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年輕人中流行一句話:沒有什么事情是吃一頓大餐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吃兩頓!
哈哈,這話說的沒錯,美食對人的治愈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可是,如果脾胃不好,那就只能眼饞地看著別人大快朵頤而不能啦,這滋味恐怕更是不好受吧!
脾胃對我們有多重要呢?
可以這么說,一個人生不生病,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脾胃。在中醫看來,脾胃之氣旺盛則人體萬物可生,而脾胃之氣虛弱則百病滋生,因為腎是先天之本,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就好像是一塊剛出廠的可充電電池,它剛出廠時里邊所含的化學物質就是它的先天之本,而充電器就是它的后天之本。化學物質就好像人體腎儲存的元陰,元陽,它決定了一塊電池(人)先天的強弱。而充電器就好像是人的脾胃,通過它的充電(進食)來維持,補充電池的電量(人體的需要)。所以《黃帝內經》講: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身體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從脾胃開始調理。有些人冬天怕冷,有些人夏天怕熱,有的人是既怕冷又怕熱,無論冷熱都覺得不好過,但是去醫院檢查又沒發現什么毛病,但就是覺得渾身不舒服,煩躁不安。這種癥狀在中醫看來,可能是脾虛導致的不耐寒熱。什么意思呢?脾虛,也可以說是“虛不固表”,這個“表”是指人體和外部環境,有個緩沖區,叫“表氣”;夏季,人的身體消耗加大,傷津耗氣,氣虛的人則更加經不起消耗和折騰,所以夏天不耐炎熱,容易中暑,冬天怕冷也是同樣的道理;也就是說當身體的腑臟功能減退,人體周圍的表氣就容易不足,導致身體調節體表溫度的能力下降,人就會變得既不耐寒又不耐熱了。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膚色、五官、生活狀態,也能看出脾胃問題: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脾胃有問題會表現在口唇上,脾胃好的人,則嘴唇紅潤、干濕適度、潤滑有光。“脾主涎”,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吞咽和消化,也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里,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時會流口水;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語聲低微、氣短乏力等癥。綜上所述,脾胃對我們的健康很重要,但是脾虛了該怎么辦呢?其實也有辦法。
八珍糕是清宮秘制的長壽補益食品,自乾隆以來,帝王、皇后、嬪妃及王公大臣,無不競相服食。該方有葉天士、陳實功等名醫多個方子,用藥基本相同。
八珍糕原方首見明代著名外科醫生陳實功所撰《外科正宗》,是陳氏家傳秘方。他一生注重脾胃氣血的保養,壽命達到80多歲。他在《外科正宗》一書中留下了八珍糕的方子,稱其“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脾胃,妙難盡述”。八珍糕由茯苓、蓮子、芡實、扁豆、薏米、山楂、麥芽、山藥組成,研為細末,和以米粉,制成條糕,每日清晨服食數條,百日后可漸覺體健。原用于治療小兒脾胃虛弱、食少腹脹、面黃肌瘦、便溏泄瀉等癥,有健脾養胃、益氣和效。后用于老年人保健,能養脾胃,久服輕身耐老。材料:黨參30克 ,白朮30克 ,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 ,蓮子肉50克 ,芡實50克 ,懷山藥50克 ,白扁豆30克(大便干的話去掉,成人用法改成杏仁50g也行),加上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把粉拌勻。
白扁豆是補脾和中,也是補氣健脾的,還有化濕的作用。
麥芽性味甘澀平,入脾、胃經,長于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1、所有食材打碎之后用篩子過濾食材粉末,因為有時候機器磨粉會剩下一點粗糙的顆粒,要用篩子過濾干凈,口感才會細膩,綿軟;2、用稍微熱一點的水和面,比溫水稍微熱一點,手感摸起來溫熱即可,把所有食材放到一起,和好了要醒30分鐘,靜止放一會。加糖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多少隨意;3、揉面團,把模具嵌入面團中,做出自己喜歡的樣子;4、做好后依次擺好,上鍋蒸,注意要等水燒開了放到熱水鍋上蒸。蒸40分鐘即可。有些小朋友容易流汗,在制作時可以將黨參和白扁豆的量適當多些,增強補氣的,也能將黨參換成太子參,太子參是補氣藥中的清補藥,適合氣陰兩虧,倦怠自汗,飲食減少。若是大人吃,還可以加上白術,健脾功效會更好,白術是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脾氣虛、氣虛自汗使用都很好。白術的藥味重,放白術后,八珍糕可以適當增加糖的分量。若是消化差,可以增加山楂的量,還能加點陳皮、麥芽。 不方便自己做的朋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