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增加:因抑郁藥不同而異 |
以往很多研究報告曾提示服用抗抑郁藥會使體重增加,而肥胖與心血管病、II型糖尿病、高血壓、卒中、血脂異常、骨關節炎以及某些癌癥發生率較高有關,會顯著減少患者的預期壽命,增加死亡率。據介紹,有超過10%的美國人被開出抗抑郁藥的處方,對健康的潛在影響巨大。
短期研究提示,抗抑郁藥的使用與患者體重輕度增加有關,但在臨床的一般人群,各個種類的抗抑郁藥對患者體重的長期影響和個體差異卻不甚了解。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精神科RoyH Perli博士等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評估在大規模不同臨床患者中,使用初始的抗抑郁藥物超過12個月對患者體重的影響。研究結果發表于近期的《美國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雜志上。
研究從新英格蘭醫療保健系統中篩選出22610名成人患者,獲悉他們的藥物治療信息,包括體重數據。這些患者來源于兩個學術醫療中心、初級附屬門診以及專業保健診所。研究者使用電子健康檔案提取患者的處方數據和體重信息。并且,在12個月中,每3個月記錄患者的體重,直到研究結束。
研究納入的抗抑郁藥物包括鹽酸阿米替林、鹽酸安非他酮、氫溴酸西酞普蘭、鹽酸度洛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米氮平、鹽酸去甲阿米替林、鹽酸帕羅西汀、鹽酸文拉法辛和鹽酸舍曲林。
此外,為了提高研究方法的靈敏度,還納入了其他處方藥,包括平喘藥硫酸沙丁胺醇、抗肥胖藥物奧利司他、鹽酸苯丁胺、鹽酸西布曲明。與基準抗抑郁藥西酞普蘭相比,使用混合效應模型來評估這些藥物的體重改變率。
西酞普蘭是一種新型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常用于抑郁癥的治療,特別適用于長期治療。SSRIs通過阻斷五羥色胺(5-HT)再攝取,從而增加突觸間隙5-HT濃度,激動5-HT2C受體,引起飽脹感和厭食,減輕體重(服藥前半年較為明顯),當長期服用SSRIs時,厭食效應耐受,體重開始回升。實際上,西酞普蘭在急性治療期,有可忽略的小量的體重減輕效應,但在維持治療期卻沒有明顯體重增加效應。
研究結果顯示,與西酞普蘭相比(研究模型校正了社會人口和臨床的變量),使用安非他酮、阿米替林、去甲阿米替林治療的患者,體重增加顯著低于西酞普蘭。此外,如同預期結果,對于服藥不超過12個月的患者,各藥物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
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抗抑郁藥對患者體重增加的效應各不相同,短期研究也許對這種風險的描述和區分不足。臨床醫生在治療患者癥狀的同時,應該針對患者治療的不同需求,綜合抗抑郁藥對患者個體的療效,評估可能存在的體重增加的個體反應,從而為患者選取最佳的抗抑郁藥。(來源:中國科學報 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