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是在電影里見到,一個闊太太懷里抱著一只哈巴狗,嗲聲嗲氣,裝腔作勢,覺得那是作戲。當這一切都真實地出現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的時候,才覺得此景不謬。而現實比起電影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喂養寵物的人太多了。不少人家都會弄一只貓呀狗什么的養養。這貓也不能拉出來遛,但到處都能看到遛狗的,所以還是覺得養狗的多。
養寵物,得有閑工夫有閑錢。據說在國外,一些國家的寵物養得千奇百怪,特別是在沙特阿拉伯一類國家的富豪,他們的愛好可要另類得多了。最酷的是在家里養一只金錢豹,要么是養一條金色大蟒,最不濟的也要養一只大雕。這些在我們國內少見,但是一些有追求的人養個寵物豬哇,毒蜘蛛什么的,再就是前一段時間風靡一時的藏獒,價格甚至高達幾十萬幾百萬,令我等工薪階層想都不敢想。
所以如此,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君不見,一個比較普通的小狗價格好幾千。而那些名貴的品種更是價格不菲,動輒幾萬十幾萬,令人咋舌。生活待遇也是非凡狗(在這里甚至可以加上一般人)能比。吃的是高級狗糧(我甚至想不出能高級到什么程度),天天洗澡,按時遛狗,定期理發,有專人負責管理。那水平,一般家庭的孩子都比不上。不,是遠遠比不上。而一只狗的正常生活開銷,按照最低標準能自理的自己處理,也要四百多元,稍好一點的就需要近千元。
生活中接觸狗的機會多了,漸漸地也對狗有一點了解。什么哈士奇、牧羊犬、拉布拉多還有金毛等,小一點的有滿臉皺紋的沙皮狗,比熊,泰迪等等,最小吉娃娃的竟然放在口袋里,和人工制作的玩具一樣。據說狗的價格是大的和小的貴,中間的相對便宜一些。高峰時貴的一只上萬元,便宜的也在幾千元左右。
孫女喜歡狗,小時候每次去公園玩,都會租上一只大狗牽著過癮。也多次張羅養狗,因為奶奶堅決反對而一直未能實施。一日未經同意真的弄回來一只小泰迪。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家伙,我們差一點兒心軟。正當大家圍著欣賞地時候,玩耍高興的小狗居然很不全適宜地拉下一泡屎,三個人竟發一聲吶喊,同時跑到里屋藏了起來。最后,還是在奶奶的詈罵和爺爺的勸說之下,孫女含淚同意送給了別人。我們反對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幾個早上懶床,根本不能起來溜狗。放在我們這里可以,但是我們每年有兩個月需要回老家,我們在京又沒有其它親屬可以托付代管。所以只有忍痛作罷。
說起養狗的原因,也是不盡相同。多數是老人們的閑情逸致,養只寵物開心解悶。其中有部分是子女給老人買的玩物。也有的是子女喜歡養一個小貓小狗什么的,幾天新鮮之后,送到了父母家,還美其名曰給老爸老媽解悶。盡管老人在講述的時候有些許欣慰,但是還有一些無奈。如果說僅僅是喂點食,溜溜狗還不是問題,但是要想達到孩子所要求的標準,那就比較麻煩了。狗食是孩子買的,價格不詳。在家洗澡怕感冒,給狗理發當然不會。到寵物店去那價格比人還貴。一說起這個都十分糾結。還有前段聽說某地一個兒子養了一條藏獒,因為是大型犬類不能在家里飼養,于是在城外找了個地方,天天當然是父親去喂食。結果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藏獒闖出籠子,將老人活活咬死。雖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事例,但是聽起來還是讓人毛骨悚然。
我有一個朋友孩子在國外。她一個人在國內生活。業余時間里,他給自己找了一個活,在小區喂流浪貓,有人出錢買貓糧,他們幾個人按時喂養。聽起來這個故事有點兒凄涼,但是這又是一些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老家樓上一個鄰居,養了一只小狗。全家如掌上明珠,喜歡得不得了。沒想到女兒懷孕之后,親家怕狗傳染疾病,因此只有忍痛割愛。千挑萬選找到一個下家。臨走不但陪送了全套日常用品,還特意買了一箱香腸。過了一段時間又去探望,結果發現小狗在新主人家的汽車維修間里跑來跑去,身上蹭不不少機油。大為不滿,竟將小狗帶回。還有一個鄰居的小狗死了之后,驅車幾十公里,找到一個僻靜之處掩埋掉。問及原因,說怕有人看到會挖出來吃肉,其情可感。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老人牽著一只小狗,走在河邊的小路上;一個老奶奶抱著一只小狗,說著那些只有對孩子才說的話。我理解,那只狗是他精神的寄托,也是她生活的依靠。面對著撲面而來的老年社會問題。寵物似乎能為我們分擔點什么。看到一些人心肝呀寶貝的叫著,真是覺得這寵物的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歡樂,這狗養得值。
古詩里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是說社會制度的不公平,也鞭撻了富人的冷酷無情。越過這些牽著寶貝的中老人,我總是在腦子里反映出,山區人家為孩子上學每年幾百元的費用發愁,那些生活在貧困地方衣衫襤褸的老人,那低矮的草房,那貧瘠的土地。。。。
我也知道,這些人養寵物和山區的貧困沒有必然的聯系,他們也沒有相應的責任。但是今天“朱門”越來越多,為什么不能動動腦筋,用什么辦法,把這相關的問題聯系到一起,讓我們這些對動物充滿愛心的爺爺奶奶們,也去周濟一下那些路上的凍餒之人,享受一下“送人玫瑰,留手余香”的幸福呢
與此同時,我總是在想,還有什么原因呢?是社會機制的問題,還是人們的道德水準的問題?我卻一直覺得,總是需要有人為這些做點什么。
去國外,看見外國人養狗,無意中知道點滴信息。澳大利亞有個皇家動物保護協會,貪污保護動物的合法權宜,如果有人虐待或者殘害小動物,最高可以判一年徒刑。當然他們也規定大型犬只能是周六和星期天都能拉出來溜。而在意大利印象最深的是狗屎隨處可見,一不小心,就會“走運”。當時還為我們國家慶幸,好景不長。在這一點上,我們很快實與國際接軌了。溜狗人自行收拾狗糞便的現象不多,給更多的行路人留下了博彩的機會。
不論養狗還是其它寵物,一些事故的偶爾發生,雖然聽起來是那么觸目驚心,但是這并不能阻擋人們養寵物的熱情。現在我們國家對于寵物的管理無論從立法上還是在具體管理上,都還是很不規范。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體量太大,人員不足,最后是管理不力。前幾天聽到消息說,一些城市正在推行犬類體內植入信息卡。這樣無疑對于規范管理會在有益處,設想一個無收入人員養的狗出了問題,處理起來維度也會不小。
不過每當我看到那些流浪狗夾著尾巴流竄在街頭或者是胡同里的時候,我又感到在狗的世界里,也是那么的不公平啊。顯然,狗也有不同的命運。就連當年風光無限的藏獒,現在偶爾也能看見類似品種,在人們驚悚的目光里,夾著尾巴里灰溜溜地跑過。
也看到小區里,有一位推著小車拾垃圾的老婆婆,車上拴著三條臟兮兮的小白狗,每只狗都是活蹦亂跳,相互之間打鬧嬉戲,十分快活;老婆婆雖然不能時時照顧,卻也偶爾呵護一聲,臉上照樣洋溢著自豪和喜悅。甚至讓我想到“狗不嫌家貧”,狗的快樂也并不一定要吃得多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