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成因及質量土壤腐殖質積累過程,是九臺市的一個主要成土過程。腐殖質的積累渲染土壤,形成大面積的以黑土和草甸土為代表的各類具有明顯的黑土層土壤。形成的黑土層較深,一般為半米左右、厚層一米以上。土壤腐殖質含量較高。但是墾為耕地以后,改變了自然生態系統,表土容重有所加強,土壤團粒結構有所破壞,有機質含量逐漸下降,氮、磷、養分亦不豐富。這與墾后施肥不能抵補農作物從土壤中帶走的物質有關,從而使土壤中腐殖質的積累強度低于分解礦化的強度,耕地中有機質含量一般僅在2%左右。相當一部分地塊腐殖質表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個別地塊有機質含量在2%以下,特別是東北部和南部一些低山崗坡土地有機質明顯下降,這主要是有些農戶只重視施用化肥,忽視施用各種農家肥,腐殖質的積累強度還受到地形的影響,在積水低洼地,由于高濕低溫腐殖質積累強度較大,而在坡耕地和崗地腐殖質積累受到土壤中水分影響低于洼地臺地,所以造成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較少,土地較為瘠薄,嚴重的影響到農作物生育和農作物干物質積累,自然影響到糧食產量。由此,采取措施增施農肥、提高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以利持續穩產、增產、高產的需要。
土壤分布九臺市在長白山支張廣才嶺西部、大黑山東北部,地勢呈東向西北傾斜走勢。成土條件的變化基本是由南向西北漸變。東南部低山丘陵區,以灰棕壤為主,為巖性母質,此類土壤中的局部黃土沉積物上有零星分布的白漿土;中部和西北部臺地,以黑土為主,為黃土狀沉積物上發育的黑土,崗向分布有草甸土;松花江、飲馬河及其支流沐石河、霧開河之間的較開闊的河谷平原,以草甸土、水稻土為主,是全市主要水稻產區,江河沿岸漫灘階地有沖擊土風沙土分布。
土壤類型全市土壤類型主要分9個土類、17個亞類、23個土層、65個土種。灰棕壤土類,是全市主要土類之一,分灰棕壤、準灰棕壤、暗棕壤、準暗棕壤4個亞類;白漿土類,母質為黃土沉積物,地表為灰色A1層,一般厚度為10~20厘米,有臺地白漿土1個亞類,有黃土性臺地白漿土1個土層,按A1層厚度劃分為厚層黃土性臺地白漿土、中層黃土性臺地白漿土和薄層黃土性臺地白漿土3個土種;黑土類,是全市主要的耕種土壤,分布最廣,有黑土、草甸土2個亞類,下分黑土、紅土性黑土和草甸土3個土層;草甸土主要是沉積作用并伴隨有機質積累過程形成的有機質的土壤,有草甸土、鹽堿化草甸土2個亞類;沖擊土類,系江河新沖擊物淤積的土壤,分布在市內松花江、飲馬河等江河兩岸漫灘及低階地,有沖擊土和新積土2個亞類;沼澤土類,為長期在積水條件下發育的土壤,主要是腐泥沼澤土,有1個亞類,1個土層,1個土種;泥炭土類,系重要的有機肥源,有機質含量高達60~70%。市內有埋藏泥炭土1個亞類,按埋藏深度可分深位埋藏泥炭土和淺位埋藏泥炭土2個土層;風砂土類,系江河沖擊砂經風搬運形成的砂土,按土層薄厚劃分為中層江河風砂土和薄層江河風砂土2個土種;水稻土類,系長期種植水稻的土壤,分為沖擊型水稻土、草甸型水稻土、黑土型水稻土3個亞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