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感激并感恩,揭東縣僑聯主席以及狀元文化促進會會長還有傾注三十年心血磨一劍的《武狀元黃仁勇》作者黃樹煌老前輩以及一些不能一一列舉的師友引薦牽線,今天得以前往距離五經富六十多公里的潮汕地區,潮安區古巷鎮孚中寨狀元故里——黃氏家廟。在中國古代,進士、舉人、秀才可以通過考的,而狀元則是皇帝欽點的,被譽為天子門生,享受著無上的榮譽,也承擔著巨大的歷史使命。傳承狀元文化、精英文化,為國奉獻,是新時代的主題曲。
恰逢中央提出強國政策,黃氏家族舉整族之力為狀元樹碑立傳,拍攝電影,傳承為國教子、戍衛河山的大國精神。我們為有幸能領略狀元第感到榮光,也為能夠為狀元文化添磚加瓦感到自豪,為祖國文化強盛盡綿薄之力感到榮耀。下面,是今天參訪學習黃氏家廟、狀元故居收獲的點點滴滴。所謂進村必入祠,入祠必觀匾聯,聯是精神文化的象征,這里講黃氏家廟思遠堂的五首對聯。這五首是石刻聯,每一首都很大氣。僑聯主席講解祖孫及第,說這是文化的傳承,出了文武狀元,那是老黃家的無上榮耀。兄弟聯邦講的不單是一人成才,是一批人成才,是文明的爆發。上聯講重傳承,下聯講能爆發。第二對:思在千秋以上繼繼承承自覺祖考來格,遠及百世而遙蹌蹌濟濟佇看子孫崢嶸。思遠堂的意義,那是思在千秋上,遠及百世遙,叫高瞻遠矚。人的行為思想要向往圣看齊,叫見賢思齊,要給時代兒孫立榜樣,這是最深謀遠慮的。此聯講上承下啟,上承祖先德愿,下啟子孫孝賢。第三對:山如屏矣水如紳山水兆禎祥應見地靈人杰,詩可誦兮書可讀詩書啟后昆佇看麟趾鳳毛。
第三對聯寫地靈人杰,山水好,詩書裕后,人杰多。要教詩書禮儀,講的是教育,詩禮裕后,大家禮儀教弟子,小家兇惡訓兒曹。第四對:系出莆田自宋元以迄今千年繼述乾坤老,祠崇孚里尊祖宗而致孝萬古明煙日月長。第四首聯寫狀元家族來源,并且期待子孫繼志述事。香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代燈。許多人忽略了祠堂的石柱聯才是祠堂的靈魂。第五對講的是要禮樂傳家,孝敬修身。黃氏家廟,也是狀元黃仁勇的祖廟,以前叫黃氏宗祠,出了狀元以后就改為家廟。這個廟字不能寫成簡體的,要寫成正體字,廣朝,心胸廣闊,朝中有人。范仲淹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币心欠N廣闊的心胸,憂國憂民的氣量,以天下蒼生振興為己任的志向,這就是家廟文化。因此,黃氏家廟,狀元祖廟,不單是黃氏一家族人慎終思遠,飲水思源,拜祭祖先的地方,更是推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場所。現在黃氏家廟已經成為重點古村落保護區,保存著千百年來中華文脈的薪火。無論祠堂多么的霸氣,最后要看祠堂核心高尚的匾額,因為那才是功德言的體現。而黃氏家廟可謂是匾額文化的博物館,里面內外上下,數十張匾額,可謂張張隆重,個個精華,那是代代黃氏族人用心血、智慧、勇武澆灌出來的,最典型的是“欽點狀元”匾額。黃仁勇狀元,1762-1817年,號智齋,他是先考中文秀才,后又考中武舉,然后上京考,鄉村、族人、父母,東拼西湊,借錢考試,居然連續兩次落第,不得已流落暫居到京都的古廟,學習范仲淹住廟讀書。他意志堅強,屢敗屢戰,一舉成功!狀元的父母在結婚的時候還是租人家的房子住,這是在歷史上極其罕見的農民中狀元。大大鼓勵了底層讀書,下學上達的人群!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三次會試,一舉奪魁,同時被太上皇、乾隆帝、嘉慶皇帝欽點為武狀元。后來狀元得到皇帝授權,可以在家鄉推掉民房,建牌坊,雄偉的狀元第,可是狀元也沒有選擇張揚名聲,而是選擇了不勞民傷財,把好的皇權放下,這是愛民、不勞民的狀元。
據僑聯主席介紹,狀元建房的時候,連溝渠都往自己地里頭縮,不占鄰居分毫。一個是狀元家族,窮苦人家出身,受相鄰之恩并圖報。第二,狀元崇尚讓德,推崇桐城六尺巷的故事。自古以來,武狀元都是名門之后或富商子弟,唯有黃仁勇是這樣一個農民家庭出身的武狀元,古代窮文富武,要練武比讀書難了,因為練武要強大經濟實力做后盾。你讀文章,兩頓稀粥可以解決一天,練武人沒有干飯是行不通的,而且一天常要四頓五頓飯。武人強大的體魄,需要的食量也是驚人的。更重要的是那些兵器、兵書、訓練的各種條件,都需要巨額的財力,還要請武師指點。黃仁勇狀元的爺爺,黃玉芝,高瞻遠矚,知道自己孫子氣宇軒昂,非凡人,于是傾整個家族之力,甚至立下遺囑,讓他五個兒子,兩個女兒,永不分家,全力為國培才,傾整個家族力量為子孫請名師督促,學成文武藝,用于報家國!后來,黃仁勇不負眾望,可謂祖上有德,子孫有福,通過不懈努力成為狀元后,真是連帶自己的父親、叔伯以及祖父、曾祖父還有自己,被封為將軍,家族四世為國培才,被封將軍。也代表皇帝鼓勵天下農民家庭要努力為國培才。而“四世將軍”這張匾也說明了“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币虼耍S氏宗祠還有一張光裕堂的匾。黃氏家廟還出了黃文田將軍,是抗日戰爭名將。因此,這第三塊匾,文田將軍,是極高的榮耀。黃文田(1897-1968),乳名喬森,字裕茂,號力耕,他是民國時期的海軍將領和優秀航海人才。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江南行營粵桂江防司令,是抗日名將。1950年初,臺灣國民黨空軍轟炸汕頭市,并在汕頭港媽嶼外航道布雷,切斷汕頭港海上咽喉。受汕頭市人民政府委托,黃文田與解放軍121師工兵部隊緊密配合,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排雷成功,確保汕頭港航線正常航行。黃文田是廣東省政協第一、二、三屆委員,汕頭市政協第一、二、三屆委員。)第四塊匾,“江省儒宗”,黃國清,在明朝他就考中了第十三名進士,儒宗就是儒學宗師,是當時整個省的(江西?。┪幕逃I袖。第五張匾,進士黃有德,這種進士匾是激勵族中子弟努力讀書,光宗耀祖。(注:進士 黃有德,本縣彩塘鎮華橋村人。清乾隆二年(1737)丁巳恩科進士,授云南省易門知縣。乾隆三十八年(1773)送進士匾到孚中村黃氏大宗祠,增添祠堂光彩。激勵孚中學子攻讀,打破孚中黃氏只有十個舉人、貢生沒有進士的局面。二十三年后,黃仁勇考中武狀元。實現了有德公的殷切期望。)第六張匾,國瑞奇英,黃廷梁,原來他十歲就考中秀才,十三歲考中舉人,大有黃氏神童之美稱。鄭家蘭。字正秋,號秋泉,豐順縣九河村人。清朝乾隆五十三年進士,授福建省邵武知縣,官升至翰林院庶吉士。他被黃仁勇家貧志堅,留京學武三年,屢敗屢戰,第三次參加京城會試考取武狀元的精神所感動,贈“武魁”匾慶賀。)還有許多門匾、廳堂聯,他們都有故事。孚中村中心老人組編了《孚中村歷史文化概況》,里面就包羅了各種公廳、匾額數十處,一一作了簡介。對于有志于深入狀元文化的人來說,可以到黃氏家廟,老人組去延請。原本狀元第的門目相當豐富,古寨場更是門目云集。可惜的是,當年日本戰機炸毀了部分建筑,經過多次重修,有許多門目丟失了。從老人口中還可以依稀得到一些,比如“培蘭育桂”,這是重視培養接班人人才的。如“地靈人杰”,這是講一個地方環境好,出人才。又如“樹德立功”,這是講功德言三不朽事業。又如“為善讀書”,這是講好的家風。范仲淹講:“萬事莫如為善樂,百花爭比讀書香?!庇秩纭扒趦€忠厚”,這是家風的傳承。小小的門目上面有著一地家風的最濃厚體現。又如謙虛謹慎,這是做學問、做人的態度。又如“余慶永年”,這是對豐衣足食長久的一種期盼。又如“松柏玉石”,這是對長壽常青的一種期待,以及對世間堅固品質的一種追求。又如“玉潔冰清”,像白玉般高潔,清水般清澈,講的是人品。又如“蘭馨松壽”,代表幽蘭的芬芳跟松柏常青長壽。古人用天地間美好的草木,托物言志,代表對美的追求。又如忠厚詩書,及忠厚培元氣,詩書發異香,門目里頭都藏著詩句。又如“祖德宗功”,這是對祖上恩德的崇敬。又如“富貴長春”“三多五福”,這些是老百姓的期許。又如“南通北達”'東成西就’這是對出外創世界平安順利的一種向往。又如紫氣東來,這有兩層意,第一層代表有貴人,出門遇貴人;第二層,代表待人要謙虛謹慎,那么貴人就會降臨,這些都是潮汕老屋古屋里的門目文化。門的目就像門的眼睛,它是有靈魂的。傳承這些門目文化,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家的追求,是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黃仁勇狀元能夠忠君報國,在最為辛苦、清貧的時候努力讀書,出人頭地,等到錦衣玉食、位高權重時,卻毅然選擇守國門,防御海盜,保定太平,這是家文化,門目精神的一種傳承體現。窮且益堅,富則思天下也。 位于孚中寨南畔的長房宗祠,祠堂門前的對聯極具敬祖重祠的禮儀教育意義,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焉!在長房宗祠旁邊的東迎公祠(即四房祖祠),這些門聯上的入祠必遵基本規矩,旨在明曉禮教,尊規隆禮,敬祖崇德,使族風遠揚!
聯曰:
(一)入廟須知休隕越 登室自覺有形聲
(二)明堂敬謹衣冠肅 清廟雍容俎豆馨
(三)累世衣冠承雨露 盈庭蘭桂薦馨香
(注:俎和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指奉祀馨香:芳香。比喻德化遠播燒香的香味。大概是說:整個宗族要明曉禮教,讓家族美名遠揚。) 02傳記一書的作者黃樹煌,年已七十,一位農民學者,卻有著匠人精神,用了三十年的時間為狀元寫傳,文化程度雖不高,字詞有很多不熟悉,但為了寫狀元傳去讀書,用數十年去專攻一件事,令人感佩。初寫文章時跟狀元郎一樣,考三次科舉才考上,屢敗屢戰,寫好后拿給一些教授文化人看,教授說,語言內容欠豐,不給他作序。老先生不斷寫,反復來回幾次,經歷過不斷修改的階段,非且沒因此受打擊,而是拿起筆繼續寫。我們敬佩黃樹煌老先生“下學而上達”的精神,他的學歷雖然不高,可是他不斷地往上走。出自《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格言聯璧》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何以上達?曰下學;何以遠到?曰近思。一個地方最重要的是薪火傳承人,而黃樹煌便是狀元文化的薪火傳承人。03“麒麟三跪”極其珍貴的壁照,祖上有人朝中紫衣才可三跪。壁照上的麒麟圖,根據此祖人祖上在朝中的官階品位來,一般是一品可以麒麟三條腿跪地,二品的就是兩條腿、三至五品的只能一條腿跪在地上,而平民百姓家祠堂的照壁上的麒麟得四條腿都站著,不可跪!不能違規越矩!04狀元鋪地的條石,方式也有講究,叫“官道石”,如紅地毯那樣鋪展而去。每一條都正正規規,歷數百年風雨,而堅固依然。05狀元旗桿夾,有龍抱山河的底座,此為旗桿夾中極品,以龍為底座,極為少有!06狀元石獅守門,石獅一抱球!為雄!一護子,為雌,代表功夫與傳承!黃氏宗祠滿堂都是匾,將帥級別才有資格掛匾,掛匾在祠堂(祖宗房)里頭是大榮譽,對人格人品才華極高的敬仰,升上去給人仰望的,不是簡單地考個大學生本科、研究生就可以掛的。一個宗祠里面有成千上萬人,歷朝歷代四五百年下來,只有十幾塊掛匾的位置,每一百年只有幾塊匾額。
“家廟”,祖上有人在朝中當官才可打上“家廟”二字,繁體的“廟”是“廟”,一個“廣”加一個朝廷的“朝”,即廣朝。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廟堂之高,朝廷還要廣闊,廣闊的心胸眼界、高瞻遠矚。廟是天子里頭有廟,不單是本姓,而是各姓都可以來禮敬的。普通的祠堂主要是本姓禮敬,可一旦打上“家廟”就承擔著地方教化的使命職責。如曾氏有宗圣曾子,乃孔門的衣缽傳人,故五經富也有曾氏家廟,其他姓氏是不能隨意加上“家廟”二字,若加上后,氏族里未發現有人,則是犯了逆上之罪,犯上作亂的罪名可不小啊。但曾氏因為出了宗圣曾子,曾氏是宗圣家風,有祠堂匾額為“宗風遠紹”。
我們參觀完黃氏宗祠后,深感震撼跟崇敬,這里居然還保留了武狀元匾,狀元石獅,狀元練武石,從一百多斤到三百多斤不等,還有古代的官道石,以及飽含功德光輝的石柱聯,這是多么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多么寶貴的民間文化素材,多么有利的文化創作資源。
所謂前賢的風采,如果不能夠很好的記錄,保持這樣的習慣,那么怎么能夠讓后賢去創造更多的風采,保持更強的動力呢?如果光輝是要被忘記的,那么我們的少年將不會再有創造光輝的動力。因此,記錄傳述光輝不光是黃氏家族,乃是中國天下,乃是世界共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