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與心理健康》
心得體會
《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與心理健康》這本書是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精神的解放和主動發展,對學校教育十分重要。教師是知識的啟迪者,是品德的陶冶者,也是影響學生言行至深的引導者。教師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才能積極規劃自己的未來的生涯目標,才能有效的化解生涯中各種危機,擁有多彩的人生。
健康——一個當今社會重要的價值觀念,健康是人的第一財富,健康面前人人平等,這些觀念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心理健康是教師個人和諧發展的保證。從教師所擔任的角色來看,教師心理健康的道德意義重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教書育人;教師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教師心理健康有助于身體健康。我們認為,可以把以下六個方面作為心理健康的參考標準:
1.對現實有正確的知覺能力,對周圍環境清醒的、客觀的認識,有生活的目標;能和現實生活環境保持良好地接觸,積極參加社會交往活動,努力擴展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生活中的問題,能以切實的方法加以處理,對挫折失敗能采取相應的方式對待,對精神創傷有一定的自我康復能力,能面對現實并有效地適應;與現實社會保持真實的聯系,對社會現實不脫離、不逃避、不脫節,主動取得積極的平衡,有充分的適應力。
2.要有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要學會自我接受,尤其要誠實地正視自己的缺陷,不作無謂的抱怨。能正確的評價自己,善待自我,積極地表現自我,
3.善于與人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與人交往,有正常的交往活動,并與他人保持融洽的關系。
4.情緒積極樂觀,自尊自制。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情緒,心胸開闊、平靜、積極向上;心理健康的人的情緒是比較穩定的;心理健康的人是自尊的,有獨立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制能力。
5.統一協調的行為與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于同一;心理健康的人思想與行為是統一的、協調的;心理健康的人能夠真實體驗一切存在的情緒或態度,而不是歪曲或掩飾這些體驗,更不是欺騙自己;心理健康的人的行為基本上是表里如一的。
6.樂于學習與工作。心理健康的人是喜歡學習與工作的,不斷完善自己,并且能把聰明才智傾注于學習、工作之中,從中得到滿足于愉快;心理健康的人努力追求新知識,捕捉新信息;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不會重復犯同一個錯誤。
正確理解身心關系,塑造健康的體魄;注意營養需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