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風馬旗圖片)
1357年, 青海塔爾寺誕生了一個嬰兒,
其慧根具足,三歲時受活佛灌頂加持,七歲出家,十六歲去西藏求法。
吸取各家所長,創立了格魯派(黃教),
對于14世紀后的西藏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就是宗喀巴大師。
而宗喀巴大師的兩個弟子,
根敦朱巴和克珠杰·格勒巴桑,
就是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宗喀巴大師和弟子圖片)
或許有人會問:
布達拉宮里為什么只有五,六,七,八,九和十三世達賴的靈塔,
一二三四去哪了?
他們的靈塔在后藏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
當時一世達賴就是扎什倫布寺的主持,
其政教中心也是后來,才搬遷至拉薩。
(扎什倫布寺圖片)
但布達拉宮的靈塔中,也有一個例外,
那就是沒有六世達賴喇嘛,
來講講今天的主人公:
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圖片)
在佛教中有一個共知:僧人不近女色
但倉央嘉措屬于另類,
究其原因,應從第五世達賴喇說起。
五世達賴喇嘛當時權衡朝野,
為了鞏固其地位,死后秘不發喪(和始皇帝嬴政差不多)
不過這個做法比始皇帝高明得多,
他先安排自己的心腹在他死后第一時間去尋找轉世靈童,
結果,按照神召找到了山南農奴家的倉央嘉措。
不過,我們的情圣確實很委屈,雖然被找到,
但被認定為第六世達賴喇嘛已經是九年之后的事了,
那時候的倉央嘉措已經14歲了。
從山南一直護送到拉薩,
在布達拉宮坐床,成為雪域的王。
有些荒謬,也就成就了雪域的情郎。
按常理來講,
達賴喇嘛轉世一旦確定,其靈童就應該入住布達拉宮,
然后接手佛教儀軌法度的修煉,
當然,年紀越小越好。
而倉央嘉措是在14歲才坐床,住進布達拉宮,
情竇初開的年紀,有些東西已經成型,再開始接受相反的東西,
也就為后面的“叛逆”埋下了伏筆。
在之前的十四年里,
他一直在山南的那個農奴家庭里。
還有一點,其山南老家信奉的是紅教(寧瑪派),
卻中途改教,
這算是一場荒謬的轉折。
注定倉央嘉措,這一世的達賴喇嘛,
不能夠向往常的一樣,靜心在布達拉宮潛心修行。
倉央嘉措常常走出庭院散心,
就如詩里寫的那樣: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傳說,
倉央嘉措一到晚上就化名達桑旺波,
以貴族公子的身份,流連于拉薩街頭的酒家、民居,
再后來,竟“身穿綢緞便裝,手戴戒指,頭蓄長發,
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宮外女子之家。”
(拉薩街景圖)
也許傳說過于夸張,但是其經常“微服私訪”,走在拉薩街頭,倒是不爭的事實。
在那時候,有些離經叛道的行為,可是卻沒辦法怪他。
從政治的角度:
當時倉央嘉措雖貴為六世,也算是徒有其名的傀儡。
也因此無所事事,郁郁寡歡,才成就了現在雪域的情郎,
鑄成了一個“情詩王子”
筆者確實比較喜歡關于倉央嘉措的詩,例如:《那一世》、《問佛》,
以至于在前兩章都用其作為起始。
每首詩歌后面都有一個略顯悲涼的故事,
譬如:
在那東山之上,升起白白的月亮,
瑪吉阿米的臉龐,浮現在我心上
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前,
在家鄉有一位美貌的意中人,
他們終日相伴,青梅竹馬,
后因其入住布達拉宮,
相傳為了不讓其分心,
悄然遠嫁。
倉央嘉措入住布達拉宮后,
經常微服夜出,遇見了美麗的瑪吉阿米。
時常出去約會。
現在的瑪吉阿米,傳說就是當時的酒館,
而瑪吉阿米就在那里工作。
后被發現,在下雪天,循著足跡,秘密處理了瑪吉阿米。
一傳是:處死,一傳是:遠走。
據說,還有一次短暫的情緣,
在布達拉宮后花園,
只是還沒來得及開始,就被發現,也就不及而終。
(不負如來不負卿)
其實倉央嘉措內心是比較矛盾的,
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當然,
他這種放蕩不羈的的做法自然不會被教派內部所承認,
不過倉央嘉措的一生確實是一個悲劇,
一是源于政治,二是時局和個人行為。
關于倉央嘉措的死自然來源于政治偏多,
不過有幾個說法,
有的說在押解進京途中,病逝青海湖(也有說投湖自殺)。
有的說在路上被政敵拉藏汗秘密殺害
有的說,好心的解差將其私自放走,
后成為青海湖邊的一個普通牧人,詩酒風流過完余生。
當然,不管什么情況,我期待的是最后一種說法,
一場被迫的人生,
在后面能夠自由自在,
是再好不過的了。
這個最美的情郎啊,
讓后來多少癡男怨女,
前赴后繼,奔赴西藏。
藏地的神秘,
也是一本越看越難忘的書。
待續......
end
nice to meet you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