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波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一中)
周上,在這里實際上可類比處理.
做此提示,想必學生已有頭緒,教師可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走到學生中間巡視,了解學生的討論進展情況。
學生活動:
有了教師的提示,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各自展開討論.
由于問題1的解決有兩種順序,即先平移后伸縮和先伸縮后平移,所以各小組之間就出現了兩種探究次序.
各小組的討論井然有序地進行著,五分鐘之后,大部分小組得出探究結果.
教師可分別從選擇不同變換次序的兩個小組中選出兩位代表,進行板演.
學生討論結果(以先平移后伸縮為例):
對于同一節課,教師可結合自身對教材的理解及所教授學生的特點,運用不同的策略去完成教學任務.至于哪一種引入更好,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不同層次的班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作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如果能花時間去揣摩教材的編寫用意,那么在教學中就可能會找到更自然的引入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紹學。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