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此時的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jiān)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開始,愛妻卻駕鶴西去,詩人無比悲痛。
悲痛歸悲痛,仕途不能忘,還是工作為重。他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在蜀中見到久聞芳名的女詩人薛濤(元稹到蜀地后,特地約她在梓州相見)。41歲的女詩人薛濤與元稹一見面,就被這位年僅三十一歲的年輕詩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
薛濤是長安人,幼年隨父薛鄖(仕宦入蜀)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后父死家貧,十六歲遂墮入樂籍,當了歌伎。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能詩文,通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但淪落風(fēng)塵自然也受了許多委屈,不過這樣一來,也使她接觸到許多大唐才子,與當時著名詩人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武元衡等人都有唱酬交往。而這次她遇到了元稹,更是讓她深陷愛河不能自拔。
兩人議詩論政,情誼漸深。在薛濤的支持下,元稹參劾為富不仁的東川節(jié)度使嚴礪,由此得罪權(quán)貴,調(diào)離四川任職洛陽。從此兩人勞燕分飛,關(guān)山永隔。
分別已不可避免,薛濤十分無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來的書信,同樣寄托著一份深情。勞燕分飛,兩情遠隔,此時能夠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詩了。薛濤迷上了寫詩的信箋。她喜歡寫四言絕句,律詩也只有八句,因此經(jīng)常嫌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于是她對當?shù)卦旒埖墓に嚰右愿脑欤瑢⒓埲境商壹t色,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書,人稱薛濤箋。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濤對他的思念還是刻骨銘心。她朝思暮想,滿懷的幽怨與渴盼,匯聚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春望詞》。
由于兩人年齡懸殊過大,三十一歲的元稹正是男人的風(fēng)華歲月,而薛濤即便風(fēng)韻綽約,畢竟大了十一歲。另外更重要的是,薛濤樂籍出身,相當于一個風(fēng)塵女子,對元稹的仕途也會是負能量。對于這些,薛濤也能想明白,并不后悔,很坦然,沒有一般小女子那種一失戀便尋死覓活的做派。于是薛濤從此她脫下了極為喜愛的紅裙,換上了一襲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從熾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車馬喧囂,人來人往,但她的內(nèi)心卻堅守著一方凈地。
元稹和唐代才女薛濤的愛情故事是中唐文藝界最出名的愛情故事之一,雖然這場愛情是無疾而終,但正因為沒有結(jié)果,反而更有“余味”。她才貌過人,不但聰慧工詩,而且還有一套清明的政治理念。雖然身為樂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視那些貪官污吏,達官貴人,她的美麗、高傲、脫俗一直令后世文人才子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