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條書摘
幫你搞懂《不再害羞》
什么是害羞?不敢開口說話、不敢主動和人打招呼,這是害羞。
你或許想不到,這種情況也是害羞:總是打斷別人說話,或者自己挑起話端并喋喋不休。
這次,炫先森和你分享的書是,“湛廬”出版的《不再害羞》。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對于津巴多,你一定不陌生,他主持了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津巴多在《不再害羞》這本書里指出,害羞是內在沖突導致的社會適應力不足。比如說,參加舞會時,你知道怎么跳,也想要和別人一起跳,卻不敢邀請別人跳,或者不敢接受別人的邀請。你看,這就是內在發生沖突,從而導致社交焦慮。那,怎樣才能不再害羞,從而提高社會適應力呢?津巴多在這本書里,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為我們開出了“處方單”。
害羞是一種習得性心理狀態,人們可以通過提高社交技能、改變消極的自我認知、運用冥想練習而非藥物治療等方式減少社交焦慮,緩解和克服害羞。
——津巴多
— 這本書值得你讀 —
這本書是權威之作
首先,這本書的作者津巴多,是心理學領域的權威。
津巴多是享譽世界的心理學大師,被譽為“當代心理學的形象與聲音”,曾榮獲“心理科學終身成就獎”。
津巴多一生對心理學領域貢獻卓著。他設計了震撼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并一直致力于用心理學的力量使人類變得更好。他對心理學和社會有3個尤為重要的貢獻,分別是將害羞概念化、了解并利用時間觀的力量、創造“英雄想象工程”,而本書正是其中之一。
其次,本書的內容夠權威。
1977年,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建立了第一個害羞診所,診所治療成功率達到100%,如今它仍在運作。
本書的內容,是基于津巴多長達30多年,對上萬人進行的大規模調查、實驗研究和跨文化研究而成就的。
本書暢銷30年,先后被譯成30余種語言,全球銷量逾百萬冊。
這本書有洞見
津巴多在這本書里指出,害羞是內在沖突導致的社會適應力不足。也就是說,害羞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社交焦慮。對此,津巴多提出了用認知行為療法,來改善害羞心理,治療社交焦慮。
這本書的針對性和實操性更強
本書以大量的研究為基礎,探究害羞的成因和表現、害羞者的內心世界,并提出克服害羞的行為認知療法。書中附有大量的建議、忠告、方法和練習,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實操性,可以稱為是一本“克服害羞的實操手冊”。
— 重新認識害羞 —
1
害羞是一種社交焦慮癥
害羞具有同最嚴重的身體缺陷一樣的致殘性,而且它帶來的后果可能是毀滅性的。
⊙害羞的人很難接觸別人、結交朋友或是享受可能很美好的經歷。
⊙害羞的人無法維護自己的權利,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
⊙害羞使別人難以對你的優點做出積極的評價。
⊙害羞會喚起人本能的警覺性,使你過分關注外界對自己的反應。
⊙害羞使你無法清晰地思考和有效地交流。
⊙害羞總是與挫敗、擔憂和孤獨等消極情緒相伴而生。
2
害羞是一種普遍現象
害羞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特質,具有普遍性和人群分布廣泛性的特點。據調查,超過80%的人表示,曾經歷過害羞,正在體驗害羞,甚至是經常感到害羞。
3
性別和害羞之間沒有直接聯系
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男性比女性的社交能力更強。
4
害羞的不同狀態
大多數害羞者,是在偶爾焦慮到無法社交的中間地帶。他們害羞的原因是,缺乏社會技巧或對自己沒有信心。
嚴重的害羞者,無法進行正常的社交,他們的害羞可能會轉化為神經衰弱。這種精神癱瘓的后果是抑郁,更為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自殺。
5
害羞也有優點
⊙害羞讓人謹慎、自省,維護個人隱私,并給予人只有孤獨才能帶來的快樂。
⊙害羞者在挑選朋友時,更具有選擇性。
⊙害羞可以為人們提供保護,讓人不被注意。
6
害羞的兩種類型
害羞者有兩種類型,分別是公眾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
⊙公眾害羞者的表現:
無法與適當的對象好好交流,無法得到幫助、建議和愛;
無法成為領導者。
⊙私下害羞者的表現:
懂得如何與他人交流,能夠獲得晉升的機會和成功;
往往會逃避他人的探究。
— 害羞是怎樣產生的 —
7
我們在社交中害羞的原因
不同學派之間有著迥然不同的解釋。
⊙人格特質學派認為,害羞是一種遺傳特質,就像人的智力和身高一樣。
⊙行為主義者認為,害羞者只是沒有學會與其他人交往的社交技巧罷了。
行為主義者認為,人們表現出來的所有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人們會因為受到獎賞而強化那些產生積極后果的行為,為避免懲罰而壓抑或消除那些產生消極后果的行為。
行為主義者認為,如果行為可以得到足夠的強化,我們就可以讓貧民窟的女子變成窈窕淑女,或者讓害羞的人變成勇敢的人。
他們認為在社交中感到害羞是人后天對社會事件的恐懼性病態反應。這可能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
在特定情境下,想起與人交往的負面體驗,比如曾親身經歷或目睹他人在人際交往中受到傷害;
沒有學會正確的社交技能;
期望完成不恰當的任務,經常對自己的表現感到焦慮;
因為“不恰當”的自我表現而自我貶低,比如認為“我是一個害羞的人”“我沒有價值”“我做不到”“我需要媽媽的幫助”等。
⊙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害羞是個體潛意識中內心激烈沖突的一種外在表現。
在這種理論中,害羞只是內在沖突表現出來的癥狀而已,它代表著未被滿足的本我的原始欲望。比如,孩子對母親因傾心的愛而具有排他性的戀母情結,戀父情結亦是如此。
⊙社會學家和一些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在社交中感到害羞應該得到大家的理解,因為社會環境使很多人都會害羞。
例如搬家和獨居導致的孤獨、對城市犯罪的恐懼、低效率和薄利的雜貨店被大型連鎖超市取代而讓人們失去與雜貨店老板的由友好談話等等。過分強調競爭和個人成就的價值觀或許也是造成害羞的一個原因。
8
家庭環境和學校老師也會導致我們害羞
⊙家庭環境導致孩子害羞的四個因素:
對孩子的評價過于苛責,使孩子的自我評價過低;
父母對長子長女寄予了過高的期望,而他們不具備足夠的能力;
對害羞的敏感程度不同;
父母的害羞遺傳給了孩子。
⊙學校老師導致孩子害羞的兩個因素:
過分鼓勵競爭,使害羞的孩子受到了壓抑;
由于害羞的孩子不善于溝通和回應,老師對他們有所忽視。
— 怎樣克服害羞 —
9
克服害羞,你可以這樣做
⊙克服害羞的第一步:認知重建,增強自我意識,提高對害羞的警覺性和敏感度。
⊙克服害羞的第二步:了解自己的害羞,認識造成自己害羞的原因。
了解造成害羞的原因,將其客觀化;
對你的害羞程度進行比較精準的評估;
開始擺脫、遠離你的害羞。
⊙克服害羞的第三步:自我肯定,呵護你的自尊心,提高自我價值感。
高自尊這是自己忠實的擁護者,而低自尊者則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害羞和低自尊的關系:害羞嚴重時,自尊感低;自尊感高時,不會產生害羞。
⊙克服害羞的第四步:改變固有行為習慣,提高社交技能。
害羞者最常見的人格特質是,不采取行動。
10
幫助他人走出害羞的困擾
⊙給予孩子撫摸和信任
身體接觸可以作為一種減少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暴力的有效方式。
撫摸以一種直接而原始的方式,將我們和別人聯系在一起,它讓我們不再漂泊、不再迷惘,切實地感受到存在的樂趣和其真實性。
盡量多給孩子一些撫摸,特別是害羞的孩子。
⊙給予愛人或伴侶空間
選擇令你們感到舒服,即使分開也感到快樂的朋友或環境。
別人對你們的評價并不重要,更不能要求愛人稱為別人期待的那樣。
支持愛人有自己的活動、朋友和愛好,這會給你們的生活注入活力。
學習接納與愛人之間的差異,對問題公開討論,協商做事,共同合作。
如果你害羞的愛人在焦慮或生氣時,慣于沉默,嘗試著用溫柔的辦法讓他開口講話,而不是把沉默當作軍火庫里的武器。
鼓勵愛人在犯些小錯時一笑了之,營造幽默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