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研制的語言文字規范《漢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范》于
部首檢字法是一種常用的漢字查字法,廣泛應用于工具書編纂、漢字信息處理及其他領域的漢字檢索。在部首查字法中,首先要解決的是立部問題,即確定部首的數目以及由哪些字(或部件)充當部首。從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再到近現代的辭書,由于漢字的歷史演變,所采用的部首都各不相同。漢字部首這種不統一的狀況增加了漢字信息檢索的難度,不僅給學習漢字帶來不便,也不能適應信息時代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為漢字部首制訂規范,規定統一的漢字部首表。
198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出版局聯合發布了《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該草案發布后,在辭書編纂、漢字標準的制定、計算機信息處理等方面的排序檢索中得到廣泛應用,得到了業界認可。如《漢語大字典》、《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新華字典》(第10版)、《現代漢語規范字典》、《中華字典》、國家圖書館書目檢索系統等部首檢字法,依據的都是這一草案。經過多年的使用,該草案需要根據現實需要,升級為正式標準。《漢字部首表》就是在《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的基礎上制定的。課題組通過廣泛征求語言文字專家及使用者的意見,充分考慮了辭書編纂的現狀和需求,并依照現行的語言文字標準,在主部首和附形部首的確立、部首排序、部首表的使用規則等方面對“草案”做了適當的調整和補充。使“部首表”更具科學性和實用性。
《漢字部首表》規定了漢字的部首表及其使用規則,主部首201個,保持了原草案的部首數,附形部首99個。其使用規則是,一般應以主部首為主,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根據需要作變通處理。該規范主要適用于工具書編纂、漢字信息處理及其他領域的漢字排序檢索,也可供漢字教學參考。
有了部首表,還需要解決哪些字應歸入哪一部的問題,而在漢字部首歸部方面卻一直沒有統一標準,漢字信息處理、辭書編纂等方面的漢字排序檢索,各自編制部首檢字法,給應用帶來不便,也造成極大浪費。為此,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制定了《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范》,綜合考慮漢字的歷史發展和現實需要,規定了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的歸部原則和規則,給出了20902個漢字的部首歸部表。該規范主要適用于中文信息處理領域漢字排序檢索,也可供辭書編纂和漢字教學參考。
該規范在研制過程中,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參考了在全國較有影響的多部辭書的歸部情況,并向中國社科院、有關辭書出版社、高校,以及小學教學研究機構等單位廣泛征求了意見。
《漢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范》都是推薦性標準,鼓勵社會使用。它們的發布,對貫徹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促進漢字部首排序檢索的統一、推動辭書編纂、漢字信息處理以及漢字教學等,具有重要意義。這兩項規范已由語文出版社出版發行。
信息化和文化傳承是當下兩大熱點話題。信息產品中的語言文字標準更強調技術性,與教育等領域的語言文字傳統常常有些差距,這樣就可能出現學校的信息教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不協調。怎樣克服這種不協調現象,進而怎樣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語文教學,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近幾年教育部語信司加強了面向漢語漢字教學標準的制定工作。近期將發布漢字部件和獨體字等方面的標準。這些標準是為教師和信息教育產品研發人員提供有關的漢字知識及規范,標準出臺后,將有助于中小學信息教育與漢語漢字教學保持一致,使我國悠久燦爛的漢字文化在信息時代更好地傳承下去。
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研制的語言文字規范《漢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范》于
部首檢字法是一種常用的漢字查字法,廣泛應用于工具書編纂、漢字信息處理及其他領域的漢字檢索。在部首查字法中,首先要解決的是立部問題,即確定部首的數目以及由哪些字(或部件)充當部首。從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再到近現代的辭書,由于漢字的歷史演變,所采用的部首都各不相同。漢字部首這種不統一的狀況增加了漢字信息檢索的難度,不僅給學習漢字帶來不便,也不能適應信息時代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為漢字部首制訂規范,規定統一的漢字部首表。
198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出版局聯合發布了《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該草案發布后,在辭書編纂、漢字標準的制定、計算機信息處理等方面的排序檢索中得到廣泛應用,得到了業界認可。如《漢語大字典》、《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新華字典》(第10版)、《現代漢語規范字典》、《中華字典》、國家圖書館書目檢索系統等部首檢字法,依據的都是這一草案。經過多年的使用,該草案需要根據現實需要,升級為正式標準。《漢字部首表》就是在《漢字統一部首表(草案)》的基礎上制定的。課題組通過廣泛征求語言文字專家及使用者的意見,充分考慮了辭書編纂的現狀和需求,并依照現行的語言文字標準,在主部首和附形部首的確立、部首排序、部首表的使用規則等方面對“草案”做了適當的調整和補充。使“部首表”更具科學性和實用性。
《漢字部首表》規定了漢字的部首表及其使用規則,主部首201個,保持了原草案的部首數,附形部首99個。其使用規則是,一般應以主部首為主,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根據需要作變通處理。該規范主要適用于工具書編纂、漢字信息處理及其他領域的漢字排序檢索,也可供漢字教學參考。
有了部首表,還需要解決哪些字應歸入哪一部的問題,而在漢字部首歸部方面卻一直沒有統一標準,漢字信息處理、辭書編纂等方面的漢字排序檢索,各自編制部首檢字法,給應用帶來不便,也造成極大浪費。為此,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制定了《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范》,綜合考慮漢字的歷史發展和現實需要,規定了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的歸部原則和規則,給出了20902個漢字的部首歸部表。該規范主要適用于中文信息處理領域漢字排序檢索,也可供辭書編纂和漢字教學參考。
該規范在研制過程中,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參考了在全國較有影響的多部辭書的歸部情況,并向中國社科院、有關辭書出版社、高校,以及小學教學研究機構等單位廣泛征求了意見。
《漢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范》都是推薦性標準,鼓勵社會使用。它們的發布,對貫徹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促進漢字部首排序檢索的統一、推動辭書編纂、漢字信息處理以及漢字教學等,具有重要意義。這兩項規范已由語文出版社出版發行。
信息化和文化傳承是當下兩大熱點話題。信息產品中的語言文字標準更強調技術性,與教育等領域的語言文字傳統常常有些差距,這樣就可能出現學校的信息教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不協調。怎樣克服這種不協調現象,進而怎樣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語文教學,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近幾年教育部語信司加強了面向漢語漢字教學標準的制定工作。近期將發布漢字部件和獨體字等方面的標準。這些標準是為教師和信息教育產品研發人員提供有關的漢字知識及規范,標準出臺后,將有助于中小學信息教育與漢語漢字教學保持一致,使我國悠久燦爛的漢字文化在信息時代更好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