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皮埃爾·阿多:斯多葛主義

張憲譯

選自皮埃爾·阿多《古代哲學的智慧》

編者按:斯多葛主義是在希臘后期、羅馬帝國時期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哲學流派。英語單詞stoic(意思是堅忍的、禁欲的、不動心的)即來源于斯多葛主義。斯多葛主義倡導自我控制,反對沉溺于感官享受,教人接受無法改變的現實和命運,在形而上學、倫理學、社會思想上都有很大的成就。阿多從根本的選擇、物理學、知識論、道德論,修煉等五個方面,具體分析了斯多葛主義。

斯多葛學派是公元前4世紀末時芝諾在克里西波斯領導下創立的,這個學派在接近公元前3世紀中葉時有了一個新的開始。盡管學派在自己的基本教條方面保持一種顯著的統一,但還是很快地就分為對立的陣營,在隨后的世紀里斯多葛派繼續分裂。我們對公元前1世紀之前的學派歷史知之甚少,但可以肯定,斯多葛派教條在羅馬帝國中保持繁榮,直到公元2世紀。我們只需提及塞內加、穆索尼烏斯、愛比克泰德和馬可·奧勒留這些名字就夠了。

1)根本的選擇在討論伊壁鳩魯主義時,我們說到某種經驗“肉體的”和選擇的經驗——那種快樂和個人興趣的經驗,轉變為純粹的生存快樂。我們也必須談論有關斯多葛主義的經驗和選擇。這里,選擇根本上是由蘇格拉底作出的,他在柏拉圖的《申辯篇》中宜稱:“對于善人來說,惡是不可能的,不管他死了還是活著。”善人相信,唯一的惡是道德惡,而且,只存在道德善就是說,我們稱為責任或美德的東西。這是至高無上的價值,為了它我們不必面對死亡、不必猶豫。斯多葛的選擇因而處于蘇格拉底的直線上,而且直接與伊壁鳩魯的選擇對立:幸福不在于快樂,亦不在于個人興趣,而在于對善的要求,直接由理性所規定,而且超越個體之上。因此,斯多葛的選擇與柏拉圖的選擇相對立,因為它認為,幸福——亦即道德善——在這種生活當中對所有人都是可接近的。

斯多葛的經驗在于強烈地意識到人類的悲劇處境,因為人類受命運所困。看來,我們一點都不自由,因為我們一點都決定不了美、強壯、健康或富裕,不能一直都感覺快樂,或者說,一點都逃脫不了痛苦。所有這些都有外在于我們的前因后果。一種對我們個人興趣來說是無情的、冷漠的必然性,打破我們的渴望和希望;我們無助地、沒有抵抗地面對生活的偶然事件,面對財富、疾病和死亡的挫折。我們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逃離我們。其結果就是,人是不幸福的,因為他們熱情地希望獲得自己不能領受的事物,逃離不可避免的惡。只有一件事物,而且是唯一一件事物,因為它依賴我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把它與我們分離:行善并根據理性而行動的意志。所以,在依賴我們因此能夠是善或惡的東西——因為它是我們決定的對象,和不依賴我們但依賴外在因果和命運因此是無所謂的東西之間,有一種徹底的對立。行善的意志是一種不可摧毀的堡壘,所有人都可以在他們內心構建這樣的堡壘。正是在那里,我們能夠發現自由、獨立、無懈可擊;發現斯多葛不同尋常的價值,與我們自己一致。塞內加把這種態度概括如下:“總是需要同一個事物;總是拒絕同一個事物。因為只有當同一個事物在道德上是對的時候,它才能普遍地和持久地取悅人如此與自身一致(coherence avec soi)是理性固有的。理性的論辯只能是與自身一致;理性地生活意味著服從這種對一致性的要求。芝諾定義斯多葛的生活選擇如下:“前后一致地生活——就是說按照唯一的和諧的生活規則而生活,因為那些不一致地生活的人是不幸福的。”

2)物理學斯多葛的哲學論辯包含三個方面:物理學、邏輯學和倫理學。關于物理學的哲學論辯,旨在證明我們剛提到的生活選擇的合理,澄清它所指的在世界中存在的方式。對于斯多葛派而言,正如對于伊壁鳩魯派一樣,物理學并非為它自己的目的而展開,而是具有一種倫理學的目的性:“人們教物理學,只是因為他們能夠教人必須在善惡之間作出區分。”

首先,我們可以說,斯多葛派的物理學對于倫理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向人們表明,有某些事物并不依賴自己的能力,而是依賴外在于它們的原因那些與一種必然的、理性的方式相聯的原因相同,就人類活動的合理性基于自然的合理性而言,它也具有一種倫理學的目的性。

從物理學觀點看,作為斯多葛派的選擇基礎的追求自身一致的意志,表現為物理世界中的一條根本法則,內在于每個存在者和存在者的總體性之中。從它們生存的最先時刻來看,生命存在者本能地與它們自己相協調;它們努力保存自己,熱愛自己的生存,熱愛能夠保存生存的所有事物。然而,世界本身也是一個單一的生命存在,同樣與自己相協調,并且同樣是自己一致的。正如在一個系統的、有機的統一中那樣,所有在世界中的事物都與別的一切事物相聯,所有在所有之中,一切事物都需要別的一切事物。

斯多葛派的生活選擇,既以宇宙是理性的作為前提,同時也要求如此行事。“在我們之中應有秩序,但是,混亂也許支配大全,這是可能的嗎?”尋求它自身具有邏輯的、辯證的、一致并提出道德問題的人類理性,必定基于一種由大全所擁有的理性(Raison du Tout),它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因此,與理性相一致的生活,就意味著是與自然或者宇宙法則相一致的生活,它導致世界從內部的進化。它是一個理性的宇宙,但同時也在總體上是物質的;斯多葛派的理性等同于赫拉克利特的火。在羅迪埃和戈德施米德看來,它是物質的,因為斯多葛派的生活選擇斯多葛派的唯物主義由使眾人在這個世界中感到幸福的欲求得以解釋,它并不是與任何更高世界相對立的。

正如斯多葛派和伊壁鳩魯派在理性上證明自己徹底不同的觀點是正確的那樣,它們也徹底地提出相反的物理學。對于伊壁鳩魯派而言,雖然物體由原子的聚集所構成,但是它們并不形成一種真正的統一。而且,宇宙也不過是那些并不相互混合的元素的組合。每一個存在都是一個個體性被原子化的,可以說,與其他存在相分離的。一切事物都外在于所有別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偶然地發生:在無限虛空中,諸世界的無限性形成了。

相反,對于斯多葛派而言,一切事物都在別的一切事物之中。物體是有機的整體,而且,一切事物都根據理性的必然性而發生。在無限時間之中,只存在唯一一個宇宙,它無限地重復自己。這兩個物理學圖式相互矛盾卻類似,因為兩個學派都尋求為他們對自然本身的生存選擇的可能性奠基。伊壁鳩魯派相信,原子粒的自發性偏離自己的軌道,使人類自由得以成為可能,還有欲求的苦修;而斯多葛派則把人類理性基于想象為宇宙理性的自然之中。然而,他們關于人類自由的解釋更為復雜。確實,為了解釋自由的可能性,簡單地把人類理性基于宇宙理性是不夠的;因為,宇宙理性與嚴格的必然性相符這尤其因為,斯多葛派根據赫拉克利特的力量模式為火來想象宇宙理性火是一種完全與物質混合在一起的、造成所有存在者的那種呼吸和所必需的熱。它像一個種子,所有種子都包含在內,并由此成長。宇宙與自己相協調、相一致;作為理性,它必然要求自己是它所是的那樣——如此以使它在一個永恒同一的圓圈中重復自己由此,火——正如它把自己改變為其他元素那樣最終回歸到它自身,宇宙重復自身的理性。永恒地同一地在于它是理性的,就是說“邏輯的”。理性能夠產生的——既是可能亦是必然正是那個唯一的宇宙,它不能產生或者更好或者更差的那個宇宙。在這樣一個宇宙中,所有事物必然相互聯系,與因果性原則相符:“沒有無原因的運動:如果是這樣,所有事物的出現都是由于推動它的原因;如果是這樣,所有事物的出現都是由于命運。”

最微小的事件隱含整個因果系列,即所有先前事件的聯結,最后是整個宇宙。因此,不管人們是否喜歡它,事物都必然以它們出現的方式出現。宇宙理性不可能別樣地活動,恰好因為它完全是理性的,那么,道德選擇如何可能?必須付出的代價是人的選擇自由,使道德行為成為可能。人類通過拒絕接受命運,能夠違抗宇宙秩序,能夠不依宇宙理性或自然而行動或思考,換言之,把他們自己與宇宙分開,成為陌生者,并且被逐出世界這個大城邦如此一種拒絕,并不會對世界秩序有任何改變。根據為塞內加所接受的斯多葛派的一個說法,就是:命運引導接受它們的人,阻止抵抗它們的人。理性把所有的抵抗、反對和阻礙都納入自己對世界的計劃之中,使它們有助于自己的成功。然而,我們將再次詢問這樣的選擇自由如何得以成為可能。答案是:人類固有的理性形式并非宇宙理性——那種直接內在于事物之中的實質的、構成的理性;相反,它是一種論辯的理性,具有判斷和論辯的力量,闡明實在性,使命運強加給理性的事件和理性產生的行動具有意義。人的情感道德行為也一樣被安放到這種普遍的意義之中。正如愛比克泰德所說:使我們煩憂的并非(在其物質性中)事物而是我們施加到事物上的判斷(我們賦予它們以意義)。

3)知識論斯多葛派的知識論有兩方面。一方面,它肯定可感知對象使感覺官能留下它們的痕跡;而且,我們決不能懷疑那些帶有這種無可爭議的標志的確定表現。這些就是所謂“全面的”或“客觀的”表現,它們并不取決于我們的意志;毋寧說,我們的內心論辯闡明并描述它們的內容,我們或給出或拒絕這種闡明。犯錯——因此是自由——的可能性正在于此。為了幫助我們理解這種表現的主觀的、自發的方面,克里西波斯用圓柱體進行比較。原因和事件的連接網——換言之,命運可以使圓柱體旋轉起來,但是,圓柱體依舊以自己獨特的圓柱形狀旋轉。同樣地,把原因聯結起來的網能夠在我們內心產生一種特別的感覺,由此使我們有機會對這種感覺作出判斷,給予或者否定我們對這種判斷的贊同。然而,這樣的贊同即使它由命運所促成,仍舊具有自己固有的形式,而且是自由的和獨立的。為了更好地理解斯多葛派要表達的意思,我們也許應該談談愛比克泰德所提到的一個例子。假如我在洶涌澎湃的海上,聽到打雷的轟隆聲,還有暴風雨的呼嘯聲,我不可否認自己聽到這些可怖的聲音,因為那是一種全面的、客觀的表現。我的感知是整個聯結起來的原因網的結果,因此是命運的結果。假如我只是在自己內心注意到,命運已經使我面對一場暴風雨,那么我的內心論辯恰好符合那種客觀的表現,我有了真理。不過,我對這些聲音的感知,無疑事實上在我內心造成一種恐懼狀態,這就是一種強烈的感情。在情緒影響下,我將對自己說:“我現在處于一種不幸之中,我會死,死亡是一件惡事。”如果我使自己贊同這樣一種由于恐懼而引起的內心論辯,那么我將錯誤地理解斯多葛派,因為我根本的生存擇恰好在于,沒有不同于道德惡的其他惡。一般而言,錯誤——同時也是自由——似乎存在于我們給事件的那些價值判斷中,正確的道德態度在于承認,善只是道德上的善惡;在于考慮作為既不善亦不惡,因此是無所謂的,在道德上既不是善亦非惡。

4)道德論在“道德的”范圍和“無所謂的”范圍之間的對立,可用別的方式加以規定:那種是道德(換言之,善或惡)的東西取決于我們而那種不取決于我們的東西是無所謂的。唯一取決于我們的事物,是我們的道德意圖,或者我們賦予事件的意義。不取決于我們的東西相當于原因和結果的必然連結。換言之,相當于命運、自然的過程,或者其他人的活動。因此生與死、健康與疾病、快樂與痛苦、美與丑、強與弱、富有與貧窮、高貴與卑鄙、政治事業所有這些都是無所謂的,因為它們并不取決于我們。大體上說,所有這一切對我們都是無所謂的。換言之,我們不應在它們中間有所計較,而是把發生的看成是命運的意志:不要試圖讓事物以你所需要的方式發生,而是要讓所發生的事物以它發生的方式發生,這樣你將是幸福的。這是對通常看事物方式的一種徹底顛覆我們從一種“人”的實在觀——其中我們的價值判斷取決于社會風俗或我們的情感,轉到一種“自然的”或“物理的”事物觀——把一個事件重新置于自然的視野和宇宙理性之中.斯多葛派的無所謂根本上有別于懷疑學派的無所謂。對于皮浪主義而言,一切都無所謂,因為我們不知道就某一具體事物來說,它是善還是惡的。只有一件事不是無所謂的,那就是無所謂本身。對于斯多葛派而言,也只有一件事不是無所謂的,但這是道德意圖,本身是善的,使人修正自己和自己對待世界的態度。無所謂在于不去計較,不過,在同樣的希望—甚至在同樣的愛——中,一切都是由命運所決定的。但是,我們很可能會問,斯多葛派如何能夠使自己適應生活,如果一切在道德意圖之外的東西都是無所謂的話。他要結婚、參與政治、從事買賣、服務國家嗎?這正是斯多葛派道德學說涉及的問題:“責任”(與一般說的責任相對)的理論或者“恰當的活動(actionappropriate)的理論。這種理論允許受實踐行為編碼的指導,用仁慈意愿找到自己能夠利用的物質;把相對的價值歸結為無所謂的事物那些大體上無價值的事物。為了找到這種“責任”理論的基礎,斯多葛派轉回到他們的根本直觀——那種有生命存在本能的、與它自己本來的協調一致的直觀,它表達最深的自然意志。生命存在具有保存自己、抵制威脅它們完整性的天生傾向。當人的理性出現時,自然本能變成反省的、推理的選擇:選擇某種東西,因為它回應自然傾向,諸如熱愛生命、熱愛兒童,或者熱愛某人的同胞,這是基于社會性的本能。結婚、從事政治活動、服務某個人的國家——所有這些活動都恰如人類本性,因此具有價值。刻畫恰當活動的標志在于這樣的事實,它們部分地取決于我們,因為它們是以道德意圖為前提的活動;部分不取決于我們,因為它們的成功并不只是出于我們的意志,也出于他人的意志,或者出于環境、外在的事件和最終的命運。這種有關責任或者恰當活動的理論,允許哲學家通過作出可能的選擇——我們的理性能夠贊同的選擇,雖然它從未絕對確定——使自己應對日常生活的不確定性。重要的東西比較不是我們活動的后果,因為這總是不確定的;它也不總是有效的。相反,它是行善的意圖,斯多葛派總是“有保留地(sous reserve)”活動:告訴自己說,“假如命運允許的話,我就做某件事。”如果命運不允許做,他將嘗試用別的某種方式去做,要不就通過“希望它會發生(voulantce qui arrive)”來接受命運。斯多葛派總是“有保留地”活動,但是,它的確是活動,參與社會的和政治的生活。這是把它與伊壁鳩魯派分開的另一要點,后者大體上避開所有會導致煩惱的事物。斯多葛派并不根據他自己物質的,甚至精神的興趣來活動,而是以無所謂的方式活動,并且服務于人類共同體:沒有一個學派有更多的善和親切;沒有一個學派對人類有更多的愛,或者更多地奉獻給共同善。它對于我們的目的是有用,是幫助他人,是不僅關心我們自己,而且關心所有人,并且特別地關心每一個人。

5)修煉因為我們已經失去芝諾和克里西波斯——這個派別的創始人——的大部分著作,關于斯多葛派所進行練習的證據,要比關于伊壁鳩魯派的證據少得多。最令人感興趣的是關于西塞羅、亞歷山大的斐洛、塞內加、愛比克泰德和馬可·奧勒留的那些證據;它們相對較晚,卻很可能吸收了先前的傳統——我們可以在一些克里西波斯甚至芝諾的殘篇中看到蛛絲馬跡。因此看來,在斯多葛主義中,哲學的部分并不僅是抽象理論的論辯,還有修行的主題——如果一個人想要像哲人那樣生活的話,就必須正確地進行練習例如,邏輯并不限于一種推理的抽象理論,甚至也不限于學派在三段論方向的練習;毋寧說,有一種用于日常生活問題的邏輯訓練。因此,邏輯是內心論辯的把握。它是更加必然的,因為與蘇格拉底的理智主義相一致,斯多葛派相信,人的激情與人的論辯的誤用是一致的。換言之,激情是錯誤判斷和推理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監督自己的內心論辯,看看錯誤的價值判斷是否已經潛入其中。因為這會把某種外來的東西加入內涵的呈現中。馬可·奧勒留建議我們構建一個關于表現它們自己的對象——換言之,引起我們激情的事物或事件的定義,它可以說是“物理的”:“觀看這個對象本身,如同它在自己本質、自己的無蔽狀態中那樣;告訴你自己它固有的名字。”事實上,這種練習在于聚焦在如同它自己那樣的實在性上,不把受習俗、偏見或激情所引起的價值判斷加上去:這件[君王的]紫袍是浸滿貝類鮮血的羊皮。性交是腹貼腹的摩擦,伴隨一股黏液的間歇性噴射。

這里,邏輯練習與物理領域結合起來,因為,諸如此類的定義是從自然的觀點來加以表述的,沒有任何主觀的或擬人的考慮。基于這個理由,像斯多葛派的邏輯學一樣,斯多葛派的物理學不僅是抽象的理論,還是靈修的一個主題。把物理學用于實踐開始于這樣一種練習即承認一個人自己是大全的一部分,把一個人自己提升到宇宙意識,或者使一個人自己沉浸在宇宙整體中。當沉思斯多葛派的物理學時,我們將嘗試用那種普遍理性的角度來看一切。為此,我們必須進行想象的練習,即從超越的角度來看所有的人間事物,從同樣的視角出發,我們將練習把事物看成在一個不斷的形變狀態中的存在者:

“用一種方法去靜觀所有事物如何相互改變它們自己:不停地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這點上,在這點上練習你自己。“觀察一切對象,想象它正在分解并完全變形;它正在腐爛并毀滅。“

這種普遍的變形觀引導人沉思死亡,它總是在逼近我們,但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普遍秩序的根本法則。歸根結底,作為靈修的物理學,把哲人引向喜歡贊同被那種內在于宇宙的理性所決定的事件。此外,一旦這些事件已經發生,就不單純是一個贊同它們的問題了,我們自己也必須為它們作好準備。最為人所知的斯多葛派靈修活動之一,在于“惡”的“預先練習”或“預先沉思”——我們也可以說是一種準備應對考驗的練習。我們在這里預先想象各種不同的困難、倒霉、痛苦和死亡。

亞歷山大的斐洛就此說:他們并不畏懼命運的打擊,因為他們預先已經考慮過命運的各種打擊;因為,當我們的思想不再遇到任何在事件中不可預期的、卻減弱我們對事件感知的事物——仿佛它們是久遠的、已淡忘的事物時,那些違背我們意志而出現的、最痛苦的事物,都因被預先考慮過而減輕。

事實上,練習沉思比這種也許引導我們去思考的描述更為復雜。當練習沉思時,哲人不僅希望減輕實在性的沖擊,而且他們也要使自己吃透斯多葛主義的根本原則,恢復自己的內心平靜和靈魂安寧。我們不必害怕預先思考其他人認為不幸的事件。相反,我們常常思考它們,尤其為了告訴自己,將來的惡并非惡,因為它們并非當下的。尤其是,像疾病、貧窮和死亡這樣的事件,別人把它們看作不幸——并非是不幸,因為并不取決于我們,并不是道德行為的秩序。就是說,對逼近而來的死亡的思考,以一種徹底的方式,通過迫使我們懂得每個事例的無限價值,改變我們的行動方式:“我們必須完成每一個生命活動,仿佛它是最后的活動。”

根據預見惡和死亡的練習,我們幾乎不引人注意地從實踐的物理學,轉到實踐的倫理學。實際上,這種預見與斯多葛派哲人所實踐的活動密切聯系。當他們行動時,他們預見到所有不利因素,于是就沒有什么發生的事情不是與他們的預期相一致的。他們的道德意圖依舊是完整的,即使有不利因素出現。我們已經看到,在一種被實踐的哲學中,哲學各部分之間的界限如何變得模糊不清。定義的練習既是邏輯的,也是物理學的;對死亡的思考,或者預見困難的練習,既是物理學的,也是倫理學的。通過用這種方式糅合哲學的各部分,斯多葛派哲人可能要回應希俄斯的阿里斯頓——一個努力消除哲學中物理學和邏輯學的部分,只允許保留倫理學的第一代斯多葛派哲人。根據這些斯多葛派哲人,阿里斯頓正確地把哲學視為一種實踐,而哲學的邏輯學和物理學的部分不純粹是理論的。毋寧說,它們也符合一種生活的哲學。對于他們而言,哲學是獨一無二的活動,在每個情況下都是實踐的,對一個人自己不斷的重新關注,對當下時刻的不斷重新關注。斯多葛派的根本態度,就是這種不斷的關注。它意味著持久的緊張和意識,還有時時刻刻加以練習的警醒。由于這種關注,哲人總是不僅意識到他正在做的事情,而且也意識到他正在思考的東西,這是邏輯學的任務,意識到他在宇宙中的位置——這是生活的物理學。這樣的自身意識(conscience de soi)首先是道德的意識,它時刻尋求凈化和端正我們的意圖。總之,它小心地只允許像行善的意愿那樣的活動動機。不過,這樣的自身意識并不僅是道德的;它也是宇宙的和理性的意識;關注的人活在內在于宇宙的普遍理性的持久表現中。他們從這種理性角度看一切,喜悅地滿足于它的意志。比之這種實踐的哲學——同時是獨一無二的和復雜的智慧練習,斯多葛派反對抽象理論的哲學論辯。這種論辯包含邏輯學、物理學和倫理學這樣截然不同的部分,全部由命題陳述所組成。他們由此要說的是,當我們希望教授哲學,邀請人實踐它時,我們不得不使用論辯——就是說,我們必須用一系列的命題陳述來提出物理學理論、邏輯學理論和倫理學理論。當我們努力訓練自己獲得智慧,就是說哲學地活著時,一切在教學中分開地加以闡明的東西,現在必須被不可分離地經歷和踐行。對于斯多葛派來說,同樣的理性在自然(和物理學)、在人類共同體(和倫理學)、在個人的思想(和邏輯學)方面起作用。因此,哲人在訓練智慧中的單一活動,最后符合普遍理性,因為它表現在所有事物中,并且與它自己協調一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世界哲學源流史》古希臘古典時期哲學之五:亞里士多德2
漲姿勢:48張圖了解48種主義(下)
經濟學有一只看不見的手,而康德哲學也有一只,且被太多人忽視!
時代顛覆傳統思維-眼界,決定世界
哲學的終極解釋 ---——48張圖讓你秒懂幾乎所有的“XX主義”
斯多葛學派的與眾不同之處是什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田县| 新乡县| 资源县| 奇台县| 宜昌市| 泸定县| 沧州市| 霍山县| 鄂托克前旗| 子长县| 五寨县| 杨浦区| 罗源县| 伽师县| 桐庐县| 潜山县| 大连市| 北安市| 武强县| 宕昌县| 毕节市| 灵宝市| 闵行区| 保山市| 潜江市| 启东市| 正定县| 盐源县| 垦利县| 神池县| 衡南县| 陈巴尔虎旗| 民乐县| 炎陵县| 大石桥市| 龙岩市| 托克托县| 类乌齐县| 淮阳县| 手游|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