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劇院是規模最大、藝術底蘊最為深厚的國家級重點京劇院團,由京劇發祥地——北京地區原有的京劇班社及后來的流派劇團于1979年匯聚而成。劇院現有三個演出團、一個演出培訓中心、一個舞美中心以及杜鎮杰、張慧芳工作室。
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和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等前輩藝術家作為北京京劇院的奠基人,為劇院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藝術乃至精神財富,他們的舞臺風范、藝術成就、流派風格,成為劇院的鮮明旗幟、淵源界碑。
北京京劇院名家薈萃,人才濟濟,除前輩大師外,劇院還擁有吳素秋、李萬春、李多奎、趙榮琛、李宗義、李慧芳、馬富祿、姜妙香、李元春、王吟秋、周和桐、劉雪濤、梅葆玖、譚元壽、馬長禮、梅葆玥、張學津、李玉芙、李崇善、陳志清、楊少春、譚孝曾、趙葆秀、閻桂祥、王玉珍、黃德華、葉金援、王樹芳等眾多京劇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表演藝術家。
著名編劇、文學家汪曾祺、編劇王雁、王新紀;導演遲金聲、徐春蘭;作曲家陸松齡、朱紹玉;舞美設計鄭傳恩、演奏家李慕良、姜鳳山、何順信、汪本貞、燕守平、王鶴文、金惠武等是北京京劇院成就卓著的創作者、音樂家。
北京京劇院演員隊伍實力雄厚、行當齊全、梯隊合理:
王蓉蓉、杜鎮杰、李宏圖、遲小秋、朱強、張慧芳、胡文閣等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京劇名家;包飛、王怡、尚偉、張澍、韓巨明、李紅艷、黃彥忠、沈文莉、黃柏雪、梅慶羊、何威、韓勝存、王雪清、丁桂玲、張文潔等是劇院承上啟下的一代中堅;張建峰、楊少彭、張馨月、竇曉璇、常秋月、姜亦珊、郭瑋、譚正巖、翟墨、康靜、詹磊、魏學雷、方旭、張淑景、鄭瀟、穆雨、王奕謌、吳昊頤、王曉麗、李小培、于帥、曹陽陽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演員,已經成為北京京劇院乃至全國青年京劇演員中的領軍人物;索明芳、朱虹、王岳凌、陳張霞、譚小羽、盧楊、張茜、馬博通、裘識、白金、李佳、侯宇、張凱、王寧 、周美慧等青年新秀也在不斷的歷練中走向成熟。 艾兵、趙旭、舒健、王福隆、左旭、沈媛、秦勤、史迎軍、裘新、楊廣同、封千、王葳、劉洋等為代表的演奏家使北京京劇院的演奏隊伍成為劇院的另一道風景線。
北京京劇院立足傳統,以演出傳統經典京劇劇目見長。同時,亦不斷創作新劇目,推出既不脫離京劇本體又有當代意識的新編劇目。
幾十年來,北京京劇院上演、創作的傳統京劇、現代京劇、新編歷史京劇、小劇場京劇達數百部。
其中經典傳統劇目有:《龍鳳呈祥》、《四郎探母》、《趙氏孤兒》、《穆桂英掛帥》、《紅鬃烈馬》、《楊門女將》、《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鎖麟囊》、《群英會?借東風》、《狀元媒》、《三娘教子》、《呂布與貂蟬》、《珠簾寨》、《金玉奴》、《白蛇傳》、《玉堂春》、《秦香蓮》、《十老安劉》等兩百余部。
現代京劇有:《沙家浜》、《杜鵑山》、《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宋家姐妹》、《梅蘭芳》、《云之上》、《裘盛戎》、《黨的女兒》等。
新編歷史京劇有:《畫龍點睛》、《風雨同仁堂》、《宰相劉羅鍋》、《洛神賦》、《武則天》、《下魯城》、《連升三級》、《袁崇煥》、《屈原》、《正考父》等。
北京京劇院首開小劇場京劇創作先河,先后創作推出了《馬前潑水》、《閻惜姣》、《玉簪記》、《浮生六記》、《昭王渡》、《惜?姣》、《碾玉觀音》、《春日宴》、《明朝那點事兒——審頭刺湯》、《吳起》等十余部深受業內好評和觀眾喜愛的小劇場劇目。
北京京劇院創排的劇目多次榮獲各種藝術獎項:
《畫龍點睛》榮獲北京市政府嘉獎、北京市新劇目演出一等獎、文化部首屆文華大獎。
《拜相記》榮獲1991-1993年度新劇目展演獲優秀演出獎。
《黃荊樹》榮獲北京首屆舞臺藝術“金菊花”獎。
《圣潔的心靈——孔繁森》榮獲第六屆文化新劇目獎、北京市委宣傳部“十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趙氏孤兒》榮獲首屆京劇藝術節優秀傳統戲示范演出獎。
《風雨同仁堂》榮獲第二屆中國京劇藝術金獎、北京市新劇(節)目評獎中榮獲優秀新劇目獎、第三屆北京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十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七屆入選作品獎、北京市第二屆文學藝術獎、第九屆文華獎評獎中榮獲文華新劇目獎。
《西廂記》榮獲北京市新劇(節)目評獎中榮獲新劇目獎。
《宰相劉羅鍋》榮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北京市第二屆文學獎、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八屆入選作品獎、第四屆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十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中國十大演出盛事提名獎、文化部第十屆文華新劇目獎、第二屆老舍文學獎、優秀戲劇劇本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2002-2003年度)“十大精品劇目”獎。
《蔡文姬》榮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演出金獎、創作金獎、舞美金獎、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音樂獎。
《馬前潑水》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中國曹禺戲劇劇目獎。
《洛神賦》榮獲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
《非常會見》榮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東華杯)抗“非典”優秀作品短劇金獎。
《非常家庭》榮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東華杯)抗“非典”優秀作品短劇金特別獎。
《閻惜姣》榮獲第八屆中國戲劇節“都寶”杯小劇場演出季優秀劇目獎。
《梅蘭芳》榮獲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評獎中榮獲劇目金獎、國家舞臺精品工程(2005-2006)年度“精品提名劇目”、第十二屆文華獎評獎中榮獲文華劇目獎、第五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第二屆文化部創新獎。
《袁崇煥》榮獲第五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榮獲2007-2008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二期)年度資助項目。
《下魯城》榮獲第五屆中國京劇節優秀劇目展演活動一等獎、第六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榮獲第十三屆文華優秀劇目獎。
《三打陶三春》榮獲全國專業舞臺藝術“優秀保留劇目大獎”稱號。
《浮生六記》在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獲“第三屆中國戲劇獎-優秀劇目獎”。
《宋家姐妹》榮獲第七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
《屈原》入選第七屆中國京劇藝術節。
《正考父》應邀參加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
北京京劇院秉承歷史,開創未來,把建設世界馳名劇院作為發展目標。為了實現這個愿景,劇院在尊重藝術、尊重藝術家的前提下進行管理、經營和人才培養,并為京劇藝術未來的發展儲備了極大的潛力。
劇院積極探索能夠充分調動廣大演職員積極性、符合藝術生產規律的管理方法。近年來,劇院調整了生產經營的責任體系,實行了按項目對劇院的演出經營、藝術生產以及基礎管理和保障工作進行管理的“項目制”?!绊椖恐啤惫芾?,責任明確,程序嚴格,提高了效率,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劇院以樹立品牌劇目品牌活動為戰略,陸續推出了“唱響之旅”、“傳承之旅”、“發展之旅”、“每周一星”、“雙甲之約”、“魅力春天”、“尋夢?承澤”等品牌活動,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以此樹立了劇院的品牌形象。
劇院積極為各個層面的人才提供發展和展示機會,包括為名家策劃擴大影響的活動、量身打造新劇目;為中年演員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給青年領軍更多的學習、創作和演出機會。一年一度的“青年演員擂臺賽”、“青年演員對抗賽”活動,更成為激勵青年演員成長進步、走向成熟的舞臺。這些舉措,使各年齡層的演員相互激勵、共同進步成長,劇院的社會影響力也因此逐漸增強增大。
北京京劇院扎根本土創作演出,以雄厚的實力、高效的管理以及高水準的劇目作品,榮獲了各種獎項和榮譽:國家重點京劇院團、北京市年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獎、首都維護國家安全先進單位、首都文明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
北京京劇院多次將代表中國文化的京劇藝術帶出國門,使之走向世界,所到之處幾乎都掀起了當地的京劇熱潮和中國文化熱潮,把中國傳統藝術的火種灑向全世界,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地,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智利、摩那哥、德國、新加坡、意大利、芬蘭、巴西、匈牙利、日本、荷蘭、瑞士、奧地利、盧森堡、越南、挪威、南非、毛里求斯、阿聯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劇院曾應邀赴美國林肯中心、肯尼迪藝術中心、俄羅斯圣彼得堡馬林斯基歌劇院等著名藝術殿堂演出,把京劇藝術的魅力成功帶給了世界各地的觀眾。
第一任:(1979.3-1
秦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