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智金蟬(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關于碰瓷,百度這樣解釋:碰瓷,屬北京方言,泛指一些投機取巧,敲詐勒索的行為。據說,“碰瓷”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沒落八旗子弟發明的,這些人平日里手捧一件“名貴”瓷器(贗品),行走于鬧市街巷,然后瞅準機會,故意讓行駛的馬車不小心“碰”一下,“名貴瓷器”應聲落地。于是他們就開始“義正詞嚴”的纏住車主要求賠償。久而久之,類似的行為就被人們稱之為“碰瓷”,據說這種訛詐行為成功的幾率很高。
不過,我讀了西游記之后,發現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碰瓷”只是被八旗子弟命名,但這種行為早已有之。翻開西游記,對于“碰瓷”故事的描寫就有好多處,其中最經典的當屬鷹愁澗“白馬換龍馬”事件。
唐僧收了孫悟空之后,一路西行,怎奈胯下的“寶馬”只是匹凡馬,行不得崎嶇山路。這一日師徒兩人來到了蛇盤山鷹愁澗,正在觀賞風景,誰知澗中竄出一條白龍,一口把唐僧的座駕囫圇吞了。
這一吞不打緊,唐僧同志馬上開始了他的表演:“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孫悟空本就受不了師父的膿包樣兒,同時面子上也掛不住,于是對小白龍展開了不間斷的騷擾和打擊報復。小白龍忍無可忍,悲憤至極:“大哥,你想怎樣?”孫大圣高喊一聲:“不要新,不要破,就要我原來那匹小馬哥。”
白馬已經被小白龍吃了,如何能死而復生?這時候,幕后大導演觀音尊者出面調解:“孫悟空,馬死不能復生,干脆讓小白變成一匹龍馬賠你,你看怎么樣?”至此,小白龍因為吃嘴,變成了一匹白馬,還得被老和尚騎著一路向西;而經此一事,唐僧卻華麗麗的實現了座駕國產變進口的飛躍。
但是有句話說的好:出來混總要還的。這不,自從唐僧訛詐了一匹龍馬之后,西行途中,不時的遭遇各路妖魔鬼怪“碰瓷”。
在《尸魔三戲唐三藏》一回,白骨精先變作貌美如花的少婦,打算趁機拿下唐僧,不想被摘桃子回來的孫悟空碰個正著,一棒子把個皮囊打爛。這下就像捅了馬蜂窩,白骨精接著變作“尋女兒的老媽子”、“尋老婆和女兒的老漢”,抓住唐僧“軟善”的特點,糾纏不休。雖然最終沒能逃過孫悟空的金箍棒,但白骨精碰瓷事件,仍然狠狠的撕裂的取經團的團結,孫悟空被唐僧逐出了取經隊伍。
后來,取經團來到金兜山,唐僧吵吵著肚子餓了,悟空給三人畫了個圈子暫時存身,就去化齋飯了。結果悟空走后,八戒就開始忽悠唐僧:“猴子畫個圈子,就說強似銅墻鐵壁,誠不知正是畫地為牢也。”于是三人離開圈子,繼續西行。在青牛精幻化的樓閣里,八戒發現了三件納錦背心,八戒與沙僧一人一件套在了身上,結果被青牛精逮了個正著。
這下青牛精得了口實:“你是那方的和尚,怎么這般膽大,白日里偷我的衣服?”雖然唐僧極力分辯,但人家青牛精本來就是沖著他們來的,而且他背后站著兜率宮的太上道祖,怎會輕易放手。后來,這件糾紛還驚動了靈山董事長如來佛祖。一方面自己的人被“碰瓷”時人贓并獲,另一方面自己也不愿得罪太上老君,于是咬咬牙,如來一口氣賠償兜率宮十八座金山。
在西游記里,除了這幾個故事,還有很多描寫“碰瓷”情景的故事。比如唐僧被托塔天王的干女兒老鼠精抓走之后,孫悟空上天找天王理論,結果李天王記不起自己還有這么一個干女兒,一氣之下把孫悟空捆起來要殺頭,被悟空躺在地板上不依不饒的糾纏。要不是太白金星提醒“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你在賴著不走就等著回去給師父抱孩子”,恐怕孫悟空式的“碰瓷”真夠托塔天王喝一壺了。
那么,遇到碰瓷的時候,正確的解決方法應該是什么呢?
小白龍遇到觀音設計的碰瓷,其實是為了減刑,自己心甘情原的事情,自然樂在其中。而白骨精事件中,唐僧和孫悟空就犯了很多錯誤。
首先,唐僧不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對于想要捉怪,識別騙局,孫悟空才是專家;其次,遇事情緒化。唐僧孫悟空師徒二人,遇到爭執時各不相讓,導致做事頭腦發熱,給了白骨精好幾次機會;最后,面對孫悟空提供的白骨精碰瓷的證據,唐僧仍然不肯承認錯誤,堅持把孫悟空趕出了取經團。但做錯了事就要承擔相應的代價,后來唐僧被黃袍怪變成了老虎,對于清高的唐僧來說,恐怕也算是很重的教訓了吧。
不管是西游記還是現實中,當我們遇到“碰瓷黨”的時候,假如不能沉著冷靜的處理,假如沒有得到專業人士的幫助,恐怕也會不勝其擾。君不見,強如如來佛祖,最后都是花錢息事寧人嗎!
《禪心讀西游》作品匯總
辦公室裝修辦公室設計上海辦公室設計 上海辦公室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