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制度已推行多年,從近幾年情況來看,各校自主招生初審通過人數波動仍較大。
2017初審通過人數相比去年增長3萬人
相比于2016年,2017年有26所大學減少了初審通過人數,其中南京理工大學減少了2172人,減得最多;
24所大學初審增加人數在100人以內,比較穩定,西安交大、武大、清華等高校均在此列;
40所大學初審增加人數在100人以上,其中不乏北大、浙大、中科大、人大等知名院校;
11所大學初審增加人數在1000人以上,最多的為西南大學,增加了4370人,相比于16年翻了一番。
為什么初審通過人數
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雖有部分學校初審通過人數減少,但總體來看初審通過人數增加卻是不爭的事實。2016年通過90所大學初審的考生人數有10.8萬,2017年增長為13.6萬人。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點:
1.自主招生考試時間集中,通過多所自招初審大學的學生只能挑選其中一兩所學校參加筆試。這就導致了其他學校發放的自招名額被浪費,招不到足夠的學生,也完成不了招生計劃。
2.部分學校希望通過降低初審門檻的方式擴大優生覆蓋面,提升招收到出色學生的概率。
簡而言之,高校為了達成招生計劃、獲得更多優秀學生,這是初審通過人數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條件(如預算、組織能力)允許的前提下,部分學校初審門檻降低對于成績比較一般的考生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往年沒有機會通過初審的同學會因為部分985/211大學初審門檻降低而獲得一次額外的機會。
那么,在目前這種趨勢下,是否誰都能夠參加自主招生?誰都有機會分一杯羹?
想搞定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白一件事:
自主招生適合哪一類同學?
從政策上來講,自主招生是高考錄取方式的補充,高考面向的考生范圍更廣,考察更偏向基礎,而自招則主要面向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同學。這類同學通常課內成績不錯,同時兼具一些特別突出的亮點,比如獲得過五大學科競賽獎項。
因此高校對于這類同學的考察也會更細致,這也就基本上給自主招生考試定了一個基調,試題會更專業,更深入,同樣也就更難。
自招各階段都會淘汰哪些學生?
初審階段
每天都會有家長在群里問:“我家孩子物競省二,能過初審么?”
看得出來,大部分家長對于自招初審都是非常重視的,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只要翻過了初審這座大山,后面的事就是水到渠成那么簡單。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絕大多數通過初審的同學最終都將會淪為陪跑。
毫無疑慮,初審肯定是成功走向自招降分道路的第一步,但它并不是自招中高校選拔學生最重要的一步。
初審的主要審核標準如下:
1.獎項
2.課內成績
這兩點只要你達到其中任意一點,過初審的幾率就很大了。
所以同學們在準備自招時,千萬不能將所有賭注壓在初審上面。就像之前所說,初審并非難題,之后的筆試才是真正的篩選環節,沒有足夠的知識深度和知識廣度,注定擺脫不掉陪跑的命運,白白浪費機會。
初審幸存指數:
獎項達標的同學:★★★★★
課內成績優秀的同學:★★★★
獎項、課內均不達標:淘汰
筆試階段
90%的學校都會有筆試,這也是高校在自主招生環節中最主要的篩選人才的手段。
這個階段將有60%-80%的考生被淘汰出局。
自主招生筆試題由各高校自主命題,難度基本在高考壓軸題到競賽預賽之間,試題的風格、側重點等方面往往蘊含著高校自己的特色。
這里以清北為例:
清華自招題目中數理化等科目題量大,學過數學競賽的同學將占極大優勢;學過物理競賽的同學優勢也不小;沒學過競賽的同學幾乎沒有任何優勢。
北京大學自招題目耗時較長,數理化等科目題量較清華少,更重視數學物理思維上的深度和本質上的理解,對計算上的要求不是很高。在面試環節中,面試官也會著重考察同學們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以確認他們是否能適應北大將來的學習生活和更遠的未來的工作。
但不管考生被考察的是思維能力還是計算能力,他們想要在限定的時間內答對大量難度超越高考的題目,壓力都不小。
因此,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專業的、大量的訓練,普通考生在與學過相關科目競賽的競賽生同場競技時,無疑將處于劣勢。這也是60%以上的考生在此都會被淘汰的原因。
此外由于部分大學降低了初審門檻,導致筆試階段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考生想要脫穎而出勢必要顧及綜合實力、專業能力兩個方面。
筆試幸存指數:
競賽生:★★★★★
深入學習過自招知識:★★★☆
沒接觸過相關知識:★★☆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自招成功并沒有什么訣竅,靠的是長期的積累,想要抓住這個機會獲得985/211降分的同學必須要有提前準備的覺悟。
高一同學應以培養興趣,鍛煉能力為主
高一的同學可塑性強、時間充裕、選擇機會多。
同學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一門學科,在高考課內學習之余接觸競賽。
例如,打算學物競的同學在搞定課內成績的前提下,可以看看高中物理學之類的書籍,培養一下興趣;也可以開始看小綠本或者黑白皮,學一些競賽基礎內容。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開闊視野,維持學科興趣。
同學們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習思維方式、培養興趣、拓展視野、鍛煉分析和理解能力上。至于記憶超綱的知識和計算反復的習題,那都是以后才需要做的事情。
高二同學應著重構建自招知識體系
高二的同學已經沒有時間和機會系統地進行思維方式的訓練。
在這里我們推薦同學們通過練習具體實例、題目,靈活應用課內知識,構建自招知識體系。
自招的知識是在高考原有知識體系上的某些方面做出一些靈活的延伸,僅僅比高考“多一點”,但正是這多出的“這一點”在筆試中將60%的人斬于馬下,所以同學們在學習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將自招的知識融會到高考的體系中去。
高三同學應將自招高頻考點和高考考點結合記憶
高三的同學時間非常緊張,進入下半學期后更需要全力準備高考,因此現在也就剩一個寒假的時間可進行自招知識的補習了。
鑒于自招知識點是高考知識點的自然延伸,同學們在學習時不妨將其與高考考點結合,一舉兩得。
針對自招,今年寒假質心也開設了物理基礎班,幫助同學們掌握自招難度的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