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手好字,此人大抵有點雅趣,做人也不會太俗。這是來自民間的說法。
而一筆一劃蘊含萬千氣象,勾起了辦學者對文化傳統的承繼之念,氣勢磅礴或清秀飄逸的漢字,撩起了園丁對書法育人的浮想聯翩。這是出自教育人的初衷。
書法,緣何在上海市莘城學校能夠成為“學筆”、“校書”?也許基于兩大原因,一是學生的現實基礎,學校曾作過的一項調查顯示:91%的學生想把字寫好,其中30%的學生認為寫好字能提高自身的能力。但另一方面,42%的學生自認為練書法常常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58%的學生則認為練不好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練字。學生深受字寫不好的“通病”的困擾。二是學校的辦學特色定位在人格塑造與智能培養的和諧統一。它的具體抓手是什么呢?“當時我們考慮了很多,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把書法作為學校的特色項目來抓”,祁建敏校長說,“這是因為書法藝術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象征,薈萃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
學生現實的一“點”和傳承文化的一“線”,于是,書法走進校園的“面”。
學校于2005年申報“上海市書法教育實驗學校”,兩年以后正式成為實驗學校,2012年,被教育部語用司命名為“國家級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十年堅守,書法教育在莘城學校逐漸成繼承和發揚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養人文精神,提升文化內涵的獨特通道。書法教育陶冶了師生的情操,培育了師生的修養,促進的不僅僅是書法教育本身的提高,也促進了學校藝術教育水平的提高,學校管樂團、合唱團、舞蹈團、鼓號隊都先后在區級比賽中獲得一等獎,最終也促進了學校的辦學質量整體提高,2013、2014年,學校連續兩年獲得閔行區學校辦學績效評價優秀一等獎。
基于本體:尊重書法之規矩
在開展書法教育過程中,學校堅持原原本本學書法,首先引導學生規規矩矩寫好字。
開發系列的《書法》校本課程
學校開發了《書法》校本課程,目前已經完成了一至七年級的《書法》校本教材的編寫。校本教材的編制,符合低、中、高各年級學生特點的主題內容框架體系,從書法技巧、書法知識、實踐活動三個方面提出學段目標。在“書法小故事”中適當滲入教師示范和學生的練習,把抽象的書法練習和形象的故事融合在一起,調節學生的手指肌肉和大腦疲勞,提高練習效率;在“想一想、練一練”中插入了學習古今中外經典詩詞句的內容,通過對古詩的講評,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經驗,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學習拓展”中選入名家名帖的欣賞,讓學生體驗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
銜接語文教學的《寫字天天練》教材
有了《書法》校本課程以后,學校進一步把書法教育延伸到每一天的學習活動中,這就是午間15分鐘的“書法天天練”活動。通過每天中午的練習,鞏固學生在寫字課中的練習的內容。學生在進行寫字練習時,班主任或語文老師會指導檢查,學校領導或書法教師也會進行全校性的巡視。為提高寫字天天練的實效,學校專門編制了《寫字天天練》教材,書法教師和語文教師一起合作研磨,一方面尊重練字的基本規律,另一方面又結合語文教材字詞教學的要求,這樣既練字,又鞏固字詞的練習方式使得語文教學與書法教學自然融合,相得益彰。
實施激勵評價的《學生書法成長冊》
為加強教學評估,檢測書法教學成效,學校根據書法教育課程的目標要求建立了寫字教學的評價體系,評價的內容包括書法基本知識與技能、書法欣賞、書法常識、書法家故事和綜合實踐活動五個方面主題內容。評價中突出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參與熱情、書寫姿勢、現場書寫和完成作業的情況,不同內容的評價表述方法不一樣。一時不合格的學生讓其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后再次接受評定,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提高,使其合格。而這一切都包涵在一本《學生寫字成長手冊》里了。
重于輻射:激發書法之功能
育人功能,是書法教育的本質特征。
育德 書法課程構建的核心
學校提出,將育德融入在寫字中,低年級段不要過分提高寫字技能要求,而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逐漸滲透,從鋼筆到毛筆,從臨寫到創作。特別重視的是在書法教育中融合書法簡史、書法常識、書家故事、書法欣賞等傳統文化中育德的基礎內容,讓學生在“寫字”——“書法”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習得學習與做事的一種積極認真態度和負責精神,也讓學生充分感受其中蘊涵的豐富的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比如,從“宋四家”的故事中,學生領悟到一個好的書法家不僅字要寫得好,人品更加重要;從“米芾”的故事中,學生懂得了學習書法既要動手,又要動腦;從“退筆冢”的故事中,學生知道了“智永和尚”惜筆如友……
益智 書法育人滲透的基礎
書法訓練,是個觀察、記憶、模仿和再現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觀察、臨寫、記憶、思考的實際操作過程。有想象和創造的特點,大部分在進行形象思維,這樣就有利于開發人的右腦。比如三年級學生學習《甲骨文十二生肖》的過程中,以“成語作品”進行書法創作,將書法藝術與美學、文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回答這些成語的時候竟然出現了爭先恐后的情形,這小小的一個問題就能誘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最后作品也相對很出彩。久而久之,他們的思維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精心推敲的能力將會明顯勝人一籌。
崇美 書法育人品位的提升
書法教育屬美育范疇。它通過大量有意識的實踐,讓學生在藝術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獲得美的享受,同時將這種美的感受逐漸提升到美的臆想、美的創造的境界。學生在欣賞書法藝術美的同時,慢慢地也提高了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也不斷深化著對美的認識。比如,在學習漢字結構時,學生跳出了漢字結構本身的美,形象地把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比喻為同學之間的謙讓之美。藝術美與環境美、行為美的有機融合,讓書法教育的育人價值得到了新的拓展。
健體 書法育人修身的保障
書法教育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增進身體健康、娛樂身心的作用。書法是寓動于靜的運動,如太極、形意拳一樣,是剛柔相濟的“慢氣功”。練字時,人體的指、腕、肘、肩、臂等都隨著筆畫的書寫有節奏地運動,各種器官也得到了相應的鍛煉。《體育與健身》和《書法》教學的整合是學校體育教師的創造,他們在準備活動這一環節中自編了一套書法操,讓學生在活動身體各個環節的同時,充分領略了書法的精神,進一步了解書法的特點,在體育健身課上對書法的滲透,進行著潛移默化的練習。
長于文脈:發展校園文化
書法教育,對促進學校形成“文化生態鏈”起到了積極作用。
書法景觀——扮靚校園
走進莘城校園,更有一番情趣吸引你駐足停留。學校的場所設施在所有公立學校當中是名列前茅的,文化設施也是非常令人羨慕的。“曲水流觴”,帶您仿佛走進了意境悠遠的蘭亭,花園設計獨具匠心:寓“水”,曲水流觴;寓“永”,永字八法;寓“書”,書法藝術;四寓“樂”,樂在其中。鵝池內,幾只造型別致、栩栩如生的天鵝,為校園增添幾分韻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書法專用教室內,文房四寶匯聚一堂,寬敞明亮,古色古香。圍繞“和諧校園、墨香學校”的創建,學校的走廊上、櫥窗內,匯集了歷代書法名帖發展介紹,到處都展示著師生的書法作品。書法長廊,讓人好像融入了書法歷史的長卷。櫥窗中定期布置的書法活動宣傳版畫,充分體現出:校園處處是課堂,面面墻壁都育人。精心營造的校園文化景觀、“走廊文化”和“壁間信息”充分發揮了書法文化的積淀和輻射作用。
班級建設——張揚個性
學校在班級文化環境布置的過程中,突出“墨香”兩字,各班都以“溫馨教室”創建為抓手,開辟班級書法專欄,或展示個人作品,或介紹學書心得,或講書法家的故事,或糾錯撥正等等,顯示班級特色,顯現班級個性。此外,這里還有作為展示學生進步歷程和書法才能的“自留地”,讓學生自主開發,自主耕耘。在園地內,學生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書法作業或者書法作品,不會受到太多的條條框框的約束,只要學生自我感覺學有進步,有自我展示的需要的,就都可以上。
書法網站——拓寬空間
學校有一個專門的書法教學交流網站——“墨海無涯”。打開“墨海無涯”,書史會要、書院經緯、書道妙影、書苑雜談四大板塊呈現了一幅書法教育的美麗畫卷。書史會要里,為你推薦了各種各樣關于中國書法的辭書介紹。書院經緯里,為你介紹了學校的書法管理網絡、書法教研、書法課程等。書道妙影,反映學生書法練習活動、書法競賽活動、名家悟書道書等,還有名家名帖、書法專業知識的介紹。書苑雜談,則匯聚了書法藝術的各種綜合性知識。其他還有教師的教案、家長的教育心得、學生的作品、有關活動的圖片等,為學校書法教育搭設了良好的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畫面采擷 “天天練”與“速寫哥”
如果說,早操是學生的必做“功課”,那么,莘城學校午間的15分鐘“書法天天練”也是學生每天必做的“作業”。2007年至今,已成為莘城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午那一刻,校園特別寧靜,氛圍特別雅致,伴著悠揚的古箏樂聲,空氣中飄來一陣陣墨香,這就是15分鐘“書法天天練”的美好時光之美景、怡情。全體學生各執一筆,書寫心中的漢字。
與“天天練”相輝映的是“速寫哥”。中央電視臺一檔“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讓很多人就此知道了上海有一所學校,叫莘城學校。邢銘劼是學校五個參賽隊員之一,因為出手快而穩,他被眾人稱為“速寫哥”。當邢銘劼和另外兩名選手進入“三進二”決戰環節,從第四輪一直僵持到第十一輪時,連錢文忠教授也驚呼“這都什么孩子啊!這字也能寫出來,文曲星下凡啊!”
書法,在莘城走紅,有著“機制”的書寫。——課程:學校每周有一節書法拓展課,還有每天15分鐘的寫字天天練,保證了學生有時間練習寫字。校本教材《書法》、《寫字天天練》保證了學生有內容練習寫字。《寫字成長手冊》又保證了學生練習寫字的考核評價。
——教師:按要求寫一段鋼筆字是應聘莘城教師的必要條件。每周交一張硬筆字,兩周交一張軟筆字是莘城教師的“作業”。學校為教師習字備齊字帖,統一提供筆墨紙硯,還邀請校內外專家專門作指導,定期檢查教師練字的情況,定期舉行教師“三筆字”比賽,促進教師寫字水平的整體提高。
——學生:知道一段書法藝術的歷史,會講一個書法家的故事,總結一句書法實踐的名言。學會一種書體的書寫,參加一次書法比賽,制作一本寫字成長手冊。學校每年組織書法等級測評,成立“一支筆”書畫社,招收書法特長生。
——活動:一年一度的“書法節”是莘城學校的傳統特色,集中展示學校在開展書法特色教育系列文化方面的成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為了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學校每年都組織書法特長生下社區開展新春送春聯活動,社會實踐考察活動等。十年來,學校已經三次組織承辦閔行區“莘城杯”中小學生現場書法大賽,四次組織承辦全市性的書法(寫字)教學的現場研討活動,促進了校內外的有效互動,逐步形成了莘城書法特色的良好口碑。
顯然,紙透書法,書中有戲,法中有成啊。
感言 源于書法高于書法樂于書法
■祁建敏
書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極高的地位。我們把書法教育作為學校特色的創建項目,有著多方面的思考:首先,是希望有一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載體。書法無論從其作品的內容載體還是作品的形式載體,抑或完成書法作品的材質來看,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它薈萃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雋永的文化魅力。其次,是考慮到書法藝術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學習書法要從一筆一畫做起,有規有矩,起筆、行筆、收筆都十分講究。這就像做事一樣,起筆是做事的開端,行筆是做事的過程,收筆則是做事的結尾。通過練習書法,可以鍛煉一個人做事認真、沉穩、有始有終的品格。日復一日,學生的良好行為與學習習慣便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對一所普通學校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事實證明,把書法當成一種教育、一種文化、一種生命,那么經過積累是完全可以達到“書法立志,翰墨樹人”的目的的。
源于書法,讓我們學到文化;高于書法,讓我們擁有境界;樂于書法,讓我們享受幸福。
(作者為莘城學校校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