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皇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罕見且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統治者,起初,她因為深受皇帝丈夫李治的信賴,同時又獨具鐵血般的治國之才,所以才在李治病痛纏身之際獲得了實際的執政權。
然后通過數十年的苦心孤詣,一步一步接替唐高宗李治理政安邦,直到最終傲立于大唐王朝權力金字塔的頂端,成了名垂青史的一代女帝。
武則天是個素來就擅于縱橫馳騁在政治場上的女強人,但她的另一面,卻也是個有著愛恨情仇、七情六欲的平凡女子。
武則天并非出身于大唐李姓皇室宗族,可她的一生卻緊緊圍繞著李唐皇室而展開,武則天14歲入宮成了唐太宗的才人,又在太宗病重侍疾之際與太子李治產生了感情,輾轉成為高宗李治的后妃之后,她又瞄準了皇后之位,成為皇后又被李治授權得以名正言順地參政攝政。
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則天在打壓并清除掉那些反對派之后,自立為武周皇帝,君臨天下。其后,武則天難忍長期守寡的孤寂,先后于宮中豢養了多個男寵以供其縱情享樂……總的說來,武則天一生之中經歷過很多個男人,但是哪個男人才是她畢生的摯愛呢?
公元642年,武則天出生在一個靠著做木材生意起家的大唐士族之家,他的父親名為武士彟,家中妻妾不少,子女也眾多。
早年間,身為富商的武士彟曾在李淵起事的過程中資助過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因此,李世民在登臨帝位之后,出于對昔日功臣的感恩和慰勉,便在武士彟去世后的第2年將其庶女武則天選入了宮中,并敕封其為才人。
武則天14歲入宮當了才人,懷有進取之心的她一直在想盡各種辦法去贏得唐太宗李世民的關注和寵幸,然而李世民精明多謀、見多識廣,人至中年的他喜歡欣賞的是如長孫皇后那般大氣溫婉的女子,武則天雖然年輕,卻并不見得有多么貌美過人,故其在佳麗眾多的后宮之中實在不算出眾。
武則天曾經為了觸發李世民對自己的關注,在“如何馴服烈馬”的難題上表現得用力過猛,將她那番“果決剛烈、懂得恩威并施”的心跡暴露在了李世民面前,內心大駭的李世民雖然表面上對她夸贊了一番,可心里卻開始了對武則天的提防和疏遠。
入宮后的9年里,正值青春韶華的武則天只能盡心盡力地做好才人的分內事,她想上位,卻被李世民“嚴防死守”,于是,武則天就知道自己的“真心”錯付了對象。
其后,在李世民年老病重之時,奉命侍疾的武才人就和頻頻前來探病的太子李治互相看對了眼,互生愛慕的兩個人就此便開始暗通款曲,在唐宮之中悄然種下了情根。
唐太宗殯天后,武則天只能跟著一群低階的后宮妃嬪一同入感業寺削發為尼,從此基本就是圍著古佛青燈以了此殘生,如墜苦海深淵一般。
年紀尚輕的武則天當然不甘心如此度過一生,特別是在她得知了李治已經成為新帝之后,就緊緊抓住了李治前往感業寺進香祈愿的機會,成功地重新讓李治回憶起了當初二人的那段舊情。
起初,李治不敢冒險將先帝的女人重新納入自己的后宮,后來,無子且已經失寵的王皇后得知了武則天的存在,她想要利用武則天來打擊倍獲圣寵的蕭淑妃,便主動向高宗李治提出想要將武則天納入后宮。李治一看機會來了,就欣然應允。
公元651年初夏,高宗李治的服孝期已滿,武則天被接入皇宮,次年的5月,武則天被敕封為昭儀,再度承寵于李治。
武則天曾經被稱為“媚娘”,可見她的長相一定也很不錯,況且武昭儀與皇帝是真心相愛,早有情根,遂很快就在宮斗中接連打敗了蕭淑妃和王皇后。
公元655年,李治廢掉了王皇后和蕭淑妃,隨后就下詔冊封武則天為皇后,至此,武則天總算圓了自己的皇后夢。
武則天性情好似男兒一般,敢想敢為、果決堅剛,而高宗李治則天性平和順從、仁弱優柔。當初,武則天為了能夠長久地獲得李治的寵信并適時登上皇后之位,總會屈從忍辱、順奉圣意。
而當武則天成為了皇后,她便收起了曲意順風的態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算高宗李治想要有所作為,都要為武后所牽制。
一開始,仁弱的李治也不好說什么,可時間久了,武則天竟然自作主張“垂簾聽政”,不但要對大小政事了如指掌,還將皇帝的政務決斷權悉數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自從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她便在滿朝文武面前樹立起了自己與高宗并尊的不二地位,史稱“二圣臨朝”。
盡管武則天只比李治大了4歲,可相比之下,李治的健康狀況卻差了很多,有時候李治因為頭痛病發作而無法上朝問政,武則天就“責無旁貸”地獨自上朝處理政事、與群臣合議,然后在武后回到后宮之后,再將朝政中的大事轉述給高宗李治。
久而久之,人們甚至認為中宮武皇后就是天子的代言人、皇帝的分身。
公元675年,李治的頭痛病更加嚴重了,他準備讓武后進一步為其分憂,讓武則天代其攝政。
武則天的野心也在那個時期呼之欲出,她在朝中拉攏了一票自己的忠誠死黨,其后的9年的光景里,高宗李治病逝,太子的人選立了又廢、廢了又立,直到公元684年,唐睿宗李旦登上了皇位,皇太后武則天始終都牢牢把持著朝政大權,不肯還政于新帝。
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一切時機都已成熟,她全然不顧睿宗李旦及朝臣們的意見,向天下宣布改唐朝為大周,她改名為武曌并自封為“大周圣神皇帝”,正式君臨天下,這一年,武則天已經66歲了。
為了區別女帝武則天所建立的“大周朝”,歷史上稱武則天稱帝的朝代為“武周”。不得不承認,武則天的治世之能的確卓爾不凡,她在位的14年之中,重視任用賢才、憫恤百姓疾苦、推動科舉制度的發展、重農桑而輕徭賦,對社會的發展進步有著巨大的貢獻。
然而,歷史上的武則天也仍然飽受后世的斥責,除了蓄意誅殺李唐皇室成員之外,她晚年荒淫的私生活也飽受詬病:由于高宗李治中年過世,登臨帝位的武則天實際上是守了很長時間的“活寡”,當女皇武則天安定了前朝和天下之后,不免會感到缺乏愛情的滋潤。
就在她倍感寂寞難耐的時候,有人適時為她獻上了一名年輕俊美的男寵,從那之后,武則天就開啟了豢養男寵的晚年生活。
武則天的男寵之中,最知名的就有4位,其他的在歷史中也沒有留下任何贅述。那4名男寵對武則天極盡逢迎所能事,很會取悅武則天,武則天一高興就賜給他們高官厚祿,也不管朝臣如何不滿、世人如何非議。
當初,如豆蔻初綻般的武則天剛剛入宮,想必那成熟雄武、位高權重的太宗皇帝一定是她的“大叔級”夢中情人,只可惜,武則天很明顯不是太宗皇帝的“菜”,因此,長期受太宗冷落的武則天也不太可能對唐太宗產生真正的男女之愛。
而對于武則天晚年時候豢養在后宮中的男寵們來說,武則天看中的也只是他們所能提供出來的活力、新鮮感以及肉體上的歡愉,就算武則天保養得當,不至于鶴發雞皮,可是晚年的武則天畢竟經歷了大半輩子的生活歷練,她豈能不知道真正的愛情是世間難尋之物呢?!
接下來再看看武則天真正的皇帝丈夫李治,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只有4歲之差,他對武則天可謂一見傾心、再見鐘情,不但冒著風險將武則天從感業寺中救出來,還將其納為宮妃,助其登上皇后之位。
也許一開始,武則天對李治的愛并不十分純粹,可她總共為李治誕育了6個孩子,還在李治的支持下登上了權力之巔……對于武則天來說,李治給了她重生的機會、給了她真摯的愛戀、給了她細致的呵護和圓滿的家庭、最終還幫她實現了女皇夢——試問這樣的男人世間又能有幾個?!可見,唐高宗李治無疑是武則天一生之中最愛的男人。
公元705年冬,病重的武則天開始臥床不起,臨終前她交代兒子李顯說自己要恢復皇后的稱號,而且死后要同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
看來,臨終前的武則天已經徹底醒悟了,她深知無論自己曾經如何位高權重、一言九鼎,在其死后一切終將還歸于李唐皇族,而比起80余載年華中的種種人間虛妄,即將離開人世的武則天還是更珍惜丈夫李治曾給予她的一切溫暖和真情。
…