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這東西,幾乎人人都愛喝,而且有不少的人都愿意相信,喝了它有助于消化和排便。一傳十十傳百,于是乎,越來越多的人都會在飯后喝一杯酸奶,并且相信喝完以后,第二天腸胃就會變得順暢和爽快。
酸奶真的能夠調節腸胃,有助于消化嗎?人們對于酸奶的這種固有印象,是經過了權威部門的研究,還是單純地屬于商家的宣傳造勢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有必要了解這種觀念的來源。
為何大家都以為,酸奶有助于消化?
追溯到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這個時候,科學家們才開始注意研究腸道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而對于益生菌的研究,也僅僅處于初期階段。
直到21世紀初,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才初步明確了益生菌的概念和功能,表示攝取一定數量的益生菌,可對宿主健康發揮作用。
隨后的十年間,世界胃腸病學組織也指出,在緩解便秘和腹瀉等方面,益生菌都發揮著中藥的作用和功效。后來,該組織還進一步強調了益生菌在消化道疾病防治方面也頗有效果。正是基于上面提到的這些原因,就有不少的學者和專家展開了一系列的學術研究,目的就是證實酸奶對腸道健康的益處。
在國內,很多家電視、網絡和報刊等,也開始對益生菌的功效進行宣傳造勢。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廣告代言人手里拿著酸奶,摸摸腹部,這樣的“擦邊球”任誰看了,都會覺得喝了酸奶就會讓腸胃更爽快。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敢言之鑿鑿地宣傳“酸奶有助于消化”的,卻寥寥無幾。因為,這種行為其實是違法的。
我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就已明確:“食品類產品不應標注或者暗示具有預防、治療疾病作用的內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那么,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相信酸奶有助于消化呢?
究其原因,先是學術界挖了一個“坑”,為商業利益的發展埋下了“種子”,然后消費者,特別是針對于有便秘和腹脹等胃腸道問題的人,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便給這顆“種子”提供了所需的“陽光”和養料。
酸奶在腸道中,其實很難“安家”
眾所周知,目前有很多的酸奶產品在發酵時,都會借助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的相互作用,隨后添加牛奶和白砂糖等制成我們所需的酸奶。
從作用原理來看,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雖然能夠產生胞外多糖,能夠讓酸奶喝上去更加粘稠,而且乳酸菌也會產生有機酸,讓酸奶的口感變得更加濃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保加利亞乳桿菌,還是嗜熱鏈球菌,它們均不耐酸。通常酸奶的pH值在5左右,而它們通過pH僅為2左右的胃酸后,是無法“活著”在腸道內“安家”和“繁衍子孫”的。
所以,從這一層面來看,酸奶中的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不具備健康功效的。
人們所認為的“酸奶有助于消化”,科學來講,其實是酸奶作為一種食品而言,的確是很容易消化的。這是因為乳酸菌在轉化的過程中,能夠讓牛奶中部分乳糖轉化為乳酸,而轉化成的乳酸可以和鈣結合形成人體更易吸收的乳酸鈣。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講,酸奶也是“有助于消化”的。
能夠調節腸胃的,另有一物
對于那些患有胃病,以及出現胃腸道問題的人來說,喝酸奶并不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想要調節腸胃,緩解便秘、胃痛和腹脹等問題,則可以利用益生菌的作用原理,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其他有益菌群,這樣益生菌在轉化的過程中,通過胃酸存活的幾率也會變大。
想要在胃腸道內“安家”和“繁衍”,也沒有太多的阻礙。對此,我們可以通過補充六桿酸菇菌來實現。
六桿酸菇菌中含有6種益生菌群,其中就包括酸奶中所含的嗜熱鏈球菌,此外還含有鼠李糖乳桿菌、副干酪乳桿菌、嗜酸乳桿菌、植物乳桿菌、乳雙歧桿菌。
每一種菌群都具有獨特效用,共同競爭吸附在胃部細胞上,作用產生抗菌物質抑制幽門有害菌,通過恢復正常胃PH值,讓幽門菌無法在內部扎根。與此同時,其還能夠強化粘膜屏障,增強免疫,預防其他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其還含有兩種天然植物猴頭菇和薏苡仁,這些都是健脾健胃的“好幫手”。有它們的存在,也能夠給胃腸道內部生態健康提供天然的保護屏障。
當然了,我們的腸胃健康離不開每日的悉心照料。除了可以補充益生菌以外,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飲食、調節心情、運動等方式,為腸胃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