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365·
·第二章 五運六氣·
·第七節 六氣施政·
四 少陽施政(079)
帝曰:善。少陽之政奈何?
岐伯曰:寅申之紀也。
少陽,太角,厥陰:壬寅(同天符)、壬申(同天符)。
其運風鼓,其化嗚紊啟拆,其變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脅、驚駭。
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少陽相火司天施政是在歲支寅年及申年,故稱“寅申之紀”。經云:“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十二地支寅、申屬陽,分別與十天干中的五個陽干相配紀年,共十年,均為陽年。陽年是五運太過之年。
少陽司天之政,“其運”“其化”“其變”“其病”四個方面與太陽司天之政大同小異,因二者同為五運太過。
歲干壬年化木運,壬為陽年為太,木應角,故壬寅、壬申之年行太角運,表示木運太過。《五常政大論》列入“發生之紀”。太過之年,中運與在泉之氣五行屬性相同者,稱為“同天符”,故此二年均為同天符之年。少陽相火司天,則厥陰風木在泉,其病多表現為風木與相火合病。
值年行太角運,故客運五步依次為: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徵,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中之運太羽。主運五步與客運同,氣得正化。
少陽,太徵,厥陰:戊寅(天符)、戊申(天符)。
運暑,其化喧囂郁懊,其變炎烈沸騰。其病上、熱郁、血溢血泄、心痛。
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戊寅、戊申之年,歲干戊年化火運,故此二年行太徵運。《五常政大論》列入“赫曦之紀”。中運與司天之氣五行屬性相同,故戊寅、戊申均為天符之年。病變多與心火有關。
值年行太徵運,故客運五步起于太徵,終于太角。主運五步從太徵逆推,起于少角,終于少羽。
少陽,太宮,厥陰:甲寅、甲申,
其運陰雨,其化柔潤重澤,其變震驚飄驟。其病體重,腑腫、痞飲。
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甲寅、甲申之年,歲干甲年化土運,故此二年行太宮運。《五常政大論》列入“敦阜之紀”。病變多與脾土有關。
值年行太宮運,故客運五步起于太宮,終于太徵。主運五步從太宮逆推,起于太角,終于太羽。
少陽、太商、厥陰、庚寅、庚申同正商,
其運涼,其化霧露清切、其變肅殺凋零。其病肩背胸中。
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庚寅、庚申之年,歲干庚年化金運,故此二年行太商運。中運太過,但受到司天相火的抑制,故類同于金運平氣(同正商)。《五常政大論》列入“堅成之紀”。病變多與肺金有關。
值年行太商運,故客運五步起于太商,終于太宮。主運五步從太商逆推,起于少角,終于少羽。
少陽、太羽、厥陰、丙寅、丙申,
其運寒肅,其化凝慘凓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腫。
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丙寅、丙申之年,歲干丙年化水運,故此二年行太羽運。《五常政大論》列入“流衍之紀”。病變多與腎水有關。
值年行太羽運,故客運五步起于太羽,終于太商。主運五步,起于太角,終于太羽。
凡此少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正,地氣擾,風乃暴舉,木偃沙飛,炎火乃流,陰行陽化,雨乃時應,火木同德,上應熒惑歲星。其谷丹蒼,其政嚴,其令擾。故風熱參布,云物沸騰。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涼雨并起。民病寒中,外發瘡瘍,內為泄滿,故圣人遇之,和而不爭。往復之作,民病寒熱瘧泄,聾瞑,嘔吐,上怫腫色變。
上述壬寅、壬申、戊寅、戊申、甲寅、甲申、庚寅、庚申、丙寅、丙申十年,都是少陽相火司天。凡少陽司天之政,五運氣化一般都是先于天時而至。其運其化其變其病,大多表現為歲運太過的征象。
少陽相火司天,火氣居陽位,得天地之正;厥陰風木在泉,風之性善變,擾動不寧。故司天之政嚴明,在泉之令擾動。大風突起,草木倒掩,石走沙飛,少陽炎火之氣隨風流布。凡少陽司天之政,客氣二之氣為太陰濕土,所以歲半之前,為太陰濕土與少陽相火施政行令之時,陰氣流行陽氣布化,雨水應時而降。
少陽司天之政,相火在上施政,風木在下行令,木火相生,上下通和,無相勝克,故曰“木火同德”。六氣司天之政,惟有少陽司天厥陰在泉,為上下相生,故稱“同德”。其余五氣司天之政,上下皆有勝克,則稱“合德”,《內經》用詞之嚴謹,由此可見一斑。木火同德,上應熒惑星(火)與歲星(木);在五谷則應于丹紅色和青蒼色之類。
在上之熱氣與在下之風氣交相布化,天地間一派云物沸騰景象。熱極而衰,則寒氣來復,更有太陰濕土之氣橫流于氣交之所,故寒氣時至,涼雨并起。病變多與熱盛寒復、水火交爭有關。
少陽司天之紀的養生原則是順應天時,和調內外,所謂“和而不爭”。
以下分述少陽相火施政之年,六氣六步客主加臨出現的物象災變。如表:
六氣六步 | 初之氣 | 二之氣 | 三之氣 | 四之氣 | 五之氣 | 終之氣 |
客氣 | 少陰君火 | 太陰濕土 | 少陽相火 | 陽明燥金 | 太陽寒水 | 厥陰風木 |
主氣 | 厥陰風木 | 少陰君火 | 少陽相火 | 太陰濕土 | 陽明燥金 | 太陽寒水 |
表079-1 少陽司天之政客主加臨表
初之氣,地氣遷,風勝乃搖,寒乃去,候乃大溫,草木早榮。寒來不殺,溫病乃起,其病氣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膚腠中瘡。
初之氣,客氣少陰君火加臨于主氣厥陰風木之上,上年在泉之地氣遷移退位。客主加臨,木生火,火助風,云物搖動,寒氣迅速退去,氣候很快轉暖,草木早期繁榮。間有春寒降臨,卻無殺伐之力,故而溫病多發。
二之氣,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趨雨府,風不勝濕,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熱郁于上,咳逆嘔吐,瘡發于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
二之氣,客氣太陰濕土加臨于主氣少陰君火之上,火土相生,此是主生客,主生客為逆,火氣反被濕土之氣阻遏而郁于下,霧埃四起,云氣趨歸北極雨府。若在泉之風氣不勝濕土之氣,就會下雨。后面“民乃康”三字,《素問釋義》以為衍文,可從。病變大多與郁熱有關。
三之氣,天政布,炎暑至,少陽臨上,雨乃涯。民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三之氣,主客同為少陽相火,司天客氣得主氣襄助,布政肆行無阻,炎暑因而大行。少陽相火加臨于上,炎熱熾烈,故雨水止而不降。病變多見熱證。
四之氣,涼乃至,炎暑間化,白露降。民氣和平,其病滿,身重。
四之氣,客氣陽明燥金加臨于主氣太陰濕土之上,土金相生,清涼之氣得濕土之氣生助,故涼氣應時而至,白露應時而降,炎暑不時而化。人氣平和,病變多與脾濕有關。
五之氣,陽乃去,寒乃來,雨乃降,氣門乃閉,剛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
五之氣,客氣太陽寒水加臨于主氣陽明燥金之上,金水相生,陽熱之氣斂藏而去,陰寒之氣鋪天而來,雨水得以降落。“氣門”又叫“玄府”,此指皮膚汗孔,是人體陰陽之氣出入的微細通道。陽氣斂藏,故氣門閉。堅硬的樹木枝葉先枯。當此之時,要注意防寒保暖,護衛陽氣,避免寒邪的侵襲。
終之氣,地氣正,風乃至,萬物反生,霿霧以行,其病關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
終之氣,客氣厥陰風木加臨于主氣太陽寒水之上,水在陰位,在泉之氣得天地正化,且水木相生,風木之氣先至,萬物于閉藏之時反而呈現出生化的趨勢,多霧霾天氣。病變多見氣門不閉、陽氣外泄之證。霿(mèng四聲):晦暗。
抑其運氣,贊所不勝。必折其郁氣,先取化源,暴過不生,苛疾不起,故歲宜咸宜辛宜酸,滲之泄之,漬之發之,觀氣寒溫以調其過。同風熱者多寒化,異風熱者少寒化,用熱遠熱,用溫遠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階也。
(以上《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4/20)
這一段論述少陽司天之政的治療原則及藥食宜忌。
少陽司天之政致病的治療原則是,抑制中運與司天的太過之氣,贊助不及之
氣, 折減那些導致人體氣機郁滯的勝氣。關于“先取化源”,上二節用的是“資
其化源”,“資”與“取”有異,所以一些注本將“取”解釋為針刺治療“迎取”
的時間。關于針刺補瀉迎取的問題,我們將在相關章節討論,此處仍以“資取”
作解。先以針刺療法迎取其生化之源,勁暴太過之氣就難能出現,危急病證也不
會發生。
少陽司天之年,火熱在天施政,風木在泉行令,藥食方面宜選用咸、辛、酸
之品。因為咸從水化(咸五行屬水),水能勝火;辛從金化,金能勝木;酸從木
化,能順木火之性。“滲之泄之”是令病邪從二便排泄,“漬之發之”是令病邪經
皮膚散發。漬,浸泡、熏蒸;發,發汗。
總之要根據氣候的寒溫變化進行適度調治,重在抑制太過之氣。在這十年中,
遇到中運與歲氣風熱相同之年,則宜多用寒化之品,如壬寅壬申之年,值年行太
角運,中運與在泉之氣五行屬性相同;戊寅戊申之年行太徵運,中運與司天之氣
相同。若中運與歲氣風熱不同,可少用寒化之品。切實遵循“用熱遠熱,用溫遠
溫,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的藥食調治原則。
六氣違背時序,鵲巢鳩居,是反常的氣候變化現象,反常的氣候變化是疾病
發生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