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分析了蘭州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原材料、總部、下游產業三頭在外,受制于人,是我們仍然用計劃經濟的灶,做市場經濟的飯,是老的產業體系危機重重,新的產業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因此,振興蘭州工業,我們一定要堅持立足當前、注重長遠,保存量、抓增量,新老動能相互促進,在確保穩住全市工業基本盤的前提下,推動傳統工業脫胎換骨。
蘭州現有工業的基礎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不論今后外部環境如何變化,蘭州工業都絕不可能回到那個特殊時代,不可能重新復制過去的輝煌。即便是國家再次出臺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新政策,也不可能像“一五”“二五”“三線建設”時期那樣舉全國之力支持蘭州工業,蘭州傳統工業面臨的形勢只會越來越難,不可能越來越好,因此,我們一定要丟掉幻想直面現實,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不等不靠及早謀劃開新局,決不能怨天尤人保守殘缺吃老本。
2021年,《南方周末》“宜商之城”課題組通過調研發布《57城成本優勢榜》,蘭州在勞動力、土地和水電等要素成本綜合排名全國第10位,綜合成本優勢不僅比不過西北欠發達地區的烏魯木齊、西寧、銀川,甚至比不過躋身萬億GDP俱樂部的合肥。我們成本優勢不如別人,區位優勢不如別人,空間環境不如別人,資源稟賦不如別人,如果我們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還不如別人,那么在當前日益激烈的產業爭奪戰中,我們靠什么招商引資?因此,我們一定要在減輕企業負擔和投資便利化上出實招見實效,用高品質商企服務的比較優勢,彌補自身條件的短板和不足,縮短與發達地區營商環境差距,吸引投資者。
沒有新區提供的廣闊空間,蘭州的發展將沒有希望;沒有省會城市的要素賦能,新區的發展將沒有未來,解決新老城區融合發展是增強蘭州產業承載能力、拓展經濟發展空間的的關鍵舉措。一是推動蘭州市和蘭州新區的一體化領導,盡快解決體制機制上的兩張皮,防止出現各自為政的離心化導致的資源浪費、相互內卷傾向。二是推動新老城區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盡早解決兩地時空距離遠、出行成本高的問題,實現新老城區生活工作同城化便利化。三是推動新老城區相向發展,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綜合開發蘭州北部到新區南部之間的低丘緩坡溝壑等未利用土地,為兩地融合創造外部條件,為工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受資源、環境、空間、區位以及科技人才的制約,蘭州可選擇地適合自身實際的產業并不多。因此,我們一定要始終堅持市場經濟規律,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結合蘭州資源實際、產業實際,科學規劃發展有前景、有資源、有基礎、有市場的新興產業,徹底擺脫主體工業“三頭在外”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推動新老產業交替接續發展。一是圍繞現有產業基礎延鏈補鏈強鏈,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精鋁加工和裝備制造業。二是結合本地特色資源,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三是抓住科技潮流和產業發展趨勢,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從當前各地發展的現狀來看,民營經濟發展好的地區,當地經濟也發展得好;民營經濟發展慢的地方,當地經濟就發展得慢。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實踐證明,民營經濟是調動經濟活力、拉動經濟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最強勁最有效的驅動力。近年來,雖然我們出臺了不少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但真正務實見效管用的政策并不多,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玻璃門”依然存在,特別融資方面的差別化現象十分突出,民營企業融資難成為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癥結和關鍵。因此,當前我們要把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擺在重振蘭州工業的首要位置,積極學習大膽運用發達地區發展民營經濟的好經驗好做法,爭取在短時期內有效改善民營經濟的金融環境:一是積極探索開展產權質押,擴大民營和中小微企業可抵押的資產范圍。二是設立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政府基金,分擔金融機構放貸風險,通過財政貼息增加金融機構信用貸、小微貸等。三是構建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信用數據平臺,幫助金融機構掌握企業經營和資信狀況,防控融資貸款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