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矯正這個話題,互聯網也吵吵了好幾年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看了那么多教走路的內容。
最后都是一個結果——走都不會路了。
這是為啥?
叔貴要告訴各位,你不要只盯著步態,跟營銷號學走路。
要這么走,人生路肯定是坎坷曲折。
步態,只是體態的放大器。
你得瞅準背后的問題,也就是從體態下手來矯正步態。
走路,由人體四大區塊完成:足底、腳踝、膝蓋、骨盆。
你的每一步走,都是這幾大部分,協同完成的。
不同步態背后反映不同問題,今天叔貴就匯總四種最常見的走姿,找到背后的問題,針對性改善。
一、表里不一磨鞋走
這種走路方法,表面看起來和常人一樣。
但實際上,是表里不一。
走路的人,自己都意識不到,每一步的膝蓋都會產生一個內扣。
直到最后,發現自己的鞋磨損嚴重,而且是內側比外側磨損嚴重。
這個問題出在哪兒,在足底。
足底,負責的是身體底盤的穩定。
足底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功能性扁平足,也就是后天形成的扁平足。
本來我們的腳,是有一個拱起的。
但是成年人的生活壓力大啊,不僅每天久坐,足底壓根沒鍛煉。
肌肉是處于一個沒有勁的狀態,而且胡吃海塞,體重越來越重。
硬生生把足弓壓下去了,壓扁了。
身體為了平衡承重,就會讓膝蓋產生一個內扣。
對于功能性扁平足的人來說,內扣不狠,走路不穩。
腳底沒勁兒走路,站姿,會讓小腿有往外翻的趨勢,外側看著會更厚一些。
不過這里有一個點要注意:
鞋底磨損,不能作為完全評判下肢體態的唯一標準,不要只望著看鞋底判斷體態。
二、可可愛愛蹭地走
第二種走路姿勢,是蹭地走。
典型的媽見打走姿,你會感覺這個腳,怎么抬也抬不起來。
雖然看起來特別萌,但其實并不正常。
正常走路,每一步,腳尖是要勾勾一下的。
因為這個勾勾,才能讓腳從足底、足中、足尖依次承重。
如果說走路蹭著地,就意味著,腳尖是勾不起來的。
腳尖勾不起來,就是足背屈受限。
這樣的腳,就會像一塊板子一樣,沒有彈性行走的能力,走路蹭蹭蹭。
而且,一旦跑起來,特別像老大爺揮動手里的鞭子一樣。
啪啪啪,整個腳都 pia 在地上。
這種走姿,會讓腘繩肌變得緊張。
就是小腿這塊肌肉,這塊肌肉一緊。
膝蓋就會疼痛,同時還會有膝超伸的風險。
接下來,第三種走姿。
三、華子走路
這第三種走路方式,大義滅親,六親不認。
走路的時候,大胯是往前頂的。
這種走姿的問題,在哪兒,骨盆前移。
注意,不是骨盆前傾,而是骨盆前移。
骨盆前傾,就是撅屁股,骨盆有一個旋轉,水平距離上,骨盆沒變。
骨盆前移,你們可以理解骨盆直愣愣的往前推,水平距離上產生了位移。
骨盆前移,你會發現,更多鑒于類似于抖音網紅華子一樣的中年男性。
中年男性長脂肪,都是向心性聚集。
50%~60% 的脂肪都咔咔往肚子跑。
肚子重量越來越重,走路就會往前頂,來支撐起肚子的重量。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在這個狀態下,往前邁步,腿蹬地發力的時候。
膝蓋就就會過伸,大腿前側也被拉的特別緊。
時間久了,就會膝蓋疼,腿疼。
走路的時候,哪兒哪兒都不得勁。
來,最后一種走姿。
四、晃動胯胯軸走姿
最后一種走姿。
性感,妖嬈,非常帶勁。
走路來回晃動胯胯軸。
這樣的走姿,你以為是在扭屁股。
實際上,真正晃動的東西,是骨盆。
走路晃骨盆,那是必然的,但是咔咔晃,幅度特別大,就有問題。
問題就在于,臀中肌。
臀中肌的位置,你會發現就在骨盆兩側。
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像兩只手抓一只球一樣。
手有勁,就夾得緊,手沒勁,就夾不緊。
正是臀中肌無力,造成了骨盆的來回晃動。
這里多說一嘴:
模特的步態,是專門這么練出來的,屬于職業需要。
但日常我們并不推薦這么走路。
不僅腰疼,腰酸的問題會常見,還會影響日常訓練。
那么,以上四種最常見的走姿,以及背后反應的問題。
怎么解決?其實不難。
步態矯正,不是學走路,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給各位一套步態矯正動作,幫助你建立更好的體態,從而改善步態。
動作一:靠墻并腿蹲
距離墻面 1 jio 的距離站好,雙膝之間夾一本書。
兩個腳緊緊并攏,上背部和尾巴骨貼著墻面。
保持腰和墻面之間有一個手掌的曲度,維持這個曲度不變慢慢下蹲。
這個動作牛逼之處在于,不同腿型的人會感受不一樣。
如果你是髖內旋 O 型腿或者 X 型腿,下蹲到 90 度時會感覺緊緊夾著毛巾都會很辛苦,而且大腿外側酸的難受。
如果你是髖外旋腿型,屁股則會非常的不舒服。
但是無論你是那種腿型,這個動作都在幫你建立中立位的概念,重復下蹲 10 次換下個動作。
動作二:靠墻步行伸展
仰臥在墻壁上,尾巴骨貼著地面,坐骨挨著墻面有個貼的趨勢就行。
在腰間墊一個毛巾,幫你全程處于正確腰屈。
單側膝關節微微彎曲,再慢慢伸直,看起來就像向前屈腿邁步一樣。
感受大腿后側的張力,不要過度拉伸,反復 10 次,換腿繼續。
動作三:靠墻半蹲
接著靠墻的狀態不要換,把兩腿分開,并攏腳底,同時向骨盆方向靠近。
雙手摁著膝蓋,稍微增加一點點拉伸的幅度。
千萬不要追求疼痛,就保持在有一丟丟拉伸感就行,不要追求疼痛,你會拉傷的。
維持 30s 拉伸,下個動作。
動作四:椅子后伸腿
站在椅子后側,手稍微碰一點點椅背,腳尖向外張開。
臀部發力帶動腿向后伸,注意不要讓腰反弓,那是錯誤的。
伸到極限幅度,保持膝蓋角度不變,做腿屈伸,整個動作看起來就像你在走路腿后擺一樣。
慢慢恢復動作,單腿完成 10 次,換邊繼續。
動作五:椅子前踢腿
坐在椅子上,雙腿之間夾一個毛巾,單腳向前伸出稍微離開一點地面。
視線看著腳,不要出現外八或內扣,維持姿勢 8s ,同時別讓毛巾掉落,恢復動作。
單邊完成 10 次,換邊繼續,
是不是想要跟練?有!
下面這個視頻,直接點開用,方便快捷,嘻嘻嘻。
說了 4 種走路姿勢,叔貴想表達的觀點。
還是那句話:步態,只是體態的放大器。
走路姿勢只是表象,根源還是在體態。
不解決好根源問題,跟著營銷號單純地學各種奇奇怪怪的走路姿勢,其實沒啥用。
而且各位也不用著急忙慌覺得自己是不是??了,當然不是。
學些動作、知識,目的是為了讓生活品質更好,不是否定掉你現在的狀態。
身體是一個整體,你的走路姿勢,是多個區塊的聯動。
體態有了問題,最終會反應到步態上,影響是一系列的。
總之了,想要糾正步態,就從體態開始吧。
就這樣,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