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雜談 |
1、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看出文章的論證方式,了解作者的態度和觀點。
2、理清文章論述的層次,把握文章的論點,能從文中找出或概括論點,理解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3、了解文章的論據,會分辨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并了解它們在闡明觀點方面的作用。
4、了解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四種論證方法和反駁的方法。
5、領會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和詞語的感情色彩。
二、熟悉議論文特點和知識
1、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說理性文章。
論點、論據、論證是議論文的三要素。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例如"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一篇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
論據有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兩種基本類型。事實論據包括現實材料、歷史事實、確鑿的統計數字等等。道理論據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義、公式、規律、法則,引用社會科學的經典論述、格言、警句等。需要注意的是,引證的內容能夠為證明論點服務的,才稱得道理論據,并不是文章中所引的話都是"引證法",閱讀時要認真辨析清楚。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四種:例證法、引證法、比喻論證法、對比論證法。
2、依據論題,找出論點。
初讀全文,弄清了作者究竟要議論什么問題之后,就可以精讀各段,理清文章論述的層次,從文中找出中心論點,了解作者的觀點和主張是什么。中心論點有的是在文章中明確提出,有的是貫串于全文內容的始終,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概括。但它都與論題有著直接的聯系。所以,閱讀時便可依據論題盡快地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談骨氣》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論題。依據它,從文章的第一段就可以找到中心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3、分析論據,理解論點。
閱讀議論文時,分析論據,是準確地把握論點的不可忽視的基礎,也是對所找論點是否準確的最好驗證。
如《談骨氣》,作者從不同的角度選用的三個事實論據包含了中華民族從古到今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三個人物形象代表了從士大夫階層到平民百姓,從古代官吏到現代知識分子不同類型的典型。他們都是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充分證明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論點。
4、了解論證方法。
例證法是根據需要列舉一定的事實來論證觀點正確的方法。事實勝于雄辯,舉出確鑿而典型的事實,觀點就得到有力的證明。
引證法是根據正確公認的科學原理,根據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的科學論斷或名人名言來論證觀點的方法。這種方法體現著理論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論述帶有權威性,很有說服力。
對比論證法是把一個事物的正反意見或優劣情況進行對照分析來論證觀點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讓正確與錯誤對比分明,是非曲直更為明確,給人以更鮮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論證法是用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觀點正確的論證方法。這種比喻論證,由于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所以可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5、體會議論文的語言特色。
議論文語言的最大特點是準確、嚴密,有感情。
如:"好個國民黨政府的'友邦人士'!"這里"國民黨政府"是個起限制性作用的定語,這就給"友邦人士"定了性:他們與反動的國民黨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而這個具有統屬作用的定語是在分析"友邦人士"的真正嘴臉之后下的,與上文的"好個'友邦人士'"相連,語氣更重,揭露更深,表達了作者極度憤怒的感情。
三、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
1、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
作用二個要點。具體如下:
①、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④、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⑤、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格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2、分析論據的類型和作用:
論據可分為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二種類型答題要點二個方面:(1)、明確論據類型;(2)、具體分析作用。這個題目就其實質是考查論據與論點的關系,無論是與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關系,都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所以,規范性答題格式如下:
這是……論據,在文中起著證明……(論點,如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
補充論據作為一種新題型正在流行,做這種題目,注意以下二個方面:(1)、看清楚要求補充的論據類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還是事例;(2)、補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數限制。當然,作為應考,可以準備“勤奮”、“處世”等常見主題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數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為求新而準備那些較長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論點的方式:
①、文章標題點明中心論點;
②、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
③、文章結尾歸納出中心論點;
④、文章中間用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論點。
⑤、文章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但始終圍繞……展開論述。
4、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
首先應該了解一般議論文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其實,就是在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諸如“首先”、“然后”、“接著”、“最后”一類表承轉啟合關系的詞語。做這個題目,尤其要注意開頭結尾的表述。
開頭的內容有:
(1)、提出中心論點;(2)、引出論題;以上二個方面,要具體回答出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論題的具體方試,有的是通過名人名言、有的是通過名人佚事、有的是通過趣聞笑話等。
結尾的內容:
(1)、深化中心論點,提出……的結論;
(2)、重復或強化……的中心論點;
(3)、發出……的號召或勸勉人們……;
(4)、補充論證了……(有時候會考查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論證更嚴密。)
做這個題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論、本論、結論具體化地陳述出來。如《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一文,我們可以這樣表述:首先引用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提出中心論點“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然后舉阿基米德、王爾德事例證明了“珍惜內在的精神財富甚于外在的物質財富”,最后舉一個火車上讀書的少女為例向人們發出“人應該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的勸勉。
5、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
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固定,只有二個角度:(1)語言特點;(2)語體特點。做這類題目,要掌握語言風格一些關鍵詞:簡明平實、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語體特點,就是抓信邏輯嚴密四個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個應特別注意的事項就是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6、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
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多,如修辭手法、論證方法、寫作手法等
(1)、修辭:如比喻,可結合比喻特點談,那就是形象生動;如排比,增強了文章論證的氣勢;如引用古詩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論證方法:參考論證方法的作用談。
(3)、寫作手法比較固定,常見的就是:(1)、舉例論證與道理論證相結合(夾敘夾議);(2)、以……論證方法為主。同樣,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7、文段結構作用:
(1)、引出(全)下文;(2)、總結前(全)文;(3)承上啟下。
作為議論文段的作用,必須結合文體特征具體加答。
如開頭段作用往往起著引出中心論點(論題),那么,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二個具體答題規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變通使用:
①、開頭通過寫……的事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②、開頭通過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③開頭通過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聞趣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也起到吸引讀者下讀的作用,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
結尾段的作用,請參照4:“結尾的內容”回答。
中考典例
一、閱讀巴金的《傷害》,完成后面的問題。
(1)一個初冬的午后,在瀘縣城里,一條被燃燒彈毀了的街旁,我看見一個黑臉小乞丐寂寞地立在面食擔子前,用羨慕的眼光,望著兩個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
(2)我穿著秋大衣,剛在船上吃飽飯,閑適地散步到街上來。
(3)但是他,這個六七歲的孩子,赤著腳,露著腿,身上只披著一塊破布,緊緊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發亮。他的眼睛無光,兩頰深陷,嘴唇干癟得可怕,兩只干瘦得像雞爪的手無力地捧著一個破碗,壓在胸前。
(4)他沒有溫暖,沒有飽足。他不講話,也不笑。黑瘦的臉上涂著寂寞的顏色。
(5)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過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轉來,因為我也不愿意就這樣地離開他。
(6)這樣地一來一往,我在他的身邊走過四五次。他不抬頭看我一眼,好像他對這類事情并不感到驚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終停留在面食擔子上。但甚至這眼光也還是無力的。
(7)我站在他面前,不說什么,遞了一張角票給他。
(8)他也默默地接過角票,把眼光從擔子上掉開。他茫然地看看我,沒有一點表情,仍然不開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動一下身子,又把臉掉向面擔。兩個胖小孩還在那里吃"連肝肉"、"心肺"一類的東西,口里"噓噓"作聲。
(9)我想揩去他臉上的寂寞的顏色,便向他問兩句話。他沒有理我。他甚至不掉過頭來看我。
(10)我想,也許他沒有聽見我的話;也許我的話使他不高興。我問的是:你有沒有家?有沒有親人?
(11)我不再對他說話,我默默地離開了他。我轉彎時還回頭去看那個面擔,黑臉小乞丐立在擔子前,畏怯地望著賣面人,右手伸到嘴邊,一根手指頭銜在口里。兩個肥胖小孩卻站到旁邊一個賣糖食的攤子前面去了。
(12)七天后我再到瀘縣城里,又經過那條街。仍然是前次看見的那樣的街景。面食擔子仍然放在原處。兩個肥小孩還是同樣得意地在吃東西。黑臉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過的那個地方,用了同樣羨慕的眼光望著他們。一切都沒有改變。我似乎并沒有在別處耽擱了一個星期。
(13)我走到黑臉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遞了一張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著,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沒有表情,也沒有動作。以后他仍舊把臉掉向面擔。
(14)我們兩個都重復地做著前次的動作。我甚至沒有忘記問他:你有沒有一個家?有沒有一個親人?
(15)這次他仍舊不回答我,不過他卻仰起頭看了我一兩分鐘。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臉。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圓圓地睜著那對血紅的眼睛,淚水像線一樣地從兩只眼角流下來。他把嘴一動,沒有發出聲音,就掉轉身子,用勁地一跑。
(16)我在后面喚他,要他站住。他不聽我的話。我應該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樣的姓名。我站在面擔前,希望能夠看見他回來。然而他的瘦小身子像一股風似地飄走了,并沒有一點蹤跡。
(17)我等了一會兒,又走到旁邊那個在廢墟上建造起來的臨時廣場上,跟著一些本地人聽一個老煙客講明太祖創業的故事。那個老煙客指手劃腳地講得津津有味。眾人都笑,我卻不作聲,我的心并不在這里。
(18)過了半點多鐘,這附近還不見那個黑臉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處走了一轉,后來再經過這個地方,我想,他應該回來了,但是我仍舊看不到他。那兩個肥胖小孩還在面擔前吃東西。
(19)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臉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處。我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可以再到這里來。看見陽光離開了街市,我覺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
(20)最后我終于拖著疲倦的身子離開了瀘縣。那一段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個黑臉小孩和他的突然跑開知道自己犯了過失了。
(21)我為什么兩次拿那問話去折磨他呢?這原是明顯的事實:要是他有家,有親人,他還會帶著凍和餓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還會像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樣,木然地、無力地捱著日子么?
(22)他也許不知道家和親人的意義。但是他自己和那兩個胖小孩間的差別,他應該了解吧。從這差別上他也許可以明白家和親人的意義。那么,我大大地傷害了他,這也是很明顯的事實了。
(23)今天,八個月以后的今天,我還記得那個黑臉小孩的面貌和他兩個眼角的淚水。他一定早忘記了我。但是我始終忘不掉他。我想請求他那小小的心靈寬恕我。然而我這些話能夠達到他的耳邊么?他會有機會看到我的文章么?
(24)我不知不覺間在那個時候犯了不可補償的過失了。
1941年8月1日
(選自《巴金選集·散文隨筆選》)
1、作者用"但是"銜接第(2)(3)段,有什么效果?
2、第(5)段中的"這樣"指什么?為什么"我"不愿意就"這樣地離開他"?
3、第(9)段中的"揩去"照應了文中的哪個詞語?"我想揩去他臉上的寂寞的顏色"的意思是什么?
4、從下面一段描寫中,你體會出"我"第二次問話后黑臉小孩怎樣的復雜心情?
(黑臉小孩)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圓圓地睜著那對血紅的眼睛,淚水像線一樣地從兩只眼角流下來。他把嘴一動,沒有發出聲音,就掉轉身子,用勁地一跑。
5、第(7)段"我的心并不在這里"與第(20)段"我的心很沉重",在表現"我"的心情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6、"乞丐"是指靠向別人要錢要飯生活的人。從第(3)段起,"我"就不再稱那個"六七歲的孩子"是"黑臉小乞丐",而稱他"黑臉小孩"了。你怎樣理解這一變化?
7、第(21)-(24)段是"我"對自己過失的反思,從中你獲得了什么感悟?(不少于80字)
參考答案:
1、答案要點:突出了小乞丐勞苦的樣子。
2、"這樣"指匆匆走過。 想幫助他。
3、涂著。 "我"想消除他內心的孤寂。
4、答案要點:①內心受到觸動 ②惱怒 ③悲傷 ④委屈 ⑤想躲避
5答案要點:相同之處:擔憂(惦念) 不同之處:"我的心很沉重",還含有自責的意思。
6、答案示例:"我"不再只是簡單地把他看成是乞丐,而是逐漸意識到他是有心靈、應該給予關愛的孩子。
7、略
考點分析:
同學們在閱讀完上文后,首先要明確這是一篇記敘文。文章中的人物有"我"、"黑臉小孩"、"兩個胖小孩"。地點是瀘縣城里一條被燃燒彈毀了的街旁。時間大約是1941年冬天。主要事情是作者在瀘縣城里遇到了一個"黑臉小孩",由于"我"的大意,我深深傷害了"黑臉小孩",在文章的結尾處,也流露出了"我"的后悔和自責。從文章后面的試題來看,這一篇文章是主要考查同學們對于作者表達情感的理解。也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才算讀懂的本文。同學們在做閱讀題的時候,一定要盡可能從原文中找出答案。第1小題,主要考查轉折聯詞的運用。轉折聯詞一般具有突出強調、對比襯托的作用,結合語境,就是突出了小乞丐勞苦的樣子。這一個題目難度較小。第2小題,答案可以從文中得到。第一問是考"這樣"的指代內容,作者這樣做的目的也很明確。第3小題有一定的難度。"揩去"照應了文中的哪個詞語?這個應該先了解"揩去"所在的語境--"我想揩去他臉上的寂寞的顏色"。這一句話的關鍵詞是"寂寞的顏色",同學們可以在上下文中找一找,看看有沒有類似的詞語。在第4段,有這樣一句話,"黑瘦的臉上涂著寂寞的顏色。"找到這句話,也就找到了答案"涂著"。第4小題難度不大,關鍵是要答全。第5、6小題,是考查對作者的情感的理解。第7小題是一道主觀性試題,同學們可以從作者對于自己哪怕是無意中犯的錯誤,都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這一個角度,談一談自己的感想。當然答出其它合理的答案也是可以的。
二、閱讀周國平的《要成為你自己》,完成后面的問題。
童年和少年是充滿理想的美好時期。如果我問你們,你們將來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們一定會給我許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說,想成為拿破侖那樣的偉人,愛因斯坦那樣的大科學家,曹學芹那樣的文豪,等等。這些回答都不壞,不過,我認為比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別崇拜拿破侖,成為像他那樣的蓋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問你:就讓你成為拿破侖,生成在他那個時代,有他那些經歷,你愿意嗎?你很可能會激動得喊起來:太愿意啦!我再問你:讓你從身體到靈魂整個兒都變成他,你也愿意嗎?這下你或許有些猶豫了,會這么想:整個兒變成了他,不就是沒有我自己了嗎?對了,我的朋友,正是這樣。那么,你不愿意了?當然嘍,因為這意味著世界上曾經有過拿破侖,這個事實沒有改變,唯一的變化是你壓根兒不存在了。
由此可見,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最寶貴的還是他自己。無論他多么羨慕別的什么人,如果讓他徹頭徹尾成為這個別人而不再是自己,誰都不肯了。
也許你會反駁我:你說的真是廢話,每個人都已經是他自己了,怎么會徹頭徹尾成為別人呢?不錯,我只是在假設一種情形,這種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說的方式發生。不過,在實際生活中,類似情形卻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發生著。世上有許多人,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么東西,一種職業、一種身份、一個角色,或別的什么,惟獨不是他自己。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總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心生活,那么,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也沒有冤枉他。因為確確實實,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你在其中已經找不到絲毫真正屬于他自己的東西了,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或事務的一架機器罷了。可見,真正成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樣才能成為自己呢?②這是真正的難題,我承認我給不出一個答案。③我還相信,不存在一個適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中能說,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真切地意識到他"自我"的寶貴,有了這個覺悟,他就會自己去尋找屬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間,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機會,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復的存在。⑥正像盧梭所說的,上帝把你造出來后,就把那個屬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聲、財產、知識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對人生的獨特感受是沒有人能夠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識到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來。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對積極人生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堅持這一標準,你的自我才能閃放出個性的光華。
(選自《周國平文選》,略有刪改)
1、第3段中"徹頭徹尾"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2、3段針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進行議論,提出了"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最寶貴的還是他自己"的觀點;第4段針對生活中自以為成了自己的人進行分析,闡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第4段中,作者把生活中的某一種人比作"事務的一架機器",這種人的具體表現是 。(用原文回答)
4、對第5段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要成為你自己,首先要真正意識到"自我"的寶貴。
B.作者借盧梭的話證明第⑤句所表述的觀點。
C.第⑨句中的"這一點"指的是"名聲、財產、知識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
D."怎樣才能成為自己",這是一個難題,作者認為不存在一個適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5、文章最后一句是"堅持這一標準,你的自我才能閃放出個性的光華"。其中,"這一標準"是什么?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這句話?
參考答案:
1、答案要點:從身體到靈魂
2、答案示例:想成為別人、真正成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總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心活動
4、C
5、這一標準是對積極人生的獨特領悟和堅守。 強調堅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對于真正成為你自己的重要意義。
考點分析:
中考語文中,所考查的議論文,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一般來說,都能夠從文章中找到答案。作者在做題的時候,都要遵循這一規律。第1小題的答案,顯然不在第三段中,同學們應該在第二段中尋找答案。通過閱讀第2段,我們能夠明白作者所說的"徹頭徹尾"就是指"從身體到靈魂"。第2小題,其實是在考查作者概括段意的能力和理解作者的觀點。第3小題,同學們首先應該找出"事務的一架機器"所在的句子,然后在它之前,明確這種人是"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心生活"。第4小題和第5小題,是考查代詞的找代內容。難度比較小。第5小題的第二問,雖然是主觀性試題,但是它是有限制的,要求同學們就文章中所提到的"這一標準"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同學們的看法,應該符合作者的觀點。
三、閱讀《成功登陸火星的"勇氣"號探測器》,回答后面的問題。
(1)2004年1月4日,帶著人類探索太空奧秘的千年夢想,"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經過半年多的飛行,成功登陸火星。這對于了解火星及其演化,了解地球自身的過去和未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火星是地球外側的比鄰星,距離地球十分遙遠,探測器登陸火星遠比登陸月球艱難得多。月球表面幾乎沒有大氣,制動火箭可以引導登月艙準確地進行軟著陸;而火星大氣的密度雖然遠遠低于地球大氣的密度,但仍可使登陸艙在著陸的數秒鐘內燒毀。同時,火星風也能把登陸艙吹離目的地。因此,航天專家們給火星起了個綽號叫"死亡行星",意指探測火星非常艱難,稍有疏忽就會前功盡棄。
(3)美國科學家總結了四十多年來國內外火星探測的成功經驗,并汲取了多次登陸失敗的教訓,采用了多種技術措施相結合的方案,終于使"勇氣"號成功登陸。
(4)"勇氣"號是迄今人類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個可以移動的、自動化的大型實驗室。其實,它就是一臺車式機器人,長1.6米,寬2.3米,高1.5米,重174公斤,靠太陽能電池板獲得能源。它有自己的大腦、頸、頭、眼睛和手臂。
(5)"勇敢"號的"大腦"是一臺每秒能執行約2000萬條指令的計算機。不過,與人類不同的是,它的大腦并不在頭部,而在腹部。所謂"頸"和"頭",是指"勇氣"號上部伸出的一個桅桿式結構,上面有一對"眼睛"--其實是兩臺可拍攝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機。(甲)兩臺相機的高度與人眼高度差不多,使"勇氣"號能以類似人的視角環視四周,這兒瞧瞧,那兒看看,尋找有價值的探測目標。(乙)當發現值得探測的巖石等目標時,"勇氣"號會像地質學家一樣,走上前去對巖石敲敲打打,搜集數據,然后向下一個目標前進,因此科學家們親切地稱其為"野外地質學家"。
(6)"勇氣"號配備了野外科學考察所需的"全套武裝",其中包括全息攝像機和顯微鏡成像儀。"勇氣"號上有多臺高清晰度攝像機,可以拍攝高分辨率的火星地表和天空影像。而顯微鏡成像儀就像地質學家手中的放大鏡一樣,能以幾百微米的超近距離對火星巖石紋理進行審視。探測器還配備了一個相當于地質學家常用的小錘子式工具,能對巖石內部進行采樣研究。另外還有一些先進儀器,可用來對巖石構造做進一步分析。
(7)"勇氣"號火星探測器擁有一套獨特的通訊系統。借助這套系統,"勇氣"號可以直接與地球控制中心交流信息。
(8)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勇氣"號也將圍繞此問題進行有益的探索。它肩負著兩大使命,一是用先進的生化手段探測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二是探測火星上是否有水。
(9)"勇氣"號成功登陸火星,為人類進一步探索銀河系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不過,這條探索之路仍是漫長而艱難的。盡管在這條道路上隨時都可能遭受挫折,但是人類絕不會停止探索宇宙奧秘的腳步。目前,航天專家們正計劃在發射無人探測器的基礎上,選派航天員登陸火星,對這顆神秘而美麗的紅色星球做進一步的科學探索與研究。
1、請你根據文章提供的相關信息,用一句話概括介紹"勇氣"號探測器。(答案不超過42個字)
2、文中對"勇氣"號的結構、裝備及其功能進行說明的是第____段到第____段。
3、既然火星被稱為"死亡行星",登陸非常困難,為什么人類還要堅持對火星的科學探索?請根據文章內容簡要寫出四點理由。
4、形象、生動是這篇科普短文的語言特點之一,請你以第(5)段中畫線的(甲)(乙)兩個句子的一個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5、"勇氣"號這一名稱是從參加火星探測器命名比賽的一萬份美國小學生作文中挑選出來的,選中文章的作者是一名9歲的小女孩。人們為什么把為火星探測器命名這樣神圣的使命交給孩子們呢?為什么"勇氣"號這一命名能夠中選呢?談談你對這兩個問題的理解。
參考答案:
1、"勇氣"號探測器是人類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個可移動的、自動化的、用來對火星進行科學探測的大型實驗室。
2、(4)(7)
3、答案要點:①了解火星及其演化過程;②了解地球自身的過去和未來;③探測火星上是否有生命;④探測火星上是否有水;⑤為人類進一步探索銀河系打開一扇希望之門;⑥探索太空奧秘是人類的千年夢想。
4、(甲)句:"以類似人的視角環視四周""這兒瞧瞧,那兒看看"形象地寫出了"勇氣"號尋找探測目標時視角廣闊、動作靈活的特點,寫得饒有趣味。(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進"等詞語形象地寫出了"勇氣"號工作時像地質學家一樣科學嚴謹、有條不紊;語言生動有趣。
5、第一問答案要點:①孩子代表人類的未來和希望;②相信孩子具有豐富的想像力;③激發孩子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④從小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
第二問:因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需要能力,需要有不畏懼任何艱難險阻的精神。
考點分析:
第1小題,主要是考查同學們篩選信息的能力,文章中介紹"勇氣"號探測器是在第4段開頭,答案自然也就在這里了。第2小題比較簡單。有一小部分同學們會把答案寫成是第4段到第9段,這是審題不仔細的原因。第9段其實是在談"勇氣"號探測器登陸火星的意義。第3小題的答案是在第1段、第8段和第9段。同學們通過總結,還是能夠找出來的。第4小題是考查語言的問題,做這類題目,一定要結合原文中具體的詞語來回答,而不要犯泛泛而談的毛病。第5小題的第1問,有一定的難度,主要在于有一些同學不能夠回答完整。這一小題的回答,要緊扣孩子的特點--充滿想象、對探索太空有興趣,代表人類的未來和希望,通過這一活動,也能夠激發孩子們的科學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