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 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說。
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日,陸續有老師咨詢最新版部編資源
也有老師表示部編版教材同以往不同,壓力大。
由此可見,部編版更是對老師“改變”!
1
01
語文課本大變天
1
古詩文比重大幅度提升,體裁多樣
部編版教材中,小學1~6年級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來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同樣是124篇,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除篇幅增加,古詩文的出處和體裁也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百家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一年級下冊日積月累中收錄了《論語》選段“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了!
2
刪除部分假大空文章更貼近學生生活
部編版語文教材將“文學性”與“工具性”相統一。在現代文課文的選擇上,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比如“慈母情深”、“父愛之舟”,讓給學生更好的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
3
重視課外閱讀和語文素養
部編版教材在編寫時更為重視課外閱讀以及語文素養的培養。
1~6年級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課外閱讀要求。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的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孩子每天必須閱讀30分鐘以上。
另一方面,語文不像數學,多刷幾道題就可以得以提高。有可能刷了好多題,但仍然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成績沒有明顯的進步。
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意識到:語文,是最難學好的一個科目,也是見效最慢的一個學科,更是對老師功底要求最高的一個學科!從小培養語文素養勢在必行。
4
一年級習字難度增大
一年級部編版教材早已開始使用,可以看出,現在一年級是先學識字再學習拼音,讓學生能盡快適應小學生活。
在識字單元中,并不是一開始就要求寫字,而是從第二課開始才要求學生寫單個漢字。但這也增加了教學難度,新教材直對于“零基礎”的孩子來講比較難。對于老師來講也一樣,有的老師會選擇在識字過程中補充筆畫內容,而有的老師則會省掉這一過程。
由此可見,識字已不是在學校學習就可以完全掌握的內容了,校外學習同樣重要!
1
02
語文:新的拉分王
以往,都說理科比較容易拉開分數,但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家長開始發現,語文逐漸成為拉分最為厲害的學科!
中高考也再次證明:語文才是拉分王,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更是學霸之間拉分的利器!
2019年高考語文題目剛公開的時候,考生和網友就炸了鍋,所有人都喊難。網友們紛紛感慨,“幸虧畢業得早!”
往遠了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
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
數學在今后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理科的拉分空間變小;
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語文,拉分容易提分難!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未來語文的地位急劇上升。
從一方面講,語文素養需要長期積累,想要短時間的提升是很難的。小學不抓緊,等到中高考時,想短時間內提升是來不及得。
1
03
別打無準備的仗!
其實,對于很多一直關注中高考動向的教育者來說,這種“難”考生們早該想到!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時,高考“語文難”就已經是定勢,可惜還是沒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視。
對于中國基礎教育、“新高考”,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表示:
語文又是基礎中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一共上課9522節課,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畢業一共上課13000節課,語文是第一大科,占總課時的21%以上。
那么,2019語文高考已經難出了新高度,今后語文究竟會有多難?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驚呆了眾人:“語文高考最后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接下來語文到底怎么學?怎么考?溫儒敏透露:“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
2.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溫儒敏繼續透露:
“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么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01
考卷文字的增加
以前卷面成績大概是7000字,現在是9000左右,以后可能會增加到1萬字。現在許多成年人經常會提筆忘字,而在考試中是考生是否也會提筆忘字呢?
以高考為例,“全國卷Ⅱ”的語文考卷,現代文言文篇幅極多,題目或許不多,但是閱讀起來很費時間。未來語文將成為中高考的殺器,高考要實現15%考生做不完卷子。
02
范圍變得更廣,不再局限于課本
以往,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題多會與課文內容相關。而在未來,名著閱讀的試題會考到更多原著細節,避免學生僅僅是得過且過的背誦。
更多地是題型的改變:
或是對比分析人物,讓孩子談談對主人翁的個性化感悟;
或結合給出的具體片段內容,鑒賞評價人物或者作品語言特色;
或是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種寫作風格等等。
從最開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現在的閱讀理解,無一不在提示家長和老師,語文素養的提升迫在眉睫!
03
不積累古詩文文言文,吃大虧
前面提到文言文在中小學學習中比重大幅度增加。可見,古詩文閱讀更是需要從小培養的能力。
古詩文在語文試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閱讀的分數,可以說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語文分數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視古詩會失掉許多分數,而這些并不是靠臨陣磨槍就能做到的,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夠不斷積累。
1
04
“大語文”成為趨勢!
自前兩年起中小學都已陸續更換教材,開始使用“部編本”的語文教材。
從今年下學期開始,全國中小學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語文在各學科間的優勢也愈發凸顯。
看看高考的變化、教材的變化、學科重要程度的變化、還有這幾年爆紅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等語文節目……所有現象都在告訴我們:
“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以后所有科目都將考驗語文水平。”
這不是聳人聽聞,這次教改是全國上下從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進行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頂層設計的結果。
這次的新教改前后醞釀了整整4年時間,經過了10多輪討論,才最終確定了下來!
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和中招辦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
日后的中考理科題目中會增加閱讀量,考查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會是對語文的持續考察。不僅是語文試卷增加了閱讀量,其他科目都增加!
閱讀量少、語文水平欠佳,都會使做題速度、理解水平等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會出現考生連題都沒時間做完的情況。
基于此,可以看出語文學習不再是單獨一個科目的學習,更是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基礎。
1
05
臨近開學!您做好準備了嗎?
教材改革更是對老師的考驗,甚至有老師開始自我懷疑!
距離正式開學僅剩5天!
新教案、教學計劃還沒寫?
課件還沒來得及制作?
開學前的準備還沒做好!!!
沒關系!!!
好老師資源庫利用暑假時間
通過對新教材的研究
制作了部編版1~6年級精品全套資源
資源包截圖
(僅展示部分資源)
覆蓋1~6年級
含教案、課件、說課稿
教學反思、教材分析、教學案例
字詞拓展、知識點、課時練習
單元測試、專項練習
期中試題、期末試題、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