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天才,你會想過平凡人的人生嗎?
今天想要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天才少女》,豆瓣評分8.1。
這是一部關于天才的電影,天才這種生物,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點遠,或許你的身邊有上課不聽講,考試前不復習,依然輕輕松松拿到滿分的人,但他們頂多算是聰明,還沒有到能夠被稱之為“天才”。
Vol.1
『 什么人才能稱之為天才? 』
▽
天才,是指智商智商超過140,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里,有著超乎常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的人。
《心靈捕手》中在麻省理工學院當清潔工的威爾,在所有人都無法解出數學教授寫出的一道題目時,毫不費力地寫下了解答過程。
《海上鋼琴師》中被遺棄在巨輪中的孤兒1900,在無人教導的情況下,僅僅憑著聽到的鋼琴聲便能在琴鍵上熟練地彈奏,輕而易舉地秒殺了要和他斗琴的自以為是的鋼琴家。
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一個在數學領域中頗有天賦的小女孩兒Mary,她的母親在她出生不久后便去世,所以舅舅Frank成為了她的監護者。
然而Mary并不是一個普通幼兒園小女孩兒,在她研究微分方程時,同齡的小孩兒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1+1等于幾的簡單問題。
當瑪麗的老師問瑪麗一個三位數和兩位數的乘積是多少時,小姑娘思索了一下,說出了答案,同時還說出了它的平方根,老師不由得找到計算器算了一下,發現竟然被瑪麗說對了。
什么叫做智商碾壓?這就是。
你的終點或許只是他們的起點。你的極限對于他們而言小菜一碟。你們之間完全沒有可比性。
然而,所謂的天才,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上天是公平的,作為天才,擁有超常的智慧,自然需要付出非常人所能承受的代價。
Vol.2
『 天才的代價 』
▽
同齡人的生活體驗對于天才們來說是一件買不起的奢侈品。
一旦戴上“天才”的頭銜,也就意味著,從此你的人生與普通人絕緣。它是成就你的階梯,也是捆綁你的枷鎖。在別的小孩還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游樂園玩耍時,你只能在教授的指導下研究數學題。
在同齡的女生都開始談戀愛的時候,你的戀愛卻以“談戀愛耽誤時間,你的精力,應該貢獻于更重要的事情上面”而終止。
Mary的母親Diane也是一位天才,在數學領域有著非凡的天賦,Diane曾和鄰居家的男孩私奔,卻被母親報警,說男孩誘拐未成年人,直到最后男孩搬走了,再也沒有聯系她。
他們的智商比普通人高,然而卻和普通人一樣,有著愛與被愛的需求,這些天才們同樣渴望交朋友、談戀愛、旅行玩耍偶爾放松自己。而這些普通人都擁有的事物,對于他們而言卻是難以企及的奢侈品。
Mary的外婆Evelyn想要和Frank爭奪她的撫養權時,代表Frank的律師問她:
Diane曾經參加過舞會嗎?
-沒有
夏天參加過夏令營嗎?
-沒有
社區泳池呢?
-我們家有泳池
女童子軍呢?
-沒參加過
對于天才而言,玩游戲、談戀愛、看電影簡直是揮霍浪費。他們被給予了過高的期望,在享有超常智力的同時,失去了絕大部分自由。
看到這里,也終于理解了Mary的舅舅的決定,他知道作為天才的負擔和苦惱,他不希望Mary重蹈姐姐的覆轍,Mary不必有多大的成就,只希望她能夠想個普通人一樣,體驗作為普通人的快樂、幸福。
作為一個異于常人的天才,他們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很難理解普通人的想法和反應,像是更高等的生物一般,很難理解沒那么高等的生物,就像人不知道猩猩拍拍胸脯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樣。
因此他們缺乏同理心,看起來冷漠自私。
《生活大爆炸》的謝耳朵總是因為佩妮不能理解他關于量子物理的小笑話而翻白眼。同樣,在佩妮看來,謝耳朵和他們一群人也非常奇葩,連正常人的社交禮節、規則都不明白,無意間得罪人也不知道。
天才和普通人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有著兩套截然不同思維方式、規則。
Vol.3
『 成功是幸福的唯一標準? 』
▽
Evelyn和Frank是兩個教育理念截然不同的人,雖然他們是母子,但是在Frank親眼目睹姐姐Diane自殺之后,下定決心不讓自己的侄女Mary重蹈覆轍,他希望Mary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不一定要取得什么成就。
Diane在死前,也曾交代弗蘭克,讓瑪麗和普通孩子一樣,可以自由玩耍。
因此弗蘭克拒絕把瑪麗送入天才學校,拒絕所謂的天才教育。
而他的想法在Evelyn看來,完全是耽誤Mary的天賦,她認為身為天才就有義務竭盡全力利用自己的先天優勢,做出一些偉大成就。
而這些想法,其實一部分是因為,這是Evelyn未完成的愿望。她也曾是劍橋大學的高材生,和同事們一起研究數學問題,結果遇到了Diane的父親,跟著他來到美國,生兒育女,她的夢想也因此被擱淺。
因此她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女兒身上,希望她能夠解出納維葉斯托克斯方程(不要問我這是什么鬼,因為我也不知道),作為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的數學家之一,為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名留青史。
Diane更像是她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
而對于女兒的自殺,她唯一的感覺就是:她沒有解出方程式,她的希望落空了。
然而Mary又重新讓她看到了希望,她想像培養自己的女兒一樣培養Mary。
不由得讓人想起《摔跤吧,爸爸》中最讓人詬病的地方:作為父母,是否有權利設置孩子的人生?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即便是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名義?即使孩子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難道成功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
故事的結尾,Frank拿出姐姐在自殺前解出的納維葉斯托克斯方程,告訴Evelyn,Diane交代說要在她死后才能把這份證明公之于眾,而“她”不是指她自己,而是Evelyn。
這才是最狠心的報復吧,你窮其一生渴望的東西,我有,但是我絕不會給你。Diane即便死也不想讓母親如愿。
看完這部電影,或許你會不再那么羨慕天才。
你會發現,我們在這個世上孜孜不倦地追尋著成功、榮譽、財富,而這些并不是構成幸福的充要條件,它們只是手段、工具,而很多人卻把它作為窮盡一生的目的。
- End -
#留言互動#
如果可以選擇,你會選擇成為天才,還是普通人?
上海辦公室裝修上海辦公室設計上海辦公室設計上海廠房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