去的食物、或皮膚所接觸的異物,產生過度的反應。
【臨床表現】
    ㈠噴嚏:每天常有數次噴嚏陣發性發作,常以晨起或夜晚時加重。每次發作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
    ㈡鼻水:常有大量清水樣鼻涕。
    ㈢鼻塞:程度輕重不一,間歇性或持續性。
    ㈣鼻癢:絕大多數病人感鼻內發癢有時鼻外、軟腭、面部、外耳道等處作癢,季節性鼻炎以眼癢為明顯。
    ㈤嗅覺減退或消失:多為暫時性,但也有持久性。
【治療】
  ㈠避免與過敏原接觸:找出致病的過敏原后,應設法避免接觸或食用,如撤掉地毯、不穿羽絨服或鋪墊羽毛褥等。但也有些過敏原不易避免,如花粉季節飄散于空中的大量花粉,常年存在于居室內的塵螨、真菌等。
  ㈡藥物療法:
⒈抗組胺藥物:這類藥物有撲爾敏,賽庚啶、非那根等,為組胺H1受體拮抗劑。因其應用方便、奏效迅速、價格便宜,是治療本病的常用藥物,但可產生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副作用。故從事精密、機械等工作如航空、司機等應慎用。
⒉色甘酸鈉:為肥大細胞穩定劑。以其粉沫噴入鼻腔。
⒊酮替芬:既有阻止介質細胞脫顆粒作用,又有拮抗組胺作用。也有其副作用--嗜睡。
⒋類固醇激素:常用有強的松、地塞米松。因久服可產生腎上腺皮質功能紊亂,故以局部應用為主。
㈢免疫療法:也稱特異性脫敏或減敏療法。
㈣其它療法:
⒈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對下鼻甲粘膜的冷凍療法、激光、20%硝酸銀燒灼等,皆可使鼻粘膜表面敏感性降低,達到控制癥狀的目的。
⒉降低副交感神經興奮性:翼管神經切斷或巖淺大神經切斷,均可使鼻內副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產生一定的治療作用
保健
過敏性鼻炎的最根本保健措施是了解引起自己過敏性的物質,即過敏原,(如何知道你對何種物質過敏?)并盡量避免它。
   當癥狀主要發生在戶外:應盡可能限制戶外活動,尤其是接觸花草或者腐爛的樹葉,以及柳絮和法桐上果毛,外出時可以帶口罩,或者可以到過敏原較少的海濱。
   當癥狀主要發生在室內: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生活細節;hot!
   2、控制室內霉菌和霉變的發生;
   3、徹底殺滅蟑螂等害蟲;
   4、遠離寵物。

〔鼻炎類型〕萎縮性鼻炎

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發展緩慢的鼻腔萎縮性炎癥,其特征為鼻腔粘膜、骨膜和骨質發生萎縮。嚴重而伴有典型惡臭者,稱臭鼻癥(ozena)。多始于青春期,女性較男性多見。
病因:目前仍然不明。學說甚多,可歸納為兩類:
  (一)原發性:認為是全身疾病的一種局部表現,可能與缺乏脂類及脂溶性維生素,或與營養障礙、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遺傳因素、膠原性疾病等有關;亦可能與內分泌失調有一定關系,因多發于女青年,并在月經期癥狀加重。近年來隨著免疫學的發展,發現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亂,故有人認為,本病可能是一種免疫性疾病。
  (二)繼發性:由局部因素引起,如鼻腔粘膜受到外傷或手術切除過多,或因患特殊傳染病如結核、硬結病、麻風、梅毒等所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晚期,或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的長期膿涕刺激,發生纖維結締組織過度增殖,致使鼻粘膜的血行受阻、營養障礙而致萎縮。鼻中隔極度偏曲,一側鼻腔寬大,增強的氣流的刺激,或因粉塵或有害氣體的長期刺激也可致病。曾有人提出本病是由于特殊細菌的感染,如臭鼻桿菌或類白喉桿菌感染。現認為這些細菌不是真正的病原菌,僅為萎縮性鼻炎的繼發感染。
   病理早期粘膜僅呈慢性炎癥的改變,繼而發展為進行性萎縮。粘膜與骨部血管逐漸發生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和海綿狀靜脈叢炎,血管壁結締組織增生肥厚,管腔縮小或閉塞,血液循環不良,導致粘膜、腺體、骨膜及骨質萎縮、纖維化,粘膜的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逐漸轉化為復層鱗狀上皮。甚至蝶腭神經節亦可發生纖維變性。
臨床表現:
  (一)鼻及鼻咽部干燥感:這是由于鼻粘膜的腺體萎縮,分泌物減少所致。
  (二)鼻塞:膿痂堵塞鼻腔可致鼻塞,或因鼻粘膜的神經感覺遲鈍,即使取除膿痂,空氣通過亦不易覺察,而誤認為鼻塞。
  (三)鼻分泌物:常呈塊狀、管筒狀膿痂,不易擤出,用力擤出干痂時,有少量鼻出血。
  (四)嗅覺障礙:嗅覺多減退或消失。這是由于嗅區粘膜萎縮或干痂阻塞引起。
  (五)呼氣惡臭:因膿痂下細菌繁殖生長,膿痂中的蛋白質腐敗分解,產生惡臭氣味,稱臭鼻癥。
  (六)頭痛、頭昏:由于鼻甲萎縮,鼻腔缺乏調溫保溫作用,吸入冷空氣刺激鼻粘膜,以及膿痂的刺激,皆可致頭痛頭昏。
檢查:
  (一)鼻腔寬大,鼻甲縮小,從前鼻孔可看到鼻咽部,有時繼發性萎縮性鼻炎見下鼻甲明顯縮小,但中鼻甲卻肥大或呈息肉樣變。
  (二)鼻腔內有稠厚膿痂,黃褐色或灰綠色,大塊或呈管筒狀,可有惡臭氣味。除去膿痂后可見鼻甲粘膜干燥萎縮,甚至糜爛滲血(鼻部彩圖10)早期或輕度萎縮性鼻炎,亦可僅有痂皮,而無惡臭氣味。
  (三)如萎縮病變向下發展,鼻咽及咽粘膜也可干燥萎縮,時有膿痂覆蓋其上,嚴重者喉、氣管粘膜也有此變化。
  應注意與鼻部結核、狼瘡、硬結病、鼻石、麻風等作鑒別。
治療:
   治療原則為清潔鼻腔、排除膿痂,濕潤粘膜,禁用血管收縮劑,并加強全身治療。宜采用全身和局部綜合療法,癥狀可得到改善。
  (一)清潔鼻腔:用溫生理鹽水或一般溫鹽水500~1000ml沖洗鼻腔,去除膿痂,以利于局部用藥。若膿痂不易清除可用鑷子輕輕鉗出。
  (二)鼻腔用藥:常用潤滑性滴鼻劑,如復方薄荷油、液體石蠟、50%蜂密、清魚肝油等,可促使鼻粘膜充血腫脹,增加血液循環,減輕鼻內干燥感和臭味,亦可用1%鏈霉素液滴鼻,能抑制桿菌繁殖,減輕炎癥性糜爛,有利于上皮生長。此外,使鼻腔粘膜潤滑,軟化痂皮,便于擤出。
  (三)維生素療法:曾試用多種維生素,常用維生素A肌注,每日5~10萬u,或維生素B2口服,10~15mg,每日3次,以保護粘膜上皮,促進組織細胞代謝機能,增強對感染的抵抗力。亦可用維生素AD制劑5萬U肌注,每周2~3次;或口服魚肝油丸,2丸,每日3次。也可口服菸草酸,50~100mg,每日3次。有人提出鐵劑有治療本病的作用,可服硫酸亞鐵丸,0.3g,每日3次,飯后服用。
  (四)手術療法:對久治無效者可試行。目的在于使鼻腔縮小,減少空氣吸入量,以降低水分蒸發,減少膿痂形成,并可刺激鼻粘膜使呈充血和分泌增加,改善癥狀。

常用方法是在鼻腔粘骨膜下埋藏各種材料,稱鼻腔粘肌膜下埋藏術(submucous implantation)或充填術。埋藏材料有自體骨、脂肪、塑料、硅橡膠等。埋藏的部位可在鼻中隔、鼻底或鼻外側粘骨膜下,埋藏物切勿過多,以免張力過大而致裂開脫出。也可行鼻腔外側壁內移術或鼻前孔關閉術。

〔鼻炎類型〕干燥性鼻炎

干燥性鼻炎:
   (定義)干燥性鼻炎的發生與氣候和職業因素等有密切的關系。系鼻粘膜長期受刺激而發生粘液腺體萎縮、分泌減少引起,粘膜因而干燥甚至有淺表糜爛。
病因病理:一般認為長期受外界的物理或化學物質的刺激所致,如長期粉塵的機械性刺激,空氣過熱、過干的影響等。鼻粘膜杯狀細胞減少或消失致鼻粘膜干燥,但鼻粘膜和鼻甲骨均無萎縮,鼻分泌物也無臭味。
臨床表現:鼻內發干,鼻腔分泌物減少,發癢、灼熱感,常誘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嗅覺一般不減退。前鼻鏡檢查可見鼻粘膜深紅色,表面干燥無光,鼻道有絲狀分泌物。鼻中隔前下區粘膜常糜爛,可有小片薄痂附著,去之常出血。鼻甲無萎縮,應與萎縮性鼻炎作鑒別。
治療:(一)去除病因。降塵、降溫、通風等改善環境條件,加強個人保護,如戴口罩、沖洗鼻腔等措施。
(二)局部可用油劑滴鼻藥液,如復方薄荷油、液體石蠟或鼻軟膏。應注意勿用血管收縮劑。
(三)內服魚肝油丸,2丸,每日3次;維生素B2,10mg,每日3次。

〔鼻炎類型〕慢性鼻炎
鼻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層的慢性炎癥。比較早期的慢性鼻炎常表現為鼻粘膜的慢性充血腫脹,稱慢性單純性鼻炎若發展為鼻粘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稱慢性肥厚性鼻炎。
1.慢性單純性鼻炎
是常見的多發病,由急性鼻炎發展而來。與合并細菌繼發感染、治療不徹底和反復發作有關。鼻腔粘膜為可逆性炎癥。
常見病因:1.急性鼻炎反復發作或治療不徹底而演變成慢性鼻炎。
2.由于鄰近的慢性炎癥長期刺激或畸形,致鼻發生通氣不暢或引流阻塞。
【臨床表現】
鼻塞:特點為;㈠間歇性,一般于白天、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間、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㈡交替性,側臥時,居下側鼻腔阻塞,側鼻腔通氣良好;臥向另側時,鼻塞又出現于居下側之鼻腔。
多涕:常為粘液性,膿性者多于繼發感染后方始出現。此外尚有嗅覺減退,頭痛,頭昏,說話呈閉塞性鼻音,鼻涕向后流入咽喉時可有咽喉不適,多“痰”等癥狀。
【治療原則】
病因治療:
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時治療;保護環境,改善勞動條件,消除職業性致病因素;鍛煉身體,提高抵抗力是積極的治療方法。
局部治療:
㈠血管收縮劑:呋嘛滴鼻劑等。
㈡封閉療法:如可作鼻丘或下鼻甲前端粘膜內封閉,每次1-1.5ml,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㈢鼻涕粘稠,不易排除時,可用溫生理鹽水沖洗鼻腔。過敏性鼻炎是發生于鼻粘膜的變態反應,近年來發病率有增加傾向,以15-40歲多見。臨床上有常年性和季節性鼻炎二型。
2. 慢性肥厚性鼻炎:
(定義)由慢性單純性鼻炎而來,是長期慢性炎癥、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現增生所致。為不可逆的粘膜和粘膜下組織慢性炎癥。此時粘膜增厚、組織彈性下降、鼻腔通氣能力差,從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病因:
1.因為發育過程鼻中隔生長彎曲,或后天受到撞擊造成鼻中隔彎曲。不管是那一種原因,此現象常合并有代償性的慢性肥厚性鼻炎。
2.全身的病因如:慢性疾病,如內分泌失調、長期便秘、腎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維生素缺乏,如維生素A或C;煙酒過度可影響鼻粘膜血管舒縮而發生障礙;長期服用利血平等降壓藥物,可引起鼻腔血管擴張而產生似鼻炎的癥狀。
3.環境因素:如有水泥、煙草、煤塵、面粉或化學物質等環境中的工作者,鼻粘膜受到物理和化學因子的刺激與損害,可造成慢性鼻炎。溫濕度急劇變化的環境,如煉鋼、冷凍、烘熔等車間工人,也較易發生。
【臨床表現】
(1)鼻塞較重,多為持續性、常張口呼吸,嗅覺多減退。
(2)鼻涕稠厚,多呈粘液性或粘膿性。由于鼻涕后流,刺激咽喉致有咳嗽、多痰。
(3)當肥大的中鼻甲壓迫鼻中隔時,可引起三叉神經眼支所分出的篩前神經受壓或炎癥,出現不定期發作性額部疼痛,并向鼻梁和眼眶放射,稱篩前神經痛,又稱篩前神經綜合癥。
【治療原則】:
癥狀較輕微者,可于平時多運動或使用藥物控制;癥狀較嚴重者,則可能需要施行手術矯正過度彎曲的鼻中隔和過度肥厚的鼻甲。
(1)血管收縮劑滴鼻液的應用,限于輕型病例。
(2)下鼻甲粘膜下硬化劑注射,其作用機理為硬化劑注射后,可使局部發生化學性炎性反應,產生疤痕組織,縮小鼻甲體積,改善通氣。常用50%葡萄糖液加15%氯化鈉溶液、5%魚肝油酸鈉或80%甘油等。鼻甲表面麻醉后,用22~23號細長針頭從下鼻甲下緣前端平行向后刺入,勿刺通粘膜,邊退針邊注射硬化劑,直至針頭拔出為止。亦可于下鼻甲前端、中部、后端分3次注射,每側注射0.5ml,每10天1次,以3~5次為一療程
(3)下鼻甲粘膜下電凝固肥厚的粘膜組織,使產生疤痕收縮。在表面麻醉后,電針頭從下鼻甲前端刺入,凝固20~30秒鐘后拔出,電流為10~30毫安。
(4)冷凍手術,是將特制的冷凍頭置于下鼻甲表面做冷凍,每次1~2分鐘,使病變粘膜壞死脫落而再生粘膜。
(5)激光或者微波治療,主要解決鼻塞,詳細可以有關激光或者微波治療章節
(6)手術療法,一般治療無效,或粘膜顯著肥厚,或肥厚部分位于下鼻甲后端或下緣,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術或中鼻甲部分切除術。下鼻甲切除不宜過多,原則上不超過下鼻甲的1/3,以免影響鼻粘膜功能或繼發萎縮性鼻炎。骨性肥大者,宜行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術,既可改善鼻腔的通氣引流,又無損于鼻粘膜的生理功能。
(7)對全身慢性疾病或鄰近病灶如鼻中隔偏曲或鼻竇炎等,亦給予適當治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什么是鼻炎
鼻炎
鼻炎治療用藥全攻略
慢性鼻炎偏方
肥厚性鼻炎的藥物
鼻炎的治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邵阳县| 安泽县| 正蓝旗| 邯郸市| 泰来县| 泽普县| 枣阳市| 刚察县| 柘荣县| 曲松县| 凤山市| 方城县| 梁河县| 朝阳县| 汶上县| 绵阳市| 葵青区| 松江区| 恩施市| 瑞丽市| 澄迈县| 徐闻县| 镇远县| 会宁县| 岳普湖县| 邵阳市| 旬阳县| 扶风县| 宜春市| 扶沟县| 嘉祥县| 泸溪县| 菏泽市| 黑山县| 乌兰浩特市| 葵青区| 武鸣县| 顺昌县| 伊金霍洛旗|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