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mrs_son_grim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諾言社區
內容來源:一諾&毛思翩《人到中年,人生能不能重新開始》直播精華文
精華文整理:予真
內容編輯:予真 | 責任編輯:Nikki、雨林
導讀
每一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它都是有正面意義的,不管是什么,這是一種特別重要的信念。
本文來自「此念」與李一諾關于“人到中年,人生能不能重新開始”主題的直播精華內容。
cinian
| 本期對話嘉賓 |
一諾:一土教育聯合創始人,諾言社區主理人
主持人:毛思翩,此念文化創始人
01
按下重啟鍵,人每一天都能改變
一諾:當然了,不僅人到中年能改變,人每一天都能改變。
李一諾:雖然每個人所謂的稟賦或者天賦不一樣,但能量是內生的,每個人都有。
哪怕你現在覺得自己是個「低能量」的人,但如果回憶一下,自己的生活里肯定都有過高能量的狀態。
我們在諾言課程的第一個作業,就是讓大家回憶自己的巔峰時刻。這個巔峰時刻的意思不一定是外在的我拿了什么獎學金之類的,當然這都非常好也值得慶祝。
但是如果我們回憶內在的狀態,你喜歡一個人、渴望什么東西,它可能也會帶來生命中的高光時刻。
只不過在我們人生的某個階段,我們的能量被堵塞了,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覺得我沒有能量,其實是被卡住了,能量不能流動了,所以要看的就是我們被卡的地方吧。
只要你做出調整,換一個狀態,哪怕是一樣的生活,用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心情去面對,其實每天都可以重新開始。
02
接納變化與無常,改變認知模式
我覺得人到中年,可能基本上都會有這樣的狀態,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呢?面對這些問題有什么建議?
李一諾:我覺得可能這個就要分幾個層次來看。
最表面的層次,就是我們的生活會發生變化,對我們的要求也會發生改變,跟我們曾經的模式的不匹配。
年輕的時候可能還可以任性地說這事我不想干我就不干了,但人到中年你發現生活對你的要求越來越多,你沒有別人可以推,而且不僅沒有別人可以推,可能別人還都想推到你身上來,你無處可逃。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再往下深挖一層,這里面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對我的要求在變化,另外是我自己內心跟外界要求不適應。
談到社會的變化和對我們的要求的變化,說到底,它有一個底層的假設,我們希望它是一成不變的,似乎如果事情沒有發生變化,我們的生活就容易一些。但這其實是一個妄念,這是不可能的。
世界永遠在變化,生活永遠在變化,也就是佛家所講的無常,我們很大的一個痛苦就來自于對這種無常的不接納。
如果你能意識到事情的變化,它是不可避免的,至少你對變化本身是更接納的一種態度。接納不是說我們馬上就能很好地去適應,但如果你不去糾結于變化不應該有,這些事情不該發生等等,起碼你沒有自己內心的內耗。
很多時候要意識到我們的語言或者社會的教化對人的生命狀態是有限制性的,有很多我們意識不到的條條框框,比方女生就該怎么樣,有孩子就該怎么樣,一個40多歲的女性應該什么樣等等。一旦有了這個設定,如果現實不能達成,我們就被卡住了。
03
直面現實,凡事皆有其正面意義
一諾:當我們卡住了,拿我常用的泉眼和石頭來做比喻,泉水冒不出來可能是被上面好多石頭堵住了,如果我有能力去移動這個石頭,我可以努力把它推開。但如果我推都推不動的時候該怎么辦呢?
我想起不久前我去看望一對美國朋友,老兩口是很普通的美國人,老太太已經70歲了,她今年特別不順,心臟不好,前陣子還摔了一跤,手撐了一下就骨折了,做了個手術。
我很關心和同情她,就跟她說今年太難了。當時她跟我說了一句話:「God never gives you more than what you can chew」,上帝給你的苦難不會超出你能承受的,讓我特別有觸動。
一切發生都有原因,既然發生了,我其實都是可以面對的。
《臣服實驗》里面有一句話 「There’s no decision to be made, there’s only the interaction with a reality in front of you」,就是說我不認為我們的人生是要去做決定的,它只是你去跟眼前的現實交互的這樣一個過程。既然事情發生了,那我就去面對現實,處理問題。
每一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它都是有正面意義的,不管是什么,這是一種特別重要的信念。我們不是要弘揚所謂的正能量,也不是美化苦難??嚯y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問題發生了,我們一定有方法可以解決和面對。
這個方法是什么?也許我眼下還不知道,但是面對困境時,如果我們有這個信念,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就會發生不同的改變,方法就會更容易出現。
04
煩惱即菩提,在困境中轉念
一諾:一般講到困惑,可能就覺得又來了一座大山,又來了一個繞不過去的障礙。也許我們可以做的是,當困惑來的時候,首先改變自己跟這個困惑的關系。
佛教里面講一句很經典的話,叫“煩惱即菩提”,菩提就是開悟的意思。煩惱實際上是給我帶來信號的,也就是所有的煩惱都可以給我們帶來覺悟、醒悟。
每當有煩惱的時候,你繞不過去,可能會沉浸很長時間。但如果總是沉浸在里面,你就會發現你的能量越來越少了,這時候可能你已經被推到墻角了,無路可退了。
那么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可能就是轉一個念。轉念這件事情的發生,往往就是你不得不轉。其實人的改變,很多時候都是發生在不得不改變的時候。
如果我開始向內看,看到我自己在這個煩惱中的存在,為什么這個煩惱會給我內心造成困境?通過反思你會發現很多自身曾經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放開了,也許你就有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所謂的后知后覺就是被逼到墻角了,轉念的瞬間,可能就是我碰到什么卡住了,帶著積極的信念,我通過向內看,反思或者想出什么方法,這個坎我過去了,我就成長了。
我覺得如果把人生看成游戲就好辦很多,打個游戲一次兩次三次還過不了關,也覺得還OK。其實人生也是這樣。
一諾:清除底層淤泥的過程,其實是個不斷進行的過程。生活是一場修行,每天有意識地多做覺察,就會發生改變。
05
向內尋求,解決問題的鑰匙在自己手里
一諾:其實人最重要的對話是自我對話。也就是說我們在解決別人的問題之前,先解決自己的問題;你會發現當你解決自己的問題之后,很多別人的問題就不存在了。
諾言社區里我們共讀過一本書,叫《非暴力溝通》。雖然講的似乎是溝通,但實際上講的是我們如何表達自己需求。
只是很多時候我們表達的并不是我們的需求,實際上是在做情緒的宣泄。當你在宣泄情緒,尤其當雙方都只是宣泄情緒的時候,這不叫溝通,叫事故現場,這是很多家庭里面會出現的問題。情緒宣泄其實對雙方都沒什么好處,對孩子更不好。
我們要做的事情其實是要學會如何溝通自己的需求,溝通自己的需求的前提是我知道我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有人說我的需求很簡單,就需要對方現在帶孩子去上個什么課外班。實際上你說出來的這個是表面的需求,而你的真正需求可能是說我今天很累、很辛苦,我需要有人關心我、幫助我。
很多解決溝通問題的核心還是先要看到自己。不管你現在理解還是不理解,記住一個原則,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都有一把鑰匙是在你自己手里的。
不要總覺得都是別人的問題,不要去追求一個很表面的結果,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自己在這里面的角色是什么?在這個溝通中我的困境是什么?這個困境里面我需要與自己進行的對話是什么?
你總是有辦法去問到自己,當你意識到有一些鑰匙是在自己手里的時候,這是一種解放,是一種自由。
我們對自我的掌控感就來自于有些事情我知道我是有答案的,要把這個棋走活。當你看到自己能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發生變化。
其實好多溝通的困難在于,我們把自己內心無法解決的問題,投射到了對方身上。當我們只看到對方的問題而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問題的時候,那問題是不可能被解決的。不管是親子關系、同事關系還是夫妻關系都是一樣的。
一個人是很難改變別人的,但是別人的改變什么時候最容易發生呢?就是我們自己先改變,我們的改變最終會帶動別人的改變。
06
改變自動駕駛模式,多做自我肯定
一諾:通常情緒來的時候,我們自動性的反應就是要發泄。當你意識到情緒起來了,這時候請你做三個深呼吸,也許聽上去很雞湯,但是真的很管用。
呼吸為什么有用?因為呼吸的過程中能夠讓我們把注意力從大腦里下沉到我們的身體和心里面。當你陷入到情緒中的時候,需要給自己一點空間,深呼吸就是在創造一種空間。
我們大腦里面的很多反應模式,是跟我們的內在障礙有關的,這些舊有的“自動駕駛模式”主導著你的人生。
人所謂的覺醒,就是有時你會意識到我能不能不這樣反應。有些舊有的模式你重復三次五次十次都可以,但你不要重復一輩子。
首先給自己這種可能性,再就是在內心成長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自我肯定,經常性地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就是你不要去看你做不到的地方,而是去看你做到的地方,一開始不要起點設得很高,也不要著急。我哪怕有一次做到了,OK挺好,就給自己點贊,對自己說我很棒。
哪怕我的生活一團糟,每天也至少有一兩件事情是我可以做到的,不管是什么。如果你注意觀察,你的身體、你的生活里面的正面體驗實際上是無處不在的。
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在地球上,在大自然中我們人類作為一個高等生命狀態的存在,是很多很多可能性疊加才發生的。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并不是那么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你擁有的很多東西是別人一輩子都不可能擁有的。
浩瀚宇宙,蕓蕓眾生,了解這些讓我們謙卑,讓我們心存感恩。千萬不要覺得生無可戀,更不要辜負自己的人生。
培養自我肯定的習慣其實非常難,有時候我們總習慣去關注問題,關注那些沒有達成的,我們沒有的東西,我們的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很多時候是在否定教育,不僅是否定你,而且還認為這是為你好,實際上這個底層的邏輯是錯的。
人其實只有在自信自洽的時候,才能成長。人的成長,如果是被逼著被罵著的,其實也會成長,但這個成長是一種假象,它可能會成長一段時間,早晚會塌的。這個規律是被發展心理學和科學研究發現和證實過的。
如果談到具體的做法,有的人寫感恩清單,有的人記錄下自己做到的一點點進步,寫下來自己值得認可的地方就都挺好的。或者拉開一點空間,各種方法都可以做。
07
提振身心能量,從具體小事做起
中年人如何平衡自己的心理能量和心理機能,以提高生存體驗?
一諾:古老的印度瑜珈文化里面講到人有五重身/五個層面(Five Bodies)。從外到內依次為物理體、能量體、心智體、智慧體和極樂體。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我們的這五重身體,一層一層地照顧好。
▲ Edited from Google image
從物理層面的這個身體開始說起,也就是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休養生息都是服務于它,是最基礎的,我們需要照顧好它;這其中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吃飯、睡覺和運動三個事情。
需要做到的就是健康營養的飲食(例如有人提倡正念飲食),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有規律地運動,哪怕每天走走路也很好,尤其是在大自然里。斯坦福大學做了一個研究發現人經常在公園這些多植物的地方走路是非常有好處的。
但照顧好內在的幾層可能是更難的,因為你看不到。我們的能量體、心智體是怎么回事?我們要怎么樣跟它共處?
剛才講的很多內容其實都是在關照這些部分。比如冥想和覺察,其實就是給自己一個抽離的可能性。三個深呼吸也是一種冥想,每個人都能做。
你大腦里面有災難片上演的時候,你提醒自己我是在看電影,這個人、這個災難片是我自導自演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覺知的過程,它實際上在你的大腦里面是在用一種新的敘事覆蓋舊的敘事。
給自己創造一些內在空間,跟自己的心連接,然后還要多肯定自己。你會慢慢發現,一旦開始做了,每天一點點具體的轉變,它是一個不斷提振能量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之后,雖然你每天還在做同樣的事情,你的內心狀態不一樣了,你的生命狀態也變得不一樣。重要的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開始。
我們要相信自己是可以的,是有能力的。相信自己,辦法自然就有了;當我意識到我能去做更好的自己,我也就有信心更好地處理其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