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說明
1、展覽主題:精選館藏楚漢漆器珍品,欣賞漆光溢彩,感受楚風漢韻。
2、開展時間:2019年5月1日
3、展品數量:49件(套)
4、展出地點:荊州博物館臨時展區
5、展廳面積:300㎡
6、展覽結構:
①前言
②第一單元 簞食壺漿——飲食類
③第二單元 屏居佳器——起居類
④第三單元 風雅與共——娛樂類
⑤第四單元 魂乎歸來——喪葬類
⑥結語
二、展覽前言
中國是世界漆器的發源地。漆器在新石器時代萌芽,商與西周時期逐漸發展,戰國達到高峰,秦漢時期繁榮,對后世影響深遠。
據考古發現,我國古代漆器絕大部分出土于長江流域,特別是東周楚國區域,尤以楚故都紀南城及其周邊為最,其中天星觀1、2號楚墓,馬山1號楚墓,雨臺山楚墓,鳳凰山167、168號漢墓,高臺漢墓,張家山漢墓,謝家橋1號漢墓等具代表性。
古代漆器源自實用,服務于人類生活,在衣、食、住、行、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漆器按使用功能可分為飲食器、居室器、車馬器、文娛器、喪葬器等,種類繁多、工藝精湛、造型別致、紋飾華美。
本展覽精選館藏楚漢漆器珍品,漆光流韻,溢彩紛呈……
三、單元介紹
第一單元 簞食壺漿——飲食類
漆器輕盈便捷、色彩艷麗、易于裝飾,在日常生活中深受喜愛。飲食器在楚漢漆器中占有較大比重,主要類別有耳杯、酒具盒、樽、卮、壺、豆、盤、案、盒、勺等。
西漢彩繪三魚紋漆耳杯
戰國彩繪浮雕蟠蛇紋漆卮,雨臺山楚墓出土。子口乘蓋,外髹黑漆、內髹朱漆。外表共雕20條蛇,盤繞糾結,并以竹黃色繪出鱗片。蓋上8蛇,四紅四黃;漆身12條,4黃、4朱且長、4黃且短。
戰國彩繪變形鳳鳥紋漆盤,馬山1號楚墓出土。夾貯胎,髹黑漆為地,用暗紅和朱紅漆彩繪紋飾,內底部繪4只對稱的短尾鳳鳥,周圍繪4只對稱的長尾鳳鳥及卷云紋。
夾貯胎亦稱“脫胎”,纻即麻布。制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內胎,再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層,干實后,去掉內胎,最后在麻布殼上髹漆。工藝復雜,胎體輕巧,難于保存,彌足珍貴。
第二單元 屏居佳器——起居類
輕巧實用的漆器在楚漢時期應用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居類漆器僅次于飲食類,主要類別有幾、枕、屏、奩、梳、篦、匜等。
西漢彩繪草葉紋漆橢圓奩
西漢彩繪鶴紋漆匜
第三部分 風雅與共——娛樂類
墨子言,故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長安,然后求樂。秦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提高,博戲、彈琴樂舞、宴集宅第、游觀玩賞等娛樂生活豐富多彩。
六博是博戲的一種典型形式,出現于春秋戰國,盛行于秦漢,東漢以后衰落。《楚辭·招魂》記載六博形制和賽法:“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p>
六博由棋子、博箸、博局(棋盤)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包括梟一枚、散五枚),賽時“投六箸行六棋”。是象征戰斗的一種游戲,現代象棋、國際象棋、將棋等有兵種的棋戲,均由六博棋演變而來。
西漢六博棋
第四單元 魂乎歸來——喪葬類
古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陰間仍然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隨葬生活用品均應仿照世間,猶如生時狀況。楚漢墓葬出土的喪葬類漆器主要類別有木俑、木霎、木車、木船、鎮墓獸、漆羽人、虎座鳥架鼓等。
西漢彩繪立姿木俑
“璧紋霎”,謝家橋1號漢墓出土。薄木板雕刻而成,以縛棍絲帶及穿結于中部的寬絲帶扣在棺擋板外側,施紅、黑、黃色彩繪。透雕中部為2件雙連卷云紋玉璧,兩側為2條交尾長龍。璧上端為一尖角、闊鼻、瞪目、血口的獸頭,獸頭兩側伸雙翣。長63、寬54.6、厚1厘米。
“軺車”,謝家橋1號漢墓出土。木質,車蓋、韁繩等為絲織品。由四馬、車組成?!夺屆め屲嚒罚骸拜U車,軺,遙也,遠也;四向遠望之車也?!奔词?。
“繡具帳床”,謝家橋1號漢墓出土。木質,長方形。四周有欄桿,前面欄桿有開口,供上下。四角有支柱,上方有橫梁豎梁四根,中間有梯形凸起橫梁用于固定。
四、展覽結語
楚漢漆器種類眾多、功能齊全、造型精美、紋飾華麗,既反映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又體現了崇尚自然、尊崇巫祀、個性張揚、追求革新、浪漫奔放、尚火尚赤的民族個性。
楚漢漆器紅黑輝映、飛揚流動,給人以視覺沖擊和無限遐想,驚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手工藝。
漆光溢彩,不朽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