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太極》專業太極微刊
楊氏太極拳具有實用技擊性、高度藝術性、哲理性和科學性,精奧細致,理論深切,如要練好,確實要下一番功夫不可。現根據楊振鐸老師平時授拳的一些拳理要點融合自己二十多年來學拳所悟,與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同磋裨益。
王白玄老師體悟楊氏太極拳拳理要點拾萃系列——心令為要訣,松柔是靈魂
所謂心令為要訣:即“十三勢行功心解”:“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编嵚嘟忉尀椋骸靶臑榱钅颂珮O拳惟一之要訣?!币馑际钦f,手足決不可自動,非待腰能便利從心之后,手足方得隨腰而動。并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于以推動矣。故太極拳之動作,真所謂牽動一發則全身俱動。又拳論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即心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如手足開時心意與之俱開;合時心意與之俱合,內外一起渾然無間。如沒有內氣供給的外形動作叫“妄動”,那只是輪胳膊踢腿,不是打太極拳。故盤架之時,應使每一式動作都切實體現“意在先、身在后”?!按蛉氖侵鳌?,即以心意為主,以思想命令腰脊,由腰脊來領動四肢,有系統、有主動、有被動的一個整體的如江河之水勢的一個動蕩樣子的行拳要訣,切記:“心為令,氣為旗,要為纛”要領悟。望拳友體驗之,自有得也。
松柔是靈魂:太極拳,不僅在中國,也在世界上任何拳術、任何運動都不能比。為什么呢?因為它有一個至高無上的道理存在,那就是一個“松”字。練太極拳“如果真能松凈,余者末事耳!”下面我們看一看前輩及大師們是怎樣論述“松”的功用的。
①楊澄甫說:“一個松字最為難能,如果真能松凈,余者末事耳!”又說:“要松,要松,要松凈,要全身松開,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并對鄭曼青說,不跟你講這句話,你三輩子學不到的。鄭曼青說:我就懷疑,難道講一個松字,我就三輩子學不到嗎?,F在想起來,不但三輩子,也許六輩子還學不到。
②李雅軒說:“我練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軟,是找虛無的氣勢,是找神明的感應,是找莫測的變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鍛煉過程中。”“太極拳的要求是要放松,并且要松的很松,完全以意識鼓勵著身勢來動,絲毫不用一點力。如這樣的練法,走出勁來,味道才厚,如不是這樣,就做不出太極拳的味來?!辈⒂种v述:“以前有人問,楊澄甫老師,未見你用多大勁,何以將人打出去那么遠,打得那么脆呢?”楊老師答曰:“我是松著勁打的?!庇腥藛枟钌俸钕壬惆l勁時看著是很松軟的,如這樣子松軟還能有力嗎?少侯先生答曰:“就是因為松著勁,軟軟的,打出勁去才大的很咧?!?/span>
③王新午說:“太極者,內功也,其旨在引勁導氣,故其體也主柔,其動也主緩。柔則勁不滯,緩則氣可均。發于內而動于外,臟腑、神經、五官百骸動則皆動,靜則皆靜,神意氣勁相與為用,感而遂通,內外合一者也。故曰:極柔軟然后極堅硬。”
④楊振鐸老師談到:“上肢放松,必須通過沉肩垂肘、坐腕舒指,放展它、松開它,越松越有勁?!庇终f:“希望做時弄清楚,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放松,內勁就貫穿,意念就集中。練太極拳的一個基礎就是松,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避免很多錯誤。”
以上前輩大師們說的“松”,可見無論在練拳和推手中松的重要性。所以“松”是練太極拳內功的基本要求,是太極拳的靈魂,決不可掉以輕心。那么,怎么才能達到松呢,楊振鐸老師講:“松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意念方面的放松,一個是肢體上的放松。”
首先,要心氣放松,即以心意相守于丹田,神意內含,以存靜養,然后在思想意識的引導下,日日以松沉之心意去灌輸,久之自能達到真正的放松。
其次,肢體肌肉放松,九大關節(即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節節松開貫穿,一直松到足心的涌泉穴。做到陳微明前輩所講的:“推其手,腕松開;推其腕,肘松開;推其肘,肩松開;推其肩,腰松開,所有關節如互不相關的鏈子串在一起,節節松開,對方之力便不能達于己身,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則必為對方牽動或推出?!?/span>
第三,用意不用力。用意不用力是近一二百年來,先賢宗師不斷在實踐中演練,從實踐中得出來的真知,是真理性拳藝。如練來練去,內功不上身,究其原因,是在把握“用意不用力”的認識不夠準確。楊澄甫在“太極拳術十要”中說得很清楚:“太極拳論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松開,不使有絲毫之拙勁,以留滯于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后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蛞刹挥昧我阅荛L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而氣通。如渾身僵勁充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發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功,即太極拳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后極堅剛也?!惫侍珮O拳重在鍛煉精神,是神意氣的運行,縱然是意,也要出于自然。多在動作上沉著的想象。毫不造作,不拘謹、不張狂,不追不貪不過不散。不要刻意的去做一些動作,切忌用拙力,用意則養,用力則傷。所以,用意不用力是非常準確的練法。并且把這一要求指為通向“階級神明”的道路。
第四,楊氏太極拳老譜三十二目之太極下乘武事解:“太極之武事,外操柔軟,內含堅剛。而求柔軟,柔軟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內之堅剛。非有心之堅剛,實有心之柔軟也”。須知柔不及則剛不至也,所以千萬不能失去自身的綿軟,因周身運動往復,皆精神意氣之運動往復,日久用功自能出真功。
第五,楊振鐸老師說:“要松,要松,但不能空”。固“松”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不能軟塌塌的松,不是松懈的松,而是以神氣將身勢鼓勵起來,使它動蕩起來,惟自尾閭至百會要有意氣一貫,所謂“滿身輕利頂頭懸”也。
第六,克服一些不松的現象:揪著心、拿著勁、端著架、矯揉造作,故作姿態。如有這類毛病是放不松的,也就練不出真功夫。
楊氏太極拳屬內家拳,要注重太極拳內功的培育,非松不可。太極拳的特性就是要求凡練太極拳者“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翱诟共豢砷]氣,腰腿四肢不可起強勁”。練到內動不令人知,“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柔腰百折若無骨”,松到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這樣高標準的松,太極拳特有的好處自能體現。體用兼備,用之修身則延年益壽,用之自衛則防身御侮。
總之,練習太極拳者,必須先明體用之要義,而論致用,必先在體上下功夫,體為本,用為末,體全則用備。若論養生之道,則更無論矣。過去,傳統楊氏太極拳授拳分為拳法、用法、心法三步進行,而且內外有別,尤其心法更是嚴格。而“五大拳論”、“太極拳術十要”、“太極拳之練習談”更有“楊門傳抄太極拳老譜三十二目”,則是我們今天練習太極拳的體用大全,心法指南,秘法要訣。但非得有師承、有悟性、有恒練,三者缺一不可。如是,由著熟而漸悟懂勁,懂勁后越練越精,進而階及神明,英雄所向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